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91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等的驱动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将旋转电机与内燃发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旋转传递至机油泵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内燃发动机与电动发电机(以下,仅称为“马达”)作为动力源组合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开发正在发展。作为用于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一方式,提出有在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的起步装置(例如扭矩转换器等)的部分配置与变速机构的输入轴驱动连结的旋转电机(电动发电机)、使同内燃发动机驱动连结的发动机连结轴与变速机构的输入轴接合和分离(接合或者解除接合)的发动机连接用离合器(起步离合器),通过简单的置换构成并联式的驱动装置。在这样的驱动装置中,提出有具备:将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机油泵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将发动机的旋转传递至机油泵的动力传递路径两条动力传递路径,在各动力传递路径分别夹设单向离合器,由此将马达与发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旋转传递至机油泵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该驱动装置中,作为从马达至变速机构的输入轴的动力传递路径,将与马达的转子连结并且与起步离合器的外摩擦板花键结合的离合器鼓与变速机构的输入轴(进一步而言直至车轮)连结。因此,在离合器鼓与输入轴之间夹设凸缘状的承载部与减振器,使转子与输入轴一体旋转。由此,从发动机朝机油泵的动力传递路径需要跨越从马达朝输入轴的动力传递路径,因此作为从发动机朝机油泵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阶梯行星齿轮以贯通承载部而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专利文献1:DE102010033364A1然而,在上述的阶梯行星齿轮被承载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结构中,通常在承载部与阶梯行星齿轮之间夹设有轴承。轴承所要求的耐久性由作用的动态负载所决定,因此若能够减少作用于轴承的动态负载,则能够降低轴承所要求的耐久性。通过降低轴承所要求的耐久性,能够使轴承本身缩小或减少阶梯行星齿轮的数量等,从而能够实现驱动装置的小型轻型化、降低成本,因此可期待减少作用于轴承的动态负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在通过小齿轮以及承载部使从旋转电机或者内燃发动机朝机油泵的动力传递路径相对于从旋转电机朝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交叉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由小齿轮与承载部的相对旋转而引起的累积转速从而能够减少动态负载。本驱动装置1是(例如参照图1~图11)具有与车轮驱动连结的旋转电机3的驱动装置1,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机油泵80、80A;第一旋转传递部件64、60,其与上述机油泵80、80A驱动连结,并且通过内燃发动机2与上述旋转电机3的至少一方被驱动;以及第二旋转传递部件60、64,其与上述车轮驱动连结,并且通过上述旋转电机3被驱动,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件64、60与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件60、64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部件是小齿轮64,另一方的旋转传递部件是将上述小齿轮6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承载部60,在上述机油泵80、80A被上述旋转电机3驱动的情况下,上述小齿轮64以及上述承载部60一体旋转。由此,在机油泵被旋转电机驱动的情况下,将来自旋转电机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与承载部双方,因此不会在小齿轮与承载部之间产生转速差(相对旋转),小齿轮与承载部成为一体旋转。因此,如以往技术那样,在机油泵被旋转电机驱动的情况下,与通过将内燃发动机的旋转传递至阶梯行星齿轮(小齿轮),并且将旋转电机的旋转传递至承载部,以旋转电机与内燃发动机的各旋转之转速差的部分使阶梯行星齿轮相对于承载部相对旋转的技术相比,能够与小齿轮相对于承载部不相对旋转相应地降低通过小齿轮以及承载部交叉的部分的累积转速。因此,能够减少由小齿轮与承载部的相对旋转引起的动态负载。此外,上述附图标记用于与附图对照,但这为了便于容易理解,未对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结构带来任何等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挡的接合表。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部9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部9A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输入部9B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7A是第四实施方式,图7B是第五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8A是第六实施方式,图8B是第七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9A是第八实施方式,图9B是第九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10A是第十实施方式,图10B是第十一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示意图,图11A是应用了与小齿轮外接的环形齿轮的情况,图11B是机油泵以及其旋转传递机构处于变速机构内的情况,图11C是第一单向离合器与第二单向离合器沿轴向并列配置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适合搭载于例如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类型等车辆,图1以及图3中的左右方向与实际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或左右相反方向)对应,但为了方便说明,将作为发动机等驱动源侧的图中右方侧作为“前方侧”,将图中左方侧作为“后方侧”。另外,驱动连结是指相互的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作为包括这些旋转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或这些旋转构件以经由离合器等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的概念而使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机构为八级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但不限于此是自不必说的。此外,图1中,通过框架示出自动变速器。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车辆(以下,仅称为“车辆”)100作为驱动源,除了内燃发动机2之外,还具有旋转电机(电动发电机)3,构成该车辆100的动力传动系统的驱动装置1具有:设置在内燃发动机2与车轮之间的动力的传递路径L上的变速机构7、配置于该变速机构7与内燃发动机2之间且供来自内燃发动机2的动力输入的输入部9、以及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并且将输入部9与该内燃发动机2连接的连接部14。内燃发动机2、输入部9、变速机构7关于轴向在同轴上按该顺序配置。即,在内燃发动机2与变速机构7之间的区域配置有后述的电动发电机3、承载部60以及小齿轮64。上述连接部14具备经由传动板11同与车轮驱动连结的内燃发动机2的曲柄轴2a连接的减振器12,该减振器12与作为输入部9的输入部件亦即发动机连结轴13连接。换句话说,发动机连结轴13经由减振器12与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另外,驱动装置1具备作为与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的发动机连结轴13。上述输入部9具备:使发动机连结轴13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之间的动力传递连通和断开(能够接合)的离合器(发动机连接用离合器)K0、以及与离合器鼓50驱动连结的电动发电机(旋转电机)3以及减振器16。该电动发电机(以下,仅称为“马达”)3具有与该离合器鼓50连结的转子4、和与该转子4的径向外侧对置配置的定子5而构成,并与发动机连结轴13配设在同轴上。另外,上述离合器K0由将作为多个摩擦板的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收纳于离合器鼓50的内部空间的多板离合器构成,该离合器鼓50经由减振器16与上述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驱动连结。即,离合器K0具有与上述传递路径L的内燃发动机侧的传递路径L1驱动连结的内摩擦板17、和与车轮侧的传递路径L2驱动连结的外摩擦板19,并且上述离合器鼓50也与车轮侧的传递路径L2驱动连结。因此,离合器K0能够将内燃发动机2与变速机构7驱动连结或者解除接合。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内燃发动机2与输入部9之间的减振器12之外,在马达3与变速机构7之间也设置减振器16。而且,通过两个减振器12、16来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变速机构7具备作为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的输入轴15。即,驱动装置1具备作为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的输入轴15。变速机构7在输入轴15上具备行星齿轮(减速用行星齿轮)DP以及变速用行星齿轮单元(行星齿轮组)PU。行星齿轮DP具备第一太阳轮S1、第一承载部CR1以及第一环形齿轮R1,且行星齿轮DP是所谓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其中,同第一太阳轮S1啮合的小齿轮P2与同第一环形齿轮R1啮合的小齿轮P1在该第一承载部CR1彼此啮合。另一方面,该行星齿轮单元PU作为四个旋转构件具有第二太阳轮S2、第三太阳轮S3、第二承载部CR2以及第二环形齿轮R2,且该行星齿轮单元PU是所谓的拉威挪型行星齿轮,其中,同第三太阳轮S3以及第二环形齿轮R2啮合的长齿小齿轮P3与同第二太阳轮S2啮合的短小齿轮P4在该第二承载部CR2彼此啮合。