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倾角调节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20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头枕倾角调节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倾角调节模块,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通过增加斜倾角度而具有不同可变范围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



背景技术:

头枕向上安装于车辆的座椅靠背以支撑并保护乘客的头部免受冲击,从而即使是在长期行驶过程中乘客也能够感到舒适而不会疲劳。

通常,头枕具有一对头枕支撑件,所述头枕支撑件突出以穿过座椅靠背的顶部,保持并支撑头枕支撑件的保持架形成于座椅靠背的顶部,从而使头枕能够向上支撑在座椅靠背上。

此外,头枕能够通过由保持架支撑的头枕支撑件而向上/向下地移动,从而能够调整头枕的位置以适合于乘客头部的高度。

另一方面,根据KR20-1996-0008998“汽车座椅的头枕”,圆形杆联接至头枕的上端,遮盖圆形杆并围绕圆形杆滑动的支撑板设置于头枕,从而使头枕能够向前和向后移动。

然而,即使是根据这种头枕,向前/向后突出的范围也是极其有限,头枕弯曲的斜倾角度也受到限制,因此难于将头枕调整为适合于乘客的身体结构。

作为该发明相关技术而提供的上述描述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技术,而不应当被视为上述描述已经包括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相关技术中。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该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枕倾角调节模块,该头枕倾角调节模块通过根据头枕向前移动以用于使头枕向前/向后斜倾时的移动距离来使角度发生变化而提供较大的倾角调节范围。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可以包括:基部;可移动托架,其联接至所述基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向前和向后移动;头部支撑板,其一个端部联接至所述可移动托架以能够向前倾斜;连杆,其两个端部分别联接至所述基部和所述头部支撑板,以使得当所述可移动托架移动时,所述连杆的一个端部沿着在所述基部或者所述头部支撑板中设定的预定路径滑动,并通过沿着预定路径滑动的所述一个端部引导所述头部支撑板倾斜。

本发明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丝杠,其设置于所述基部,并从所述基部向前突出,并且螺纹连接至所述可移动托架;致动器,其用于使所述丝杠旋转,并且使所述可移动托架相对于所述基部沿着所述丝杠向前和向后移动。

所述头部支撑板的下端可以铰接至所述可移动托架,使得所述头部支撑板的上端围绕所述下端旋转并倾斜。

向后突出的板突出部可以形成于头部支撑板的上端,提供预定路径的滑动狭槽可以形成在所述板突出部中,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至该预定路径以便滑动。

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以可旋转地铰接至所述基部的下端。

联接突出部可以形成于连杆的两端之间以联接至所述可移动托架,引导狭槽可以在所述可移动托架中沿纵向形成以引导在所述引导狭槽中滑动的所述联接突出部。

所述滑动狭槽可以提供预定路径,所述预定路径从所述头部支撑板沿斜向下后的线形成。

所述联接突出部在所述连杆上的位置可以确定为使得,第一可变距离和第二可变距离的之和与参考距离相等或者比参考距离更大,其中所述第一可变距离是从头部支撑板的后侧到连杆的一端与滑动狭槽之间的结合点的水平距离,所述第二可变距离是从联接突出部到连杆的一端与滑动狭槽之间的结合点的水平距离,所述参考距离是从联接突出部到头部支撑板的后侧的水平距离。

有益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能够同时进行向前/向后的移动和倾角调节,因此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倾角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在操作前的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在操作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随附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在操作前的视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在操作后的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安装于头枕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10包括:基部100、可移动托架200、头部支撑板300和连杆400;其中,基部100支撑于头枕;可移动托架200联接至基部100以能够相对于基部100向前移动;头部支撑板300的一个端部联接至所述可移动托架200以能够向前倾斜;连杆400的两个端部分别联接至所述基部100和所述头部支撑板300,以使得当所述可移动托架200移动时所述连杆的至少一个端部在所述基部100或者所述头部支撑板300中沿着预定路径滑动,以使所述头部支撑板300沿着所述预定路径倾斜。

详细来说,头枕倾角调节模块10设置在头枕中,其中头枕支撑件向下突出以固紧至座椅靠背。也就是说,头枕倾角调节模块10布置在头枕中,从而使与乘客的头部接触的头枕前罩位于头部支撑板300的前方。

基部100可以在头枕中固定至支撑头枕的内框架,支撑头枕的内框架可以具有背板,所述背板联接至头枕支撑件。显然,基部100可以设置于不同位置。

同时,丝杠110和致动器120可以设置于基部100,所述丝杠110从基板100向前突出并螺纹连接至可移动托架200,所述致动器120使丝杠110旋转以使可移动托架200在丝杠110上向前移动。

