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载物稳固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02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用于装载物稳固的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稳固至少一个设置在交通工具的装载面上的物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设备因此用于将装载物稳固在交通工具上或交通工具中。在此例如将装载面理解成机动车的车尾侧的装载空间中的装载面,在所述装载面上能够设置物体。如果物体松动地放置在这种装载面上,那么存在下述风险:所述物体在行驶期间并且尤其在加速时、在制动时或在转弯时不期望地移位。在此,能够造成对物体和/或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损坏以及造成乘客受伤。因此,存在对下述设备的需求:所述设备将设置在装载面上的装载物可靠地稳固,并且在此可尽可能简单地操作。

从DE 10 2012 200 928 A1中,例如已知一种具有呈纵向延伸的屏障形式的稳固元件。稳固元件在此可调整地设置在装载面上,以便能够将通过装载面限定的装载空间的尺寸可变地调整,进而尤其避免: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能够任意地通过在行驶期间出现的加速力运动。

此外,从DE 197 22 501 A1中已知一种具有面状的且以柔性的稳固网形式构成的稳固元件的设备,借助于所述稳固元件,能够稳固设置在车尾侧的装载面上的物体。呈稳固网形式的稳固元件在此从装载位置中借助于滑车组系统能够转移到稳固位置中,在所述装载位置中,稳固网基本上沿着竖直线延伸,在所述稳固位置中,稳固网在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之上延伸并且以绷紧的方式遮盖所述物体。对此从卷轴开卷的稳固网在此以一个自由端部沿着两个在装载面之上延伸的滑槽引导装置引导,经由所述滑槽引导装置,稳固网的自由端部在从装载位置调整到稳固位置中时沿着车顶侧的纵梁并且继续沿着交通工具的相对置的C柱向下引导直至装载面的后部区域。

在迄今已知的解决方案中,稳固元件的操作是相对繁琐的并且与显著地干预交通工具内部空间设计联系在一起。此外,在考虑DE 10 2012 200 928 A1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借助公开的屏障作为稳固元件几乎不会得到防止装载物滑动的足够的保护。在考虑DE 197 22 501 A1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又经由在此示出的设备,通过示出的引导滑槽必须设置在装载面之上的方式,又强烈地干预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尤其在之前描述的缺点方面进一步改进用于交通工具的用于装载物稳固的设备。

所述目的不仅借助权利要求1的设备、而且也借助权利要求15的设备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此,提出一种用于稳固至少一个设置在交通工具的装载面上的物体的设备,其中设备至少具有下述元件:

-稳固元件,所述稳固元件以外力操作的方式能够至少从装载位置调整到稳固位置中,其中在装载位置中,至少一个物体能够设置在装载面上,并且至少一个物体在稳固位置中通过如下方式经由稳固元件稳固在装载面上的一处,在该处:稳固元件在稳固位置中与至少一个物体接触,并且将朝向装载面的方向作用的力施加到稳固位置中的稳固元件上,

以及附加地:

-至少一个可借助于驱动器移出的且柔性的调整件,经由所述调整件,将稳固元件以外力操作的方式能够至少从装载位置调整到稳固位置中,其中本身柔性的调整件在移出状态下由于进行连接的子元件或由于其定型而是坚固的,以便将稳固元件保持在装载位置中,

和/或

-至少一个可借助于驱动器驱动的调整件,经由所述调整件,稳固元件以外力操作的方式能够至少从装载位置调整到稳固位置中;以及至少一个与稳固元件耦联的张紧元件,所述张紧元件可独立于调整件驱动,以便将朝向装载面的方向作用的力施加到稳固元件上。

因此,经由稳固元件,在其稳固位置中,将位于装载面上的物体通过如下方式可靠地在装载位置上保持在位:即稳固元件至少以一个部段作用于物体上,并且将其朝向装载面的方向按压或拉动,使得在常规的行驶条件下排除物体的自身运动,并且在出现较大的加速力的情况下也克服物体的不受控的移位。

在具有可移出的且本身柔性的调整件的一个变型形式中,用于调整稳固元件的调整机构不仅能够相对紧凑地构成,而且没有在装载面之上的引导装置,其中所述调整件在移出状态中自动变得坚固,以便将稳固元件保持在装载位置中,其中所述引导装置在装载面的区域中显著地影响内部空间设计。

替选地或补充地,以对为了以外力操作的方式调整稳固元件而可被驱动的调整件补充地,能够设有与稳固元件耦联的张紧元件,经由所述张紧元件在稳固位置中能够将力施加到稳固元件上,以便经由此将与稳固元件接触的物体稳固在装载面上。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调整稳固元件和最终稳固装载物的功能在此彼此可分开,并且可经由设备的不同的部件实现。与此相应地,在调整件已经达到可能的最终位置并且不继续移位之后,例如能够经由张紧元件的独立于调整件的移动来(更强地)张紧稳固元件。

调整件例如能够包括链或带。在使用链的情况下,链的环节能够在移出状态中自动地经由形状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彼此稳固,并且尽管链经由其单个环节在未移出状态中保持柔性,而移出的链部段是自支承的。为了将环节彼此固定,例如能够设有至少一个牵引机构和/或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经由至少一个牵引机构和/或至少一个弹簧元件,链的环节优选相对于彼此预紧,使得环节在链移出状态下在移出的链部段中彼此固定,并且经由由此随后横向于移出方向的坚固的链部段将稳固元件保持在期望的装载位置中。同时,链的环节相对于彼此预紧,使得在将调整件调整或移入到静止位置时,可松开环节彼此间的固定,使得之前移出的且坚固的链部段再次变得柔性。优选地,这种链构成为(推力)环节链。