上述行星齿轮DP的第一太阳轮S1相对于壳体6将旋转固定。另外,上述第一承载部CR1与上述输入轴15连接,与该输入轴15的旋转同旋转(以下,称为“输入旋转”。),并且与第四离合器C-4连接。而且,第一环形齿轮R1通过该固定的第一太阳轮S1与该输入旋转的第一承载部CR1,成为将输入旋转减速的减速旋转,并且与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三离合器C-3连接。上述行星齿轮单元PU的第三太阳轮S3与第一制动器B-1连接而相对于壳体6能够固定,并且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以及上述第三离合器C-3连接,经由第四离合器C-4能够将上述第一承载部CR1的输入旋转输入,经由第三离合器C-3能够将上述第一环形齿轮R1的减速旋转输入。另外,上述第二太阳轮S2与第一离合器C-1连接,能够将上述第一环形齿轮R1的减速旋转输入。另外,上述第二承载部CR2与供输入轴15的旋转输入的第二离合器C-2连接,经由该第二离合器C-2能够将输入旋转输入,另外,与第二制动器B-2连接,经由该第二制动器B-2能够将旋转固定。而且,上述第二环形齿轮R2与相对于固定于壳体6的中心架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副轴齿轮8连接。而且,副轴齿轮8经由差动齿轮等与左右车轮连接。对于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变速机构7而言,图1的示意图所示的各第一~第四离合器C-1~C-4、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B-1、B-2通过图2的接合表所示的组合接合和分离,由此实现前进1档(1st)~前进8档(8th)、以及倒退1档(Rev1)~倒退2档(Rev2)。另外,像这样处于变速机构7的内部的离合器C-1~C-4、制动器B-1、B-2那样的多个摩擦接合元件,通过从被控制部(ECU)20的电子控制驱动的液压控制装置21供给的各接合压被控制为接合和解除接合。此外,上述离合器K0也通过从液压控制装置21供给的接合压被控制为接合和解除接合。另外,液压控制装置21也产生用于供给润滑各部分的润滑油的润滑压,对变速机构7的内部、输入部9的内部特别是离合器K0的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马达3进行润滑和冷却。此外,作为变速机构7,也可以是例如实现前进3~7档等的分级变速机构,另外,也可以是带式无级变速机、环式无级变速机、环锥式无级变速机等无级变速机构,换句话说无论什么样的变速机构均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如以上那样,驱动装置1从内燃发动机2侧朝向车轮侧,将连接部14、具有离合器K0和马达3的输入部9、以及变速机构7依次配置,在使内燃发动机2以及马达3双方驱动使车辆行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20控制液压控制装置21使离合器K0接合,在仅通过与车轮侧的传递路径L2驱动连结的马达3的驱动力进行行驶的EV行驶时,将离合器K0解除接合,将内燃发动机2侧的传递路径L1与车轮侧的传递路径L2隔断。接下来,根据输入部9的结构图3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固定于收纳变速机构7的变速壳体(未图示)的机壳26的内部,收纳有离合器K0以及马达3、进一步后述的减振器16,这些收纳有离合器K0以及马达3的机壳26的内包空间在相对马达3以及离合器K0更靠轴向的内燃发动机2侧(一侧),被一体安装于该机壳26的隔壁(壳体壁)27闭塞,构成与上述连接部14分隔的闭空间。这些变速壳体、机壳26以及隔壁27构成上述的壳体6。在机壳26的中心侧,经由连接部14的减振器12连接于内燃发动机2的发动机连结轴13、和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以使轴心一致的方式配置。发动机连结轴13处于与内燃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中心部分形成有向内燃发动机2侧凹陷的形状的凹部13b,输入轴15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前端插入该凹部13b。即,该发动机连结轴13与输入轴15构成在凹部13b嵌入输入轴15的前端而能够相对旋转的一根轴状,并且通过在输入轴15的外周面沿周向埋设的密封圈(密封部件)d1,将输入轴15的外周面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凹部13b密封。此外,详细的油路构造将后述。发动机连结轴13通过角接触球轴承90、转子轮毂51的筒部51d以及滚针轴承b31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隔壁27旋转。转子轮毂51相对于隔壁27的支承构造的详细情况将后述。另一方面,输入轴15被支承为相对于在固定于变速壳体(未图示)的隔壁24的内周侧配设的套筒部件25能够旋转。在上述发动机连结轴13的变速机构7侧亦即后端部,一体形成有作为发动机旋转传递部件的凸缘部13a以及套筒部13c,在凸缘部13a以及套筒部13c的外周面固定有供离合器K0的多个内摩擦板17花键接合的离合器轮毂49,并且配置有后述的液压伺服系统40。换句话说内摩擦板17驱动连结于发动机连结轴13。离合器K0大致具有:上述多个内摩擦板17、与这些内摩擦板17交替配置的外摩擦板19、供外摩擦板19花键接合的离合器鼓50、作为支承多个内摩擦板17的支承部件的上述离合器轮毂49、亦即使这些内摩擦板17与外摩擦板19接合和分离(接合或者解除接合)的液压伺服系统40。作为多个摩擦板的外摩擦板19与内摩擦板17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径向观察与马达3的转子4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摩擦板19与内摩擦板17的全体以从径向观察与马达3的转子4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转子4的径向内侧。另外,离合器K0以按照隔壁27、转子轮毂51、至少外摩擦板19以及内摩擦板17的一部分、减振器16的顺序沿轴向并列的方式配置。离合器鼓50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保持转子4的转子轮毂51连接,并且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后述的减振器16连接。即,离合器鼓50使与形成于后述的转子轮毂51的鼓状的夹持部(转子保持部)51b的内周面的花键部51c花键接合的花键部50a形成于外周面。而且,通过该花键接合部将转子轮毂51与离合器鼓50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连接。离合器鼓50与减振器16的连接部将后述。减振器16如后述那样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连接。因此,减振器16配置在连结转子4与变速机构7的部件上。另外,在离合器鼓50的内侧花键接合有多个外摩擦板19。因此,外摩擦板19经由离合器鼓50以及减振器16与输入轴15驱动连结。离合器轮毂49具有:供多个内摩擦板17花键接合的鼓状的鼓部49a、和从鼓部49a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出的延出部49b。而且,通过熔接等将延出部49b的内周面固定于套筒部13c的外周面。液压伺服系统40具有:构成其液压缸42的缸体部41、以相对于液压缸42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并且前端部与内摩擦板17(或者外摩擦板19)对置配置的活塞43、相对于液压缸42在轴向定位的复位部44、以及配置于活塞43与复位部44之间的复位弹簧45。此处,液压缸42由缸体部41和构成后述的复位部44的内侧圆筒部44c的前端侧部分构成。缸体部41经由密封圈41a外嵌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开口弹性挡环41b相对于凸缘部13a在轴向定位。另一方面,复位部44通过与形成于后述的连结部44d的周向多处位置的凸部44a固定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套筒部13c的离合器轮毂49的侧面抵接,相对于离合器轮毂49在轴向定位。因此,缸体部41与复位部44经由凸缘部13a、套筒部13c以及离合器轮毂49相互在轴向定位。另外,复位部44由外侧圆筒部44b、内侧圆筒部44c、以及连结外侧圆筒部44b与内侧圆筒部44c的一端部彼此的连结部44d构成,以使活塞43侧开口的方式配置于离合器轮毂49与套筒部13c之间。而且,使多个形成于连结部44d的凸部44a与离合器轮毂49的延出部49b抵接,并且以在连结部44d与活塞43之间使复位弹簧45成为弹性压缩的状态配置。因此,连结部44d与复位板相当。另外,通过使多个凸部44a与离合器轮毂49抵接,在连结部44d与离合器轮毂49的延出部49b之间形成间隙。另外,内侧圆筒部44c以与套筒部13c的外周面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套筒部13c的凸缘部13a侧的端部外周面形成凸部13d,在该凸部13d外嵌内侧圆筒部44c的前端部,从而在内侧圆筒部44c的内周面与除了同该内周面对置的套筒部13c的凸部13d之外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另外,内侧圆筒部44c的外周面作为供活塞43滑动的滑动部43a,外侧圆筒部44b的内周面也作为供活塞43滑动的滑动部43b。活塞43经由密封圈与各自的滑动部43a、43b滑动。由此,在由缸体部41与内侧圆筒部44c的前端侧部分构成的液压缸42与活塞43之间形成工作油室46,在由外侧圆筒部44b、内侧圆筒部44c以及连结部44d构成的复位部44与活塞43之间形成用于消除离心液压的消除油液室47。另外,外侧圆筒部44b与离合器轮毂49的鼓部49a的内周面隔开间隙地配置。因此,在鼓部49a的前端部内周面形成凸部49c,在该凸部49c内嵌外侧圆筒部44b的前端部,从而在外侧圆筒部44b的内周面与除了与该内周面对置的鼓部49a的凸部49c之外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其结果,内侧圆筒部44c与套筒部13c之间的间隙、连结部44d与延出部49b之间的间隙以及外侧圆筒部44b与鼓部49a的间隙分别连通,在复位部44以及液压缸42与离合器轮毂49之间,形成对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供给润滑油的油路a40。另一方面,处于离合器K0的外周侧,在机壳26的内周侧固定有马达3的圆环状的定子5。该定子5具有定子铁芯5a、和卷绕于该定子铁芯5a的线圈的折回部分且向该定子铁芯5a的轴向两侧突出的线圈端部5b、5b的形式而构成。在定子铁芯5a的内周侧,马达3的圆环状的转子4存在规定间隙而对置配置。保持转子4的转子轮毂51具有将转子4的转子铁芯4a凿紧夹持的鼓状的夹持部(转子保持部)51b、支承该夹持部51b的凸缘状的支承部51a、以及与该支承部51a的内周侧连接的空心状(sleeve)的筒部51d而构成,这些夹持部51b与支承部51a一体地将支承部51a与筒部51d之间熔接,作为整体构成一体的转子轮毂51。筒部51d通过角接触球轴承(转子轴承)9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一体安装于机壳26的隔壁27旋转,并且通过在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之间所设置的推力轴承b2,相对于轴向也被支承。