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50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转向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限制汽车的转向轴的旋转的转向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现有例的转向锁定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图17表示现有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01的结构。现有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01具备用于禁止转向轴(未图示)的旋转的锁定部件150。锁定部件150配置成能够在锁定部件150的前端从框架110突出的锁定位置与收纳于框架110内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现有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01具备辅助锁定装置160,该辅助锁定装置160由扳机171、扳机施力部件172、辅助锁定部件161、辅助锁定施力部件162以及辅助被锁定部151f构成。辅助锁定装置160构成为,在将框架罩120从框架110卸下时,扳机171受扳机施力部件172的弹力而脱落,从而解除扳机171与辅助锁定部件161的卡合,辅助锁定部件161通过辅助锁定施力部件162的弹力而与锁定部件150的辅助被锁定部151f卡合。

通过具备这种辅助锁定装置160,现有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01在锁定部件150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即使由于异常行为而卸下框架罩120,也因为锁定部件150保持在锁定位置,而能够保持转向锁定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8843号公报(JP2009-248843A)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辅助锁定装置160的结构,其构成为在将框架罩120从框架110卸下的情况下发挥功能。因此,在以下情况下具有辅助锁定装置160不动作的问题,即不将框架罩120从框架110卸下,而以任意的方法对锁定部件150作用外力来进行使锁定部件150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异常行为。

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于各种异常行为均能保持转向锁定状态的转向锁定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的转向锁定装置具备:框架;组装于框架的框架罩;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滑行地配置于在框架内所设置的导向孔内的锁定部件;由于框架罩从框架脱落而进行位移的扳机;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由于扳机进行位移而能够将锁定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的辅助锁定装置;配置于由框架罩和框架形成的收纳室内或者导向孔内的收纳零件;以及连结收纳零件和扳机的扳机连结部件。在收纳零件进行位移时,扳机经由扳机连结部件而进行位移。

根据这种结构,在框架罩从框架脱落时,辅助锁定装置动作,将锁定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而且,在以任何方法对收纳室的收纳零件作用外力时,扳机进行位移,辅助锁定装置动作,均将锁定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因此,对于各种异常行为,都能够保持转向锁定状态。

扳机连结部件也可以具备扳机连结部,该扳机连结部具有框形状、且扳机在框形状内贯通。该情况下,收纳零件由于外力而进行位移,从而扳机连结部碰到扳机,上述扳机进行位移。

扳机连结部具有框形状,且扳机在扳机连结部的框内贯通,从而,不管扳机连结部件向任何方向进行位移,扳机连结部均碰到扳机,使扳机进行位移,因此,能够使辅助锁定装置可靠地动作。

收纳零件也可以为驱动装置,其与锁定部件连结并施加用于供锁定部件进行位移的驱动力。

通过在驱动装置配置扳机连结单元,即使在由于来自外部的异常行为而驱动装置进行位移,进而驱动装置与锁定部件的连结分离而解除锁定部件的移动限制的情况下,辅助锁定装置也动作,也能够将锁定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

驱动装置可以将向框架的组装方向设定为沿着与锁定部件的连结分离的方向。

根据这种结构,在从外部进行了异常行为而将驱动装置与锁定部件的连结分离时,驱动装置不会向意外的方向进行位移,驱动装置向与锁定部件的连结分离的方向进行位移,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辅助锁定装置动作。

也可以在框架形成有用于配置扳机的扳机孔。该情况下,扳机孔具有辅助锁定装置侧窄、收纳室侧宽的大致V字形状。

对于扳机孔的沿着组装方向X的宽度尺寸,通过具备设定为辅助锁定收纳部侧窄、收纳室侧宽的大致V字形状,从而扳机主体能够在组装方向X上摆动。由此,在从外部进行了异常行为而将驱动装置与锁定部件的连结分离时,扳机主体易于倾倒,通过扳机主体的稍微的进行位移,能够使辅助锁定部件可靠地动作。

