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970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1),其包含:收容部(3),其可在使用位置和容纳位置之间移动且以向上述使用位置侧移动的方式被施力;锁定机构,其将上述收容部(3)保持于上述容纳位置;及按钮(4),其与上述收容部(3)分体设置,解除上述锁定机构对收容部(3)的保持。在从初始位置压入该按钮(4)的状态下上述收容部(3)不向上述使用位置移动,通过使该按钮(4)的压入状态返回到上述初始位置侧,上述收容部(3)向上述使用位置移动。
【专利说明】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详细而言,涉及通过按压与收容部分体设置的按钮而使收容部可向使用位置移动的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
【背景技术】
[0002]交通工具中设有用于收容物品的收容结构体。关于收容结构体,已知有通过按压收容部而可将收容部变更成使用状态(例如,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或容纳状态(例如,向后方压入的状态)的结构。还已知有通过按压与收容部分体设置的按钮,收容部向前方弹出的结构(参照日本特开2011 — 20605)。关于通过按压收容部自身而可将收容部变更成使用状态或容纳状态的构造,采用所谓的心形凸轮构造。因此,难以比较牢固地进行将收容部维持成容纳状态。即,考虑维持容纳状态的优劣时,与收容部分体设置可解除容纳状态的按钮的构造的一方优异。
[0003]但是,按压与收容部分体设置的按钮的类型的构造是通过设为按压按钮的状态而使收容部向前方弹出的构造。因此,按压按钮的指甲可能挂在向前方弹出的收容部,而可能感到不舒服。如果从按压按钮的状态立刻收回手指,则也许可以避免该状态,但不那样使用就不能避免收容部与手指的接触,这可能给使用者带来较强的负担。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在按压按钮而解除收容部的容纳状态时,可以抑制使用者的手指与收容部接触的情况。
[0005]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包括:收容部,其可在使用位置和容纳位置之间移动且以向所述使用位置侧移动的方式被施力;锁定机构,其将所述收容部保持于所述容纳位置;及按钮,其与所述收容部分体设置,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收容部的保持。在从初始位置压入该按钮的状态下所述收容部不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通过使该按钮的压入状态返回到所述初始位置侧,所述收容部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
[0006]根据所述方式,为如下构造,S卩,在从初始位置压入该按钮的状态下,收容部不向使用位置移动,通过使该按钮的压入状态向初始位置侧返回,收容部向使用位置移动。因此,在操作按钮时,使用者的手指移动的方向和收容部移动的方向不会成为相反方向,即使收容部向前方弹出,也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与收容部接触。另外,只要在希望的时刻停止按压按钮即可,因此,对使用者来说,易于使用。
[0007]在所述方式中,锁定机构可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通过压入所述按钮来解除所述第一锁定状态,通过使所述按钮从压入的状态移动到初始位置侧来解除所述第二锁定状态。
[0008]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压入按钮,解除通常锁定状态下使用的第一锁定状态,取而代之,形成比第一锁定状态容易解除的第二锁定状态,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整体的锁定状态的解除。[0009]在所述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是可移动地附设于所述收容部的第一卡定部、与所述收容部相邻设置的第二卡定部、及使所述第一卡定部移动的第一锁定解除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相接而形成第一锁定状态,所述第一锁定解除部件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定部移动而解除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且通过在所述施力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定部相接而形成第二锁定状态。
[0010]根据所述结构,将解除第一锁定状态的部件用于形成第二锁定状态,因此,只要少量的设备数量即可,可以尽可能减少组装作业的劳力和时间。
[0011]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按压按钮而解除收容部的容纳状态时,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与收容部接触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使本发明涉及的收容结构体适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概念图;
[0013]图2是作为收容部的杯架处于使用位置的收容结构体的立体图;
[0014]图3是作为收容部的杯架处于容纳位置的收容结构体的立体图;
[0015]图4是表示第一锁定状态的图;
[0016]图5是表示第二锁定状态的图;
[0017]图6是表示解除了第二锁定状态的状态的图;
[0018]图7是表示连杆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等方向显示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因此,不是意味着各部件等的配置必须绝对形成这样。在此,如图2所示,将收容部3 (杯架9)向使用位置弹出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即收容部3 (杯架9)成为容纳位置侧的方向称为后方。首先,对将收容结构体I适应于交通工具的状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在设于车辆后侧的座椅10 (后座椅)的中央的扶手2上配置本发明的收容结构体I的图。收容结构体I设于可转动的扶手2的前端。由于设于该位置,所以,在使扶手2的长度方向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可以使收容部3 (杯架9)向车辆的前方侧弹出。另外,扶手2通过使长度方向向上下方向延伸而可以进行收纳,但扶手2的该使用方式作为以往技术已众所周知,因此,省略说明。
