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744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移出装置包括一固定组件、一联动组件和一传送组件,联动组件安装在固定组件上,电机与联动组件连接,传送组件与联动组件和固定组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利用电机带动联动组件上的第一转动轴,经第二转动轴、螺杆和顶板传递给传送轴,传送轴运动带动皮带,皮带运动,皮带运动将电源箱从电机车内自动移出,避免人力搬动电源箱,节约人力,保护人身安全,节约换电池的时间,提供工作效率,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专利说明】—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出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力供应是整个工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减少污染,现在多使用磷酸锂蓄电池组作为电源,向多种设备供电。特别是在大型工矿企业厂矿区内,有爆炸危险的区域,物料和产品的运输一般由蓄电池组供电的牵引力电机车运输系统完成。但是蓄电池储存的电能随着电机车的运动逐渐消耗,因此在电机车使用时,随时需要准备为电机车换电池。传统的换电池方式是利用手动换电池,需要人手伸入电机车内更换电池,这样很不安全,特别是电机车内电路复杂,不能准确拆卸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该移出装置在当电源箱存储的电能消耗完时,将电源箱自动移出,保护人身安全,节约换电池的时间,提供工作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电机车上设有电机,其包括:
[0006]一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一固定座和一安装板,安装板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安装板包括两托板和两垫板,垫板安装在托板上面,一托板和一垫板安装在第一固定座下,另一托板和另一垫板安装在第二固定座下;
[0007]—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安装在固定组件上与电机连接,联动组件包括一第一转动轴、两第二转动轴、两螺杆和两顶板,两第二转动轴分别连接在第一转动轴的两端,每个螺杆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顶板与螺杆连接;和
[0008]一传送组件,传送组件与固定组件和联动组件连接,传送组件包括一安置槽、两传动轴和一传送带,安置槽与固定组件的固定座连接,传送带和两传动轴安装在安置槽内,传送带设置在两传动轴上,电源箱安放在传送带上。
[0009]优选地,联动组件上第一转动轴与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
[0010]优选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
[0011]更优选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的连接为卡位连接。
[0012]更优选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柱,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卡位槽,卡位槽的宽度与卡位柱的宽度一致,当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连接时,第一转动轴的卡位柱进入第二转动轴上的卡位槽。
[0013]优选地,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与安置槽连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安置槽的长度。
[0014]更优选地,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与安置槽固定连接。[0015]优选地,螺杆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当第二传动轴转动时,带动螺杆运动,螺杆同时带动顶板运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利用电机带动联动组件上的第一转动轴,经第二转动轴、螺杆和顶板传递给传送轴,传送轴运动带动皮带,皮带运动,皮带运动将电源箱从电机车内自动移出,避免人力搬动电源箱,节约人力,保护人身安全,节约换电池的时间,提供工作效率,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0019]如图1所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电机车上设有电机。该移出装置包括一固定组件10、一联动组件20和一传送组件30,联动组件20安装在固定组件10上,电机与联动组件20连接,传送组件30与联动组件20和固定组件10连接。
[0020]固定组件10包括一固定座11和一安装板12,安装板12与固定座11连接,固定座11包括第一固定座111和第二固定座112,安装板12包括两托板121和两垫板122,垫板122安装在托板121上面,一托板121和一垫板122安装在第一固定座111下,另一托板121和另一垫板122安装在第二固定座112下。
[0021]联动组件20安装在固定组件10上与电机连接,联动组件20包括一第一转动轴21、两第二转动轴22、两螺杆23和两顶板24,两第二转动轴22分别连接在第一转动轴21的两端,每个螺杆23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2上,顶板24与螺杆23连接。联动组件20上第一转动轴21与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21转动。
[0022]第一转动轴21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22的连接为活动连接,优选为卡位连接。第一转动轴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柱211,第二转动轴22的一端设置有卡位槽221,卡位槽211的宽度与卡位槽221的宽度一致,当第一转动轴21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22连接时,第一转动轴21的卡位柱211进入第二转动轴22上的卡位槽221。
[0023]螺杆23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2上,当第二传动轴22转动时,带动螺杆23运动,螺杆23同时带动顶板24运动。
[0024]传送组件30与固定组件10和联动组件20连接,传送组件30包括一安置槽31、两传动轴32和一传送带33,安置槽31与固定组件10的固定座111连接,传送带33和两传动轴32安装在安置槽31内,传送带33设置在两传动轴32上,电源箱安放在传送带33上。
[0025]固定座11上第一固定座111和第二固定座112与安置槽31连接,第一固定座111和第二固定座11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安置槽31的长度,优选第一固定座111和第二固定座112之间的距离与安置槽31的长度一致。固定座11上第一固定座111和第二固定座112与安置槽31固定连接。
[0026]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电机车上设有电机,其特征在于: 一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固定座和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安装板包括两托板和两垫板,所述垫板安装在所述托板上面,一托板和一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下,另一托板和另一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下; 一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与电机连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一第一转动轴、两第二转动轴、两螺杆和两顶板,两第二转动轴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每个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所述顶板与所述螺杆连接;和 一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一安置槽、两传动轴和一传送带,所述安置槽与所述固定组件的固定座连接,所述传送带和两传动轴安装在所述安置槽内,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传动轴上,所述电源箱安放在所述传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上第一转动轴与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的连接为卡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柱,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的宽度与卡位柱的宽度一致,当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与两第二转动轴连接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卡位柱进入第二转动轴上的卡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安置槽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安置槽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安置槽的长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车用电源箱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安置槽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60S5/06GK203681518SQ20132075943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刘文军 申请人:湘潭华南电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