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以及对构件的固定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893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以及对构件的固定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将脚踏垫固定在车辆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以及对构件的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这种车辆用脚踏垫,提出了如下这样的车辆用脚踏垫(例如专利文献1),在具有垫主体和将该垫主体固定在车辆的固定构造的车辆用脚踏垫中,所述固定构造,包含:已固定在所述车辆的第一固定构件(相当于本发明的地板固定构件或固定构件)和已固定在所述垫主体的第二固定构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垫固定构件或第一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含将上下方向作为轴的转动旋钮,并且设有将所述转动旋钮插入在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插入接受部,且通过已插入在该插入接受部的所述转动旋钮的转动,从而将所述转动旋钮卡定在所述插入接受部;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包含阻止所述转动旋钮的转动的止转构件。

作为防水性优异的脚踏垫,具有由热可塑性树脂、热可塑性弹性体、热固性树脂以及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组成的车辆用脚踏垫(例如专利文献2)。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脚踏垫中,通过由转动旋钮和控制杆在两个阶段进行固定相对于垫主体的车辆的固定结构,从而能够实现牢固地固定。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脚踏垫中,为了防止垫主体被弄脏,其再次将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橡胶制等的脚踏垫罩在该垫主体上的使用者屡见不鲜。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固体构造中,在将脚踏垫此外再次罩在脚踏垫上的情况下,由于不具有进行固定罩在脚踏垫上面的脚踏垫的构造,罩在脚踏垫上的脚踏垫会常常发生偏移等,实为不便。

针对这些,作为在车辆的地板铺设两件垫之事,被公开有以下的现有技术。

提出了如下所示的现有技术,例如将树脂制锁扣固定在被贯通设置在脚踏垫的贯通孔,且利用弹性将已突出设置在回转臂的一端部下表面的对开式轴嵌合卡着所述树脂制锁扣,并且将已突出在所述回转臂的另一端部上表面的紫萼状轴卡定在已固定在拼块地毯的贯通孔的树脂制锁扣的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具有被插入在真正垫的下方的板状的基部和于上方被突出设置在该基部的端部,且与真正垫的周缘部抵接的卡合部,并且将拆卸自如地夹持和从上下方向保持通常使用的垫的夹接部设置在该卡合部的上部的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4);具有第2脚踏垫和将所述第2脚踏垫固定在所述汽车用脚踏地毡的脚踏垫固定具,所述第2脚踏垫为在周围具有壁面的容器状,且具有设置在从底表面部延伸设置在前方或后方的延伸设置部的贯通孔,并且,所述脚踏垫固定具包含固定在所述汽车用脚踏地毡的固定部的基部和、通过连接设置部,以将第1脚踏垫插入空间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上方的方式所设置的第1脚踏垫夹持部,且在所述第1脚踏垫夹持部的上表面具有子母扣的现有技术等(例如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78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794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258394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48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240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由于是卡定在已固定在拼块地毯的贯通孔的树脂制锁扣上的现有技术,所以,在拼块地毯的上下方向不具有防脱功能。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由于是将上部的垫夹持在夹接部的构造,所以,垫有可能从夹持部脱离。在上述专利文献5中,由于是将所述第2脚踏垫卡定在子母扣的构造,所以,不能防止在所述第2脚踏垫的上下方向的防脱。

并且,在所述专利文献3~5中,即使在不使用上部的垫的情况下,由于在所述专利文献3中的紫萼状轴突出于上部,在所述专利文献4中的夹持部突出于上部,并且在所述专利文献5中的子母扣也突出于上部,因此,所突出部分显得碍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所述专利文献4中的夹持部可以暂且取下,但由于需要使用一定程度的力将夹持部拉起于上方,因此,在通常的使用中并不能简便地取下夹持部。

而且,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固定构造中,由于设置将所述转动旋钮插入在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插入接受部,且通过已插入在该插入接受部的所述转动旋钮的转动,所述转动旋钮卡定在所述插入接受部,虽可以牢固地固定垫主体,但砂和土等有可能会侵入在第二固定构件的内部。

在此,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第一垫主体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且能够防止砂和土等侵入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内部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

并且,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砂和土等对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内部的侵入,且能够通过转动旋钮对构件确认卡定状态的固定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设计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在将第一垫主体固定于已设置在车辆的地板的地板固定构件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中,包括:已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地板的地板固定构件,已固定在所述第一垫主体的第一垫固定构件,装卸自如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上的中间构件,所述地板固定构件包含已将上下方向作为轴的地板转动旋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设置用于插入所述地板转动旋钮的第一插入接受部,通过转动已插入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该地板转动旋钮将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从而所述第一垫主体能够被固定在所述车辆,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设置能够和所述中间构件卡定的第一卡定部,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设置能够和所述第一卡定部卡定的中间卡定接受部,通过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与第一卡定部彼此卡定,从而能够使所述中间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

根据方案1的构成,通过在固定构造的上部配置中间构件,能够作为固定构造内部的挡子。并且,能够防止砂和土以及尘埃等对固定构造内部的侵入。

涉及方案2的发明,通过进行将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大致成为同轴的轴作为中心的转动操作,所述中间构件能够卡定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和所述第一卡定部。

根据方案2的构成,通过将地板转动旋钮卡定在第一插入接受部的操作和安装中间构件的操作作为同样的转动操作,从而能够以直觉容易判断第一垫固定构件和中间构件的卡定操作。

涉及方案3的发明,其具有层叠在所述第一垫主体上的第二垫主体,和已固定在所述第二垫主体上的第二垫固定构件;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上部设置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大致成为同轴的中间转动旋钮,在所述第二垫固定构件设置用于插入所述中间转动旋钮的第二插入接受部。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二垫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的所述中间转动旋钮的转动,该中间转动旋钮将被卡定在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从而所述第二垫主体能够被固定在所述车辆。

根据方案3的构成,由于为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安装中间构件,且在此安装第二垫主体的构成,因此,在能够防止砂和土以及尘埃等对固定构造内部的侵入,并且还能够通过所述中间构件将第二垫主体固定在车辆。

并且,由于中间转动旋钮为与地板转动旋钮大致同轴,从而能够将固定构造配置为同轴状,且能够成为紧凑型设计。

此外,由于形成为分别连结固定地板固定构件、第一垫固定构件、中间构件、第二垫固定构件的构造,因此,能够成为强固的固定构造。

涉及方案4的发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为已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的向外凸缘部,设置将所述向外凸缘部形成局部性缺口的贯穿插入部,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从上方能够贯穿插入在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通过所述中间构件的转动,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能够卡定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下表面。

根据方案4的构成,由于为通过转动操作将中间构件与第一垫固定构件进行固定的构造,因此,即使从上方施加载荷也不易解除卡定。

涉及方案5的发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和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为大致相同,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垫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

根据方案5的构成,由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和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为大致相同,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垫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因此,不仅能够进行以往的地板固定构件和第一垫主体的固定,而且能够通过地板固定构件和第二垫固定构件对车辆仅进行第二垫主体的固定。

涉及方案6的发明,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中央,设置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大致为同轴且能够与该地板转动旋钮卡定的旋钮卡定接受部,在已卡定所述地板转动旋钮和所述旋钮卡定接受部的状态下,通过转动操作所述中间构件,所述地板转动旋钮将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从而所述第一垫主体能够被固定在所述车辆,并且,所述中间接卡定接受部将卡定在所述第一卡定部,由此所述中间构件能够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

根据方案6的构成,由于通过将中间构件固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转动操作能够连动转动地板转动旋钮,因此,能够同时进行第一垫主体和地板固定构件的固定。

并且,通常在已设置覆盖物的情况下,不能确认第一垫主体和地板固定构件的卡定状态。但通过上述构造,可同时将中间构件固定于第一垫固定构件,以及将第一垫主体固定于地板固定构件,从而能够准确地确认第一垫主体已被固定在地板之事。

涉及方案7的发明,通过从轴向上方将所述中间构件被覆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所述旋钮卡定接受部被卡定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能够从上方被覆所述中间构件。

根据方案7的构成,在地板转动旋钮已处于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位置时中间构件已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情况下,则存在由于中间构件的转动操作地板转动旋钮和第一垫固定构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于地板转动旋钮在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为卡定中间构件的构造,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涉及方案8的发明,所述旋钮卡定接受部包含卡定用突起部和规制部,其中,所述卡定用突起部能够卡定在所述卡定解除位置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所述规制部与所述卡定解除位置以外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抵接,且规制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卡定。

根据方案8的构成,通过规制部,仅在地板转动旋钮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能够从轴上方被覆中间构件。此外,在地板转动旋钮处于卡定解除位置以外时,规制部通过与地板转动旋钮抵接,从而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卡定被规制。

涉及方案9的发明,所述卡定用突起部通过纵壁或多个的销能够卡定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的外周部。

根据方案9的构成,由于能够容易地变更卡定用突起部的形状,因此能够成为廉价的构成。

此外,由于形成为分别连结固定地板固定构件、第一垫固定构件、中间构件、第二垫固定构件的构造,因此,能够成为强固的固定构造。

涉及方案10的发明,其包含能够确认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和所述第一卡定部处于所述卡定位置之事的卡定位置确认构造。

根据方案10的构成,虽然由于第一垫固定构件位于中间构件的下方,通过转动操作被卡定,从而难以确认是否被卡定在正规的回转位置,但由于设置了卡定位置确认构造,既使中间构件处于被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状态也能够准确地确认卡定状态。

涉及方案11的发明,通过触击感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的一方设置触击凹部,并且在另一方设置触击凸部,从而在所述卡定位置所述触击凹部和所述触击凸部彼此卡合。

根据方案11的构成,在通过转动操作进而使第一垫固定构件和中间构件处于卡定状态时,由于产生触击感,因此,能够准确地认知卡定位置。

涉及方案12的发明,通过目视确认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将标识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一种部位,该部位为当所述中间构件卡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状态下不能够从所述开口部目视确认的部位。

根据方案12的构成,在从开口部确认标识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未处于正规的卡定位置。

涉及方案13的发明,通过目视确认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设置在中间构件,将标识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一种部位,该部位为当所述中间构件卡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开口部目视确认的部位。

根据方案13的构成,在从开口部已被目视确认标识偏移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未处于正规的卡定位置事。

