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1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加热器主体(10),所述加热器主体具有进行发热的发热部(11)并放出从所述发热部供给的热量;及

加热器壳体(4、24),所述加热器壳体安装于在室内设置的内饰部件(22),并以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101)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方式收容所述加热器主体,

在所述加热器壳体设有通气通路(2401、2421、2401A、2402、341、1225、61、54、71、2142、10531、1054),所述通气通路使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通路(2401、2421、2401A、2402、341、1225、54)相对于所述加热器主体位于靠所述室内的位置,并且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所述通气通路构成贯通所述加热器壳体的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主体以一方的端部比另一方的端部位于上方的位置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加热器壳体,

所述通气通路(2401、2401A、341、1225、61、54)在所述一方的端部侧设于所述加热器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主体以该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成为水平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加热器壳体,

所述通气通路(2402)构成贯通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周壁的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饰部件中,在覆盖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侧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通气通路(341)对应的贯通孔(2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壳体具有:

间隔部件(6),所述间隔部件以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方式,夹装在所述内饰部件与所述加热器主体之间;

第一绝热性部件(114),所述第一绝热性部件与所述间隔部件夹持所述加热器主体;及

第一收容体(5),所述第一收容体将所述间隔部件、所述加热器主体及所述第一绝热性部件收容于内部,

所述通气通路(61、54)贯通所述间隔部件及所述第一收容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壳体具有:

第二绝热性部件(214),所述第二绝热性部件具有收容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凹部,并由具有绝热性的材料形成;及

盖部件(7),所述盖部件设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与第二绝热性部件(214)夹持所述加热器主体,且所述盖部件由具有绝热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通气通路(71、2142)是贯通所述第二绝热性部件及所述盖部件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壳体具有:

表侧支承部(1053),所述表侧支承部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以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位于所述内饰部件位于背侧的方式,夹装在所述内饰部件与所述加热器主体之间;

第三绝热性部件(314),所述第三绝热性部件与所述表侧支承部夹持所述加热器主体;

背侧支承部(1052),所述背侧支承部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在所述第三绝热性部件的背侧对所述第三绝热性部件进行支承;及

第二收容体(105),所述第二收容体从室内侧依次收容所述加热器主体、所述第三绝热性部件及所述背侧支承部,

所述通气通路(10531、1054)是贯通所述表侧支承部及所述第二收容体的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主体将通过通电而从所述发热部放出的热量作为辐射热进行供给。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主体在所述发热部具有供热水流通的热水通路,并供给从所述热水通路放出的热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饰部件(22)设于车辆的所述室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