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以及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02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以及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其包括座椅部分和具有至少一个身体侧靠背部分和至少一个相邻靠背部分的分开的靠背,其中处于释放状态的靠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从使用位置折叠到非使用位置,或反之亦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包括用于后排座椅的这样的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通常由现有技术已知,该后排座椅包括座椅部分和分开的靠背。为了能够调节靠背的靠背部分,提供锁定单元和所谓的靠背补偿弹簧,其中为每个靠背部分提供靠背补偿弹簧。靠背补偿弹簧用于在靠背的折叠期间至少部分地补偿靠背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和改进的座椅装置。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关于座椅装置方面的调节设备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以及通过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特征被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包括座椅部分和分开的靠背,该靠背具有固定在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特别是身体侧或独立的)靠背部分和至少一个相邻靠背部分,其中在释放状态下,靠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从使用位置折叠到非使用位置,或反之亦然。根据本发明,弹簧单元布置各相邻靠背部分之间,所述弹簧单元与所述靠背部分机械地相互作用。

通过本发明获得的优点尤其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仅一个弹簧单元与两个相邻靠背部分相互作用。这导致通过省略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第二弹簧单元来节省部件,从而减轻重量并显著节省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改进中,在相邻靠背部分进入其使用位置的锁定状态下,弹簧单元通过机械地相互作用被预牵拉,因此,当至少一个靠背部分被释放时,从所述预牵拉产生的弹簧力将所述靠背部分推出锁定区域。因此,确保在至少一个靠背部分在释放后被推动脱离锁定之后,使用者不必进一步致动释放元件以便抓握至少一个靠背部分并将其进一步折叠。

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另一改进方案中,当相邻靠背部分从使用位置被释放时,弹簧单元被松弛,使得被释放的相邻靠背部分相对于保持锁定的身体侧靠背部分移动。相邻靠背部分优选地是通入式加载特征部(Durchlade)。因此,使用者可以单独地折叠通入式加载特征部,其中通过弹簧单元的松弛在一定的枢转范围内辅助折叠。根据弹簧单元和/或用于其的材料的尺寸,可以调节预牵拉,使得所述预牵拉作用在相邻靠背部分的整个枢转范围上,并且在使用者不以辅助方式介入的情况下实现相邻靠背部分的完全折叠。

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改进方案规定,当身体侧靠背部分从使用位置被释放时,弹簧单元松弛,使得两个靠背部分移动。

两个靠背部分优选地仅围绕枢转范围移动到基本竖直的位置,因为在枢转移动期间超过该位置进入非使用位置之后,弹簧单元再次在相反方向上被牵拉。

相邻靠背部分通过锁定单元被锁定在身体侧靠背部分中,由此所述靠背部分彼此固定地连接。弹簧单元在相邻靠背部分上施加预牵拉,预牵拉通过锁定单元被传递到身体侧靠背部分。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被解锁,则预牵拉因此均匀地作用在两个靠背部分上,由此所述靠背部分从身体侧锁定区域被推出。

因此,当折叠靠背部分时,使用者得到辅助,并且由于弹簧力,防止了靠背部返回到身体侧锁定中。为了实现靠背部分在身体侧锁定中的锁定,使用者必须施加与弹簧力相反作用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身体侧靠背部分进入非使用位置的锁定状态下,弹簧单元通过机械相互作用被预牵拉。

弹簧单元在两个方向上可牵拉,并且在被限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在弹簧力曲线中具有零交叉(Nulldurchgang)。

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处于锁定使用位置,则在释放状态下,可以将相邻靠背部分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然而,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在身体侧被释放,则由于各靠背部分之间的锁定单元,相邻靠背部分的枢转角度受到限制,取决于身体侧靠背部分的位置,这使得相邻靠背部分仅在非使用位置和身体侧靠背部分的位置之间可枢转。

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处于非使用位置,则相邻靠背部分总是处于非使用位置,其中,锁定单元将两个靠背部分彼此锁定,并且被布置在身体侧靠背部分上的装配件将身体侧靠背部分锁定并且因此将相邻靠背部分锁定在非使用位置。