涉及方案14的发明,通过目视确认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其在卡定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开口部进行目视确认的位置的颜色与其它部位的颜色不同。

根据方案14的构成,通过确认在开口部所显示的颜色,从而能够判断是否处于正规的卡定位置。

涉及方案15的发明,在将第一构件固定于已设置在构件的固定构件的固定构造中,其特征在于,包含:已固定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固定构件,装卸自如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中间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含轴状的转动旋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设置插入所述转动旋钮的第一插入接受部,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的所述转动旋钮的转动,该转动旋钮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从而使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固定在所述构件,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设置能够与所述中间构件卡定的第一卡定部,在所述中间构件设置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定部卡定的中间卡定接受部,通过进行所述中间构件的转动操作,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和所述第一卡定部能够彼此卡定,从而使所述中间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造并包含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其能够确认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和所述第一卡定部所处于卡定位置之事。

根据方案15的构成,虽然由于第一固定构件位于中间构件的下方,通过转动操作被卡定,进而难以确认是否卡定在正规的回转位置,但由于设置了卡定位置确认构造,既使中间构件处于被卡定在第一固定构件的状态也能够准确地确认卡定状态。

涉及方案16的发明,通过触击感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的一方设置触击凹部,并且在另一方设置触击凸部,从而所述触击凹部和所述触击凸部在所述卡定位置彼此卡合。

根据方案16的构成,在通过进行转动操作,第一固定构件和中间构件处于卡定状态时,由于产生触击感,因此,能够准确地认知卡定位置。

涉及方案17的发明,通过目视确认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设置在中间构件,将标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一种部位,该部位为当所述中间构件卡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状态下不能够从所述开口部目视确认的部位。

根据方案17的构成,在从开口部确认标识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未处于正规的卡定位置。

涉及方案18的发明,通过目视确认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设置在中间构件,将标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一种部位,该部位为当所述中间构件卡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开口部目视确认的部位。

根据方案18的构成,在从开口部已被目视确认标识偏移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未处于正规的卡合位置之事。

涉及方案19的发明,通过目视确认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其在卡定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开口部进行目视确认的位置的颜色与其它部位的颜色不同。

根据方案19的构成,通过确认在开口部所显示的颜色,从而能够判断是否处于正规的卡定位置。

涉及方案20的发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为已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的向外凸缘部;设置通过在所述向外凸缘部之处局部性地形成缺口而得到的贯穿插入部;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为向内凸缘部,该向内凸缘部设于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并能够从上方贯穿插入所述贯穿插入部,通过转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能够卡定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下表面;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固定用凸部被设置在与所述向内凸缘部不同的位置,在所述向内凸缘部被贯穿插入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通过转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固定用凸部能够以止转的状态卡合于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

根据方案20的构成,通过将固定用凸部嵌合在向外凸缘部的贯穿插入部,从而中间构件被定位固定在预定的转动位置。

涉及方案21的发明,通过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成对的切口,从而将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成对的切口之间,且将所述固定用凸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片的外端侧。

根据方案21的构成,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片的弹性恢复力,从而能够对固定用凸部加以朝向贯穿插入部方向的施力。根据该施力保持嵌合,从而能够防止由于乘员的脚的接触所引发的不可预测的固定解除。

涉及方案22的发明,其为以下的构成,以通过提升所述弹性片的外端侧,从而解除所述固定用凸部和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嵌合,通过在该嵌合已被解除的状态下转动所述中间构件,从而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的卡定将被解除。

根据方案22的构成,通过提升弹性片的外端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能够容易地解除第一垫固定构件和中间构件的组装。

涉及方案23的发明,抵接部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固定用凸部,在所述向内凸缘部被贯穿插入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该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向外凸缘部,从而以所述弹性片的外端侧成为上侧的方式使该弹性片弹性变形。

根据方案23的构成,如果将向内凸缘部贯穿插入在向外凸缘部的贯穿插入部,则抵接部以与向外凸缘部抵接,且以抬高弹性片的外端侧的方式使该弹性片弹性变形。由此转动中间构件,在向内凸缘部抵达贯穿插入部的位置,则通过弹性片的弹性恢复力固定用凸部将嵌合在贯穿插入部。

涉及方案24的发明,将能够确认所述固定用凸部和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处于嵌合位置的确认手段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表面。

在将中间构件安装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则难以确认固定用凸部与贯穿插入部是否处于嵌合位置。相对于这些问题,根据方案24的构成,通过设置确认手段,从而能够确认所述嵌合。

涉及方案25的发明,所述确认手段为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表面的凹部,在所述固定用凸部和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已彼此嵌合的状态下,该凹部被设置在位于所述中间构件的弹性片的外端侧的位置的近旁。

根据方案25的构成,在固定状态下,弹性片的外端侧位于与凹部对应的位置,通过确认该状态从而能够确认第一垫固定构件和中间构件处于固定状态。

涉及方案26的发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为已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上部的向外凸缘部;设置通过在所述向外凸缘部之处局部性地形成缺口而得到的贯穿插入部;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为向内凸缘部,该向内凸缘部设于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并能够从上方贯穿插入所述贯穿插入部,通过转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能够卡定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下表面;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下部,固定用凸部被设置在与所述向内凸缘部不同的位置,在所述向内凸缘部被贯穿插入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通过转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固定用凸部能够以止转的状态卡合于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

涉及方案27的发明,通过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成对的切口,从而将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成对的切口之间,将固定用凸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片的外端侧。

涉及方案28的发明,其为以下的构成,通过提升所述弹性片的外端侧,从而解除所述固定用凸部和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嵌合,在该嵌合已被解除的状态下,通过转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的卡定将被解除。

涉及方案29的发明,将抵接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固定用凸部,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向内凸缘部被贯穿插入在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向外凸缘部抵接,且以所述弹性片的外端侧成为上侧的方式将该弹性片弹性变形。

涉及方案30的发明,能够确认所述固定用凸部和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处于嵌合位置的确认手段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上表面。

涉及方案31的发明,所述确认手段为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上表面的凹部,在已嵌合所述固定用凸部和所述向外凸缘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该凹部被设置在位于所述中间构件的弹性片的外端侧的位置的近旁。

根据方案26~31的构成,能够起到已对应所述方案20~25的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能够将第一垫主体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且能够防止砂和土等侵入到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的内部。

此外,根据用于本发明的构件的固定构造,能够防止砂和土等对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内部的侵入,且能够通过地板旋钮确认卡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固定构造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中间转动旋钮位于非锁定位置的整体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板转动旋钮位于锁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板转动旋钮位于非锁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贯通孔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于已敷设第一垫主体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于已将地板转动旋钮卡定在第一插入接受部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于已将地板转动旋钮卡定在第一插入接受部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垫固定构件和第二垫固定构件的下部半体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板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板固定构件和第一垫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板固定构件和第一垫固定构件以及中间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板固定构件和第一垫固定构件以及中间构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定位突起和卡合槽部周围的扩大剖视说明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从下观察到的中间构件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已将局部进行剖切的卡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半体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旋钮卡定接受部周围的立体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于地板转动旋钮已抵接在旋钮卡定接受部的规制用突起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于地板转动旋钮已卡定在旋钮卡定接受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进行说明用于地板固定构件的第一垫固定构件以及中间构件的安装的俯视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说明中间转动旋钮的操作的俯视图。

图2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处于地板转动旋钮已卡定在旋钮卡定接受部的规制用突起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处于地板转动旋钮已卡定在旋钮卡定接受部的规制用突起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说明卡定位置确认构造的俯视图。

图2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2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说明卡定位置确认构造的俯视图。

图2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3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说明卡定位置确认构造的俯视图。

图3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表示中间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固定构造的剖视图。

图3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具备固定构造的容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3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分解立体图。

图3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弹性片周边的立体图。

图3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中间构件的俯视图。

图3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中间构件的仰视图。

图3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3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处于已将中间卡定接受部贯穿插入在贯穿插入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处于已将中间卡定接受部贯穿插入在贯穿插入部的状态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半体和中间构件的剖视图。

图4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处于已将固定用凸部的下端抵接在第一卡定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处于已将固定用凸部嵌合在贯穿插入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已对局部进行剖切的弹性片周边的立体图。

图4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处于已将固定用凸部嵌合在贯穿插入部的状态的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部半体和中间构件的剖视图。

图4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弹性片周边的立体图。

图4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确认手段周边的立体图。

图4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处于已将中间构件安装在第一垫固定手段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处于已将中间构件安装在第一固定手段的状态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固定构造,2-地板,3-车辆侧地毯(构件),4-地板固定构件(固定构件),5-第一垫主体(第一构件),6-第一垫固定构件(第一固定构件),7-第二垫主体,8-第二垫固定构件,30-旋钮装着部分,30a-旋钮装着部分,31-地板转动旋钮(转动旋钮),65-第一插入接受部,65a-第二插入接受部,69-向外凸缘部(第一卡定部),71-中间构件(配件、覆盖物构件),76-向内凸缘部(中间卡定接受部),77-卡定构造(触击构造),78-卡定凸部(触击凸部),79-卡定凹部(触击凹部),80-卡定位置确认构造,31a-中间转动旋钮,82-旋钮卡定接受部,83-纵壁(卡定用突起部),84-规制用突起部(规制部),91-纵壁(卡定用突起部),101-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2-标记,104-标记,105-标记,122-上表面部(构件),128-突出片(第一构件),171-切口,172-弹性片,175-卡合爪部(固定用凸部),175c-下端部(抵接部),181-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和构件的固定构造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2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图23所示,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1包括:地板固定构件4,其已固定在于车辆的地板2上设置的车辆侧地毯3;第一垫主体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铺设在所述车辆侧地毯3上;第一垫固定构件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在已被固定在该第一垫主体5上的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第二垫主体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铺设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上;第二垫固定构件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在已被固定在该第二垫主体7上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中间构件71,为被设置在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之间的配件。

并且,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第一垫固定构件6、第二垫固定构件8以及中间构件71为合成树脂制。作为该合成树脂,被例示有pom(聚甲醛)等。并且,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通过第一垫固定构件6、第二垫固定构件8、地板转动旋钮31以及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从而构成第一垫主体5、第二垫主体7的固定构造1。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侧地毯3被固定在车辆上。