此外,在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与后述的连结部件63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b3,在连结部件63与对后述的连结减振器16与输入轴15进行连结的承载部(第二旋转传递部件、减振器连结部)60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b4,在承载部60与套筒部件25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b5,并使各个部件相对于轴向定位。角接触球轴承90由嵌合于筒部51d的外周侧的两个滚珠轴承b11、b12构成。各滚珠轴承b11、b12的内圈91a、91b通过在从轴向的内燃发动机2侧朝向变速机构7侧与筒部51d的外周侧的外螺纹螺合的螺母(紧固部件)92与转子轮毂51的支承部51a的内表面之间夹持,从而紧固于转子轮毂51。另外,各滚珠轴承b11、b12的外圈93通过设置于轴向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凸部93a与开口弹性挡环94之间夹持隔壁27的支承部件28,从而相对于隔壁27固定。这样,通过角接触球轴承90利用螺母92紧固,转子轮毂51以及转子4被支承为相对于隔壁27能够旋转。支承上述角接触球轴承90的支承部件28以覆盖该角接触球轴承90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在该支承部件28的外周侧,为了与旋转件31对置,固定件(检测线圈)32通过螺栓33固定于突出地设置于隔壁27的圆筒状的台座部27a。旋转件31固定于对上述马达3的转子4进行支承的转子轮毂51的内周侧。因此,通过这些旋转件31以及固定件32,构成对马达3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解析器30。另一方面,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转子轮毂51连接的离合器鼓50如上述那样,具有:形成于轴向的至少一部分外周面的与转子轮毂51花键接合的花键部50a、和折弯部50b,该折弯部50b的端部在减振器16侧的周向一部分以位于比花键部50a更靠径向外侧的方式折弯。而且,在折弯部50b的前端部的周向一部分形成梳齿状的离合器侧接合部50c。减振器16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至少一部分与定子5的线圈端部5b重叠的方式位于比定子5更靠径向内侧。另外,减振器16以按照隔壁27、转子轮毂51、离合器K0的外摩擦板19以及内摩擦板17、将下述的弹簧163的至少一部分的顺序沿轴向并列的方式配置。这样的减振器16具有:圆环状的减振器外壳160、配置于减振器外壳160内并沿周向具有多个开口161的圆板状的从动板162、以及分别配置于多个开口161并将从减振器外壳160输入的旋转传递至从动板162的多个弹簧163。减振器外壳160具有以夹持从动板162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外壳部件160a、160b。外壳部件160a、160b在与从动板162的开口161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切口164a、165a,并设置有以向轴向膨出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164、165。而且,在各切口164a、165a内分别配置弹簧163,从而在与保持部164、165之间保持各弹簧163。另外,在一对外壳部件160a、160b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壳部件(图示的例子中变速机构7侧的外壳部件160a)的周向一部的外周缘部,形成有与离合器侧接合部50c接合而能够将离合器鼓50的旋转传递的梳齿状的减振器侧接合部166。减振器侧接合部166在与离合器侧接合部50c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开口弹性挡环167实现相对于离合器侧接合部50c轴向的防脱。另外,离合器鼓50的折弯部50b沿着减振器外壳160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外壳部件160b的保持部165折弯。另外,一对外壳部件160a、160b在周向其他部即相比未形成有减振器侧接合部166的周向位置的减振器侧接合部166更靠径向外侧通过铆钉168接合。换言之,离合器鼓50与减振器16在连结一对外壳部件160a、160b的铆钉168的径向内侧进行旋转传递。另外,为了能够成为这样,利用相互以梳齿状形成的离合器侧接合部50c与减振器侧接合部166进行旋转传递。这样构成的减振器16从离合器鼓50将旋转输入减振器外壳160,该旋转经由多个弹簧163传递至从动板162。因此,从离合器鼓50传递的旋转通过弹簧163将振动减少并自从动板162输出。另外,减振器16通过承载部60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输入轴15连接。承载部60具有:在减振器16的径向内侧支承减振器16的圆板状的圆板部(减振器支承部)61、和从圆板部61的内周缘部沿轴向延伸而与圆板部61一体形成的圆筒状的套筒部62。圆板部61在外周面外嵌减振器16并且通过焊接等固定从动板162的内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6以轴向的中心位置相对于圆板部61的轴向的中心位置向后述的连结部件63侧偏移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套筒部62与输入轴15花键接合。由此,从减振器16的从动板162输出的旋转经由承载部60传递至输入轴15。因此,马达3的转子4经由转子轮毂51、离合器鼓50、减振器16以及承载部60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驱动连结。即,承载部60配置在从马达3直至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另外,内燃发动机2经由发动机连结轴13、离合器K0、减振器16以及承载部60与输入轴15驱动连结。另外,处于输入轴15的外周侧,以夹设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套筒部13c与承载部60的套筒部62之间的形式配置有单向离合器部(旋转选择部)F。而且,将马达3与内燃发动机2中的旋转快的一方(不慢的一方)的旋转从作为单向离合器部F的输出部件的连结部件(筒状部件)63输出。构成单向离合器部F的单向离合器F1、F2以及连结部件63相对圆板部61配置于离合器K0侧。另外,连结部件63如后述那样,与机油泵80驱动连结。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作为发动机旋转传递部件的发动机侧圆筒部的套筒部13c与连结部件63之间,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其两端配置有滚针轴承b21、b22。并且,在作为转子旋转传递部件的转子侧圆筒部的套筒部62与连结部件63之间,从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的大致同位置),在第二单向离合器F2以及其两端配置有滚针轴承b23、b24。此外,套筒部62在内周面形成有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花键接合的花键部62a,在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内圈接触的圆筒面62b。套筒部62具有用于形成花键部62a的程度的轴向尺寸,因此利用此在其外周面能够高效地配置第二单向离合器F2。在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配置有总是与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的套筒部13c,在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内周侧配置有总是与马达3驱动连结的输入轴15。第一单向离合器F1在相比连结部件63而套筒部13c的旋转更慢时成为非接合,第二单向离合器F2在相比连结部件63而套筒部62的旋转更慢时成为非接合。通过发动机连结轴13将内燃发动机2的旋转传递至套筒部13c,经由马达3的转子4的旋转以及离合器K0将内燃发动机2的旋转传递至套筒部62,因此通过单向离合器F1、F2将马达3与内燃发动机2中的旋转快的一方(不慢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连结部件63。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离合器K0。特别是,在从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作为离合器K0的多个摩擦板的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这些多个摩擦板的径向内侧配置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在从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液压伺服系统4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液压伺服系统40的径向内侧。特别是,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在从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消除油液室47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消除油液室47的径向内侧。另外,从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能够供活塞43相对于液压缸42滑动的滑动部43a。如上述那样,滑动部43a作为复位部44的内侧圆筒部44c的外周面,内侧圆筒部44c在从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离合器K0以及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配置于由转子轮毂51的支承部51a以及夹持部51b、以及减振器16以及圆板部61围起的空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3的轴向上,从内燃发动机2侧,按作为壳体壁的隔壁27、转子轮毂51的支承部51a、离合器K0、减振器16的顺序配置。因此,减振器16不受到隔壁27的影响,能够提高该减振器16的设置的自由度。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将马达3油冷,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那样,不需要在马达3与离合器K0之间设置隔壁,如上述那样能够容易实现在马达3的轴向上,以隔壁27、支承部51a、离合器K0、减振器16的顺序配置的构造。另外,若减振器16的设置的自由度变高,则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并且容易使减振器16的径向尺寸变大,确保减振器16的行程量,容易提高减振器16的减振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的端部连接有马达3,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根据转速而产生共振的情况。例如,存在以2500rpm产生共振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在马达3与变速机构7之间设置减振器16,且使减振器16的径向尺寸变大,能够抑制这样的共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除了内燃发动机2与输入部9之间的减振器12之外,在马达3与变速机构7之间也设置减振器16。