在使用例如由金属或由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带时,带能够相应地成型,例如具有相应的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方向的拱曲部,使得所述带处于预紧,并且在移出状态下是自支承的,如这例如对于弹簧钢构成的卷尺是已知的。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用于实现稳固元件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的调整的调整件至少为张紧元件的一个部段提供实体引导。例如,张紧元件纵向延伸地构成并且延伸通过在调整件中构成的引导通道,使得经由此预设用于张紧元件的限定的引导轨道。张紧元件尤其能够在此构成为柔性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至少部分地作为调整件的环节链的线缆芯延伸穿过所述环节链。在这种实施变型形式中,经由在移出时加固的环节链,能够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调整稳固元件。同时,经由引导穿过环节链的张紧元件在稳固位置中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有针对性地将(提高的)张紧力施加到稳固元件上,以对装载物进行装载物稳固:即张紧元件相对于环节链移动并且独立于其移动,其中所述张紧元件作用于稳固元件上。

优选地,设备包括引导件,可移出的调整件在移入状态(静止位置)中至少以一个部段安置在所述引导件中,并且调整件当其移出时以至少一个部段沿着所述引导件实体引导。引导件因此为调整件预设引导轨道。

本身柔性且在移出时加固的调整件在此能够在引导件中也转向,以便能够紧凑地且结构空间优化地安置所述调整件。例如,引导件能够构成为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至少弯曲一次(优选弯曲大致90°),并且在所述引导管中可移动地引导构成为环节链的或具有环节链的调整件。

原则上能够提出,可移出的调整件能够从引导件的开口中移出,以便将与其有效连接的稳固元件从稳固位置调整到装载位置中。相反地,能够将调整件再次拉入到引导件中,以便将稳固元件从装载位置调整到稳固位置中。例如,对此,可驱动的推力环节作用于调整件的环节链的第一端部上。在此,推力环节安置在引导件之内并且在其中或者在其上可移动地引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调整稳固元件,设有至少一个柔性的驱动牵引机构,所述驱动牵引机构与驱动器耦联并且与调整件有效连接,以便传递调整力。在这种实施变型形式中,因此例如能够设有滑车组系统、尤其鲍登线系统,以便将调整力从驱动器传递到调整件上,所述调整力又经由调整件传递到稳固元件上。在此,柔性的驱动牵引机构尤其能够与具有环节链的调整件组合。以所述方式和方法,将鲁棒的且有效的滑车组系统用于驱动环节链。

驱动牵引机构在此经由至少一个(优选可转动的)转向和/或引导元件转向和/或引导。转向和/或引导元件在此能够原则上设置在装载面之上和/或侧向。为了将所提供的装载空间不因使用柔性的驱动牵引机构而减小或至少不明显减小,并且一方面为了简化设备的安装,并且另一方面为了使设备的对用户可见的部分最小化,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提出:转向和/或引导元件设置在装载面之下。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设有多个转向和/或引导元件,并且全部转向和/或引导元件设置在装载面之下,其中沿着所述转向和/或引导元件引导驱动牵引机构和/或经由所述转向和/或引导元件使驱动牵引机构转向。在这种变型形式中,因此驱动牵引机构仅用于将调整力施加到调整件上,并且本身不直接与要调整的且在装载面之上可调整的稳固元件连接。驱动牵引机构例如在设备的常规安装状态中完全在车尾侧的交通工具装载空间的装载底部之下伸展。

为了将调整力传递到调整件上,能够设有与驱动牵引机构连接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可借助于驱动牵引机构沿着引导件调整,可移出的调整件的至少一个部段安置在所述引导件中。驱动元件在此通过驱动牵引机构可沿着引导件调整,并且将驱动元件的调整运动传递到调整件上,以便将所述调整件从引导件中移出和移入到引导件中。对此,驱动元件能够与在引导件中或在引导件上可移动地引导的力传递元件连接。例如,与驱动牵引机构连接的驱动元件(例如经由固定元件、如螺钉或栓)与安置在引导件之内的力传递元件连接,所述力传递元件又与环节链的推力环节共同作用并且将调整力传递到其上。力传递元件在此能够经由弹簧元件相对于作用于环节链的第一端部上的推力环节预紧并且与至少一个(预紧)线缆芯连接,所述(预紧)线缆芯稳固在环节链的另外的第二端部上并且例如构成为牵引绳、例如由尼龙构成的牵引绳。