车辆侧地毯3为板状的构件,地板固定构件4为固定构件。并且,第一垫主体5为板状的第一构件,第一垫固定构件6为第一固定构件。此外,地板转动旋钮31为转动旋钮。

并且,第二垫主体7为板状的第二构件,第二垫固定构件8为第二固定构件。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构件71为覆盖物构件。

在图2中,第一垫固定构件6通过地板固定构件4的地板转动旋钮31,被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中间构件71被固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另一方面,相对于中间构件71的中间转动旋钮31a,第二垫固定构件8为非固定状态。

并且,所述第一垫主体5包括被设置在下部的由橡胶等组成的片状的基座层(未图示)和被设置在上部的由绒线以及毛组成的地毯(未图示)。其绒线以及毛的上端被形成为自由端。

此外,第二垫主体7由合成树脂或橡胶组成,可列举为,热塑性树脂(例如,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等)、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苯乙烯类热可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类热可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类弹性体等)、热固化性树脂(例如,酚醛树脂、聚氨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以及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例如,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异戊橡胶、丁腈橡胶等)等。在这些合成树脂或橡胶中,其优选为由轻量且容易资源再利用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合成橡胶,更优选为具有弹性力的合成橡胶。并且,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硬度(肖氏a硬度),其优选为50~90左右,更优选为65~75左右。

并且,其防水性,第二垫主体7比第一垫主体5优异,且其润湿性,第二垫主体7的上表面比第一垫主体5的上表面低。即,由于第一垫主体5的上表面由绒线和毛组成,容易润湿,而第二垫主体7由合成树脂或橡胶组成,因此,第二垫主体7比第一垫主体5泼水性优异。

在图6中,所述第一垫主体5列示为被铺设在车辆的驾驶席侧的地板2。在所述地板2的靠驾驶侧,沿前后方向(一侧方向)的较长的加速踏板9被配置在右侧,沿左右方向(另一侧方向)的较长制动踏板10被配置在该加速踏板9的左侧。并且,对应所述加速踏板9,凹部5a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右前角部。此外,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前端缘5b在被接近地配置在所述制动踏板10,并且且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前端缘5b和所述制动踏板10之间。通过该间隔,以互不干涉的方式设置第一垫主体5和所述制动踏板10。

如图3所示,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包括被固定在车辆侧地毯3的地毯固定部11。该地毯固定部11包括:被配置在车辆侧地毯3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上基座部12和下夹持部13;该下夹持部13将车辆侧地毯3夹持在被配置在车辆侧地毯3下表面,且与所述上基座部12之间。所述上基座部12的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所述下夹持部13的平面形状为在与所述上基座部12相同的方向为长的大致长方形,所述下夹持部13形成为比所述上基座部12小。并且,如图11所示,在所述上基座部12的上表面设置有表示方向的标识12m。该标识12m显现为箭头的形状,表示着为车辆的前方。

在所述上基座部12的下表面,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贯穿插入部14,将所述下夹持部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结在该贯穿插入部14的下端,在所述贯穿插入部14和所述下夹持部13之间设置薄壁状的铰链部15。此外,在所述下夹持部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朝上方突出设置弹性爪片16,弹动地连结该弹性爪片16的爪接受部17被设置在所述上基座部12的下表面。此外,在所述下夹持部13的另一端设置有朝上侧弯折的立起部18,该立起部18位于比该爪接受部17靠外侧的位置,在固定状态下所述爪接受部17隐藏在所述立起部18的内侧。并且,在所述下夹持部13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凹凸部19,且左右方向的凹凸部19被并排设置在前后方向。而且,由所述弹性爪片16和所述爪接受部17构成了弹动地连结上基座部12的另一侧和下夹持部13的另一侧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连结部20。

如图3所示,对应于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的安装位置,其前后方向置有成对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插入孔21、22被贯穿设置在车辆侧地毯3。

而且,从车辆侧地毯3的上方将所述下夹持部13贯穿插入到一方的贯穿插入孔21内,并且将所述爪接受部17插入于另一方的贯穿插入孔22内,将该已贯穿插入的所述下夹持部13以所述铰链部15为中心朝向地毯3的下表面侧弯折,将末端的所述弹性爪片16弹动地卡定在所述爪接受部17处,由此,所述上基座部12和所述下夹持部13从上下夹持车辆侧地毯3,地板固定构件4被固定在车辆侧地毯3。

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弹性爪片16、爪接受部17及立起部18被收纳在另一方的贯穿插入孔22内。由于所述爪接受部17由弹性爪片16和立起部18所夹持,所以,所述爪接受部17不接触另一方的贯穿插入孔22的内缘。并且,即使所述弹性爪片16接触到另一方的贯穿插入孔22的内缘,由于所述弹性爪片16被压向卡定方向,所以弹性爪片16也不会从所述爪接受部17脱离。此外,由于在固定状态下所述凹凸部19抵接在车辆侧地毯3的下表面,所以可防止相对于车辆侧地毯3的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的偏移。

装着地板转动旋钮31的旋钮装着部分30被设置在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以下,对旋钮装着部分30的构成加以说明。在所述上基座部12的大致中央处贯穿设置有贯通孔23,且从上基座部12于上方突出设置连通在该贯通孔23的筒部24。如图11等所示,在所述筒部24的上部的中央设置高一阶的中央上表面25,该中央上表面25形成为沿地板固定构件4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较长,在该中央上表面25的下部周围设置有为卡入部的卡入外周部26。比所述中央上表面25低一阶的横向的阶梯差面27,被周边设置在该卡入外周部26的下部。该阶梯差面27形成为其所述中央上表面25的宽度方向两侧比长度方向两侧宽。即,所述阶梯差面27的宽幅部27w(图8)被设置在中央上表面25的宽度方向两侧,阶梯差面27的窄幅部27s(图7)被设置在所述中央上表面25的长度方向两侧。并且,与该中央上表面25同一方向的较长的长孔28被贯穿设置在所述中央上表面25的大致中央。

如图11和图22(a)等所示,在所述筒部24的下部于前后形成有凹部24a,24a,且将定位突起111设置在该凹部24a的中央。所述凹部24a的底部呈现为直线状,且所述突起上部111b的前端被设置在已与所述筒部24的外周相对应的位置,即,突起上部111b的前端被设置在筒部24的半径位置。以上为旋钮装着部分30的主要构成。

并且,在所述上基座部12的下表面,在隔着所述贯通孔23的两侧形成有凹凸部29。

合成树脂制的地板转动旋钮31被可转动地轴支撑在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的所述上基座部12的所述筒部24。设置在该地板固定构件4上的地板转动旋钮31,为卡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地板侧卡定部。

所述转动旋钮31在上部具有操作件32,并且在下部具有作为防脱连结部的连结保持部33,在所述操作件32和所述连结保持部33之间,一体地具有作为轴部的中部34。所述操作件32具有于所述中央上表面25进行滑动的长度方向的基座部35。并且,所述操作件32,其平面形状被较长地形成在所述基座部35的长度方向,且为凹部的凹状湾曲面32w、32w被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如图7等所示,所述操作件32被形成为,其被夹持在两侧的凹状湾曲面32w、32w的长度的中央部分比长度方向两端侧部分宽度窄。

并且,如图7等所示,以所述中部34为中心的圆形支撑面35a,被突出形成在所述转动旋钮31的所述基座部35的下表面;圆形凹部25a,与该圆形支撑面35a相对应,被形成在所述筒部24的所述中央上表面25,且该圆形凹部25a被形成在所述长孔28的上部。而且,所述圆形支撑面35a卡入在该圆形凹部25a,在该卡入状态下,转动操作所述转动旋钮31。需要说明的是,圆形凹部25a的宽度方向两侧通过已设置在所述卡入外周部2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中央的开口部25b、25b而开口(图11)。

所述中部34其剖面为非圆形,在本例中为剖面大致正方形,且具有将角进行倒角而成的弯曲角部,并且在邻接的弯曲角部之间形成有直线部。

所述连结保持部33形成为和所述操作件32在同一方向较长,所述连结保持部33的上表面33u比所述中部34宽,且形成为随着朝下方宽度变窄。具体说来,所述连结保持部33呈如下形状:成对的长度方向的侧面33l、33l之间随着朝下方而变窄(图7),且成对的宽度方向的侧面33w、33w之间随着朝下方而变窄(图8)。

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下部从所述长孔28被插入到所述筒部24内。在防脱状态卡定且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旋钮接受部40,被设置在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图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包括所述旋钮接受部40。

卡合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所述中部34的保持壁部43、43被设置在所述旋钮接受部40,且被夹持在这些两侧的保持壁部43、43之间,以此进行保持所述中部34。并且,所述保持壁部43、43被形成为向内侧伸出,且所述保持壁部43通过所述中部34的转动而接受到来自该中部34的载荷。

而且,在组装时,如果将地板转动旋钮31的连结保持部33贯穿插入在长孔28,且插入在所述保持壁部43、43之间,则所述连结保持部33被压入在所述保持壁部43、43之间,且保持壁部43、43弹性变形而展开;而且如果连结保持部33通过所述保持壁部43、43之间,则保持壁部43、43则进行复位,从而成为防脱状态,地板转动旋钮31的圆形支撑面35a卡入在长孔28的上部的圆形凹部25a。

接下来,就固定在车辆侧地毯3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加以详细说明。如图9等所示,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包括以从上下夹持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方式组装起来的上部半体51和下部半体52。所述上部半体51的主体51h呈大致圆形,其主体51h的上表面51j被形成为平坦。并且,上连结筒部53从中央向下方被突出设置在所述上部半体51的主体51h。另一方面,所述下部半体52的主体52h呈大致正方形形状,且从中央向上方突出设置有与所述上连结筒部53连结的下连结筒部54。需要说明的是,下连结筒部54被设在主体52h的开口部54a处。而且,由所述上连结筒部53和下连结筒部54构成半体连结部55。