致动器120可以设置在基部100中,其中旋转轴可以通过齿轮或者其他联接元件而连接至丝杠110,或者旋转轴可以直接连接至丝杠110,由此传递动力。可选地,旋转轴可以为丝杠110并且向前突出到基部100。

此外,丝杠110穿过其突出的第一通孔(未给出附图标记)可以形成在基部100中。致动器120接收来自特定操作开关或者控制器的致动信号,并且可以根据必需的斜倾角度通过使丝杠110旋转而使可移动托架200在基部100的前方向前/向后移动。此外,第二通孔(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可移动托架200中,所述第二通孔在内周表面上具有螺纹以螺纹连接到丝杠100螺纹连接,并允许丝杠110随着其旋转而移动。

头部支撑板300是用于支撑乘客头部并且前侧与头部接触的板,所述头部支撑板300的下端可以铰接至可移动托架200使得上端能够围绕下端旋转。此外,头部支撑板300可以联接至可移动托架200的下端的两侧,从而头部支撑板能够仅仅向前和向后旋转,并且头部支撑板能够通过均匀地将乘客头部的负载分布至可移动托架200的下端的两侧而稳定地支撑乘客的头部。由于上端向前旋转,因而可以根据头部的形状而自然地与头部进行表面接触,从而改进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板突出部310形成于头部支撑板300的上部,所述板突出部向后突出并且联接至连杆400的一端,滑动狭槽311可以形成在板突出部310中,所述滑动狭槽提供预定路径,连杆400的一端联接至该预定路径以进行滑动。连杆突出部(没有给出附图标记)可以形成于连杆400的一端,所述连杆突出部插入到滑动狭槽311并且能够沿着滑动狭槽311移动。

此外,连杆400的另一端可以可旋转地铰接至基部100的下部。

此外,联接突出部410形成于连杆400的两端之间以联接至可移动托架200,引导狭槽210可以在可移动托架200中在对应于联接突出部410的位置处沿纵向形成,联接突出部410穿过引导狭槽而滑动。

如图2所示,当可移动托架200向前移动时,插入引导狭槽210的联接突出部410向前移动。在该过程中,由于连杆400的另一端铰接至基部100,因而连杆400向前旋转并且联接突出部410借助连杆的旋转而沿着引导狭槽210向下移动。随着连杆400向前旋转,连杆400的一端沿着滑动狭槽311滑动并向前挤压头部支撑板300的上端,因此头部支撑板300绕下端旋转,由此发生倾斜。

为了当连杆400根据可移动托架200的向前移动而旋转时连杆400的一端使头部支撑板300向前旋转,第一可变距离A和第二可变距离B的之和可以与参考距离C相等或者比参考距离C更大,其中第一可变距离A是从头部支撑板300的后侧到连杆400的一端与滑动狭槽的结合点的水平距离,第二可变距离B是从联接突出部410到连杆400的一端与滑动狭槽411的结合点的水平距离,参考距离C是从联接突出部410到可移动托架200的前侧的水平距离。

因此,能够调节第一可变距离A和第二可变距离B的至少一者,以使第一可变距离A和第二可变距离B的之和变得比参考距离C更大,从而根据可移动托架200的移动距离而设定头部支撑板300的倾斜角度。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沿着斜向下后的线形成滑动狭槽311而将由于连杆400的旋转而形成的向下移动分量转换成头部支撑板300的向前移动分量,可以通过在连杆400的两端之间设定联接突出部410的位置而根据可移动托架200的移动距离来设定第二可变距离B的变化的程度。联接突出部越靠近连杆400的另一端,第二可变距离B将根据可移动托架200的移动距离而增加得越多。

连杆400可以成对地分别设置在基部100的两端,板突出部310也可以成对设置在头部支撑板300的后侧的两侧,引导狭槽210也可以设置在可移动托架200的两端。根据这种构造,一对连杆400分别支撑基部100和头部支撑板300的两端,并且防止当丝杠110旋转时可移动托架200与丝杠一起旋转至丝杠110的旋转方向,因此能够精确地控制可移动托架200的向前/向后移动。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头枕倾角调节模块,能够同时进行向前/向后的移动和倾角调节,因此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倾角调节。

此外,头部支撑板300随着可移动托架200的移动而倾斜,从而不需要设置用于使头部支撑板300倾斜的特定的致动器,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率。

尽管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本发明,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理解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脱离由如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