用于驱动元件的引导轨道优选通过引导件预设,所述引导件也为调整件提供实体引导。为了所述目的,引导件例如具有留空部,与驱动牵引机构连接的驱动元件穿过所述留空部与在引导件上或引导件中可移动地支承的力传递元件连接。这种留空部例如能够设作为构成为引导管的引导件中的侧向切口,使得沿着引导管的外侧移动的驱动元件带动在引导管的内部中可移动地引导的、用于调整环节链的力传递元件。为了简化安装,在此优选的是:将力传递元件和驱动元件构成为单独的且(例如经由固定元件)彼此连接的构件。但是,在一个变型形式中也可行的是:力传递元件和驱动元件通过唯一的构件形成进而一件式地构成。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引导件经由一个或多个支架固定在交通工具之内的承载构件上。例如,承载构件通过装载底部形成并且安装在其上。引导件在此于是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支架固定在装载底部的下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为用于固定引导件的支架同时用于支承至少一个用于驱动牵引机构的转向和/或引导的转向和/或引导元件。与此相应地,在此,驱动牵引机构至少部分地在引导件的支架上转向和沿其引导。这不仅允许调整机构与驱动牵引机构、驱动元件、引导件和调整件的相对紧凑的构造,而且也允许调整机构作为可预检查的调整模块的相对简单的设计方案,其中设备的上述部件连同对驱动牵引机构进行驱动的(优选电动的)驱动器一起形成可预检查的结构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装载物稳固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调整件,所述调整件空间彼此间隔开并且能够被驱动,以用外力操作的方式驱动稳固元件。在此,两个调整件例如可分别被移出并且本身柔性地构成,然而其构成为,使得调整件的各一个移出的部段由于进行连接的子元件或由于调整件的定型而是坚固的,以便将稳固元件分别保持和支撑在装载位置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调整件可经由共同的驱动器同时驱动并且在此优选机械地(例如经由共同的驱动牵引机构)彼此耦联。单独的驱动器在此因此经由单独的驱动牵引机构与两个调整件共同作用,使得在控制驱动器时,两个调整件能够同步地移出和移入。驱动牵引机构在此相应地被多次转向,以便将调整力相应地传递到两个调整件上,例如经由各一个可移动地支承在引导件上的驱动元件来传递。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此提出,至少两个调整件可彼此独立地被驱动,以便调整稳固元件。在此,能够设有例如至少两个分开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分别与调整件之一共同作用。这样,经由对驱动器进行相应的控制,能够实现调整件的异步的调整,使得为稳固元件的这种调整运动提供更大的可变性。

替选地或补充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当稳固元件处于其稳固位置时,至少两个调整件分别以至少一个部段安置在各一个纵向延伸的引导件中,并且用于调整件的至少两个纵向延伸的引导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此,当设备正常地安装在交通工具、优选安装在车尾侧的装载空间的区域中时,至少两个引导件例如能够横向于或平行于交通工具纵轴线伸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装载物稳固的、具有面状的和柔性的稳固元件的设备,所述稳固元件例如呈稳固网的形式,所述稳固元件在稳固位置中至少部分地遮盖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并且通过朝向装载面的方向作用的力将物体稳固在装载面上的所占据的位置中。根据本发明,在此设备的调整机构还具有至少一个可驱动的调整件和/或可驱动的张紧元件,其中调整件和/或张紧元件

-将面状的稳固元件在装载位置中保持在张紧状态中,在所述张紧状态中,稳固元件基本上平行于装载面延伸,并且在所述张紧状态中,稳固元件可从装载位置基本上垂直于装载面调整到稳固位置中,和/或

-将附加的、基本上平行于装载面作用的力施加到稳固位置中的稳固元件上,使得面状的稳固元件由此在稳固位置中围绕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拉紧。

根据另外的发明方面的第一替选方案,面状的稳固元件在张紧状态中能够基本上垂直于装载面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调整,其中在所述张紧状态中,稳固元件在基本上平行于装载面的平面中延伸。在此因此,在装载位置中,张紧的稳固元件根据盖的类型在装载面之上延伸,使得在此之下能够将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安置在装载面上。随后,通过降低稳固元件,由稳固元件至少部分地遮盖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并且通过朝向装载面的方向(更强地)张紧稳固元件并且拉紧稳固元件的方式来稳固。在未装载的状态中,当没有物体设置在装载面上时,稳固元件在稳固位置中在此优选面状地沿着装载面延伸。稳固元件在这种未装载的状态中面状地平放在装载面上,进而必须从所述状态开始经由调整机构仅向上提升,然而例如不从卷轴松开或拉出,以便占据装载位置。

根据另外的发明方面的第二替选方案,稳固元件可经由调整机构拉紧,使得其能够“缠绕(umschlingen)”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对此,张紧元件和/或调整件能够包括柔性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与面状的稳固元件连接并且沿其引导,使得通过在牵引机构上拉动将平行于装载面作用的力施加到稳固元件上并且将所述稳固元件拉紧。牵引机构在此优选沿着稳固元件的边和其边缘伸展,使得在所述边缘之间遮盖的物体通过在牵引机构上拉动能够借助稳固元件的更紧密的贴靠也稳固在侧部上。通过稳固元件的可借此产生的栓牢,所述稳固元件不仅从上部、而且也从至少两侧、优选三侧相对于装载物拉动,使得稳固元件以沿多个空间方向绷紧的方式遮盖装载物并且紧密贴靠地包裹。

原则上能够提出,施加附加的、基本上平行于装载面作用的力的柔软的牵引机构经由至少一个设置在装载面之上的转向元件转向,所述力引起面状的稳固元件在稳固位置中的拉紧。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柔性的牵引机构基本上U形地沿着面状的稳固元件的边伸展,以便能够将面状的稳固元件借助于牵引机构在稳固位置中围绕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拉紧。在两个分别基本上U形地沿面状的稳固元件的边伸展的牵引机构的情况下,两个牵引机构的部段彼此定向成,使得所述牵引机构对稳固元件上的(优选矩形的)面共同地加边。

柔性的牵引元件例如能够构成为张紧元件的线缆芯或(尤其经由连接件,例如呈连接吊环形式的连接件)与牵引元件的线缆芯连接。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设有至少两个张紧元件和/或调整件,其中