收纳零件也可以是以包围锁定部件的方式相邻配置的锁定罩。

通过在以包围锁定部件的方式相邻配置的锁定罩配置扳机连结部件,在由于来自外部的异常行为而对锁定部件作用外力的情况下,通过锁定罩进行位移,扳机进行位移,进而辅助锁定装置动作,能够将锁定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驱动装置和锁定部件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将驱动装置安装于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常态下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转向锁定装置的框架罩从常态下的锁定状态脱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壳部从常态下的锁定状态脱落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驱动装置从常态下的锁定状态进行位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常态下的扳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常态下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常态下的锁定状态的内部构造(除了辅助锁定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2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在锁定时插入了键的状态的内部构造(除了辅助锁定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转动所插入的键而解除了锁定的状态的内部构造(除了辅助锁定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将所插入的键转回后的状态的内部构造(除了辅助锁定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常态下的锁定状态的扳机、扳机连结部件、辅助锁定装置的侧视侧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常态下的锁定状态的扳机、扳机连结部件、辅助锁定装置的主视侧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现有例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作为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通过固定部件(未图示)安装于收纳汽车的转向轴(未图示)的转向柱装置(未图示)。如图1―7所示,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具备框架10、框架罩20、驱动装置(收纳零件)30、锁定部件50、辅助锁定装置60、控制板(收纳零件)35。

如图1所示,框架10具备:壳部11;以及配置于壳部11的底面11a的筒状的导向部12。导向部12的前端侧面向转向轴开口,而且具备与收纳室13连通的方筒形状,在作为筒孔的导向孔14内,进退自如地收纳有锁定部件50。

框架罩20具备一面(图1、4的下表面)开口的箱形状,且通过卡合于设置在开口部的内缘的被卡定部21和在框架10的壳部11周缘所设置的卡定部11b而组装于框架10。框架罩20与壳部11一同在内部形成作为收纳空间的收纳室13。在收纳室13中收纳有:施加用于供锁定部件50进行位移的驱动力的驱动装置30;以及控制驱动装置30的动作的控制板35。

驱动装置30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31;配置于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的蜗齿轮31a;以及形成于能够与蜗齿轮31a啮合的齿轮的圆盘状的蜗轮32。在蜗轮32的一个盘面具备凸轮40。凸轮40由螺旋状的凸轮槽42和外周面43构成。将凸轮槽42的内侧侧壁42a和外周面43设定为凸轮面41。而且,通过电动马达31正转,蜗齿轮31a使蜗轮32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而通过电动马达31反转,蜗齿轮31a将蜗轮32向锁定方向转动。在蜗齿轮31a与蜗轮32啮合的状态下,将驱动装置30收纳于马达壳33并单元化,从而与马达壳33一同配置于收纳室13。

马达壳33在与壳部11的对合面具备沿着组装方向X延伸设置的组装轨道33a。组装轨道33a通过沿着组装方向X进行组装而插入嵌合于在壳部11的底面11a形成的轨道槽11c。此外,如图2所示,组装方向X设定为向蜗轮32的凸轮槽42内插入吊钩52的追随突起52e的方向(凸轮槽42的深度方向)。

如图1、2所示,锁定部件50具备:作为进出侧端部的前端与设于转向轴的外周面的卡合槽(未图示)卡合的锁定主体51;能够卡脱地与锁定主体51的作为后退侧端部的后端侧连结的吊钩52;以及对锁定主体51从后退端侧向进出端侧施力的锁定施力部件53。锁定主体51和吊钩52在连结的状态下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导向部12的导向孔14内。也就是,锁定主体51与吊钩52的连结部分50a由设于锁定主体51的后端的主体侧连结部51b及设于吊钩52的前端的吊钩侧连结部52b构成。由此,锁定部件50通过驱动装置30而在作为进出端的锁定位置与作为后退端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滑行自如地进行位移。在锁定位置,锁定主体51的前端从导向部12突出而与卡合槽卡合,限制转向轴的转动。另外,在锁定解除位置,锁定主体51的前端后退至导向部12内而与卡合槽分离,转向轴能够转动。