[0020]接着,对实施方式中的收容结构体I的大致构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收容部3,以设有支架31及托盘32的杯架9为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支架31的前面设有以可以堵塞箱体8的开口的方式设置的门部33。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收容部3 (杯架9)可以移动成容纳于箱体8的内侧的状态或大部分向箱体8的外侧露出的状态。另外,在箱体8的前方配置有边框34。如图3所示,按钮4设于在边框34和门部33之间设置的间隙,作为收容部3 (杯架9)的一部分的门部33和按钮4以相邻的状态配置。另外,如图2所示,收容部3 (杯架9)位于从箱体8的开口部突出的一侧的端部的状态为使用状态。在为该使用状态的情况下,称为收容部3 (杯架9)处于使用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将收容部3 (杯架9)插入到箱体8的内侧并卡定的状态为容纳状态。在为该容纳状态的情况下,称为收容部3 (杯架9)处于容纳位置。[0021]在箱体8中设有施力部(未图示),其以使处于容纳状态的收容部3 (杯架9)位移到使用位置侧的方式施力。该施力部为板簧,在收容部3 (杯架9)处于容纳位置的情况下,板簧卷绕,因此,要从该状态恢复的板簧的弹力以使收容部3位移到使用位置侧的方式进行施力。如图4所示,在收容部3 (杯架9)设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第一卡定部5,该第一卡定部5利用设于第一卡定部5的下方的弹性体即锁定弹簧42向上方施力。另外,锁定弹簧42及第一卡定部5由附设于收容部3 (杯架9)的支承容器43支承。上述第一卡定部5成为与设于箱体8的第二卡定部6可接触的结构。更具体而言,为如下结构,即,如图4所示,在第—^定部5处于上方位置的情况下,第—^定部5和第二卡定部6可以在前后方向接触,但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卡定部5处于下方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卡定部5和第二卡定部6不在前后方向接触。
[0022]在此,对使第一^^定部5移动的机构进行说明。第一^^定部5通过利用第一锁定解除部进行推压而向下方移动。第一锁定解除部为截面看大致三角形状的锁定连杆7。在该三角形状的顶点相当部的一个上设置突出设置部7a,该突出设置部7a为可与第一卡定部5接触的结构。锁定连杆7为通过按压按钮4而能够以锁定连杆旋转中心轴41为中心进行倾斜移动的构造,由此,突出设置部7a向下方移动。另外,通过以手指离开按压的状态的按钮4的方式进行操作,锁定连杆7从倾斜移动状态恢复,因此,结果为突出设置部7a以返回到上方的方式移动。通过在第一卡定部5的上端设置两个突起部5b而形成凹状部位5a,形成为在该凹状部位5a可插入锁定连杆7的突出设置部7a的结构。如图7所示,锁定连杆7与第一杆的一端部Ila连杆结合,第一杆的另一端部Ilb与第二杆的一端部12a连杆结合。另外,第二杆的另一端部12b与第三杆的一端部13a连杆结合。第三杆的另一端部13b与按钮4连结结合。即,通过按压按钮4,第一~第三杆11、12、13及锁定连杆7移动,由此,成为可以使第一卡定部5移动的结构。另外,第二杆12设有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转动孔12c。该转动孔12c是供设于箱体8的转动轴插入的孔。因此,第二杆12只能进行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移动。因此,当利用第三杆13使第二杆的另一端部12b向后方侧移动时,第二杆的一端部12a向前方侧移动。因此,与第二杆12连杆结合的第一杆11也向前方侧移动。即,当压入按钮4时,按钮4向后方移动,与之相对,第一杆11向前侧移动。另外,与第一杆11连杆结合的锁定连杆7向前侧倾斜移动。而且,通过锁定连杆7向前侧倾斜移动,锁定连杆7的突出设置部7a向下方按压第一卡定部5。另外,设于第二杆12的转动孔12c未必处于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将从第二杆的另一端部12b侧的连杆位置到转动轴的距离与从第二杆的一端部12a侧的连杆位置到转动轴的距离之比设为比I大2~3的程度。因此,成为相对于压入深度可以增长第一杆11移动的距离的结构。
[0023]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定部6以向前方斜上方倾斜的方式具有倾斜面。另外,在第一卡定部5的两个突起部5b形成有与该倾斜面相同的倾斜方向的倾斜面。由此,在使收容部3向后侧移动时,第二卡定部6的倾斜面和第一卡定部5的倾斜面可以相互滑动并同时移动。另外,随着收容部3向后侧移动,第一卡定部5向下方移动。进而使收容部3移动时,在第—^定部5的前侧的突起部5b超过第二卡定部6的后端的时刻,使第—^定部5向下方移动的力不作用。因此,第一卡定部5中,只有设于下部的锁定弹簧42的弹力进行作用,向上方移动。向上方移动的第—^定部5与第二卡定部6及锁定连杆7接触。另外,第一卡定部5的凹状部位5a以与锁 定连杆7的突出设置部7a配合的状态接触。[0024]接着,说明解除锁定状态的方法,但在此之前,对锁定机构进行说明。锁定状态由锁定机构形成。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锁定机构的部件为第—^定部5、第二卡定部6和锁定连杆7。图4所示的状态为第一锁定状态。通过第一卡定部5和位于上述收容部3周围的第二卡定部6相接,而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另外,图5所示的状态为第二锁定状态。通过第一^^定部5和作为第一锁定解除部件的锁定连杆7在收容部3被施力的施力方向上相接,而形成第二锁定状态。为了解除第一锁定状态而压入按钮4。通过压入按钮4,与第一卡定部5接触的锁定连杆7的突出设置部7a向下方移动,使第—^定部5向下方移动。通过第—^定部5向下方移动,第—^定部5和第二卡定部6不会接触,而解除第一锁定状态。虽然第一锁定状态被解除,但由于嵌入第一卡定部5的凹状部位5a的锁定连杆7的突出设置部7a和第一卡定部5的凹状部位5a的内侧面相接,而形成第二锁定状态。因此,顺畅地进行从第一锁定状态的解除向第二锁定状态的转移。如图6所示,第二锁定状态通过使突出设置部7a向上方移动而被解除,但为了使突出设置部7a向上方移动,只要恢复锁定连杆7的倾斜移动状态即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按钮4从压入的状态返回至初始状态,锁定连杆7的倾斜移动状态也恢复。