-经由第一张紧元件和/或第一调整件,能够调整稳固元件,使得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通过朝向其稳固位置的方向运动的稳固元件沿着装载面移动,和

-经由第二张紧元件和/或第二调整件,能够施加附加的基本上平行于装载面作用的力,使得稳固元件能够围绕移动的物体拉紧。

在所述变型形式中,因此,通过两个张紧元件和/或调整件,实现稳固元件的顺序的张紧。在此,首先移动第一张紧元件和/或第一调整件,以便将设置在装载面上的物体沿特定的方向移动,例如朝向交通工具的邻接于装载空间的后座的靠背的方向移动。随后,经由第二张紧元件和/或第二调整件,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之前移动的装载物的最终稳固:即稳固元件不仅朝装载面的方向向下、而且也侧向地沿着装载物张紧进而拉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有至少四个张紧元件和/或调整件,其中各一个柔性的牵引机构沿着稳固元件的边延伸,使得通过在相应的牵引机构上拉动,能够将平行于装载面作用的力施加到稳固元件上。沿稳固元件伸展且设置和保持在其上的牵引机构部段中的两个优选彼此对称地伸展。在一个变型形式中,牵引机构部段成对地彼此对称地伸展,使得第一(外部)牵引机构的和第三(内部)牵引机构的部段彼此平行地沿着稳固元件伸展,并且第二(外部)牵引机构的和第四(内部)牵引机构的部段同样彼此平行地沿着稳固元件伸展,优选分别U形地伸展。

原则上,另一发明方面的在上文中提到的变型形式也能够与第一发明方面的之前阐述的变型形式组合。例如,能够设有柔性的、面状的并且多边形的稳固元件,其中在至少一个角上,可移出的、具有环节链的调整件执行对稳固元件进行调整。相对于此,滑车组系统的仅一个牵引机构作用于其他两个角上,以便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调整稳固元件,并且设定其高度。同时,牵引机构的部段U形地沿着面状的稳固元件的侧边伸展,以便能够将稳固元件在稳固位置中拉紧。但是显然地,此外,各个所提出的发明方面和特征的彼此间的不同的组合也是可行的。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还能够提出,在调整件上和/或在调整件中设有至少一个发射光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例如呈光导体的形式。这样,例如调整件能够在移出状态中在夜间或黄昏对于用户也明显可见地被照亮。

替选地或补充地,设备能够具有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并且设为用于:根据以电学方式和/或以传感器方式检测的操纵事件触发稳固元件的调整。这种操纵事件例如能够是打开或关闭交通工具后盖或行李箱盖,所述后盖或行李箱盖提供到装载面的入口。操纵事件例如也能够是调整在装载面之上可拉出的装载空间覆盖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在下面根据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在此示出:

图1A-1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设备具有呈稳固网形式的面状的、柔性的稳固元件,所述稳固元件在张紧状态中经由在装载面上方伸展的滑车组系统能够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调整;

图2A-2B以观察交通工具的车尾侧的装载空间的装载面的方式示出移入和移出状态中的、用于装载物稳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调整件;

图3A-3B以观察限定装载面的装载底部的下侧的方式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机构;

图4A-4D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机构的细节的不同视图;

图5A-5B以观察呈第二实施例的引导管形式的引导件的端部的方式示出移入和部分移出状态中的、用作为调整件的环节链;

图6A-6B示出环节链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图7A-7B示出未连接和连接状态中的环节链的环节的细节图;

图8A示意地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面状的稳固元件,所述稳固元件具有两个交叉的且分别U形地沿着稳固元件的边伸展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用作为设备的张紧元件或调整件;

图8B示出根据图8A的第三实施例的改进方案;

图9A-9B示出借助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稳固元件栓牢的、位于装载面上的物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1C和1D以观察交通工具的后座HS的后侧的方式示出具有装载底部的车尾侧的装载空间,所述装载底部限定装载面L。侧向地,装载空间通过在附图中示意示出的侧壁部SL和SR围边。为了稳固设置在装载面L上的装载物,设有用于装载物稳固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呈稳固网1形式的面状的稳固元件。所述稳固网能够经由滑车组系统以外力操作的方式调整。图1A至1D在此示出处于不同位置中的稳固网1和呈物体G1形式的经由所述稳固网稳固的装载物。

在未装载的、图1A中示出的状态中,稳固网1在稳固位置中基本上在装载面L上并且平行于所述装载面延伸。稳固网1在此能够展开地平放在装载面L上。基本上矩形的稳固网1在此在其四个角1a至1d处与滑车组系统连接并且经由其张紧。

滑车组系统当前包括两个滑车组2L和2R,所述滑车组分别经由多个转向元件、例如呈可转动支承的滑轮或刚性的转向件形式的多个转向元件转向,以便将调整力传递到稳固网1上。滑车组2L和2R经由此与一个或多个优选电动的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在图1A至1D中未示出。优选地,这种驱动器分别安置在侧壁部SL或SR之后或装载面L之下。滑车组2L和2R在此一方面用作为调整件,因为通过所述滑车组,能够相对于装载面L提升和再次降低稳固网1。同时,滑车组2L和2R用作为张紧元件,经由所述张紧元件,稳固网一方面在其为了将装载物安放到装载空间中而提升时保留在张紧状态中,并且另一方面在将稳固网1朝向装载面L的方向调整时绷紧地在设置在装载面L上的物体G1之上张紧。