而且,通过两个减振器12、16来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此处,在使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的减振器为一个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完全吸收该振动而产生低吟声(muffledsound)的可能性。该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离合器K0滑动而吸收振动,但如这样使离合器K0滑动则导致燃料经济性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两个减振器12、16,并且使减振器16的径向尺寸变大,能够使离合器K0的滑动量的减少,进一步使该滑动消失,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且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另外,减振器16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至少一部分与定子5的线圈端部5b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特别是,减振器16的减振器外壳160在相比将一对外壳部件160a、160b接合的铆钉168更靠径向内侧,能够与离合器鼓50连接,因此可抑制离合器鼓50的离合器侧接合部50c的径向尺寸,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离合器侧接合部50c相比离合器鼓50与转子轮毂51接合的花键部50a位于径向外侧,因此能够使减振器16关于轴向更靠近转子4,从而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圆板部61的周向多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1a。在各贯通孔61a,各个小齿轮(第一旋转传递部件)64被滚针轴承(轴承)65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小齿轮64以贯通圆板部61的方式配置。小齿轮64具有被滚针轴承6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部64a,在该轴部64a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齿轮66a、66b。即,小齿轮64具备轴部64a、形成于轴部64a的一端部的齿轮(第一齿轮)66b、以及形成于轴部64a的另一端部的齿轮(第二齿轮)66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64a与各齿轮66a、66b将分开独立的部件一体化而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齿轮66a、66b的至少一方与轴部64a通过一个部件一体形成。另外,在相比圆板部61更靠连结部件63侧的齿轮66a从内周侧使形成于连结部件63的端部外周面的齿轮(第四齿轮)63a啮合,在相比圆板部61更靠与连结部件63相反的一侧亦即变速机构7侧的齿轮66b从内周侧使形成于用于将旋转传递至下述的机油泵80的链轮71的齿轮(第三齿轮)71a啮合。即,小齿轮64与一个齿轮71a以及一个齿轮63a的各外周啮合并配置有多个。由此,经由齿轮63a、66a、小齿轮64(轴部64a)、齿轮66b、71a将连结部件63的旋转传递至链轮71。其结果,在相对于圆板部61而与连结部件63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机油泵80的构造中,能够从连结部件63将旋转传递至机油泵80。另外,在离合器K0滑动状态或者分离状态下机油泵80被马达3驱动的情况下,小齿轮64以及承载部60一体旋转。接着,对机油泵80(参照图1)进行说明。机油泵80与经由离合器K0以及减振器16而能够与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的第一轴部件亦即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分开,配置于与输入轴15平行配置的传递轴(驱动轴)81上且比马达3更靠变速机构7侧,配置于变速箱的外周。即,机油泵80设置于变速机构7。而且,通过传递轴81旋转而被驱动为旋转。传递轴81通过旋转传递机构70将小齿轮64的旋转传递。旋转传递机构70具有链轮71、72以及分别与链轮71、72啮合的链73,链轮71的旋转经由链73传递至链轮72。链轮71在套筒部件25的外周面通过滚珠轴承74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如上述那样,连结部件63的旋转经由小齿轮64等传递。链轮72固定于传递轴81,传递轴81与链轮72共同旋转。这些链轮71、72以及链73与减振器16以及圆板部61的变速机构7侧邻接配置。特别是,链73的偏差变大的链轮71、72的中央部分与减振器16邻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减振器16配置于相对于圆板部61向连结部件63侧偏移的位置,能够以不使链73的偏差变大的部分与减振器16相互干涉的方式设置间隙地配置。此处,不使旋转传递机构70向变速机构7侧移动而能够确保这样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传递轴8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机壳26,将旋转传递至机油泵80。机油泵80由所谓的内接式齿轮泵构成,具有与上述传递轴81驱动连结的驱动器齿轮、与其外周啮合配置的从动齿轮、从外周侧覆盖这些驱动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的泵体、以及闭塞该泵体的泵盖。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相比连结部件63的旋转而发动机连结轴13(换句话说内燃发动机2)的旋转更慢时第一单向离合器F1成为非接合,若发动机连结轴13的旋转成为与连结部件63的旋转相同旋转则接合,机油泵80经由小齿轮64以及旋转传递机构70与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而通过该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被驱动。另外,在相比连结部件63的旋转而转子轮毂51(换句话说马达3)的旋转更慢时第二单向离合器F2成为非接合,若转子轮毂51的旋转成为与连结部件63的旋转相同旋转则接合,机油泵80经由小齿轮64以及旋转传递机构70与马达3驱动连结而通过该马达3的驱动力被驱动。即,机油泵80经由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能够与发动机连结轴13(换句话说内燃发动机2)或者转子轮毂51(马达3)的转速高的一方驱动连接。这样的机油泵80以能够驱动连接的方式配置于相比离合器K0更靠内燃发动机2侧的传递路径L1,并且在相比离合器K0更靠变速机构7侧的传递路径L2也以能够驱动的连接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另外,在离合器K0接合的情况下,传递路径L1以及传递路径L2驱动连结,因此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成为相同旋转,并且通过该旋转将机油泵80驱动。这样经由第一单向离合器F1与发动机连结轴13驱动连结的、或者经由第二单向离合器F2与转子轮毂51驱动连结的机油泵80在EV行驶中,通过马达3的驱动力被驱动,或者在滑行状态(发动机制动时)下经由变速机构7通过车辆的惯性力被驱动,在混合动力行驶中,通过马达3、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被驱动,或者在滑行状态(发动机制动时)下经由变速机构7通过车辆的惯性力被驱动。另外,本机油泵80在从车辆停止中使离合器K0滑动接合并且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使车辆起步时,从离合器K0的接合前(即车辆停止中)将第一单向离合器F1接合,因此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被驱动。若这样将机油泵80驱动,则在车辆停止中也使液压产生,通过形成于隔壁27的油路等,对液压控制装置21供给液压。因此,在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使车辆起步时,不仅有未图示的电动机油泵的液压,还加有来自机油泵80的液压,因此对于在起步时滑动接合的状态下用于供给大量所需要的润滑油的润滑压而言,不仅通过电动机油泵产生,也能够通过机油泵80产生。接下来,对该输入部9的各种油路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基于控制部20的指令从液压控制装置21将离合器K0的接合压经由省略图示的部分通过沿轴向形成的油路a11供给输入轴15。油路a11的输入轴15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端部闭塞。该油路a11经由贯通形成于输入轴15的放射方向的油路a12,与凸缘部13a的油路a13连通。油路a13与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连通。若经由各油路a11~a13对工作油室46供给接合压,则活塞43抵抗复位弹簧45的作用力而向轴向前方侧移动,使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接合。由此,将内燃发动机2与变速机构7驱动连结,车辆100成为可利用内燃发动机2以及马达3的驱动力行驶的混合动力行驶状态。相反,若基于控制部20的指令通过液压控制装置21从工作油室46将接合压排出(放出),则活塞43基于复位弹簧45的作用力向轴向后方侧移动,使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解除接合。由此,将内燃发动机2与变速机构7隔断,车辆100成为可仅利用马达3的驱动力行驶的EV行驶状态。另一方面,经由在输入轴15沿轴向形成且与上述的油路a11不同的油路a21,供给用于润滑离合器K0的润滑油。油路a21经由贯通形成于输入轴15的放射方向的油路a22以及推力轴承b3所存在的空间与套筒部13c的油路a23连通。如上述那样,在复位部44以及液压缸42与离合器轮毂49之间形成有油路a40,油路a23与油路a40连通。因此,从油路a22飞溅的润滑油对推力轴承b3进行润滑并且经由油路23a导入油路a40,从形成于离合器轮毂49的鼓部49a的多个贯通孔49d供给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此外,在内侧圆筒部44c的一部分形成有将油路a40与消除油液室47连通的油路a41。因此,如上述那样经由油路a21~a23供给的润滑油也被导入消除油液室47。这些油路a21~a23从离合器K0的径向内侧对离合器K0供给油,即,是从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的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使润滑油飞溅而润滑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的润滑油路。从离合器轮毂49的贯通孔49d流入的润滑油通过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之间进行润滑和冷却,回收至未图示的油盘。换句话说,在离合器K0,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未形成油密状(非油密状),相对机壳26向大气开放,这些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为配设在空气中的湿式多板离合器。