如图1及图2等所示,在所述上连结筒部53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多阶卡定凸缘部56。该卡定凸缘56,其下表面以从内侧向外侧变高的方式倾斜,且其卡定凸缘56的上表面呈大致水平。并且,在所述下连结筒部54,将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多个个的切口57、57。在这些切口57、57之间设有下端为自由端的卡定接受片58,在该卡定接受片58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卡定所述卡定凸缘部56的卡定爪部59。该卡定爪部59以其上表面从内侧向外侧变高的方式倾斜,且该卡定爪部59的下表面呈为大致水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4枚卡定接受片58在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卡定凸缘部56可设置在所述上连结筒部53的整周范围,也可仅设在对应于所述卡定爪部59的部位。

此外,如图8等所示,以夹持上连结筒部53和下连结筒部54的方式,于前后卡合销60、60朝下方被突出设置在所述上部半体51的主体51h。对应于这些卡合销60、60,卡合筒部60a、60a被突出设置在所述下部半体52的主体52h的前后,且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所述卡合筒部60a处。需要说明的是,反之,也可将所述卡合筒部60a设在所述上部半体51的主体51h处,将所述卡合销60设在下部半体52的主体52h处。

而且,由卡定凸缘部56和卡定爪部59构成连结上连结筒部53和下连结筒部54的连结单元。

因此,如果将上连结筒部53插入在下连结筒部54内,则卡定接受片58弹性变形而向外侧移动,预定位置的卡定凸缘部56以防脱状态卡定在卡定爪部59处,由此连结上连结筒部53、下连结筒部54。

如图1及图5等所示,在将插入所述半体连结部55的中央贯通孔61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且通过在所述中央贯通孔61内进行所述半体连结部55的连结,能够以由上部半体51、下部半体52夹持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垫固定构件6固定在第一垫主体5。并且,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穿透设置有插入所述卡合筒部60a、60a的外侧贯通孔61a、61a。如图5所示,所述外侧贯通孔61a、61a与所述中央贯通孔61连通,且在所述外侧贯通孔61a、61a内,将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所述卡合筒部60a处。需要说明的是,外侧贯通孔61a以从所述中央贯通孔61的外周突出的方式被形成在平面。并且,也可以以与所述中央贯通孔61不连通的另一方式设置外侧贯通孔61a。

此外,如图9等所示,在所述上半体51的主体51h的周围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并卡定于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销62,且,在所述下部半体52的主体52h的周围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并卡定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销63。通过这些销62、销63,能够在防止转动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垫主体5进行固定第一垫固定构件6。并且,由于在位于所述中央贯通孔61的两侧的所述外侧贯通孔61a、61a中,将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所述卡合筒部60a,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相对于所述垫主体5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

并且,能够卡定为地板侧卡定部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被设置在所述上连结筒部53内。该第一插入接受部65包括:比设置在所述上连结筒部53内的该上连结筒部53小的接受长孔66和已设在该接受长孔6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分隔板状的卡定接受部67、67,且所述接受长孔66具有能够贯穿插入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的大小。而且,所述筒部24的所述中央上表面25从下卡入在所述接受长孔66内,如图2、图4以及图22(a)(b)等所示,所述卡入外周部26卡入在所述接受长孔66内,且根据这些,防止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相对于地板固定构件4的转动,且限定了相对于地板固定构件4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方向。并且,在所述卡入外周部26已卡入在所述接受长孔66内的状态下,所述接受长孔6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卡定接受部67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阶梯差面27处,第一垫固定构件6与地板固定构件4对位。在该状态下,人工将地板转动旋钮31转动平面大致90度,则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件32卡定在所述卡定接受部67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说的该场合的卡定是指不需要所述卡定接受部67和所述操作件32进行抵接,也可成为如图1和图8所示那样通过所述操作件32,所述卡定接受部67处于防脱状态。

如图9等所示,所述定位突起111呈现为被一体设置在所述凹部24a和所述上基座12的上表面的板片状。并且,所述定位突起111具有在从该突起下部111a左右方向较大的突起上部111b。如图15等所示,所述突起上部111b的剖面形状呈现为大致椭圆形或大致圆形。

如图15所示,能够卡脱所述定位突起111的卡合槽部112被纵向设置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所述第二垫固定构件8。该卡合槽部112相对应于标记81的位置,被设置在所述上连结筒部53内。具体说来,将左右的纵壁部113、113突出设置在所述上连结筒部53的内表面,且这些左右的纵壁部113、113的上端被连结在所述卡定接受部67的下表面,且通过在这些左右的纵壁部113、113的之间构成卡合槽部112。将朝向下方扩大的导向部112a设置在所述卡合槽部112的下部,将卡定部112b设置在该导向部112a的上部,从而被形成为槽上部112c的宽度比该卡定部112b的宽度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定部112b的宽度比所述突起上部111b的最大左右尺寸小。

并且,通过为定位凸部的所述定位突起111和为定位凹部的所述卡合槽部112,从而构成相对于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防脱单元和防止转动单元。

而且,在将所述操作件32和所述卡入外周部26插入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所述第二垫固定构件8的接受长孔66时,突起上部111b被插入在导向部112a。在该突起上部111b通过卡定部112b时,卡定部112b以被撑开的方式弹性变形。这时,通过所述卡定部112b之间的已得到触击感的所述突起上部111b以防脱的状态被保持在槽上部112c之间。作为依其这些构造而得到的效果,既使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连结前从地板固定构件4不抬起第一垫固定构件6,也能够容易进行其后的地板转动旋钮31的转动操作。另一方面,如果用预定以上力抬起第一垫固定构件6,则突起上部111b从卡合槽部112脱离,这时,卡定部112b以展开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得到触击感。并且,定位突起111、111被设置在筒部24的前后两侧,通过将这些定位突起111、111插入在所述卡合槽部112、112,相对于地板固定构件4,第一垫固定构件6成为止转状态。并且,既使在中间构件71和第二垫固定构件8中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短筒部68被于上方突出设置在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的上部半体51的主体51h的上表面。为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被沿周边设置在该短筒部68的上端,且如图12等所示,已将该向外凸缘部69的局部形成为缺口的贯穿插入部70、70被设置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左右。且通过这些,已分割向外凸缘部69的圆弧状的分割向外凸缘部69a、69a被设置在所述贯穿插入部70、7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贯穿插入部70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短筒部68的外周表面为同一平面。

所述中间构件71将筒状的外周部72向下设置在圆板状的主体71h的周围。将朝向外侧变高的倾斜部73设置在所述主体71h的外缘侧,且将比主体71h的中央高一段的周缘部74设置在该倾斜部73的外侧。在该周缘部74的前后于上下贯通形成圆弧状的开口部75、75,且在位于这些开口部75、75的下部位置,向内的向内凸缘部76、76被设置在所述外周部72的下缘。该向内凸缘部76为中间卡定接受部,呈圆弧状,且呈能够从上下方向贯穿插入在所述贯穿插入部70的形状。并且,所述向内凸缘部76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对应的凸形状,且被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前后。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中间构件71的中心的贯穿插入部70的角度θ为大致45度(图27)。并且,相对于中间构件71的中心的向内凸缘部76的角度为比角度θ小的大致37度,且比开口部75的角度略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口部75的角度为大致40度。而且,向内凸缘部76的角度其优选为12~62度。如果低于12度则由于宽度狭窄,有可能导致其与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卡定强度不足;如果超出62度则有可能不能顺利地进行中间构件71的转动,因此,优选为在上述范围,此外优选的范围为22度~52度。

而且,在将中间构件71连结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的过程中,如果从上方将向内凸缘部76、76贯穿插入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左右的贯穿插入部70、70,则向内凸缘部76变为向外凸缘部69的下方位置;如果由此转动中间构件71,则向内凸缘部76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从而中间构件71被安装在第一垫主体5处。需要说明的是,向外凸缘部69和向内凸缘部76被大致水平设置。

为触击构造的卡定构造77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所述中间构件71之间。如图17所示,该卡定构造77在将为触击凸部的卡定凸部78设置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和所述向内凸缘部76的上表面的一方,并且将为触击凹部的卡定凹部79设置在另一方。

在该例的卡定构造77中,将卡定凸部78设置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的周向中央,将卡定凹部79设置在所述向内凸缘部76的上表面的周向中央,且成对的所述向内凸缘部76、76在成为前后的位置卡定所述卡定凹部79和卡定凸部78,从而得到了触击感。需要说明的是,卡定凸部78和卡定凹部79被形成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直径方向。并且,在所述卡定位置进行对位的标记81、81a,被设置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所述上部半体51的上表面。这些标记81、81a通过由三角形的图形组成的,凸部和凹部或着色等所构成。并且,于左右防滑用的多个的凸凹部72a被形成在所述外周部72的外表面。

而且,通过所述卡定凸部78和所述卡定凹部79构成了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通过触击感能够确认为所述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和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所处的规范的卡定位置。

并且,如图4所示,旋钮装着部分30a被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主体71h的中央。该中间构件71的旋钮装着部分30a和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虽为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在以下的部分不同。旋钮装着部分30a的筒部24被形成为比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的筒部24低。并且,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a的旋钮接受部40的高度被形成为比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的旋钮接受部40的高度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30a的中央上表面25被形成在左右方向为长。

为中间侧卡定部的中间转动旋钮31a被以上下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装着在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a。该中间转动旋钮31a和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虽为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在以下的部分不同。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中部34在轴方向上被形成为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中部34短。并且,中间转动旋钮31a的连结保持部33在轴方向上被形成为比地板转动旋钮31的连结保持部33短。

从上方卡定在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的旋钮卡定接受部82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主体71h的下表面,且该旋钮卡定接受部82被设置为与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

如图19~图21所示,旋钮卡定接受部82包括卡定在操作件3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成对的大致横放的∩字框形的纵壁83、83和规制用突起部84,且所述纵壁83为卡定用突起部。所述横放的∩字框形的纵壁83被配置在所述贯通孔23的前后,且所述规制用突起部84被配置在所述贯通孔23的左右。

而且,如图21所示,以夹持操作件3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方式外嵌卡定成对的纵壁83、83,从而中间构件71的转动被传达到地板转动旋钮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规制用突起部84为规制部,所述纵壁83的下缘也为规制部。