为了能够将物体G1放在装载面L上,稳固网1经由滑车组2L和2R提升并且调整到在图1B中示出的装载位置中。调整以外力操作的方式并且例如自动根据检测到的操纵事件、例如打开交通工具的后盖进行。滑车组2L和2R的滑车组部段21和22以及23和24在此在稳固网1的右边和左边作用于其四个角1a至1d上,使得稳固网1在其张紧状态中能够基本上垂直于装载面L提升。

在对应于图1C将物体G1放置在装载面L上和稳固网1之下之后,将稳固网1(同样以外力操作的方式)再次朝向装载面L的方向调整。在从图1D中可见的稳固位置中,随后稳固网1以绷紧的方式遮盖放置在装载面L上的物体G1,进而将所述物体在装载面L上稳固在所占据的位置中。在此,将朝向装载面L的方向作用的力施加到稳固位置中的稳固网1上,以便将与物体G1处于连接的稳固网1以绷紧的方式张紧。对于优化的装载物稳固,将柔性的、面状的稳固网1在转变到稳固位置中时借助相对置的侧边10L和10R以及前边11F和朝向后座HS的后边11H经由滑车组2L和2R引导经过物体G1,使得物体设置在边10L、10K、11F和11H之间并且在四周由稳固网1包住。

稳固网1在示出的实施变型形式中经由滑车组2L和2R仅在张紧状态中提升和降低,以便将装载物稳固在装载面L上。稳固网1因此尤其不必从卷轴松开或者沿着车顶侧的纵梁移动。这样,用于装载物稳固的整个设备对于用户是可舒适操作的并且相对简单地安装在交通工具的车尾侧的装载空间中,而对此不必对装载空间的设计进行大量干涉。

借助图2A-2B、3A-3B、4A-4B、5A-5B、6A-6B和7A-7B以不同视图示出用于装载物稳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二实施变型形式,其中稳固元件、即在此同样优选为面状的、柔性的稳固网1的调整经由两个可移出的调整件进行,所述调整件分别具有在移出状态中加固的环节链3L和3R。

图2A和2B在此首先示出处于移入和移出状态的交通工具的具有装载面L的车尾侧的装载空间,所述装载空间具有链环节3L和3R,其中在所述附图中,为了更好地图解说明功能而没有示出稳固元件。在当前的实施变型形式中,在稳固元件的稳固位置和环节链3L和3R的伴随于此的静止位置中,当所述环节链分别移入时,相关的调整机构的全部元件优选安置在装载底部之下进而安置在装载面L之下。装载面L沿横轴具有相对于彼此间隔开的开口OL和OR,各环节链3L或3R的可移出的端部能够从所述开口中移出。开口OL和OR在此分别设置在装载面的车尾侧的端部的区域中并且设置在相应的右边或左边的侧壁部附近。

如从图2B中可见,每个环节链3L或3R由多个呈链环节31形式的子区段构成,所述链环节在环节链3L或3R移出时彼此连接,进而加固环节链3L、3R的移出的部段。这样,经由环节链3L和3R在移出状态中能够将与环节链3L或3R的相应的端部耦联的稳固元件调整到装载位置中,并且在所述装载位置中支撑并且保持在装载面L之上。为了环节链3L和3R与稳固元件的耦联,每个环节链3L和3R在其可移出的、自由的端部上具有端盖(Abschlussstueck)30。在环节链3L或3R中引导的线缆芯301的连接吊环300居中地从所述端盖中离开,所述线缆芯在此呈牵引绳的形式。所述线缆芯301形成张紧元件,经由所述张紧元件,能够将稳固位置中的稳固元件以足够的并且可独立于相关的环节链3L、3R的调整位置设定的张紧力朝向装载面L的方向拉动。连接吊环300在此用作为连接部段,经由所述连接部段,线缆芯301作用于稳固元件上。经由此,(在柔性的稳固元件的情况下)稳固元件能够在稳固位置中(更加)绷紧地张紧,以便将放置在装载面L上的装载物有效地稳固,防止不期望的自身运动。

在图3A和3B中,示出用于装载物稳固的设备的具有两个环节链3L和3R的调整机构的一部分。调整机构的这部分在此完全设置在装载面L之下(在此设置在装载底部的下侧U上)。因此,环节链3L和3R分别在呈引导管6.1或6.2形式的引导件中可移动地引导,所述引导件通到开口OL或OR中,并且环节链3L和3R能够从所述引导件中穿过开口OL和OR在装载面L上移出。在移入状态中,因此,两个环节链3L和3R以节约空间的方式设置在装载面L下方。

两个引导管6.1和6.2当前彼此平行地且横向于交通工具纵轴线伸展。每个引导管6.1和6.2具有基本上以90°弯曲的端部部段,经由所述端部部段,环节链3L或3R在从相应的引导管6.1或6.2中移出时转向。为了驱动环节链3L和3R以将所述环节链从其各相关的引导管6.1或6.2中移出并且再次移入,设有唯一的电动的驱动器5。所述电动的驱动器优选同样固定在装载底部的下侧U上。驱动器5驱动呈鲍登线4形式的柔性的驱动牵引机构,所述驱动牵引机构又与两个环节链3L和3R处于有效连接,以便将所述环节链相对于引导管6.1和6.2进行调整。鲍登线4在此具有两个从驱动器5分别延伸至鲍登支撑件9.1或9.2的鲍登套40,可移动地在所述鲍登套之内引导驱动绳。所述驱动绳从始于鲍登支撑件9.1或9.2在引导管6.1和6.2之外并且沿着引导管6.1和6.2多次转向,使得通过操作驱动器5,能够将两个调整环节3L和3R同步地经由驱动器5和鲍登线4调整。