另外,由于按钮4向前方施力,因此,通过停止压入按钮4的作业即通过停止使手指向前方移动,而自动地解除第二锁定状态。收容部3以向使用位置侧移动的方式被施力,因此,当解除第二锁定状态时,收容部3自动地向使用位置侧移动。因此,能够配置成仅按压按钮4就可使用该收容部3的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31及托盘32向前方移动,但托盘32不会自动地向下方移动。但是,通过在支架31内配置容器等,可以自动地向下方移动。[0025]接着,说明设为锁定状态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收容部3从使用位置压入到容纳位置,自动地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在使收容部3向后侧移动时,第二卡定部6的倾斜面和第一卡定部5的倾斜面相互滑动并同时移动,且在第一卡定部5的前侧的突起部5b超过第二卡定部6的后端的时刻,第—^定部5向上方移动,而向上方移动了的第一^^定部5与第二卡定部6接触。另外,为了使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31及托盘32向后方移动,而使托盘32向上方移动,且在使支架31及托盘32成为相邻的状态后向后方移动。由于对托盘32的转动轴充分作用摩擦力,因此,即使在使托盘32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设定成不因托盘32的自重而向下方移动。该技术为通常采用的范围,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26]根据本实施方式,为如下构造,即,在从初始位置压入按钮4的状态下,收容部3不能向使用位置移动,而通过使该按钮4的压入状态向初始位置侧返回,而使收容部3移动到使用位置。因此,在操作按钮时,使用者的手指移动的方向和收容部3移动的方向不会成为相反方向,即使收容部3向前方弹出,也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与收容部3接触的情况。另外,只要在希望的时刻停止按压按钮4即可,因此,对使用者来说,易于使用。另外,通过压入按钮4,解除通常锁定状态下使用的第一锁定状态,取而代之,形成解除比第一锁定状态容易的第二锁定状态,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整体的锁定状态的解除。另外,将解除第一锁定状态的部件用于形成第二锁定状态,因此,只要少量的设备数量即可,可以尽可能减少组装作业的劳力和时间。
[0027]以上对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本发明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收容部可以不是杯架,而设为手套箱或顶置控制台、小物品盒等各种方式。另外,在收容部向前后方向进行直行移动的情况以外,一般为了用于手套箱,也可以使转动的收容部以倾斜移动的方式移动。另外,使收容部从容纳位置向使用位置施力的施力部没必要为弹簧等弹性体,例如,通过将收容部倾斜配置,在收容部由于自重而要向使用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是以向使用位置侧移动的方式施力的状态。另外,作为收容结构体,收容部没必要配置于箱体内,只要是支承收容部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对设有开口部的板附设收容部而进行支承,也可以设为利用设于收容部的下部或上部或侧面部的骨架进行支承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假定收容部向所谓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但不限于那样的方式,也可以沿上下方向等进行移动,且不限于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另外,按钮没必要设于边框和门部之间,也可以不设置边框。另外,不仅限于车辆,也可以适用于飞机或船等各种交通工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包括:收容部,其可在使用位置和容纳位置之间移动且以向所述使用位置侧移动的方式被施力;锁定机构,其将所述收容部保持于所述容纳位置;及按钮,其与所述收容部分体设置,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收容部的保持,所述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在从初始位置压入该按钮(4)的状态下所述收容部(3)不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通过使该按钮(4)的压入状态返回到所述初始位置侧,所述收容部(3)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可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 通过压入所述按钮(4)来解除所述第一锁定状态,通过使所述按钮(4)从压入的状态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侧来解除所述第二锁定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的收容结构体,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是可移动地附设于所述收容部(3)的第一卡定部(5)、与所述收容部(3)相邻设置的第二卡定部(6)、及使所述第一卡定部(5)移动的第一锁定解除部件(7),其中, 通过所述第—^定部(5)和所述第二卡定部(6)相接而形成第一锁定状态, 所述第一锁定解除部件(7)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定部(5)移动而解除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且通过在所述施 力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定部(5)相接而形成第二锁定状态。
【文档编号】B60N3/10GK203752964SQ20142001669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奥原义胜, 永山凉, 藤泽直树, 荻原明广, 见越洋, 杉山利广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