以有利的方式,可以使用由预牵拉的弹簧单元产生的机械相互作用,以在装配件被释放之后辅助至少一个身体侧靠背部分从非使用位置翻起。

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另一种改进方案规定,相邻靠背部分分别具有驱动器,弹簧单元接合或可接合在该驱动器上以产生相互作用。

例如在身体侧靠背部分枢转移动到非使用位置期间,如果弹簧单元由至少一个驱动器牵拉,则至少一个驱动器产生与弹簧单元的接触,即驱动器作用在弹簧单元上。如果弹簧单元被松弛,则该弹簧单元作用在至少一个驱动器上。

借助于驱动器以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靠背部分在弹簧单元中的接合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相互作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另一种改进中,弹簧单元是在两个方向上可牵拉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是均匀缠绕的弯曲弹簧,其被配置以吸收靠背部分的扭矩负载并且作为弹簧力存储或输出。因此,由于螺旋弹簧的小尺寸,可以以有利的方式确保弹簧单元的紧凑结构。通过可与驱动器接合的成角度的弹簧端部,实现从靠背部分到弹簧单元的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扭矩传递,反之亦然。

因此,弹簧单元有助于将至少一个靠背部分相对于弹簧力的零交叉从使用位置或相对于零交叉从非使用位置抬起。

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改进方案中,被布置在身体侧靠背部分上的身体侧驱动器在弹簧侧端部上具有接合在弹簧单元中的两个相对的止动件。在从使用位置到非使用位置的枢转移动期间,第一止动件接触弹簧单元,因此所述止动件沿第一方向牵拉弹簧单元。在从非使用位置到使用位置的枢转移动期间,第二止动件接触弹簧单元,因此所述止动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牵拉弹簧单元。在弹簧单元具有零交叉的枢转范围内,两个止动件都不接触弹簧单元。

换句话说:两个止动件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而形成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单元在从使用位置反转到非使用位置的区域中抵靠止动件运动,反之亦然。

上述间隙限制弹簧单元的工作行程。弹簧单元的工作行程的减小增加其总体使用寿命并且提供改进的弹簧特性及其选择的可能性。

例如,在具有陡峭的特性曲线的弹簧单元的情况下,40°的工作行程可能导致过大的最终扭矩。通过对间隙或飞轮(Freilaufs)的巧妙选择,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进行干预,例如仅通过10°的间隙实现30°的实际工作行程并且构造优化的弹簧特性。

重点在于,特别是弹簧单元在两个方向上被操作以用于不同的要求或用途。例如,弹簧单元向前作用的第一要求将是在靠背调节期间的舒适度辅助。弹簧单元向后作用的第二要求将弹簧单元从锁定位置提升,特别是从负载平台位置的锁定中提升。另一方面,如果在负载平台中产生的力太高,则在给定负载平台角度下的弹簧单元将在其工作行程上被无间隙地储存。

身体侧驱动器在弹簧单元的方向上具有基本水平的U形设计,其中在U形的内部形成两个相对的止动件。通过具有第一止动件和相对第二止动件的身体侧驱动器的设计,可以实现简单的扭矩传递,成角度的弹簧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一止动件和相对第二止动件之间,其中身体侧驱动器(特别是第一止动件和第二止动件)的制造费用非常低。

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另一种改进方案中,被布置在相邻靠背部分上的相邻驱动器在弹簧侧端部上具有第三止动件,并且因此在相邻靠背部分从非使用位置到使用位置的枢转移动期间,相邻驱动器牵拉弹簧单元,而身体侧靠背部分则保持锁定在身体侧。因此,扭矩的简单传递是可能的。特别地,因此可以在两个靠背部分的使用位置确保弹簧单元的预牵拉。

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该座椅装置提供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小的后排座椅结构空间且获得显著节省部件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后排座椅细节的前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处于第一状态的弹簧单元的透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如图2所示的弹簧单元的侧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处于第二状态的弹簧单元的透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如图4所示的弹簧单元的侧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如图4所示的弹簧单元的侧视图,和靠背的细节,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处于第三状态的弹簧单元的侧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后排座椅2的调节设备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后排座椅2的前视图细节,其包括座椅部分3和靠背4。