为了鲍登线4的驱动绳的转向和引导,在引导管6.1和6.2的区域中设有多个转向和引导元件7a至7f。为了在此能够实现尽可能紧凑的构造,一些转向和引导元件7a至7f设置在支架H1至H4上,经由所述支架,引导管6.1和6.2固定在下侧U上。因此,两个分别构成为可转动支承的滑轮的转向元件7a和7b在支架H4上设置在引导管6.1和6.2的相对置的侧上,使得两个引导管6.1和6.2部分地在驱动绳的彼此平行伸展的部段之间延伸。在此处距支架H4最大间隔开的另一支架H1上,此外在两个相对置的侧上设置有两个滑轮作为引导元件7c和7d,驱动绳不经由所述滑轮转向,而是仅纵向引导。为了实现驱动绳以一个部段平行于一个引导管6.1并且以另一部段平行于另一引导管6.2伸展,设有呈可转动支承的滑轮形式的两个引导元件7e和7f,经由所述滑轮,驱动绳总计转向180°。这样,驱动绳在俯视图中基本上U形地围绕两个彼此平行定向的引导管6.1和6.2伸展。

在驱动绳上设置有两个呈滑动件8.1和8.2的形式的驱动元件,并且稳固与鲍登线4的驱动绳连接,使得所述滑动件8.1和8.2在驱动绳经由驱动器5移动时被带动。滑动件8.1和8.2在此分别在相关的引导管6.1和6.2的外侧上以滑动的方式沿着相应的引导管6.1或6.2的直线伸展的管轴线R可移动地引导。在此,用于滑动件8.1或8.2的纵向伸展的引导轨道经由在相应的引导管6.1或6.2上的侧向的引导切口60限定。穿过所述引导切口60,每个滑动件8.1和8.2经由例如呈螺钉或栓形式的耦联元件80与在各相关的引导管6.1或6.2之内移动支承的推力环节303连接。通过滑动件8.1或8.2和各相关的推力环节303之间的刚性的连接,一旦鲍登线4的驱动绳4移动,推力环节303就通过滑动件8.1或8.2一起调整(对此也参照图4B)。因此,在操作驱动器5时,将调整力经由鲍登线4传递到两个滑动件8.1和8.2上,由此将其基本上沿着水平线分布在装载面L的下侧上。滑动件8.1和8.2在此分别带动在引导管6.1或6.2之内可移动地引导的推力环节303,由此环节链3L和3B从引导管6.1和6.2中移出和移入。在移出时,在此,环节链3L和3R经由转向沿着引导管6.1和6.2向上从装载面L移出,当前基本上沿着竖直线。

示例性地,在图4A中分部段地连同稳固网1一起示出部分移出的环节链3L。在环节链3L的端部处突出的连接吊环300在此作用于稳固网1的角1a处。

如尤其观察图4B的剖面图可见:经由线缆芯301能够独立于环节链3L和3B的调整运动将张紧力施加到稳固网1上。因此,线缆芯301延伸穿过环节链3L或3R的链环节31,并且能够通过附加的、优选同样电动的驱动器独立于环节链3L或3R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其调整。借此,尤其在环节链3L或3R经由线缆芯301移入时,能够将与环节链3L或3R的调整无关的张紧力传递到稳固网1上,以便将所述稳固网绷紧地张紧以稳固放置在装载面L上的装载物,并且将朝向装载面L的方向的力施加到稳固网1上。如从图4B的剖视图中还可见:用作为张紧元件的线缆芯301不仅在相应的引导管6.1和6.2之内延伸通过各个依次设置的链环节31,而且也延伸通过压缩弹簧302、将所述压缩弹簧302支承在套筒形的部段中的推力环节303和在推力环节303上支承的力传递元件304。链环节31在此为了引导线缆芯301在中央具有连续的通道31k。同样,推力环节303和力传递元件304分别同样在中央具有连续的通道303k或304k。

压缩弹簧302、推力环节303和力传递元件304形成环节链3L或3R的后部的且始终保留在引导管6.1或6.2之内的端部。经由此,环节链3L或3R从相应的引导管6.1和6.2中移出和移入。力传递元件304在此在推力环节302的套筒形的部段中可纵向移动地支承,其中沿纵向方向的调整仅能够抵抗由压缩弹簧302施加的复位力进行。经由支撑在推力环节303和力传递元件304上的且在安装期间压在一起的压缩弹簧302,将环节链3L或3R的链环节31相对彼此预张紧,使得链环节31在移出状态中相互固定,并且经由由此然后横向于移出方向加固的链部段,稳固网1能够保持在装载面L之上的一处。

为了产生作用于各个链环节31上的预紧力,设有多个预紧线缆芯312a和312b。所述预紧线缆芯分别延伸通过链环节31的链环节引导通道311,所述链环节引导通道径向地与用于线缆芯301的通道31k间隔开,然而相对于此平行地伸展。经由分别作用于环节链3L或3R的两个端部的预紧线缆芯312a和312b,将链环节31相对于彼此预紧。因此,优选两个或四个所设的预紧线缆芯312a和312b分别作用于端盖30以及力传递元件304上。