所述成对的纵壁83、83和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仅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卡定。而且,在将向内凸缘部76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的过程中,由于从上方将向内凸缘部76贯穿插入在贯穿插入部70,此时,地板转动旋钮31必须朝向左右方向。并且,所述规制用突起部84和所述纵壁83的下缘,在成对的纵壁83、83和操作件32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以向内凸缘部76不能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的方式进行规制。即,规制用突起部84相对于纵壁83位于大致90度的位置。如图20所示,如果规制用突起部84与操作件32的上部抵接,相对于图1的卡定状态,由于仅规制用突起部84的厚度部分的所述操作件32成为下方,所以,不能将向内凸缘部76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4等所示,由于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的上部比下部小,因此,即使从左右方向多少偏移操作件32的方向,也能卡定所述纵壁83、83和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

接下来,就用于地板固定构件4的对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固定和对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固定的解除方法加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a)中,地板转动旋钮31朝向左右方向,在图22(b)中,地板转动旋钮31也朝向左右方向,在图22(c)中,由中间转动旋钮31a和中间构件71所掩盖的地板转动旋钮31朝向左右方向,在图22(d)中,由中间转动旋钮31a和中间构件71所掩盖的地板转动旋钮31朝向前后方向。

在固定时,如图22(a)所示,以将地板转动旋钮31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中央上表面25的长度方向对齐的方式转动地板转动旋钮31,该位置为地板转动旋钮31的非锁定位置,且地板转动旋钮31朝向左右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地板固定构件4被固定在将标记12m标记在前侧的车辆侧地毯3。

如所述那样,在将地板转动旋钮31转动至非锁定位置后,再将第一垫主体5重叠对齐在所述车辆侧地毯3进行铺设。同时,在已将接受长孔66作为左右方向的状态下,将操作件32贯穿插入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的接受长孔66,并且将地板固定构件4的卡入外周部26卡入在该接受长孔66内。在不使用第二垫主体7仅固定第一垫主体5的情况下,如果从图22(b)的状态使用操作件32将地板转动旋钮31从非锁定位置转动90度转为锁定位置,则转动旋钮31的基座部35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卡定接受部67,从而成为第一垫固定构件6被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的锁定状态。在该锁定位置,地板转动旋钮31成为前后朝向。需要说明的是,锁定位置的地板转动旋钮31变为一侧方向的前后方向,非锁定位置的地板转动旋钮31变为另一侧方向的左右方向,且相对于一侧方向的另一侧方向为进行交叉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处于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时,地板转动旋钮31的中部34为被夹持在保持壁部43、43的状态。从该状态如果转动地板转动旋钮31,则中部34边转动边接触保持壁部43的表面,且通过弹性变形保持壁部43中部34接受转动扭矩,能够得到良好的触击感且可长期保持该触击感。

在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情况下,首先将地板转动旋钮31转动至非锁定位置,然后,如果从上方将向内凸缘部76贯穿插入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左右的贯穿插入部70、70,则向内凸缘部76成为向外凸缘部69的下方位置,同时,中间构件71的下表面的成对的纵壁83、83卡定在操作件32。在这种状态下,地板转动旋钮31为左右朝向(图22(c):中间构件71的非锁定位置),中间构件71的向内凸缘部76、76处于左右位置。由此如果90度转动中间构件71(图22(d):中间构件71的锁定位置),则一定会转动中间构件71和地板转动旋钮31,从而向内凸缘部76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同时,已卡定在中间构件71的地板转动旋钮31卡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中间构件71被安装在第一垫主体5。

一方面,在地板转动旋钮31位于锁定位置,即在图22(b)中处于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即使想要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地板固定构件4,如图20所示,由于规制用突起部84、84碰触在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因此不能将向内凸缘部76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并且,在地板转动旋钮31的朝向为斜向的情况下,纵壁83的下端与操作件32碰触,从而不能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地板固定构件4。

这样,在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地板固定构件4的情况下,以仅在处为为卡定解除位置的非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才能够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地板固定构件4的方式构成地板转动旋钮31,且,为了将中间构件71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如果将中间构件71从非锁定位置转动至锁定位置,则已被隐蔽在中间构件71的地板转动旋钮31进行转动,从而卡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因此,通过将中间构件71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同时能够将第一垫固定构件6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

并且,如果将中间构件71从非锁定位置转动至锁定位置,则在锁定位置中,向外凸缘部69的卡定凸部78和所述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凹部79被卡定且被定位。这时,获得触击感,并依其这些知晓规范的锁定位置。并且,在锁定位置,通过对位标识81、81a彼此的位置,从而即使是在目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认规范的锁定状态。

接下来,对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第二垫垫固定构件8加以说明。如图9等所示,所述第二垫垫固定构件8包括以从上下夹持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方式组装起来的下部半体52和下部半体52a。所述下部半体52a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下部半体52为同一构成,因此能够使用共通的构件。并且,所述上部半体51a的主体51h并不设置所述短筒部68和所述向外凸缘部69以及所述贯穿插入部70。此外,所述上部半体51a的主体51h其直径比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主体51h的直径小。需要说明的是,已被设置在第二垫固定构件8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与第一插入接受部65为大致同一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部半体51a的主体51h的直径与所述下部半体52a的大致方形的主体52h的宽度大致相等。

如图1和图5所示,插入所述半体连结部55的中央贯通孔161被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且通过在所述中央贯通孔161内进行所述半体连结部55的连结,在根据上部半体51a和下部半体52a已夹着第二垫主体7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二垫固定构件8固定在第二垫主体7。并且,插入所述卡合筒部60a、60a的外侧贯通孔161a、161a被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如图5所示,外侧贯通孔161a、161a与所述中央贯通孔161连通,且在所述外侧贯通孔161a、161a内将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所述卡合筒部60a。需要说明的是,外侧贯通孔161a以从中央贯通孔161的外周突出的方式被形成在平面。

此外,如图9等所示,将插入且卡定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销62多个地设置在所述上部半体51a的主体51h的周围下表面,同时,将插入且卡定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销63多个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半体52a的主体52h的周围上表面,通过这些销62、63从而能够在止转状态相对第二垫主体7对第二垫固定构件8进行固定。并且,由于在位于中央贯通孔161的两侧的所述外侧贯通孔161a、161a内,将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所述卡合筒部60a,从而能够牢固地止转相对于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第二垫固定构件8。

在将第二垫主体7安装在第一垫主体5时,使用操作件32,将中间转动旋钮31a转动至非锁定位置。然后,使第二垫主体7与第一垫主体5重叠进行铺设。且在将中间转动旋钮31a的操作件32贯穿插入在第二垫固定构件8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的接受长孔66,并且将中间构件71的卡入外周部26卡入在该接受长孔66内。接下来,如图23(b)所示,如果将中间转动旋钮31a转动90度位于锁定位置,则中间转动旋钮31a的基座部35卡定在第二垫固定构件8的卡定接受部67上,从而成为第二垫固定构件8被固定在中间构件71的锁定状态。

这种情况下,处于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时,中间转动旋钮31a的中部34为被夹持在保持壁部43、43的状态。从该状态如果转动中间转动旋钮31a,则中部34边转动边与保持壁部43的表面接触,且通过弹性变形保持壁部43,中部34接受转动扭矩,能够得到良好的触击感并可长期保持该触击感。

这样,由于通过第二垫固定构件8其第二垫主体7被固定在车辆,因此,在驾驶中等情况下,第二垫主体7不会发生偏移。并且,通过已双层铺设的第一垫主体5和第二垫主体7,能够降低车辆在行驶中由于路面和车胎的摩擦、冲突所引发的噪音。

而且,在已重叠车辆侧地毯3和第一垫主体5以及第二垫主体7的状态下,能够在同一位置一体化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以及第二垫固定构件8。这样,由于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以及第二垫固定构件8将纵向的轴作为同轴被一体化固定,从而,得到了节省空间的固定构造1。

此外,在拆卸时,如果将中间转动旋钮31a转动至非锁定位置,则中间转动旋钮31a变为能够贯穿插入第二垫主体7的接受长孔66,从而能够仅拆卸上部的第二垫主体7。

并且,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旋钮装着部分30、30a为大致同一构成。由于在地板固定构件4的旋钮装着部分30上装着地板转动旋钮31,且在中间构件71的旋钮装着部分30a装着地板转动旋钮31a,因此,能够将第二垫固定构件8直接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并能够在车辆侧地毯3上直接铺设和固定第二垫主体7。即,在将操作件32贯穿插入在第二垫固定构件8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的接受长孔66,并且将地板固定构件4的卡入外周部26卡入在该接受长孔66内。使用操作件32,将地板转动旋钮31从非锁定位置转动90度,将地板转动旋钮31卡定在第二插入接受部65a。根据这些,能够直接将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地板固定构件4。

并且,如下所示,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分别被固定在所述车辆侧地毯3和所述第一垫主体5。即,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垫主体5被朝向所述加速踏板9和刹车踏板10的后方延长配置。已固定在第一垫主体5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在加速踏板9的后方延长线附近,被设置在第一垫主体5的后部。此外,如图3所示,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也被设置在第一垫主体5的后部左侧。

而且,在仅铺设第一垫主体5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由于地板转动旋钮31被配置在隐藏在第一垫主体5的后方的坐席下的位置,不与它者接触,变得不再碍事。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垫主体5固定于设置在车辆地板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1中,包括:已设置在所述车辆地板上的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已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上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以装卸自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上的中间构件71。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包括将上下方向作为轴的地板转动旋钮31。将插入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转动,该地板转动旋钮31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所述车辆上。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设置能够和所述中间构件71卡定的为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且将和所述向外凸缘部69能够卡定的为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由于通过所述向内凸缘部76和向外凸缘部69彼此卡定,从而能够使所述中间构件71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因此,通过在固定构造1的上部配置中间构件71,从而能够将其作为固定构造1的内部的挡子。并且,能够防止朝向固定构造1的内部的砂和土以及尘埃等的侵入。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构件71通过进行将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为同轴的轴作为中心的转动操作,由于能够使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和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彼此卡定,从而,通过将地板转动旋钮31卡定在第一插入接受部65的操作和安装中间构件71的操作作为同样的转动操作,能够将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的卡定操作作为以直感性容易判定的操作。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将为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的、且与该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进行卡定的旋钮接受部82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中央,通过在已卡定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和所述旋钮接受部82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所述中间构件71,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从而使所述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所述车辆。同时,由于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能够卡定在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进而使所述中间构件71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因此,通过将中间构件71固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操作,能够连动且转动地板转动旋钮31,从而能够同时进行第一垫主体5和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