另外,从油路a22飞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引导至滚针轴承b22、第一单向离合器F1、滚针轴承b21、以及滚针轴承b24、第二单向离合器F2、滚针轴承b23、进一步至推力轴承b4,对它们进行润滑。另外,在输入轴15沿着轴向与油路a21平行地形成的油路a31,供给用于润滑马达3的润滑油。油路a31的输入轴15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端部开放,润滑油经由发动机连结轴13的油路a32、以及沿放射方向贯通形成于油路a32的油路a33向筒部51d的内周侧排出。向筒部51d的内周侧排出的润滑油被引导至角接触球轴承90,对其进行润滑。这样润滑了角接触球轴承90的润滑油被向转子轮毂51的内侧引导。而且,被引导至转子轮毂51的内侧的润滑油通过形成于转子轮毂51的油路a34对马达3进行冷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通过对机壳26内进行润滑的油而被冷却。另外,向筒部51d的内周侧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也被引导至滚针轴承b31以及推力轴承b2,对它们进行润滑。在隔壁27与发动机连结轴13之间,设置密封圈27b,防止如上述那样被引导的润滑油在隔壁27的内燃发动机2侧泄漏。根据以上说明的该驱动装置1,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单向离合器F2,并且以与离合器K0的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因此通过具有两个单向离合器F1、F2的构造可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以与液压伺服系统4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特别是,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以与消除油液室47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径向外侧配置活塞43的滑动部43a,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径向外侧的空间来配置为了确保活塞43的移动距离而需要在轴向有一定程度的长度的滑动部43a,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滑动部43a配置于构成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圈的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的空间而配置滑动部43a,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动机侧圆筒部的套筒部13c构成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滚针轴承b21、b22的外圈。因此,套筒部13c具有轴向上较长的形状,在其径向外侧也存在轴向上较长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配置具有滑动部43a的内侧圆筒部44c。因此,通过将需要在轴向上有一定程度的长度的滑动部43a配置于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可有效地利用轴向上较长的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的空间,从而能够确保滑动部43a的轴向距离。另外,将对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供给润滑油的油路a40形成于形成消除油液室47的复位部44以及液压缸42与离合器轮毂49之间,因此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并且能够设置对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供给润滑油的油路a40。即,在使这样的油路成为与上述不同的路径的情况下,存在为了形成该路径而使装置的轴向尺寸变大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地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消除油液室47与离合器轮毂49的间隙形成油路a40,从而可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机油泵80以经由第一单向离合器F1、连结部件63、小齿轮64、旋转传递机构70以及传递轴81能够与同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的发动机连结轴13驱动连接的方式配置,因此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能够进行机油泵80的驱动,例如,在将离合器K0接合并且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进行起步时,能够对离合器K0的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充分地供给润滑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发动机连结轴13向机油泵80的传递轴81进行驱动传递的旋转传递机构,使用了由链轮和链构成的机构,但例如也可以使用由多个齿轮构成的机构、由带轮与带构成的机构等其他机构。该情况下,旋转输出部件成为齿轮、带轮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机油泵80配置在与输入轴15不同的其他轴亦即传递轴81上,但机油泵也可以与输入轴15配置在同轴上。该情况下,通过使减振器16相对于圆板部61向连结部件63侧偏移,能够将机油泵靠近减振器16配置,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第二实施方式>根据图4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图4是省略局部而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部9A的剖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液压伺服系统40A从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沿轴向偏离地配置,并且将机油泵80A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配置在同轴上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略重复的说明,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压伺服系统40A从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向内燃发动机2(参照图1)侧沿轴向偏离地配置。因此,使与转子轮毂51以及减振器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的离合器鼓50A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出,一体形成构成液压缸的缸体部41A。另外,使缸体部41A的径向内端部进一步向变速机构7(参照图1)侧延出而形成圆筒状的套筒部410,使该套筒部410的外周面成为供活塞43A滑动的滑动部,并且在其端部以相对于缸体部41A定位的方式固定复位部(复位板)44A。另外,在复位部44A与活塞43A之间配置未图示的复位弹簧。而且,在缸体部41A与活塞43A之间形成工作油室46,在复位部44A与活塞43A之间形成消除油液室47。为了对这样形成的工作油室46以及消除油液室47分别供给油,如以下那样形成油路。首先,使在输入轴15沿轴向形成的油路a11与贯通形成于输入轴15的放射方向的油路a12、贯通形成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油路a13、以及贯通形成于套筒部410并与工作油室46连通的油路a14连通。若经由各油路a11~a14对工作油室46供给接合压,则活塞43A抵抗复位弹簧的作用力而向轴向前方侧移动,使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接合。另一方面,使在与上述的油路a11不同的输入轴15沿轴向形成的油路a21与贯通形成于输入轴15的放射方向的油路a24、贯通形成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油路a25、以及贯通形成于套筒部410并与消除油液室47连通的油路a26连通。因此,经由各油路a21、a24~a26将油引导至消除油液室47。接下来,机油泵80A处于与经由内燃发动机2、离合器K0以及减振器16而驱动连结的第一轴部件亦即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配置在同轴上的传递轴81A上且配置于相比马达3更靠变速机构7侧。传递轴81A经由以贯通圆板部61的方式配置的小齿轮64,将来自连结部件63的旋转传递。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单向离合器F2,并且以与离合器K0的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因此通过具有两个单向离合器F1、F2的构造可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内接式齿轮泵构成机油泵80、80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当然机油泵的构造也可以是任意的构造,例如可以考虑月牙形内接式齿轮泵、叶片泵、外接式齿轮泵等。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除了机油泵80之外,还具备省略图示的电动机油泵,以此为前提,但在使内燃发动机2停止(空转停止)的车辆的停车中,通过马达3驱动机油泵80,通过变速机构7的离合器或制动器的解除接合形成空挡状态,从而能够进行相对于液压控制装置21的液压供给,因此也能够没有电动机油泵。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1、F2的两端靠近配置的轴承为滚针轴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滚珠轴承等任意轴承。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将角接触球轴承90紧固于转子轮毂51的部件而使用螺母9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例如开口弹性挡环或凿紧等,只要能够将角接触球轴承90与转子轮毂51紧固均可以。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该转子轮毂51的筒部51d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使用角接触球轴承9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圆锥滚子轴承等其他不同的轴承。此时,当然,作为轴承,优选如角接触球轴承90那样,不使马达3的转子4成为双支承构造也使支承精度变高的那样的轴承。