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枢转后挡板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14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包括枢转后挡板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装配有枢转后挡板的机动车辆。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在车辆的车身外壳与后挡板之间的机械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照惯例,后挡板由门构成,该门经由其下侧来固定至车辆的车身外壳。因此,可以通过使后挡板围绕水平轴向外并向下旋转来打开后挡板。

然而,这种后挡板可能干扰车辆的塑料车身部件,如后保险杠。

一种解决方案是修改后保险杠,以便腾出空间,当该后挡板处于打开位置时该后挡板可以插入该空间中而不会对后保险杠造成干扰。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可能危害车辆的安全性和总体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机动车辆包括车身外壳,该车身外壳包括后保险杠、被安排成邻近该后保险杠的上侧的后挡板。该后挡板借助于能够围绕水平轴枢转的至少一个机械联接装置来联接至该车身外壳。

该机械联接装置包括杆,该杆被紧固至该后挡板并且在旋转套筒内自由平移运动,该旋转套筒可以通过该机械联接装置围绕该水平轴的旋转运动而被致动。

借助于这种机械联接装置,一方面可以使后挡板围绕水平轴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外壳旋转,另一方面可以使后挡板在杆的方向上以平移运动来移动。

因此,在打开后挡板时,可以使后挡板朝向车辆车身外壳的外部移动,以便避免对保险杠的任何干扰。

有利地,该水平轴和该旋转套筒分别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该第一锥齿轮和该第二锥齿轮能够彼此啮合。因此,旋转后挡板的打开自动地引起所述后挡板朝向车辆车身外壳的外部平移运动。

出于优选,该杆可以包括外螺旋螺纹,该旋转套筒包括内螺旋螺纹,该外螺旋螺纹和该内螺旋螺纹两者能够彼此啮合。

借助于这种装置,该后挡板朝向该车辆车身外壳的外部以及内部的平移运动由所述后挡板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旋转引起。

有利地,导向臂可以被安排在该水平轴与该旋转套筒之间,该导向臂包括联接至该水平轴的第一旋转轴承以及联接至该旋转套筒的第二旋转轴承。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水平轴在该车辆的车身外壳的后部之上延伸,该后挡板通过两个对称的机械联接装置来联接至该车身外壳,每个机械联接装置被安排在该水平轴的一个末端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两个机械联接装置的杆可以被安装紧固至共同的固定构件,该共同的固定构件被结合到该后挡板中。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仅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并且参照附图给出的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从车辆的内部来看的后挡板的正面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该后挡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3是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该后挡板处于打开位置,并且

-图4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该后挡板处于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术语“纵向”、“横向”、“竖直”、“前”、“后”、“左”以及“右”是根据机动车辆的正交参照系来限定的,该正交参照系在图1至图4中被描绘出并且包括:

-纵向轴线X,该纵向轴线是水平的并且从车辆的后部指向前部,

-横向轴线Y,该横向轴线是水平的、垂直于纵向轴线X并且当车辆向前运动时从车辆的左边指向右边,

-竖直轴线Z,该竖直轴线与纵向轴线X和横向轴线Y正交。

图1至图3展示了车辆的第一实施例,该车辆包括在图1和图2中被描绘成处于关闭位置、或者在图3中被描绘成处于打开位置的后挡板。该车辆包括车身外壳1,该车身外壳借助于两个机械联接装置3和4来连接至后挡板2。

在车辆的后部处,车身外壳1包括后保险杠100,该后保险杠自身被固定在后底板102之下。后底板102位于两个侧面板104与106之间。在图2和图3中只有左侧的侧面板104可见。车身外壳1包括沿着横向轴线Y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108。如图1中可以见到的,轴108具有圆柱形状并且沿着后保险杠100的上侧延伸。

轴108借助于左安装件110(相对于图1来说在右边)和右安装件112来固定至车身外壳1。

轴108包括在其末端处的两个锥齿轮114和116。如图2和图3中可以看到的,这些齿轮114和116是呈约90°的圆弧形式的齿轮。换言之,这两个齿轮仅延伸四分之一个圆。