锁定主体51由板状的硬质的部件构成。锁定主体51的前端设定为与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51a。锁定主体51的后端设定为与吊钩52连结的主体侧连结部51b。主体侧连结部51b由主体侧头部51c和主体侧连结突部51d呈L字形而形成,主体侧头部51c在滑行方向上延伸设置,主体侧连结突部51d从主体侧头部51c的后端相对于滑行方向正交并突出。

吊钩52由比锁定主体51耐负载低的部件构成。吊钩52具备吊钩侧连结部52b及追随突起52e。

吊钩侧连结部52b配置于吊钩52的前端,且由吊钩侧头部52c和吊钩侧连结突部52d形成为L字状的突起。

吊钩侧首部52c比吊钩52的其它一般部细,且在锁定部件50的滑行方向上延伸设置。

吊钩侧连结突部52d从吊钩侧首部52c的前端相对于滑行方向正交并突出设置。

追随突起52e位于吊钩52的后端,且朝向蜗轮32突出设置。在将锁定部件50组装于导向孔14内且将蜗轮32设置于收纳室13的状态下,将追随突起52e配置于凸轮槽42内。然后,当蜗轮32正转或反转时,追随突起52e受锁定施力部件53的弹力而与凸轮面41抵接并追随。

锁定施力部件53由螺旋弹簧构成,且以被压缩了的状态配置于导向孔14的后退端壁(未图示)与主体侧连结部51b的背面侧的后退端51e之间。然后,通过锁定施力部件53的压缩发作用力,吊钩52和锁定主体51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受力的同时,保持连结的状态。另外,根据这种连结构造,锁定部件50变得能够伸缩。

辅助锁定装置60具备:配置成能够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的辅助锁定部件61;由螺旋弹簧构成、且对辅助锁定部件61从非卡合位置侧向卡合位置侧施力的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以及将辅助锁定部件61保持于非卡合位置的扳机70。辅助锁定部件61和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形成于导向部12内部,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以被压缩的状态收纳于与导向孔14连通的辅助锁定收纳部15。

辅助锁定部件61在位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与形成在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主体51的辅助被锁定槽51f卡合,限制锁定部件50向锁定解除位置的移动。另外,辅助锁定部件61在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下,与锁定主体51分离,能够在锁定部件50的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4—7所示,扳机70具备:成形为曲柄状的平板状的扳机主体71;以及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扳机施力部件72。另外,扳机70在常态下以如下状态收纳,即、在扳机施力部件72被压缩夹持于形成在扳机主体71的中央部的L字状的台阶部71a与收纳室13的底面11a之间的同时,扳机主体71的前端侧能够插拔地插通对收纳室13和辅助锁定收纳部15进行连通的扳机孔16,而且扳机主体71的后端通过扳机施力部件72的压缩反作用力而与框架罩20的内面抵接。向辅助锁定收纳部15内突出的前端部与辅助锁定部件61卡合而将辅助锁定部件61保持于非卡合位置。扳机主体71的前端侧与扳机连结部件73连结。

配置扳机主体71的扳机孔16具有相对于组装方向X将宽度尺寸设定为辅助锁定收纳部15侧(辅助锁定装置60侧)窄、收纳室13侧宽的大致V字形状,并设定为进深尺寸比扳机主体71的板厚尺寸稍大。由此,扳机主体71能够在组装方向X(图4~7的左右方向)上摆动。

扳机连结部件73由沿着扳机孔16的收纳室13侧开口缘向马达壳33的外周面突出设置的板状的部件构成。扳机连结部件73具备具有矩形框形状的扳机连结部73a。在扳机连结部73a的框形状内插通有扳机主体71的前端侧。

控制板35从外部向电动马达31供给电力,且进行正转、反转、停止的控制。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所示,对于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锁定主体51从导向部12突出。由此,锁定主体51的卡合部51a与转向轴的卡合槽卡合,限制转向轴的转动。

然后,当从车身侧向锁定状态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输入锁定解除信号时,控制板35供给电力使电动马达31正转。当电动马达31正转时,通过蜗齿轮31a,涡轮32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当蜗轮32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时,追随突起52e抵抗锁定施力部件53的弹力,并且追随凸轮面41。由此,锁定部件50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另外,当锁定部件50位于至锁定解除位置时,停止从控制板35向电动马达31的电力,电动马达31停止。由此,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