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经由减振器16将离合器鼓50、50A的旋转传递至输入轴15,但省略了该减振器16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第三实施方式>根据图5以及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省略减振器16,并且将转子轮毂51未配置于离合器K0的内燃发动机2侧而是配置于变速机构7侧,承载部60所支承的对象不是减振器16而是转子轮毂51这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略重复的说明,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有:设置在内燃发动机2与车轮之间的动力的传递路径L上的变速机构7、配置于该变速机构7与内燃发动机2之间且供来自内燃发动机2的动力输入的输入部9B、以及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并且将输入部9B与该内燃发动机2连接的连接部14。内燃发动机2、输入部9B、变速机构7在轴向上在同轴上按照该顺序配置。输入部9B具备:使发动机连结轴13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之间的动力传递连通和断开(能够接合)的离合器K0、和与离合器鼓50驱动连结的马达3。离合器K0由将作为多个摩擦板的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收纳于离合器鼓50的内部空间的多板离合器构成,该离合器鼓50经由转子轮毂51以及承载部60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驱动连结。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未在马达3与变速机构7之间设置减振器,而是通过一个减振器12吸收内燃发动机2的振动。因此,与除了减振器12之外还设置一个减振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轻型化。接下来,根据输入部9B的结构图6详细地进行说明。发动机连结轴13被滚珠轴承95支承为相对于隔壁27能够旋转。输入轴15被支承为相对于在固定于变速箱(未图示)的隔壁24的内周侧所配设的套筒部件25能够旋转。离合器K0以按照隔壁27、至少外摩擦板19以及内摩擦板17的一部分、转子轮毂51的顺序沿轴向并列的方式配置。离合器鼓50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保持转子4的转子轮毂51连接。离合器鼓50在外周面形成与在后述的转子轮毂51的鼓状的夹持部(转子保持部)51b的内周面所形成的花键部51c花键接合的花键部50a。而且,通过该花键接合部将转子轮毂51与离合器鼓50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连接。另外,在离合器鼓50的内侧花键接合有多个外摩擦板19。因此,外摩擦板19经由离合器鼓50、转子轮毂51、承载部60与输入轴15驱动连结。在液压伺服系统40中,缸体部41不使用密封圈、开口弹性挡环等而通过焊接、粘合等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面接合,并且相对于凸缘部13a在轴向上定位。保持转子4的转子轮毂51具有:将转子4的转子铁芯4a凿紧夹持的鼓状的夹持部51b、和支承该夹持部51b的凸缘状的支承部51a。另外,转子轮毂51通过承载部60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与输入轴15连接。承载部60具有:在转子轮毂51的径向内侧支承转子轮毂51的圆板状的圆板部61、和从圆板部61的内周缘部沿轴向延伸而与圆板部61一体形成的圆筒状的套筒部62。圆板部61在外周面外嵌转子轮毂51,通过焊接等在向圆板部61的外周部的连结部件63侧偏移的端部固定支承部51a的内周部。另外,在圆板部61的外周部的变速机构7侧的端部固定有旋转件31。另一方面,在机壳26以与旋转件31对置的方式通过螺栓33固定有固定件(检测线圈)32。通过这些旋转件31以及固定件32,构成对马达3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解析器30。套筒部62与输入轴15花键接合。由此,马达3的转子4经由转子轮毂51以及承载部60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轴15驱动连结。另外,内燃发动机2经由发动机连结轴13、离合器K0、转子轮毂51以及承载部60与输入轴15驱动连结。接下来,对该输入部9B的各种油路构造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在输入轴15沿轴向与油路a21平行地形成的油路a31供给用于润滑马达3的润滑油。油路a31的输入轴15的内燃发动机2侧的端部开放,经由在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凹部13b开口而沿放射方向贯通形成的油路a35向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排出。向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引导至滚珠轴承95,对其进行润滑。向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排出的润滑油的其他部分通过形成于隔壁27的油路a36,进一步通过形成于转子轮毂51的油路a34对马达3进行冷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通过润滑机壳26内的油被冷却。在隔壁27与发动机连结轴13之间设置密封圈27b,防止如上述那样被引导的润滑油在隔壁27的内燃发动机2侧泄漏。此处,滚针轴承65的动态负载取决于累积转速。因此,若使小齿轮64旋转的情况减少,则能够降低累积转速,从而能够减少滚针轴承65的动态负载。结果,与以往技术比较能够减少滚针轴承65的滚针的数量、缩小滚针本身的大小。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旋转速度不同的情况具体而言是在马达3的旋转速度比内燃发动机2的旋转速度快的EV行驶时、内燃发动机2的启动时、内燃发动机2的旋转速度比马达3的旋转速度快的基于内燃发动机2的起步时、基于车辆停车中的暖机的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时。其中着眼于频率时间均较长的EV行驶,在EV行驶中不使小齿轮旋转,可期望减少作用于滚针轴承65的动态负载。此处,以往的驱动装置中,在例如使起步离合器成为分离状态将旋转电机作为驱动源进行EV行驶的情况下,成为承载部通过旋转电机而旋转并且阶梯行星齿轮未通过内燃发动机旋转而停止的状态,因此导致在承载部支承阶梯行星齿轮的轴承的相对旋转速度变大。因此,存在由于轴承的累积转速增加而导致动态负载增加的问题。与此相对地,根据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在机油泵80、80A被马达3驱动的情况下,将来自马达3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双方,因此不会在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之间产生转速差(相对旋转),相对旋转速度为0,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成为一体旋转。因此,在机油泵80、80A被马达3驱动的情况下,与通过将马达的旋转传递于承载部并且将内燃发动机的旋转传递于阶梯行星齿轮使马达与内燃发动机的各旋转之转速差的部分的小齿轮相对于承载部相对旋转的技术相比,能够将通过小齿轮64以及承载部60而交叉的部分的滚针轴承65的累积转速降低小齿轮64未相对于承载部60相对旋转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由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的相对旋转产生的动态负载,相对于以往技术,能够减少滚针轴承的滚针数量,或者能够缩小滚针本身的大小。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在从马达3直至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配置有承载部60。即,马达3经由转子轮毂51、承载部60、输入轴15、变速机构7与车轮驱动连结。另外,在动力传递路径中,在相比承载部60更靠车轮侧的部件这里为输入轴15驱动连结有第二单向离合器F2。即,马达3经由承载部60与第二单向离合器F2驱动连结。由此,例如,马达3仅经由转子轮毂51与任一个单向离合器F1、F2驱动连结的情况下那样的将转子轮毂51与单向离合器F1、F2连结的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是不需要的,因此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离合器K0配置于动力传递路径上从发动机连结轴13直至承载部60之间即相比承载部60更靠内燃发动机2侧。由此,与配置于其他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以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单向离合器F2,并且以与离合器K0的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因此通过具有两个单向离合器F1、F2的构造可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以与液压伺服系统4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特别是,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以与取消油室47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径向外侧配置活塞43的滑动部43a,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径向外侧的空间来配置为了确保活塞43的移动距离而需要在轴向有一定程度的长度的滑动部43a,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滑动部43a配置于构成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圈的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的空间来配置滑动部43a,可进一步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动机侧圆筒部的套筒部13c构成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滚针轴承b21、b22的外圈。因此,套筒部13c具有在轴向上较长的形状,在其径向外侧也存在轴向上较长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配置具有滑动部43a的内侧圆筒部44c。因此,通过将需要在轴向有一定程度的长度的滑动部43a配置于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有效地利用在轴向上较长的套筒部13c的径向外侧的空间,从而能够确保滑动部43a的轴向距离。另外,将对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供给润滑油的油路a40形成于形成取消油室47的复位部44以及液压缸42与离合器轮毂49之间,因此能够设置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并且对多个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供给润滑油的油路a40。