靠背4包括靠背部分4.1和相邻靠背部分4.2,这里是通入式加载特征部。靠背部分4.1可以在例如身体侧被紧固到车辆地板或C支柱上。替代地,靠背部分4.1可以在例如底座侧被紧固和被锁定到纵向和/或竖直可移动的座椅底座,并且可以是独立的。靠背部分4.1、4.2在y方向上以20:40的比率横向分开。靠背4可围绕旋转轴线D从基本竖直的使用位置(例如正常的座椅位置)枢转到基本水平或平躺的非使用位置,例如扩大负载空间的折叠位置,反之亦然。

相邻靠背部分4.2通过锁定单元5可锁定在身体侧靠背部分4.1中,其中,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被锁定在使用位置,则在使用位置中的位置固定可以确保相邻靠背部分4.2。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通过被布置在旋转轴线D上的身体侧的装配件6,身体侧靠背部分4.1的身体侧锁定是可能的。

靠背部分4.1、4.2折叠的各种状态都是可采用的。

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4.1处于使用位置,则在释放状态下,相邻靠背部分4.2可以从使用位置折叠到非使用位置,独立于身体侧靠背部分4.1,反之亦然。

由于锁定单元5的接合,身体侧靠背部分4.1从使用位置到非使用位置的折叠总是导致相邻靠背部分4.2的折叠。

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4.1被定位在非使用位置,则相邻靠背部分4.2从非使用位置到使用位置的折叠是不可能的,由于锁定单元5,身体侧靠背部分4.1形成用于相邻靠背部分4.2的枢转限位止动件。然而,如果锁定单元5被释放并且相邻靠背部分4.2保持在非使用位置,则可以将身体侧靠背部分4.1从非使用位置单独折叠到使用位置。

图2示出处于第一状态的弹簧单元7的透视图,其中,身体侧靠背部分4.1包括U形设计的身体侧驱动器器4.1.1,并且相邻靠背部分4.2包括单臂设计的相邻驱动器4.2.1。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弹簧单元7是具有扭矩负载的“螺旋弹簧”,并且由具有近似矩形横截面的均匀缠绕的弹簧钢带制成,并且被设计为靠背补偿弹簧,其中在靠背4的可能位置中,后者(靠背补偿弹簧)至少部分地补偿靠背部分4.1、4.2的重量。

或者,可以将弹簧单元7设置为扭转弹簧或另一合适类型的弹簧。

弹簧单元7在两个方向上可牵拉,并且在被限定的角度旋转范围内、在弹簧力曲线中具有零交叉,在该零交叉中,弹簧力既不被输出也不被吸收。

弹簧单元7的内端部通过车辆地板上的车载保持元件(未示出)支撑在车辆地板侧,其中,例如,内端部钩入保持元件中的槽中。例如,弹簧单元7的内端部通过靠背部分4.1、4.2的其中一个装配件的其中一个地板安装装配件部分在两个靠背部分4.1、4.2之间连接到车辆上,并且被不可旋转地紧固到所述车辆地板上。

弹簧单元7的外部弹簧端7.1成角度地设计,使得弹簧单元7能够与驱动器4.1.1、4.2.1相互作用。

身体侧驱动器4.1.1基本是水平U形的,并且在U形的内侧具有第一止动件4.1.2和相对的第二止动件4.1.3,当相邻靠背部分4.2枢转时,其接触被布置在各止动件4.1.2、4.1.3之间的弹簧端部7.1,并且在相邻靠背部分4.2从使用位置到非使用位置的枢转移动期间牵拉弹簧单元7,反之亦然。

两个止动件4.1.2、4.1.3被布置成彼此间隔,这里形成间隙SP。通过这种方式,弹簧单元7在从使用位置反转到非使用位置的区域中抵靠止动件4.1.2、4.1.3运动,反之亦然,其中间隙SP减小弹簧单元7的工作行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弹簧单元7在这里向前作用以用于第一次使用,以便在调节靠背部分4.2期间允许舒适度辅助。在第二使用中,弹簧单元7向后作用,以便允许弹簧单元7被提升离开锁定位置,特别是被提升离开在负载平台位置的锁定。