在锁定解除状态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中,锁定主体51位于撤回到导向孔14内部的锁定解除位置。因此,解除锁定主体51的卡合部51a与转向轴的卡合槽的卡合,从而转向轴能够转动。

然后,当经由控制板35从车身侧向锁定解除状态下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输入锁定信号时,控制板35供给电力使电动马达31反转。然后,当电动马达31反转时,经由蜗齿轮31a,蜗轮32向锁定方向转动。当蜗轮32向锁定方向转动时,追随突起52e抵抗锁定施力部件53的弹力,并且追随凸轮面41,锁定部件50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

另外,当锁定部件50进行位移至锁定位置时,停止从控制板35向电动马达31的电力,电动马达31停止。然后,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在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中,锁定主体51的卡合部51a与转向轴的卡合槽卡合,限制转向轴的转动。

此外,在移动至锁定位置时,在锁定主体51的卡合部51a跨过构成转向轴的卡合槽的突起部(未图示)的情况下,锁定施力部件53被压缩而收缩,在保持锁定主体51跨到突起部的状态下,吊钩52向锁定位置移动。而后,转向轴转动,当突起部偏离锁定主体51的卡合部51a时,通过锁定施力部件53的弹力,卡合部51a与卡合槽卡合,限制转向轴的转动。

然后,在由于异常行为等而外力作用于转向锁定装置1使框架罩20从框架10脱落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通过扳机施力部件72的压缩反作用力,扳机主体71从扳机孔16脱离而扳机主体71与辅助锁定部件61的卡合分离,通过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的弹力,辅助锁定部件61向卡合位置侧移动。此时,在锁定部件5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锁定部件61与锁定主体51的辅助被锁定槽51f卡合,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

另外,在由于异常行为等而成外力作用于转向锁定装置1使壳部11和导向部12分离(框架10断裂)的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扳机主体71进行位移,扳机主体71与辅助锁定部件61的卡合分离,通过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的弹力,辅助锁定部件61向卡合位置侧移动。此时,在锁定部件5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锁定部件61与锁定主体51的辅助被锁定槽51f卡合,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

再有,由于异常行为,在框架罩20直接对马达壳33施加要将凸轮槽42与追随突起52e的连结分离的外力、也就是向组装方向X的反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马达壳33沿着轨道槽11c进行位移。由此,扳机连结部件73和马达壳33一同进行位移,扳机连结部73a碰到扳机主体71,扳机主体71倾倒。然后,通过扳机主体71倾倒,而扳机主体71与辅助锁定部件61的卡合分离,通过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的弹力,辅助锁定部件61向卡合位置侧移动。此时,在锁定部件5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锁定部件61与锁定主体51的辅助被锁定槽51f卡合,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此外,通过将扳机连结部73a设定于扳机主体71的更接近前端的部位,从而能够在对马达壳33作用有外力时,通过马达壳33的更小的位移量来使扳机70位于,使辅助锁定装置60动作。

根据以上的结构,对于要将框架罩20从框架10卸下的异常行为、框架10将要断裂的异常行为,辅助锁定装置60动作,能够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

另外,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作为异常行为,考虑如下行为,即、不拆除框架罩20而使限制锁定部件50的移动的驱动装置30移动,将与追随突起52e的连结分离而使锁定部件50能够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对于这种异常行为,通过使构成驱动装置30的马达壳33移动,从而能够因为辅助锁定装置60动作,而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

扳机连结部73a具有框形状,扳机70贯通扳机连结部73a的框内,从而,即使扳机连结部件73向任意方向进行位移,均因为扳机连结部73a碰到扳机70而使扳机70进行位移进而能够可靠地使辅助锁定装置60动作。

将扳机连结部件73配置于驱动装置30,从而即使在由于来自外部的异常行为而使驱动装置30进行位移,进而驱动装置30与锁定部件50的连结分离,解除了锁定部件50的移动限制的情况下,辅助锁定装置60也动作,能够将锁定部件50保持在锁定位置。