通过将预紧线缆芯312a和312b不仅与力传递元件304、而且也与端盖30连接,因此在调整推力环节303时,能够共同调整力传递元件304。因此,推力环节303的调整运动在环节链3L或3R移出时直接传递到沿移出方向依次设置的链环节31上。经由与力传递元件304和端盖30连接的预紧线缆芯312a、312b,此外在环节链3L或3R移出时,力传递元件304由端盖30带动。通过压缩弹簧302,将力传递元件304相对于推力环节303从端盖30压开,使得力传递元件304在链环节31从引导管6.1、6.2移出时引起链环节31相互间的进行加固的连接。

与此相应地,在环节链3AL或3R移入时,将推力环节303的调整运动经由压缩弹簧303传递到力传递元件304上。所述力传递元件又经由预紧线缆芯312a、312b带动端盖30,使得所述端盖最后位于引导管6.1、6.2的端部上或端部中,并且环节链3L或3R完全被移入。链环节1相对于彼此的预紧在此选择成,使得在各环节链3L或3R移入到引导管6.1或6.2的内部中时,使链环节31彼此松开,进而将之前坚固的链部段再次变柔性并且能够在引导管6.1或6.2之内转向。

如也观察图7A和7B的放图可见:各个链环节31分别在中央在前侧上具有栓形的突出部310并且在后侧上具有与此相对应的凹形的凹陷部313,以便在四周均匀间隔开地设置用于预紧线缆芯312a和312b的分别轴向伸展的链环节引导通道311。相同构成的链环节31能够在此经由突出部310和凹陷部313分别形状配合地彼此接合,使得环节链3L或3R的移出的部段足够坚固且稳定,以便将稳固网1保持和支撑在期望的位置中。在此,根据各个链环节31的定型也能够实现,环节链3L或3R的移出的部段基本上不沿着竖直线延伸,而是例如弧形地伸展。这样,根据进行连接的子区段的定型,能够为稳固网1预设不同的调整轨道(所述子区段在此呈链环节31的形式)。

借助图4C、5A-5B和6A-6B以细节图说明(推力)环节链3L和3R以及各相关的引导管6.1和6.2。

在此,例如与图4B中的视图不同,示出固定件61*,所述固定件具有凸缘区域610*,以用于将各引导管6.1或6.2在装载底部中固定在各相关的开口OL或OR的区域中。在图4B的视图中,各引导管6.1或6.2在其端部上设有弯曲部,以便将基本上沿着水平轴线导入到力传递元件304中的调整力转换成各环节链3L或3R离开开口OL或OR的基本上沿着竖直线的调整运动。各引导管6.1或6.2的弯曲的端部在此经由空心柱形的固定件61固定在相应的开口OL或OR的区域中。所述固定件61在此示例性地根据接管的类型构成。与此相应地,在图4C、图5A-5B和6A-6B的视图中,固定件61*安装、例如插接到引导管6.1或6.2的直线伸展的端部上,其中稳固件61*在其内部中为环节链3L、3R限定弯曲90°的引导通道部段。在当前情况下,此外,对应于图4C的俯视图,经由稳固件61*,实现在其上构成的、用于各环节链3L或3R的出口横向于引导管6.1、6.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为角度α的错位(其中α≤20°,优选≤10°)。

固定件61*构成为单独的构件并且经由其凸缘区域610*与引导管3L或3R的端部固定连接。这样,简化各引导管6.1和6.2的制造,并且可变地经由使用不同的固定件61*可以预设用于环节链3L或3R的引导轨道或转向角。

在图6B的放大视图中,此外图解说明环节链3L或3R的自由端部上的端盖30的示例性的设计方案。在此,端盖30除了端侧可见的封闭套筒AS之外具有在中央旋入的定位螺钉32。所述定位螺钉32将压力件DS锁定在端盖30上,并且限定线缆芯301的出口与其用于张紧稳固网1的连接钩环节300。定位螺钉32因此在此限定用于可相对于环节链3L或3R驱动的线缆芯301的引导通道K的端部,所述引导通道穿过环节链3L或3R以及穿过推力环节303、压缩弹簧302和力传递元件34。

显然,经由在图2A至7B中示出的具有一个环节链3L或3R或多个环节链3L和3R的调整机构,能够不仅调整呈稳固网1形式的面状的、柔性的稳固元件,而且也调整替选构成的稳固元件,所述替选构成的稳固元件设为用于在交通工具的装载面L上的装载物稳固。这种稳固元件必要时也能够是刚性的并且经由(多个)环节链能够在装载位置和稳固位置之间调整。此外,引导管6.1和6.2也能够彼此成角度地设置和/或当设备正常地安装在交通工具内部时,基本上平行于交通工具纵轴线伸展,其中环节链3L和3R能够从所述引导管中朝向交通工具的车顶的方向移出。此外原则上,甚至视作为有利的是:用于引导和/或安置(推力)环节链3L或3R的位置固定的引导件、如引导管6.1和6.2设置在装载底部平面之下。但是显然,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能够提出,至少一个引导件侧向地设置在侧壁部SL或SR上或之后。

此外,替代单独的共同的驱动器5,为了优选同步调整多个环节链3L和3R,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也能够提出:环节链3L和3R能够异步地经由多个(至少两个)、优选电动的驱动器调整。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还能够提出:在设备的调整件、如环节链3L和3R上和/或其中,设有至少一个发射光的发光元件,以便使环节链3L或3R的移出的部分对于用户更好可见。例如,这种发光元件能够通过光导体形成。在这种变型形式中,各个链环节31例如也能够由导光的材料制成,或者在各个链环节31中嵌入导光的导线。尤其这样,发射光的发光机构能够集成到环节链3L或3R的链环节31中并且同样是可移出的。