即,在使这样的油路成为与上述不同的路径的情况下,存在为了形成该路径而使装置的轴向尺寸变大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地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取消油室47与离合器轮毂49的缝隙形成油路a40,从而可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机油泵80以经由第一单向离合器F1、连结部件63、小齿轮64、旋转传递机构70以及传递轴81而能够与同内燃发动机2驱动连结的发动机连结轴13驱动连接的方式配置,因此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能够进行机油泵80的驱动,例如,在将离合器K0接合并且通过内燃发动机2的驱动力进行起步时,能够对离合器K0的内摩擦板17以及外摩擦板19充分地供给润滑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发动机连结轴13向机油泵80的传递轴81进行驱动传递的旋转传递机构,使用由链轮和链构成的机构,但也可以使用例如由多个齿轮构成的机构、由带轮和带构成的机构等其他的机构。该情况下,旋转输出部件成为齿轮、带轮等。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将机油泵80配置在与输入轴15不同的其他的轴亦即传递轴81上,但机油泵也可以与输入轴15配置在同轴上。该情况下,通过使减振器16相对于圆板部61向连结部件63侧偏移,能够使机油泵靠近减振器16配置,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第四实施方式>基于图7A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基于图7B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另外,发动机连结轴13不具有套筒部13c,在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单向离合器F2。而且,转子轮毂51具备变速机构7侧成为开放端的内侧圆筒部51e,该内侧圆筒部51e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第六实施方式>基于图8A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另外,发动机连结轴13不具有套筒部13c,在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单向离合器F2。而且,转子轮毂51具备内燃发动机2侧成为开放端的内侧圆筒部51e,该内侧圆筒部51e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另外,转子轮毂51与承载部60的内周部驱动连结,并且输入轴15与承载部60的外周部驱动连结。连结部件63具备从内周侧与齿轮66b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63a。链轮71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a啮合的齿轮(第四齿轮)71a驱动连结。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七实施方式>基于图8B对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连结轴13为圆筒状,且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转子轮毂51与承载部60的内周部驱动连结,并且输入轴15与承载部60的外周部驱动连结。连结部件63具备从内周侧同齿轮66b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63a。链轮71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a啮合的齿轮(第四齿轮)71a驱动连结。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第八实施方式>基于图9A对第八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另外,发动机连结轴13不具有套筒部13c,在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单向离合器F2。而且,转子轮毂51具备内燃发动机2侧成为开放端的内侧圆筒部51e,该内侧圆筒部51e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另外,转子轮毂51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a啮合的齿轮(第四齿轮)51f驱动连结。输入轴15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b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15a驱动连结。连结部件63与承载部60的内周部驱动连结,并且链轮71与承载部60的外周部驱动连结。该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不同,承载部60与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并且小齿轮64与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的旋转经由转子轮毂51传递至小齿轮64的齿轮66a,从小齿轮64的齿轮66b传递至输入轴15。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从马达3朝输入轴15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小齿轮64,并且在从单向离合器部F朝机油泵80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承载部60。该情况下,在机油泵80被马达3驱动的情况下,将来自马达3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双方,因此不会在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之间产生转速差(相对旋转),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成为一体而旋转,因此能够减少由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的相对旋转而引起的动态负载。<第九实施方式>基于图9B对第九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连结轴13为圆筒状,且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转子轮毂51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a啮合的齿轮(第四齿轮)51f驱动连结。输入轴15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b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15a驱动连结。连结部件63与承载部60的内周部驱动连结,并且链轮71与承载部60的外周部驱动连结。该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不同,承载部60与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并且小齿轮64与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的旋转经由转子轮毂51传递至小齿轮64的齿轮66a,从小齿轮64的齿轮66b传递至输入轴15。根据该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在从马达3朝输入轴15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小齿轮64,并且在从单向离合器部F朝机油泵80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承载部60。该情况下,在机油泵80通过马达3被驱动的情况下,将来自马达3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双方,因此不会在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之间产生转速差(相对旋转),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成为一体而旋转,因此能够减少由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的相对旋转引起的动态负载。<第十实施方式>基于图10A对第十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另外,发动机连结轴13不具有套筒部13c,在发动机连结轴13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单向离合器F2。而且,转子轮毂51具备变速机构7侧成为开放端的内侧圆筒部51e,该内侧圆筒部51e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另外,转子轮毂51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b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51f驱动连结。输入轴15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a啮合的齿轮(第四齿轮)15a驱动连结。连结部件63与承载部60的外周部驱动连结,并且链轮71与承载部60的内周部驱动连结。该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不同,承载部60与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并且小齿轮64与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的旋转经由转子轮毂51传递于小齿轮64的齿轮66b,从小齿轮64的齿轮66a传递至输入轴15。根据该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在从马达3朝输入轴15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小齿轮64,并且在从单向离合器部F朝机油泵80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承载部60。该情况下,在机油泵80通过马达3被驱动的情况下,将来自马达3的旋转传递至传递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双方,因此不会在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之间产生转速差(相对旋转),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成为一体而旋转,因此能够减少由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的相对旋转引起的动态负载。