在从外部进行了异常行为而要将驱动装置30与锁定部件50的连结分离时,驱动装置30不会向意外的方向进行位移、而是驱动装置30向将与锁定部件50的连结分离的方向进行位移,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辅助锁定装置60动作。

对于配置扳机主体71的扳机孔16的沿着组装方向X的宽度尺寸,通过具备设定为辅助锁定收纳部15侧窄、收纳室13侧宽的大致V字形状,从而扳机主体71能够在组装方向X上摆动。由此,在从外部进行了异常行为而将驱动装置30与锁定部件50的连结分离时,扳机主体71易于倾倒,通过扳机主体71的稍微的进行位移,能够使辅助锁定部件61可靠地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8、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A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扳机连结部件73A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添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扳机连结部件73A配置于控制板35。扳机连结部件73A具备具有矩形框形状的扳机连结部73aA、并在框形状内插通扳机主体7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种结构中,在由于从图9的右侧用工具等敲电动转向锁定装置1A等而施加过大的力的情况下,控制板35向图的左侧弯曲,扳机连结部73aA进行位移。由此,扳机连结部73aA碰到扳机主体71而扳机主体71倾倒。然后,通过扳机主体71倾倒,从而扳机主体71与辅助锁定部件61的卡合分离,利用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的弹力,辅助锁定部件61向卡合位置侧移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得到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是电动式的转向锁定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是机械式的转向锁定装置。

如图10~1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锁定装置1B具备框架10B、框架罩20B、缸锁3、点火开关5、锁定部件50B、辅助锁定装置60B以及检查机构80。

框架10B由缸筒部17a、锁定筒部17b以及开关筒部17c三个筒部呈Y字形而形成。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装置整体的轻量化,缸筒部17a和开关筒部17c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锁定筒部17b由金属材料成形。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锁定筒部17b的筒孔构成了导向孔14B。

在缸筒部17a内配置有缸锁3和检查机构80。在锁定筒部17b内配置有锁定部件50B和辅助锁定装置60B。在开关筒部17c内配置有点火开关5。在三个筒部17a、17b、17c连结的部位的内部配置有连结部件36。通过连结部件36,将缸锁3、锁定部件50B以及点火开关5连结。

在缸锁3的一端侧设有作为插入乘坐人员携带且进行操作的钥匙7的插入部的钥匙孔3a。在缸锁3的另一端侧设有连结部3b。缸锁3以收纳于大致圆筒形状的套筒3c的状态、且以钥匙孔3a位于缸筒部17a的开口端侧的前端部的方式配置于缸筒部17a内。缸锁3构成为,仅在插入钥匙孔3a的钥匙7为符合要求的钥匙7的情况下解锁,而且通过解锁,钥匙7与连结部3b一同在套筒3c内绕周旋转自如。在缸锁3的连结部3b设置有与该连结部3b一同运动的连结部件36。

框架罩20B组装于缸筒部17a的开口端,且与缸筒部17a一同在内部形成作为收纳空间的收纳室13B。在收纳室13B中,插入钥匙孔3a的钥匙7能够旋转地配置缸锁3。

连结部件36由呈圆盘形状的厚板材构成,其一面侧与连结部3b连结,且与缸锁3一体地绕缸锁3的轴旋转。在连结部件36的一面侧的圆周侧部分形成有凸轮部40B。在连结部件36的另一面侧形成有锥齿轮部37。

凸轮部40B形成有根据旋转而轴向的尺寸变化的凸轮面41B。

锥齿轮部37通过与在点火开关5所设置的齿轮部5a啮合而与点火开关5连结。通过对符合要求的钥匙7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连结部件36和齿轮部5a旋转,切换在点火开关5内设定的位置。

锁定部件50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锁定主体51B、吊钩52B以及锁定施力部件53B,并在作为进出端的锁定位置与作为后退端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自如地进行位移。

锁定主体51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板状的硬质的部件构成。锁定主体51B的前端设定为与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51a。锁定主体51B的后端设定为与吊钩52B连结的主体侧连结部51b。主体侧连结部51b呈相对于滑行方向倾斜地突出的钩形状。