轴108还包括在其相应末端附近的两个环形凹槽118和120。

后挡板2包括内壁200,该内壁被安排的方式使得其下部邻近后保险杠100的上侧。两个附接元件202和204被紧固至内壁200并且分别位于后挡板2的左侧和右侧。

这两个机械联接装置3和4对称地安排在轴108的各对应末端,机械联接装置3被安排在该车辆的左侧,机械联接装置4被安排在该车辆的右侧。

因为这些联接装置3和4是对称的,所以本说明自身将仅对机械联接装置3做出限定。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机械联接装置3的参考号为30x的元件相同的右侧联接装置4的任何元件的参考号为40x。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预想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只在轴108的末端之一处或在其中部安排了一个机械联接装置。

在图1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机械联接装置3以其能够围绕轴108枢转的方式联接至车身外壳1。机械联接装置3包括杆300,该杆借助于附接元件202来固定至后挡板2的内壁200。杆300能够在旋转套筒302内平移运动。旋转套筒302包括与导向轴306的一个末端协作的环形凹槽304,该导向轴被安排在轴108与旋转套筒302之间。

导向臂306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在一个末端处包括被安装成有能力在轴108上旋转的第一旋转轴承308和被安装成有能力在旋转套筒302的凹槽304上旋转的第二旋转轴承310。

在此实例中,旋转轴承308和310是分别安排成面向环形凹槽118和304的轴套。

借助于前述的导向轴306,旋转套筒302能够围绕轴108枢转。这种旋转运动是由机械联接装置3在后挡板2的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围绕轴108的旋转运动引起的。

当旋转套筒302围绕轴108枢转时,该旋转套筒也围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这是因为在其下端处存在能够与轴108的左锥齿轮114啮合的锥齿轮312。

通过这种安排,旋转套筒302围绕轴108的旋转运动引起套筒302围绕其自身轴线旋转。

此外,杆300包括外螺旋螺纹314。旋转套筒302同样包括能够与外螺旋螺纹314啮合的内螺旋螺纹316。

这些螺旋螺纹314和316被设计成使得旋转套筒302围绕其自身轴线的旋转引起杆300相对于套筒302的平移运动。

这种安排允许后挡板2在其被打开时向该车辆的外部驱动并且在其被关闭时向该车辆的内部驱动。

作为结果,避免了在后挡板2与例如后保险杠100的车身外壳元件之间的干扰。这使得可以将后挡板结合到车辆中而不修改其后保险杠。

将参照图2和图3来解释后挡板2的打开。

首先,如图2中所描绘的,后挡板2处于关闭位置,隐藏了机械联接装置3(用虚线描绘)。机械联接装置3的杆300定位成与轴108竖直对齐。

为了打开后挡板2,需要使后挡板沿顺时针方向(相对于图2和图3)旋转90°。机械联接装置3和4均被驱动做与后挡板2相同的旋转运动。由旋转套筒302的锥齿轮312和轴108的锥齿轮114构成的齿轮传动因此产生套筒302围绕其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对称地,套筒402围绕其自身轴线被旋转地驱动。

由套筒302的内螺旋螺纹314和杆300的外螺旋螺纹316构成的链接引起后者产生朝向该车辆的车身外壳1外部的平移运动。对称地,杆400朝向该车辆的车身外壳1的外部被平移地驱动。

在打开位置中,如图3中所展示的,后挡板2相对于水平轴108朝向外部偏置,这样使得后挡板不干扰车辆车身外壳1的元件(如后保险杠100)。当后挡板关闭时,相同的元件根据刚刚已经描述的原理相互协作。

总之,后挡板2已经做了由旋转和平移构成的运动。

图4描绘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这些机械联接装置固定至后挡板2的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4中所描绘的后挡板2包括被结合到后挡板2的内壁200中的单个固定件206。该单个固定件206包括框架208和两个固定套筒210和212。这些固定套筒210和212被设计成使得它们可以分别固定至杆300和400。

借助于这种固定件210,杆300和400被紧固至彼此。这允许使机械联接装置3和4的旋转同步,从而更好地打开或关闭后挡板2。

此外,单个固定件可以提高后挡板的强度,尤其是当后挡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对该后挡板施加显著负载时。

此发明提供了将后挡板结合到车辆中而不修改其后保险杠的设计的解决方案。

因此,使减少开发和生产成本变为可能。车辆的外观以及所运输的乘客、行李、财产和货物的安全可以得到改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