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收磁场并用于通过磁感应产生电能尤其被车辆使用的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0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接收装置(1;200),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磁场并用于通过磁感应产生电能,所述接收装置尤其被车辆(241)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1;20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线的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所述磁场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中感生出电压,

-所述接收装置(1;200)和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适于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接收侧接收所述磁场,

-所述接收装置(1;200)包括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包括适于对所述磁场的磁场线整形的可磁化材料,

-如果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所述接收侧观察的话,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的后方,

-所述接收装置(1;200)包括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115),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

-如果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所述接收侧观察的话,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布置在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的后方,

-所述接收装置(1;200)包括第一冷却结构(81;181),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管道(145,147),

-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布置在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与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1;200)包括第二冷却结构(51;182),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管道,并且,所述第二冷却结构(51;18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与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51;182)包括由不导电、非磁性且不可磁化的材料构成的板件,该板件含有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相反侧上的侧向端区域(132a、132b),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在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之间的中间区域内延伸的电线连接,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在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的包括所述侧向端区域的侧向外侧在内的至少两侧上相应地被一个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186a;186b)包围,所述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包括适于对所述磁场的磁场线整形的可磁化材料,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200)的管道的第三冷却结构(165a、165b)相应地布置在所述侧向端区域的所述侧向外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200)的管道的第四冷却结构(183a,183b)相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186a;186b)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所述侧向端区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却结构(183a,183b)包括由不导电、非磁性且不可磁化的材料构成的板件,该板件含有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包括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板件(143),所述板件(143)含有管道(145,14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81)连接至流体进口(162),所述流体进口分支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81)中的多个管道(145,147),并且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81)连接至流体出口(163),所述流体出口(163)将所述多个管道(145,147)内的冷却流体的流动合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至少一个管道包括前进区段(146a,148a)和返回区段(146b,148b),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用于引导从流体进口进入的冷却流体,所述返回区段(146b,148b)用于从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向流体出口引导冷却流体,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和所述返回区段(146b,148b)彼此并排延伸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用于支撑所述至少一个管道的支撑材料彼此机械连接。

11.一种制造接收装置(1;200)的方法,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磁场并用于通过磁感应产生电能,所述接收装置尤其被车辆使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具有至少一个电线的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其中,在运行过程中所述磁场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中感生出电压,并且所述接收装置(1;200)和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适于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接收侧接收所述磁场,

-提供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包括适于对所述磁场的磁场线整形的可磁化材料,

-将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的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所述接收侧观察时的后方,

-提供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115)的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

-将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布置在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的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所述接收侧观察时的后方,

-提供第一冷却结构(81;181),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管道(145,147),

-将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布置在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与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冷却结构(51;182),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管道,并且,所述第二冷却结构(51;18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与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51;182)包括由不导电、非磁性且不可磁化的材料构成的板件,该板件含有管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相反侧上的侧向端区域(132a、132b),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在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之间的中间区域内延伸的电线连接,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在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的包括所述侧向端区域的侧向外侧在内的至少两侧上相应地被一个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186a;186b)包围,所述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包括适于对所述磁场的磁场线整形的可磁化材料,将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200)的管道的第三冷却结构(165a、165b)相应地布置在所述侧向端区域的所述侧向外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200)的管道的第四冷却结构(183a,183b)相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186a;186b)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所述侧向端区域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却结构(183a,183b)包括由不导电、非磁性且不可磁化的材料构成的板件,该板件含有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81)以下述方式连接至流体进口(162):使所述流体进口分支于在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81)中的多个管道(145,147);并且使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81)连接至流体出口(163),所述流体出口(163)将所述多个管道(145,147)内的冷却流体的流动合并。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至少一个管道设置有前进区段(146a,148a)和返回区段(146b,148b),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用于引导从流体进口进入的冷却流体,所述返回区段(146b,148b)用于从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向流体出口引导冷却流体;使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和所述返回区段(146b,148b)彼此并排布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用于支撑所述至少一个管道的支撑材料彼此机械连接。

20.一种运行接收装置(1;200)的方法,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磁场并用于通过磁感应产生电能,所述接收装置尤其被车辆使用,所述方法利用了:

-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所述线圈具有至少一个电线,其中,所述磁场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中感生出电压,并且所述接收装置(1;200)和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接收侧接收所述磁场,

-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包括适于对所述磁场的磁场线整形的可磁化材料,并且,如果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所述接收侧观察的话,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的后方,

-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115)的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并且,如果从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所述接收侧观察的话,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布置在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的后方,

-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管道(145,147)的第一冷却结构(81;181),并且,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布置在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与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结构(51;182)被使用,所述第二冷却结构(51;182)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接收装置(1;200)的管道,并且,所述第二冷却结构(51;18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线圈(33,35,37;131)与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相反侧上的侧向端区域(132a、132b),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在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之间的中间区域内延伸的电线连接,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在所述侧向端区域(132a、132b)的包括所述侧向端区域的侧向外侧在内的至少两侧上相应地被一个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186a;186b)包围,所述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包括适于对所述磁场的磁场线整形的可磁化材料,第三冷却结构(165a、165b)被使用,所述第三冷却结构(165a、165b)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200)的管道且被相应地布置在所述侧向端区域的所述侧向外侧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冷却结构(183a,183b)被使用,所述第四冷却结构(183a,183b)包括用于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以冷却所述接收装置(200)的管道并且相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场整形布置结构(186a;186b)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131)的所述侧向端区域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1;181)以在运行所述接收装置(1;200)的初始阶段过程中使所述第一场整形布置结构(61;185)和所述电容器布置结构(111;211)升温。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接收装置的流体进口(162)引导冷却流体,所述流体进口(162)分支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中的多个管道(145,147),并且使所述冷却流体从所述多个管道(145,147)向连接至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流体出口(163)合并。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冷却流体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管道的前进区段(146a,148a)并从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经由所述管道的返回区段(146b,148b)被引导向流体出口,其中,所述前进区段(146a,148a)和所述返回区段(146b,148b)彼此并排布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41;181)的用于支撑至少一个管道的支撑材料彼此机械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