并且,通常在已设置覆盖物的情况下,不能确认第一垫主体5和地板固定构件4的卡定状态,但通过上述构造,由于能够同时进行对中间构件71的对于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固定和、对第一垫主体5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从而能够准确地确认已将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地板之事。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从轴向上方将所述中间构件71被覆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从而将所述旋钮接受部82卡定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且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由于能够从上方被覆所述中间构件71,则有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已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位置时,中间构件71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情况。因此,存在着通过中间构件71的转动操作,可能导致解除地板转动旋钮31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卡定状态的问题。相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为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卡定中间构件71的构造,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旋钮接受部82包括纵壁83和规制用突起部84,其中,纵壁83为能够卡定在所述卡定解除位置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卡定用突起部;规制用突起部84为规制部,其通过抵接于所述卡定解除位置以外的地板转动旋钮31,进而规制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和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因此,通过规制用突起部84,可仅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能够将中间构件71从轴上方被覆。此外。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以外时,通过规制用突起部84与地板转动旋钮31抵接,从而规制向外凸缘部69和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包括重叠在第一垫主体5的第二垫主体7和已固定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第二垫固定部件8。由于为将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成为同轴的中间转动旋钮31a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上部;将用于插入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设置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的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转动,该中间转动旋钮31a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从而使所述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所述车辆,且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安装中间构件71,在该中间构件71安装第二垫主体7的构成,可以仅在安装第二垫主体7的的情况下安装中间构件71,从而在仅固定第一垫主体5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与以往同样厚度的固定构造。

并且,由于中间转动旋钮31a与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因此能够将固定构造1配置为同轴状,从而能够进行紧凑的设计。

此外,由于为分别连结、固定地板固定构件4、第一垫固定构件6、中间构件71以及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构造,因此,能够成为强固的固定构造1。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为已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的向外凸缘部69。将所述向外凸缘部69局部形成缺口设置贯穿插入部70,由于为所述中间构件71的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为,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并能够从上方贯穿插入在所述贯穿插入部70,且通过所述中间构件71的转动卡定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通过转动操作将中间构件71与第一垫固定构件6进行固定的构造,因此,既使从上方施加载荷也不容易解除卡定。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和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为大致同一,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因此,不用说能够进行以往的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主体5的固定,而且还能够通过第二垫固定部件8以及地板固定构件4,仅将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车辆。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具有能够确认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和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所处卡定位置的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虽然第一垫固定构件6位于中间构件71的下方通过转动操作被卡定,不容易确认是否卡定在规范的转动位置,但由于设定了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从而既使在中间构件71被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状态,也能够准确地确认其为在卡定状态。

并且,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卡合销60、60于下方被突出设置在上部半体51的前后。对应于这些卡合销60、60,卡合筒部60a、60a被突出设置在下部半体52的前后,且通过将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卡合筒部60a,从而能够准确地对准上部半体51和下部半体52的朝向进行组装。并且,在位于中央贯通孔61的两侧的所述外层贯通孔61a、61a内,由于所述卡合销60卡入在卡合筒部60a内,因此,能够准确无误地止转相对于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此外,第二垫主体7为橡胶制或合成树脂制,通过将第二垫主体7铺设在第一垫主体5上,能够防止第一垫主体5被弄脏。并且,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在中间构件71的转动时仅滑动向外凸缘部69的上表面和周缘部74的下表面,因此,在转动时的阻力小。此外,由于在固定构造1的两侧设置了成对的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80,因此,确认效果优异。

这样,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垫主体5和第二垫主体7重叠,并将其固定于被设置在车辆的地板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车辆用脚踏垫的固定构造1中,由于为包括:已被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地板的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已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垫主体5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中间构件71以及已固定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第二垫固定部件8。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包括将上下方向作为轴的地板转动旋钮31。将用于插入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转动,该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从而使所述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所述车辆上。将能够和所述中间构件71卡定的为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且将能够和所述向外凸缘部69卡定的为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通过将所述向内凸缘部76卡定于所述向外凸缘部69,所述中间构件71能够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上部设置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成为同轴的中间转动旋钮31a,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设置用于插入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的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转动,该中间转动旋钮31a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从而使所述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所述车辆,且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安装中间构件71,由于为在该中间构件71安装第二垫主体7的构成,因此可以仅在安装第二垫主体7的情况下安装中间构件71,从而在仅固定第一垫主体5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与以往同样的固定构造1的厚度。

并且,由于中间转动旋钮31a与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因此能够将固定构造1配置为同轴状,从而能够进行紧凑的设计。

此外,由于为分别连结、固定地板固定构件4、第一垫固定构件6、中间构件71以及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构造,因此,能够成为强固的固定构造1。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所述第一卡定部为已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的向外凸缘部69。将所述向外凸缘部69局部形成缺口设置贯穿插入部70,由于为所述中间构件71的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为,能够从上方贯穿插入在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的所述贯穿插入部70,且通过所述中间构件71的转动卡定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通过转动操作将中间构件71与第一垫固定构件6固定的构造,因此,既使从上方施加载荷也不容易解除卡定。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和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为大致同一,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因此,不用说能够进行以往的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主体5的固定,而且还能够通过第二垫固定部件8以及地板固定构件4,仅将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车辆。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将为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的、且与该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进行卡定的旋钮接受部82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中央,通过在已卡定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和所述旋钮接受部82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所述中间构件71,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从而使所述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所述车辆。同时,由于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能够卡定在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进而使所述中间构件71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因此,通过将中间构件71固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操作,能够连动且转动地板转动旋钮31,从而能够同时进行第一垫主体5和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

并且,通常在已设置覆盖物的情况下,不能确认第一垫主体5和地板固定构件4的卡定状态,但通过上述构造,由于能够同时进行对中间构件71的对于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固定和、对第一垫主体5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从而能够准确地确认已将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地板之事。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从轴向上方将所述中间构件71被覆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从而将所述旋钮接受部82卡定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且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由于能够从上方被覆所述中间构件71,则有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已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位置时,中间构件71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情况。因此,存在着通过中间构件71的转动操作,可能导致解除地板转动旋钮31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卡定状态的问题。相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为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卡定中间构件71的构造,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旋钮接受部82包括纵壁83和规制用突起部84,其中,纵壁83为能够卡定在所述卡定解除位置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卡定用突起部;规制用突起部84为规制部,其通过抵接于所述卡定解除位置以外的地板转动旋钮31,进而规制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和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因此,通过规制用突起部84,可仅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能够将中间构件71从轴上方被覆。此外。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以外时,通过规制用突起部84与地板转动旋钮31抵接,从而规制向外凸缘部69和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具有能够确认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和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所处卡定位置的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虽然第一垫固定构件6位于中间构件71的下方通过转动操作被卡定,不容易确认是否卡定在规范的转动位置,但由于设定了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从而既使在中间构件71被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状态,也能够准确地确认其为在卡定状态。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触击感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一方设置有为触击凹部的卡定凹部79,同时在另一方设置为触击凸部的卡定凸部78。在所述卡定位置卡合所述卡定凹部79和所述卡定凸部78,在通过转动操作卡定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成为卡定状态时,由于产生触击感,因此能够准确地辨认卡定位置。

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在将为第一构件的第一垫主体5固定于设置在为构件的车辆侧地毯3的为固定构件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构造1中,包括:已固定在第一垫主体5的为第一构件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为覆盖物构件的中间构件71;所述地板固定构件4包括为轴状的转动旋钮的地板转动旋钮31。将用于插入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第一插入接受部65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的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转动,该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从而使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固定在车辆侧地毯3上。将为能够与所述中间构件71卡定的为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且将能够与所述向外凸缘部69卡定的向内凸缘部76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通过进行所述中间构件71的转动操作,所述向内凸缘部76和向外凸缘部69将彼此卡定,从而使所述中间构件71固定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由于具有能够确认所述内凸缘部76和所述向外凸缘部69所处卡定位置的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第一垫固定构件6位于中间构件71的下方,通过转动操作被卡定,从而不容易确认是否卡定在规范的转动位置。但由于设定了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既使在中间构件71被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状态下,也能够准确地确认其为在卡定状态。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触击感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80,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一方设置有为触击凹部的卡定凹部79,同时在另一方设置为触击凸部的卡定凸部78。在所述卡定位置卡合所述卡定凹部79和所述卡定凸部78,在通过转动操作卡定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成为卡定状态时,由于产生触击感,因此能够准确地辨认卡定位置。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包括重叠在第一垫主体5的第二垫主体7和已固定在所述第二垫主体7的第二垫固定部件8。由于为将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成为同轴的中间转动旋钮31a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上部;将用于插入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设置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通过已插入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的所述中间转动旋钮31a的转动,该中间转动旋钮31a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从而使所述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所述车辆,且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安装中间构件71,在该中间构件71安装第二垫主体7的构成,可以仅在安装第二垫主体7的的情况下安装中间构件71,从而在仅固定第一垫主体5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与以往同样厚度的固定构造。

并且,由于中间转动旋钮31a与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从而能够同轴状地配置固定构造1,且能够进行紧凑的设计。

此外,由于为分别连结、固定地板固定构件4、第一垫固定构件6、中间构件71以及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构造,因此,能够成为强固的固定构造1。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为所述固定构件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为已设置在为所述固定构件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向外凸缘部69。将所述向外凸缘部69局部形成缺口设置贯穿插入部70,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能够被贯穿插入在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所述贯穿插入部70,且通过所述中间构件71的转动卡定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通过转动操作将中间构件71与第一垫固定构件6进行固定的构造,因此,既使从上方施加载荷也不容易解除卡定。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和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为大致相同,且为所述转动旋钮的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为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所述第二插入接受部65a。由于第一插入接受部65和第二插入接受部65a为大致相同构造,且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二垫固定部件8的第二插入接受部65a,所以,不用说能够进行以往的地板固定构件4和第一垫主体5的固定,而且还能够通过第二垫固定部件8以及地板固定构件4,仅将第二垫主体7固定在车辆侧地毯3。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构件71,设置与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大致同轴的且能够与该地板转动旋钮31卡定的旋钮接受部82,通过在已卡定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和所述旋钮接受部82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所述中间构件71,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能够卡定在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从而为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垫主体5能够被固定在为所述构件的车辆侧地毯3。同时,由于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将卡定在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从而使所述中间构件71固定在为第一固定构件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因此,通过将中间构件71固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操作,能够连动和转动地板转动旋钮31,从而能够同时进行第一垫主体5和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