吊钩52B由比锁定主体51B耐负载低的部件构成。吊钩52B具备吊钩侧连结部52b、追随突起52e以及卡脱开口52f。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吊钩52B作为收纳零件发挥功能。

吊钩侧连结部52b形成于吊钩52B的前端,且呈在框内主体侧连结部51b能够插拔的矩形框形状。

追随突起52e位于吊钩52的后端,且朝向连结部件36突出设置。根据锁定解除操作,当连结部件36旋转时,追随突起52e受锁定施力部件53的弹力而与凸轮面41抵接并追随。

卡脱开口52f为形成于与吊钩侧连结部52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具有矩形框形状的开口部。卡脱开口52f构成为能够与构成检查机构80的检查杆81的保持钩81c卡脱。

吊钩52B滑动自如地配置于槽状的吊钩收纳部(未图示),该吊钩收纳部在锁定筒部17b内面沿着锁定筒部17b的长边方向而设置。在比吊钩52B靠外侧的吊钩收纳部,以从三方包围吊钩52B的方式配置有作为扳机连结部件的锁定罩74。

锁定施力部件53B由螺旋弹簧构成,且以压缩的状态配置于导向孔14的后退端壁14a与主体侧连结部51b的背面侧的后退端51e之间。通过锁定施力部件53B的压缩反作用力,吊钩52B和锁定主体51B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受力,并且保持连结的状态。另外,通过这种连结构造,锁定部件50B能够伸缩。通过锁定施力部件53B,从锁定解除位置侧向锁定位置侧施力保持锁定主体51B,从而当连结部件36向正转方向旋转时,追随突起52e沿着凸轮面41B的斜面移动,吊钩52B和锁定主体51B从锁定位置向解除位置滑行。

辅助锁定装置60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辅助锁定部件61B、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B以及扳机70B。扳机70B由扳机主体71B及扳机施力部件72B构成。

扳机主体71B由将树脂材料成形为圆杆状的轴件构成。在扳机主体71B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球状的鼓出部71b。

扳机施力部件72B由螺旋弹簧构成,常态下,其以扳机主体71B的比鼓出部71b靠前端侧的轴部分插入该筒内的状态压缩夹持于扳机孔16B内的台阶部(未图示)与鼓出部71b之间。通过这种状态,将扳机主体71B以如下状态收纳,即、其前端侧能够插拔地插通至扳机孔16B内,并且扳机主体71B的后端通过扳机施力部件72B的压缩反作用力而与框架罩20B的内面抵接。而且,突出到辅助锁定收纳部15B内的前端部与辅助锁定部件61B卡合,将辅助锁定部件61B保持在非卡合位置。

扳机连结部件73B设于由具有U字形的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锁定罩74,且具备具有圆环框形状的扳机连结部73b。扳机连结部73b的圆环框内插通有扳机主体71B的比鼓出部71靠后端侧。

检查机构80由检查杆81、检查施力部件82以及检查板牙83构成,其检测是否向钥匙孔3a插入钥匙7。

检查杆81具备如天平一样使两端能够摆动的中间支点81a,且在缸锁3的侧部沿着缸锁3的轴向而设置。在检查杆81的钥匙孔3a侧端部具备朝向缸锁3呈钩状突出的检查突部81b,在连结部3b侧端部具备呈能够与卡脱开口52f卡脱的钩状突出的保持钩81c。在中间支点81a与检查突部81b之间设置有检查施力部件82,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从缸锁3的外侧朝向内侧作用于检查杆81。由此,将检查杆81支撑为,检查突部81b和保持钩81c能够以中间支点81a为支点来摆动,而且保持钩81c能够以检查突部81b为支点来摆动。

通过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在检查突部81b抵接的缸锁3的侧面的部位,开设有从圆周面贯通至钥匙孔3a的板牙孔84。检查板牙83配置成能够在板牙孔84内移动。