相邻驱动器4.2.1在基本单臂设计的弹簧侧端部具有第三止动件4.2.2,因此后者(第三止动件)作用在弹簧端部7.1上,并且在相邻靠背部分4.2从非使用位置到使用位置的枢转移动期间牵拉弹簧单元7。

在调节装置1的示出状态下,靠背部分4.1、4.2被布置在使用位置,其中相邻驱动器4.1.1的第三止动件4.2.2预牵拉弹簧端部7.1并因此预牵拉弹簧单元7。该预牵拉辅助相邻靠背部分4.2的释放操作,因为预牵拉将相邻靠背部分4.2从锁定单元5中推出,并且因此使得使用者更容易将其折叠到非使用位置。

图3示出如图2所示的弹簧单元7的侧视图。

图4示出处于第二状态的弹簧单元7的透视图,其中锁定单元5(未示出)被释放,并且由于如图2中描述的预牵拉,相邻靠背部分4.2已经从锁定单元5被推出,因此相邻靠背部分4.2可从使用位置折叠到非使用位置。在使用位置,身体侧靠背部分4.1被锁定在身体侧。

弹簧单元7通过所述预牵拉的量被松弛,其中进一步的松弛通过弹簧端部7.1被撑靠在身体侧驱动器4.1.1的第二止动件4.1.3上而被锁定,因为身体侧靠背部分4.1通过装配件6(未示出)锁定在身体侧。

图5示出如图4所示的弹簧单元7的侧视图。

图6示出如图4所示的弹簧单元7的侧视图和靠背4的细节。第一线L1示意性地示出由于预牵拉而从锁定单元5中被推出的被释放的相邻靠背部分4.2的位置,如图4所示。预牵拉将相邻靠背部分4.2以5°的角度从使用位置推出。

第二线L2示意性地示出在使用位置的身体侧靠背部分4.1的位置,所述靠背部分通过使用装配件6被锁定在身体侧。根据尺寸和要求,弹簧单元7还可以进一步在身体侧驱动器4.1.1上施加预牵拉,并且因此在释放身体侧靠背部分4.1的身体侧锁定之后可以辅助使用者,因为身体侧靠背部分4.1至少部分地被提升。

图7示出处于第三状态的弹簧单元7的侧视图,其中身体侧锁定被释放并且靠背部分4.1、4.2处于非使用位置。

为了在靠背部分4.1、4.2从非使用位置向上翻转到使用位置时辅助使用者,在枢转移动期间,弹簧力曲线具有零交叉。也就是说,在从使用位置到非使用位置的枢转移动期间,弹簧单元7例如通过弹簧端部7.1在第一止动件4.1.2上的接合以20°的角度被松弛,直到所述弹簧单元被完全松弛并且具有弹簧力的零交叉。在进一步枢转期间,例如以10°的角度进一步枢转期间,弹簧单元然后具有零交叉,其中弹簧单元7保持基本松弛,并且在弹簧端部7.1和止动件4.1.2、4.1.3之间没有接合。随后,通过第二止动件4.1.3在弹簧端部7.1上的接合,弹簧单元7通过身体侧靠背部分4.1到非使用位置的进一步枢转移动被牵拉。该牵拉需要使用者通过使用者向下按压身体侧靠背部分4.1的力作用。如果身体侧靠背部分4.1通过装配件6被锁定在非使用位置,则弹簧单元7通过弹簧端部7.1在第二止动件4.1.2上施加预牵拉,当身体侧靠背部分4.1被释放时,该预牵拉在向上翻转所述靠背部分时对使用者起辅助作用。

附图标记清单

1 调节设备

2 后排座椅

3 座椅部分

4 靠背

4.1 身体侧靠背部分

4.1.1 身体侧驱动器

4.1.2 第一止动件

4.1.3 第二止动件

4.2 相邻靠背部分

4.2.1 相邻驱动器

4.2.2 第三止动件

5 锁定单元

6 装配件

7 弹簧单元

7.1 弹簧端部

D 旋转轴

L1 第一线

L2 第二线

SP 间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