<第十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0B对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连结轴13为圆筒状,且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外周侧。离合器轮毂49安装于发动机连结轴13的凸缘部13a的外周部。转子轮毂51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b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71a驱动连结。输入轴15与从内周侧同齿轮66a啮合的齿轮(第四齿轮)63a驱动连结。连结部件63与承载部60的外周部驱动连结,并且链轮71与承载部60的内周部驱动连结。该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不同,承载部60与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并且小齿轮64与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相当。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的旋转经由转子轮毂51传递至小齿轮64的齿轮66b,从小齿轮64的齿轮66a传递至输入轴15。根据该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在从马达3朝输入轴15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小齿轮64,并且在从单向离合器部F朝机油泵80的动力传递路径夹设有承载部60。该情况下,在机油泵80通过马达3被驱动的情况下,将来自马达3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双方,因此不会在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之间产生转速差(相对旋转),相对旋转速度成为0,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成为一体而旋转,因此能够减少由小齿轮64与承载部60的相对旋转引起的动态负载。此外,对于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而言,第一旋转传递部件具有通过内燃发动机2被驱动的状态、和通过马达3被驱动的状态。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能够应用于搭载了内燃发动机2以及马达3双方的混合动力车辆100。另外,对于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而言,机油泵80、80A具有借助第一旋转传递部件通过内燃发动机2被驱动的状态、和借助第一旋转传递部件通过马达3被驱动的状态。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能够应用于搭载了内燃发动机2以及马达3双方的混合动力车辆100。另外,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备将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旋转中的旋转速度高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的单向离合器部F。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单向离合器部F选择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旋转中旋转速度高的一方的旋转而传递至第一旋转传递部件,因此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旋转不会干涉,能够确保来自机油泵80、80A的油的充分的排出量。另外,对于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而言,小齿轮64具备轴部64a、形成于轴部64a的一端部的齿轮66a、以及形成于轴部64a的另一端部的齿轮66b,承载部60经由滚针轴承65将轴部64a支承为能够旋转。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小齿轮64贯通承载部60,因此能够通过小齿轮64将由于承载部60而空间上隔开的内燃发动机2或马达3与机油泵80、80A驱动连结。另外,对于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而言,第一旋转传递部件是小齿轮64,第二旋转传递部件是承载部60,并具备:齿轮71a、63a,它们与齿轮66b啮合并且总是与机油泵80、80A驱动连结;和齿轮63a、71a,它们与齿轮66a啮合并且与将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旋转中的旋转速度高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64的单向离合器部F驱动连结。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通过小齿轮64,能够将内燃发动机2以及马达3的旋转速度高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机油泵80、80A。另外,对于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而言,单向离合器部F具备:在相比齿轮63a而内燃发动机2侧的旋转速度更低时成为非接合的第一单向离合器F1、和在相比齿轮63a而马达3侧的旋转速度更低时成为非接合的第二单向离合器F2。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通过两个单向离合器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选择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旋转中的旋转速度高的一方的旋转,因此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的大型化。另外,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备与齿轮63a同轴连结的连结部件63,在连结部件63的外周侧配置有第一单向离合器F1,在连结部件63的内周侧配置有第二单向离合器F2。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在从马达3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能够以与第一单向离合器F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单向离合器F2,因此与将各单向离合器F1、F2沿轴向并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的轴向尺寸。另外,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在机油泵80、80A通过内燃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小齿轮64以及承载部60相对旋转。另外,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备具有与第二旋转传递部件驱动连结的输入轴15并且设置有机油泵80、80A的变速机构7,机油泵80,80A的传递轴81配置于输入轴15的外周侧。另外,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备能够将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的连结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的离合器K0。由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能够实现作为驱动源而能够切换内燃发动机2与马达3而利用的混合动力车辆100。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对齿轮63a、71a、15a、51f从内周侧与齿轮66a、66b啮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A所示,也可以通过环形齿轮形成齿轮63a、71a,相对于齿轮66a、66b从外周侧啮合。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对机油泵80、80A设置于变速机构7的外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B所示,也可以将机油泵80以及旋转传递机构70收纳于变速机构7的外壳的内部。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对在从径向观察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的情况下以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1C所示,将第一单向离合器F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F2沿轴向并列配置。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小齿轮64通过滚针轴承65将承载部60支承为能够旋转,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取代滚针轴承65而为滑动轴承,或不设置轴承而通过承载部60的贯通孔61a直接支承小齿轮64。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对机油泵80的传递轴81不是与输入轴15同轴而是平行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的具有与输入轴15同轴的传递轴81的机油泵80A。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驱动装置能够应用于乘用车、卡车等车辆,特别是在将旋转电机与内燃发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旋转传递至机油泵的设备中适于应用。附图标记的说明1...驱动装置;2...内燃发动机;3...马达(旋转电机);7...变速机构;15...输入轴;15a...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51f...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60...承载部(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第二旋转传递部件);63...连结部件(筒状部件);63a...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64...小齿轮(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第二旋转传递部件);64a...轴部;65...滚针轴承(轴承);66a...齿轮(第二齿轮);66b...齿轮(第一齿轮);71a...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80、80A...机油泵;81...传递轴(驱动轴);F...单向离合器部(旋转选择部);F1...第一单向离合器;F2...第二单向离合器;K0...离合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