在待机状态下,检查板牙83受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而突出到钥匙孔3a内。当将钥匙7插入钥匙孔3a内时,检查板牙83通过插入钥匙孔3a的钥匙7的前端而抵抗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并向钥匙孔3a的外侧推出。检查板牙83的形状及尺寸设定为,在将检查板牙83从钥匙孔3a推出的状态下,检查板牙83的外侧端面83a与缸锁3的外周面一致。当将键7从钥匙孔3a拔出时,检查板牙83受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而向缸锁3的内侧移动,从而突出到钥匙孔3a内。

接下来,在上述结果中,对转向锁定装置1B的动作进行说明。

就锁定时的待机状态下的转向锁定装置1B而言,如图11所示,锁定主体51B通过锁定施力部件53B的弹力而从锁定解除位置侧向锁定位置侧施力,并且位于锁定位置。吊钩52B经由连结的锁定主体51B而由于锁定施力部件53B的弹力付,对追随突起52e向凸轮面41B上施力,并且位于锁定位置。缸锁3位于钥匙7能够插拔的状态,并且被上锁,同时检查板牙83通过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而突出到钥匙孔3a内。

如图12所示,当将钥匙7插入钥匙孔3a时,将检查板牙83从钥匙孔3a推出,检查杆81以中间支点81a为支点进行摆动(向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在所插入的钥匙7为符合要求的钥匙7的情况下,缸锁3被解锁,能够向正转方向转动。

通过将符合要求的钥匙7向正转方向旋转,如图13所示地,与检查板牙83的外侧端面83a抵接的检查突部81b在缸锁3的外周面3e上移动。另外,随着缸锁3的旋转,连结部件36也旋转。然后,与连结部件36的旋转对应地,追随突起52e在凸轮面41B上追随,吊钩52B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进行位移。在此,在吊钩52B进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时,检查杆81的保持钩81c以检查突部81b为支点而摆动,并跨过吊钩52B的卡脱开口52f的矩形框而与卡脱开口52f卡合。通过卡脱开口52f与保持钩81c卡合,将吊钩52B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然后,随着吊钩52B向锁定解除位置的进行位移,与吊钩52B连结的锁定主体51B压缩锁定施力部件53B,并向锁定解除位置进行位移。

当将钥匙7向反转方向旋转而缸锁3旋转至与待机状态相同的位置时,如图14所示,能够拔出钥匙7。另外,通过将钥匙7向反转方向旋转,检查突部81b返回正转时走过的路径,检查板牙83与外侧端面83a抵接。在此期间,检查杆81不摆动,且维持保持钩81c与卡脱开口52f的卡合,因此,追随突起52e与凸轮面41B分离,而且将吊钩52B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

当从位于与待机状态相同的位置的缸锁3拔出钥匙7时,通过检查施力部件82的弹力,检查板牙83向钥匙孔3a内进行位移。由此,检查杆81以中间支点81a为支点进行摆动(向图14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解除保持钩81c与卡脱开口52f的卡合。然后,当保持钩81c与卡脱开口52f的卡合被解除时,通过锁定施力部件53B的弹力,锁定主体51B和吊钩52B向锁定位置进行位移,进而变成图11所示的状态。

然后,由于异常行为等,外力作用于转向锁定装置1B,对于框架罩20B从框架10B脱落的情况以及框架10B断裂的情况,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扳机施力部件72B的弹力,扳机主体71B脱落,利用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的弹力,辅助锁定部件61向卡合位置侧进行位移。

另外,由于异常行为,在由于用工具敲缸筒部17a的侧面等而施加过了大的外力的情况下,缸筒部17a弯曲或者破损,进而锁定罩74进行位移。头图锁定罩74进行位移,扳机连结部73b碰到扳机主体71B而将扳机主体71B断裂,通过扳机施力部件72B的弹力,扳机主体71B进行位移。然后,由于扳机主体71B进行位移,扳机主体71与辅助锁定部件61的卡合分离,利用辅助锁定施力部件62的弹力,辅助锁定部件61向卡合位置侧移动。

对于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通过在以包围锁定部件50B的方式相邻配置的锁定罩74配置扳机连结部件73,在由于来自外部的异常行为而对锁定部件50B作用外力的情况下,通过锁定罩74进行位移,扳机主体71断裂而进行位移,进而辅助锁定装置60动作,能够将锁定部件50B保持在锁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