并且,通常在已设置覆盖物的情况下,不能确认第一垫主体5和地板固定构件4的卡定状态,但通过上述构造,能够同时进行中间构件71的对于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固定和第一垫主体5的对于地板固定构件4的固定,从而能够准确地确认已将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车辆侧地毯3之事。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从轴向将所述中间构件71被覆在为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所述旋钮接受部82能够卡定在为所述转动旋钮的地板转动旋钮31,从而当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与所述第一插入接受部65的卡定解除位置时,由于能够被覆所述中间构件71,则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已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位置时,若中间构件71已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通过中间构件71的转动操作,存在着导致地板转动旋钮31和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问题。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本实施例为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卡定中间构件71的构造,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旋钮接受部82包括纵壁83和规制用突起部84,其中,纵壁83为能够卡定在所述卡定解除位置的为所述所述转动旋钮的地板转动旋钮31的卡定用突起部;规制用突起部84为通过抵接于所述卡定解除位置以外的地板转动旋钮31,进而规制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和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的规制部。因此,通过规制用突起部84,其能够仅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时被覆中间构件71。此外,在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以外时,通过规制用突起部84与地板转动旋钮31抵接,从而规制向外凸缘部69和向内凸缘部76的卡定。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卡定用突起部通过纵壁83卡定在为所述转动旋钮的地板转动旋钮31的外周部,从而能够容易变更卡定用突起部的形状且能够形成廉价的构成。

实施例2

图2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24表示为已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下表面的旋钮卡定接受部82的变形例。

如图24所示,所述旋钮卡定接受部82由为与所述操作件32大致相似形状且比该所述操作件3232大的大致方管型的纵壁91组成。该纵壁91为卡定用突起部。并且,纵壁91呈现为通过为规制部的连结壁部92已连结所述成对的纵壁83、83的形状。

因此,若从上方将中间构件71被覆在地板固定构件4,且向内凸缘部76通过贯穿插入部70,则纵壁91外嵌卡定在已朝向为卡定解除位置的左右方向的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另一方面,若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以外,则纵壁91的下缘与操作件32抵接,从而不能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地板固定构件4。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卡定用突起部通过纵壁91卡定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外周部,因此,能够容易变更卡定用突起部的形状且能够形成廉价的构成。

并且,在该例中,由于纵壁91呈现为筒状,从而使得旋钮卡定接受部82强度优异。

实施例3

图2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25表示为已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下表面的旋钮卡定接受部82的变形例。

如图25所示,卡定用突起部包括由已从中间构件71的下表面突出的多个的圆柱状的销95、96组成,且在卡定状态位于操作件32的长轴方向端部的销95和夹持端部侧的侧面的销96、96。并且,所述销95、96的下端为规制部。此外,为规制部的规制用突起部84被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下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与操作件32的上部抵接的为规制部的销,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下表面的与所述销95大致平面90度的位置,由此去替代设置所述规制用突起部84。

因此,若从上方将中间构件71被覆在地板固定构件4,且向内凸缘部76通过贯穿插入部70,则销96、96卡定在已朝向为卡定解除位置的左右方向的地板转动旋钮31的操作件32。另一方面,若地板转动旋钮31处于卡定解除位置以外,则销96、96的下端或规制用突起部84与操作件32抵接,从而不能将中间构件71安装在地板固定构件4。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卡定用突起部通过多个的销95、96卡定在所述地板转动旋钮31的外周部,因此,能够容易变更卡定用突起部的形状且能够形成廉价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销95、96的形状并不限于圆柱,也可为四角柱或三角柱。

实施例4

图26~图2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26~图27为所述卡定位置的确认构造80的变形例,且表示为通过目视确认能够确认为所述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和为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处于规范的卡定位置的卡定位置的确认构造101。

如图26所示,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由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所述开口部75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且从所述开口部75能够目视确认的成对的标识102、102组成。这些标识102、102以圆弧状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表面;在这些标识102、102之间设有无标识部分103,且该无标识部分103被设置为与开口部75大致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无标识部分103为不连续设置所述圆弧状的标识102的部分,且被设置为三角形的所述标识81a。并且,无标识部分103的长度为与开口部75的长度相同或比开口部75的长度稍长。

而且,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在中间构件71已卡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状态下,将所述标识102、102设置在从所述开口部75不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在该例中,在标识81和标识a对齐的状态,即在卡定凹部79和凸部78已卡定的状态,不能目视确认所述标识102、102。

在图26中,所述标识102由凸部分和凹部分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上部半体51的合成树脂成型时形成标识102。

并且,在图27中,以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着色标识102。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够通过涂装或印刷等设置标识102,也能够通过多色成型设置标识102。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目视确认进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75设置在中间构件71;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由于在与所述中间构件71处于卡定状态下,将标识102、102设置在从所述开口部75不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因此,在从所述开口部75进行目视确认标识102、102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不在规范的卡定位置。

实施例5

图28~图2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28~图29为表示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的变形例。

如图28~图29所示,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包括能够从所述开口部75目视确认的标识104。

所述标识104被设置为与开口部75大致对应,且标识104长度为与所述开口部75的长度相同或比开口部75的长度稍短。在图28~图29中,表示为比开口部75的长度稍短的标识104。并且,所述标识81也可被设置在标识104的中央。

在图28中,所述标识104由凸部分或凹部分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上部半体51的成型时形成标识104。

并且,在图29中,将标识104着色为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够通过涂装和印刷等设置标识104,也能够通过多色成型设置标识104。需要说明的是,三角形的标识81也可以着色为与标识104相同颜色。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目视确认进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由于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75设置在中间构件71,且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在与所述中间构件71处于卡定状态下,将标识104设置在从所述开口部75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的在从所述开口部75偏离进行目视标识104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不在规范的卡定位置之事。

实施例6

图3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30为表示所述卡定位置的认构造101的变形例。

如图30所示,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在卡定状态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中,可将从所述开口部75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的颜色涂抹为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需要说明的是,标识81也可以涂抹为与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的颜色不同的颜色。

具体说来,将带状的标识105设置在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上表面。该识105的两缘部105f、105f被形成为与上部半体51的直径方向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75的两缘部75f、75f被形成在上部半体51的直径方向。

并且,既能够通过涂装或印刷等设置标识105,也能够通过多色成型设置标识105。需要说明的是,标识81涂抹为与其它部位相同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除标识81外,也可将标识105进行着色。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目视确认进行确认所述卡定位置的所述卡定位置确认构造101,将能够确认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转动位置的开口部75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71。由于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在卡定状态能够从所述开口部75进行目视确认的位置的颜色与其它部位的颜色不同,通过确认显示在开口部75的颜色,从而能够判断是否为规范的卡定位置。

并且,在该例中,如图30所示,在卡定状态,由于在整体的开口部75被目视确认为与其它部位不同的颜色,因此,目视确认效果优异。

实施例7

图3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31为表示中间构件71的变形例。

该例的中间构件71为覆盖物构件。其未设有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a,且将闭塞闭塞部120形成在中间构件71的上表面中央。

并且,在该例中,由于在中间构件71的上表面无突出部分,因此,在任意铺设一块第一垫主体5或第二垫主体7的情况下,能够控制固定构造1的高度尺寸。因此,两方面准备具有以往本实施例的闭塞部120的中间构件71和在实施例1等所示的中间构件71,且在铺设一块垫主体的情况下或在铺设二块垫主体的情况下,可选择性地使用具有闭塞部120的中间构件71或具有旋钮装着部分30a的中间构件71。

实施例8

图32~图3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对将为第一构件的第一垫主体5固定在被设置在为构件的车辆侧地毯3的为固定构件的地板固定构件4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为第一构件和构件不同的例。

图32~图33为表示包括实施例7的中间构件71的固定构造1。有底的容器主体121在上表面部122具有方管状的开口部123。通过铰链部124,盖体125被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开口部123。所述盖体125在比开口部123大的主体126的周围,具有外装在所述开口部123的外周部127。在所述外周部127,将突出片128设置在所述铰链部124的相反侧。

而且,所述容器主体121的上表面部122为构件,且所述盖体125的所述突出片128为第一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容器主体121和盖体125由为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硬质材料组成。

对应所述突出片128,将所述旋钮装着部分30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部122,且在该旋钮装着部分30装着所述转动旋钮31。并且,将所述中央贯通孔61和外侧贯通孔61a、61a贯穿插入设置在所述突出片128,在这些外侧贯通孔61a、61a中连结所述上连结筒部53和下连结筒部54,从而将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固定在所述突出片128。需要说明的是,销62、63未被设置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

因此,若将转动旋钮31转动至锁定位置,则突出片128被固定在上表面部122,从而能够固定盖体125。并且,与上述实施例同样,通过将中间构件71固定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从而能够将转动旋钮31转动至锁定位置。由于以中间构件71被覆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从而能够防止垃圾等的侵入。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设置能够与所述中间构件71进行卡定的为第一卡定部的向外凸缘部69,且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下部设置能够与所述向外凸缘部69进行卡定的为中间卡定接受部的向内凸缘部76。由于所述中间构件71被固定在卡定所述向内凸缘部76和向外凸缘部69的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因此,通过在固定构造1的上部配置中间构件71,从而能够作为固定构造1内部的挡子。并且,能够防止砂和土以及尘埃等侵入固定构造1的内部。

实施例9

图34~图4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图34~图44为表示将锁定该转动的构造赋予中间构件71的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适用于实施例7那样的已将闭塞部120形成且闭塞在上表面中央的中间构件71和第一固定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垫固定构件6为第一卡定构件。

在所述中间构件71的左右,将一对切口171、171平行地设置在该主体71和外周部72。该切口171被连续从中央侧形成至外周部72的下端,且将外端为自由端的弹性片172设置在呈现为相互平行的一对的切口171、171之间。并且,如图36等所示,一对的切口171、171呈现为与主体51h的直径方向大致平行。