在图8A、8B和9A-9B中图解说明用于装载物稳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变型形式,其中在呈稳固网1形式的面状的稳固元件上设置有呈滑车组2.1形式的柔性的张紧元件并且与稳固网1连接,使得将附加的、基本上平行于装载面L作用的力在稳固网的稳固位置中施加到稳固网1上,由此将稳固网1围绕设置在装载面L上的物体G2、G3拉紧并且栓牢。在此,在稳固网1上交叉的滑车组2.1和2.2借助各一个滑车组部段U形地沿着稳固网的三个边伸展。两个滑车组2.1和2.2的两个U形地在稳固网1上伸展的滑车组部段在此彼此置成,使得(在稳固网1的未受负荷的状态下)U形的基部分别相对置并且U形的腿部彼此平行地取向。当前,一个滑车组2.1的部段在侧边10L和10R的长度的大部分之上且沿着后边11H延伸。另一滑车组2.2又在侧边10L和10R的大部分之上以及沿着前边11F延伸。以所述方式和方法,通过在两个在此分别在两个转向元件70a、70b或70c、70d上转向的滑车组2.1和2.2处拉动,能够将稳固网1拉紧,使得稳固网1围绕设置在装载面L上的呈物体G1、G2或G3(或多个物体)形式的装载物栓牢。

在图8B中,在与图8A相一致的视图中示出图8A的变型形式的改进方案,其中对滑车组2.1和2.2补充地,设有两个附加的滑车组2.3和2.4,并且部分地沿着稳固网1布设。各两个沿着稳固网1伸展且保持在其上的滑车组部段在此相对于彼此对称地伸展。这样,(关于稳固网1的重心处于外部的)第一滑车组2.1的和处于内部的第三滑车组2.3的部段相互平行地沿着稳固网1伸展,而处于外部的第二滑车组2.2的和处于内部的第四滑车组2.4的部段同样彼此平行地沿着稳固网1伸展。外部的滑车组2.1和2.2和内部的滑车组2.3和2.4由此在稳固网1上围成面积不同的相互间几何形状类似的外部面和内部面F1、F2。以所述方式,不仅在稳固网1上限定多个局部的、在示出的变型形式中矩形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稳固网1围绕设置在装载面L上的物体G1-G3能够以绷紧的方式张紧和拉紧,而且也简化不同大的物体和尤其(相对于稳固网1)较小的物体G1-G3(当前在减小的中央面F2的区域中)的稳固。

在图8B的改进方案中,对图8A补充地,在稳固网1之外设有附加的转向元件70e、70f和70g、70h,所述附加的转向元件用于其他的滑车组2.3和2.4的转向。图8A和8B的转向元件70a至70h在此能够安装在装载面L之上或者(类似于根据图3A的转向/引导元件7a至7f)在装载面L之下。在一个变型形式中,还能够提出,放弃全部或个别的滑车组2.1至2.4的转向,使得所述滑车组例如经由装载面L中的开口引导并且在装载面L之下卷起。

在用作为张紧元件的滑车组2.1和2.2以及2.3和2.4的示出的布置和其沿着稳固网1的布设中,也能够进行顺序的张紧,其中经由一个滑车组2.1和/或2.3,将稳固网1首先朝向后座HS的方向拉动,进而将装载物在装载面L上朝向后座HS的方向移动。随后,经由其他滑车组2.2和/或2.4上的(附加的)驱动器拉动进而拉紧稳固网1,使得将之前移动的呈物体G1、G2或G3形式的装载物由稳固网1缠绕,并且在所占据的位置中稳固在装载面L上。

替代滑车组2.1、2.2、2.3或2.4,显然也能够设有其他纵向延伸的、柔性的牵引机构,例如张紧带。此外,张紧元件或调整件沿着面状的、柔性的稳固元件的U形的伸展例如也能够与稳固元件经由环节链3L或3R进行的调整组合。例如,滑车组2.4-2.4能够构成为环节链3L、3R的线缆芯301或者经由连接吊环300与环节链3L、3R的线缆芯301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 稳固垫(稳固元件)

10L,10R 侧边

11F 前边

11H 后边

1a-1d 角

2.1-2.4 滑车组(张紧元件)

21,22,23,24滑车组部段

2L,2R 滑车组(张紧元件/调整件)

30 端盖

300 连接吊环(连接件)

301 线缆芯(张紧元件)

302 压缩弹簧(弹簧元件)

303 推力环节

303k 通道

304 力传递元件

304k 通道

31 链环节

310 突出部

311 链环节引导通道

312a,312b 预紧线缆芯(牵引机构)

313 (凹形的)凹陷部

31k 通道

32 定位螺钉

3L,3R 环节链(调整件)

4 鲍登线(驱动牵引机构)

40 鲍登套

5 驱动器

6.1,6.2 引导管(引导件)

60 引导切口

61,61* 固定件

610* 凸缘区域

7a-7f 转向元件/引导元件

70a-70h 转向元件

8.1,8.2 滑动件(驱动元件)

80 耦联元件

9.1,9.2 鲍登支撑件

AS 封闭套筒

DS 压力件

F1,F2 面

G1,G2,G3 物体

H1-H4 支架

HS 后座

K 引导通道

L 装载面

OL,OR 开口

R 管轴线

SL,SR 侧壁部

U 下侧

α 角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