而且,弹性片172具有由在切口171、171之间的所述主体71h的上表面部71j组成的弹性片上表面部173和由在切口171、171之间的所述外周部72组成的弹性片外周部174。所述弹性片172其内端被固定在中间构件71,外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的梁部。需要说明的是,该例的中间构件71的上表面部71j被形成为平坦。

能够装卸在所述贯穿插入部70的卡合爪部175被设置在所述弹性片172的外端侧。该卡合爪部175被向下突出设置在弹性片上表面部173的下表面,且被设置在所述弹性片外围部174的内侧。而且,为卡合爪部175的内表面的内周表面175a嵌合在所述贯穿插入部70的外周表面。

如图42所示,内表面175a呈现为与中间构件71的外周部72显示为同心圆的圆弧状。该卡合爪部175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贯穿插入部70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并且,如图40和图41所示,卡合爪部175的下端位置比外周部72和弹性片外围部174的下端位置高。此外,呈现为板状的卡合爪部175的宽度方向两端和所述弹性片外围部174的内表面,通过板状的侧板部175b、175b所连结。这些两侧的侧板部175b、175b嵌合在贯穿插入部70内。

而且,卡合爪部175的下端部175c为与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上表面抵接,且将弹性片172弹性变形的抵接部。

在所述弹性片172的外端面,将操作部176突出设置在外侧。该操作部176比弹性片外围部174位于外侧位置。并且,如图42所示,该操作部176的外周缘部176a比所述上部半体51的主体51h的外周位于内侧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防滑用的所述凸凹部72a虽未被设置在中间构件71,但在转动操作时,通过将手指扣在操作部176,也可得到防滑的效果。

如图35所示,在为所述弹性片外周部174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规制突起部177、177被突出设置在宽度方向的外侧。对应该规制突起部177,横向的突起接受部178被设置在所述外周部72。并且,在弹性变形弹性片172之前的初期状态中,狭缝179被设置在规制突起部177和突起接受部178之间。该狭缝179在操作所述操作部176,从而已抬高弹性片172的外端侧时,具有能够解除所述贯穿插入部70和卡合爪部175的嵌合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狭缝179为所述切口171的一部分。

接下来,对所述中间构件71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方法加以说明。如图39所示,如果从上方将内凸缘部76、76贯穿插入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左右的贯穿插入部70、70,则内凸缘部76成为外凸缘部69的下方位置。如图40和图41所示,卡合爪部175的下端部175c与外凸缘部69的上表面抵接,以抬高弹性片172的外侧的方式弹性变形弹性片172。由此,如图42所示,如果将中间构件71大致转动90度,则通过弹性片172的弹性恢复力,卡合爪部175嵌合在贯穿插入部70(图44)。通过该嵌合,中间构件71成为止转状态。并且,内凸缘部76卡定在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中间构件71被安装在第一垫主体5。

另一方面,在解除中间构件71的固定中,如果使用两侧的操作部176、176,将两侧的弹性片172、172的外侧抬高至上方(图40),则规制突起部177与突起接受部178抵接,从而贯穿插入部70和卡合爪部175的嵌合被解除。由此,如果将中间构件71大致转动90度,则内凸缘部76相合在贯穿插入部70的位置,从而能够抬高且取下中间构件71。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第一卡定部为已设置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部的向外凸缘部69,且将所述向外凸缘部69的局部形成缺口设置贯穿插入部70。由于中间构件71的中间卡定接受部为,能够从上方贯穿插入在被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下部的贯穿插入部70,且通过中间构件71的转动卡定在向外凸缘部69的下表面的向内凸缘部76。在中间构件71的下部,为固定用凸部的卡合爪部175被设置在与向内凸缘部76不同的位置。在向内凸缘部76被贯穿插入在向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的状态,通过转动中间构件71,卡合爪部175在止转状态嵌合在向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因此,通过卡合爪部175嵌合在向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从而中间构件71被定位固定在预定的转动位置。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将成对的切口171、171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上表面,从而将弹性片172设置在的成对的切口171、171之间,为固定用凸部的卡合爪部175被设置在弹性片172的外端侧,所以,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片172的弹性恢复力,能够将卡合爪部175施力在贯穿插入部70的方向。由于通过该施力能够维持嵌合,从而能够防止由于乘员的脚的接触等所引发的无法预测的固定解除。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是通过抬高弹性片172的外端侧,从而为固定用凸部的卡合爪部175和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的嵌合被解除,且在该嵌合已被解除的状态下,通过转动中间构件71,以解除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的卡定的方式的构成,因此,通过抬高弹性片172的外端侧,且进行转动操作,从从而能够容易地解除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的组装。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在内凸缘部76被贯穿插入在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的状态下,以与外凸缘部69抵接的弹性片172的外端侧成为上侧的方式,将该弹性片172弹性变形的为抵接部的下端部175c被设置在为中间构件71的固定用凸部的卡合爪部175,因此,如果将内凸缘部76贯穿插入在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则下端部175c以与外凸缘部69抵接,且以抬高弹性片172的外端侧的方式弹性变形该弹性片172。如果由此转动中间构件71,内凸缘部76移动至贯穿插入部70的位置,则通过弹性片172的弹性恢复力,其卡合爪部175嵌合在贯穿插入部70。

并且,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由于将由弹性片外周部174突出的操作部176设置在弹性片172,从而能够将手指扣在操作部176简便地抬高弹性片172。此外,由于在弹性片172设置规制突起部177,在中间构件71的外周部72设置了朝抵接规制突起部177的弹性片172的外端侧的上方的规制变形的突起接受部178,因此,既使抬高弹性片172,如果规制突起部177与突起接受部178抵接,则不能将其抬高至突起接受部178以上,所以不会对弹性片172强行地施力。

实施例10

图45~图4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适用于如实施例7那样的已将闭塞部120形成和闭塞在上表面中央的中间构件71和第一固定构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垫固定构件6为第一卡定构件。

通过目视确认,能够确认所述卡合爪部175和所述外凸缘部69的所述贯穿插入部70的所处嵌合位置的确认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所述主体51h的上表面。

所述确认单元为已设置在所述主体51h的上表面的一对的凹部181、181。这些一对的凹部181、181相对于所述贯穿插入部70、70,位于在转动方向偏移大致90度的位置。并且,在与所述凹部181对应的,与外周部72的下缘部相比为下方处,延伸设置所述弹性片外周部174的嵌合下缘部174a。所述凹部181呈现为俯视大致横放的∩字形,且具有已对应所述弹性片外周部174的呈弧状的内壁表面181a和、被设置在该内壁表面181a的周向两侧的与主体51h的直径方向大致平行的侧壁表面181b、181b。而且,所述凹部181在已嵌合所述卡合爪部175和所述外凸缘部69的所述贯穿插入部70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位于为所述弹性片172的外端侧的弹性片外周部174的近旁。在该例中,所述凹部181其外周侧开口着,且为所述弹性片外周部174的卡定部的嵌合下缘部174a被嵌合在所述凹部181。

因此,由于已被设置在中间构件71的弹性片72的下表面的卡合爪部175处于嵌合在贯穿插入部70的位置,且弹性片外周部174的下缘部17a卡入在凹部181,从而能够确认卡合爪部175和贯穿插入部70的嵌合。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将中间构件71已安装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其难以确认卡合爪部175是否处于与贯穿插入部70进行嵌合的位置。但由于为能够确认为固定用凸部的卡合爪部175和外凸缘部69的贯穿插入部70处于嵌合位置的为确认单元的凹部181被设置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表面,即通过设置凹部181,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所述嵌合。

并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确认单元为已被设置在第一垫固定构件6的上表面的凹部181。由于该凹部181在已嵌合卡合爪部175和外凸缘部69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位于中间构件71的弹性片172的外端侧的近旁,从而在固定状态下,弹性片172的外端侧位于已对应凹部181的位置。通过确认该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第一垫固定构件6和中间构件71所处的固定状态。

并且,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由于确认单元为凹部181,且弹性片外周部174的下缘部17a嵌合在凹部181,从而通过该嵌合能够得到中间构件71的止转效果。

实施例11

图4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

该例,包括已将闭塞部120形成和闭塞在如实施例7那样的上表面中央的中间构件71和为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垫固定构件6,且如实施例9那样,将锁定该转动的构造设置在中间构件71,并且设置通过目视确认,能够确认所述卡合爪部175和所述外凸缘部69的所述贯穿插入部70的所处嵌合位置的确认单元。

如图45所示,将嵌合在凹部181的嵌合下缘部174a设置在图48中于右侧所示的一对的弹性片172、172的一侧;在图48中于左侧所示的一对的弹性片172、172的另一侧,如图35所示,将弹性片外周部174的下端形成为与外周部72的下端部同一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主体51h的上表面虽可仅设置一处凹部181,但如图47所示的那样,也可在两处设置凹部181、181。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在成对的凹部181、181的任意一侧进行嵌合嵌合下缘部174a即可。

这样,在本实施例也起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如这样确认单元的凹部181也可仅一处设置在主体51h。在该情况下,只要仅在一对的弹性片172、172的一侧设置嵌合下缘部174a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形。例如,第一垫主体和第二垫主体的材质可以使用各种材质。并且,上半体和下半体的形状除既可以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正方形以外,也可将上半体和下半体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外,在实施例中,虽已将第一固定构件固定在车辆侧地毯,但也可将该第一固定构件固定在车辆侧地毯以外的车辆侧。并且,中间构件的平面形状也可为大致正方形等的多角形,但在该情况下其优选为外周部72被形成为圆筒状。此外,旋钮卡定接受部也可为组合纵壁和销等构造。并且,标记的颜色并不限于单色,也可为多色。并且,在使用第一固定构件的固定构造中,并不限于在上下配置构件和第一构件,也可在前后配置构件和第一构件。此外,在将固定用凸部已嵌合在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也可在贯穿插入部的外周表面和卡合爪部的内周表面175a之间具有狭缝。如果固定用凸部的横向两侧进入在贯穿插入部内,则固定用凸部被夹持在分割向外凸缘部,从而处于止转状态。并且,确认单元,既可为已设置在第一垫固定构件的上表面的标记等,且该标记也可为不与弹性片进行卡合,并且在已嵌合固定用凸部和贯穿插入部的状态下,只要弹性片的位置处于比贯穿插入部的位置近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