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24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碳罐多布置于轮罩板内或油箱与车身间的缝隙处,碳罐通气孔处无相关的遮蔽物,导致灰尘及污水等杂质进入碳罐,导致失效。

此外,碳罐周围无相关防护,易造成碳罐破损;且碳罐通气管长度长,占据空间大,增加了周围零部件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避免碳罐通气管的通气端被水或其他杂物堵塞,提高碳罐通气管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第一车身部件和第二车身部件,所述第一车身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车身部件上,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与所述第二车身部件之间限定出封闭空腔;碳罐,所述碳罐具有碳罐通气管,所述碳罐通气管具有通气端,所述碳罐通气管的所述通气端插入到所述封闭空腔内;通气塞,所述通气塞套设在所述碳罐通气管上,所述通气塞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封闭空腔与外部空间的通气微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为传动轴安装支架,所述第二车身部件为地板,所述传动轴安装支架为中空件。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通气管穿过所述传动轴安装支架的侧壁,所述通气塞设置在所述碳罐通气管与所述传动轴安装架的所述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塞为橡胶塞,所述通气微孔为多个且环绕所述碳罐通气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通气管的通气端向上弯折以形成上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塞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径向尺寸渐变的圆台形导向面。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环绕所述碳罐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和第三防护管,所述第一防护 管、所述第二防护管和所述第三防护管分别相连且在所述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和第三防护管之间限定出碳罐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塞为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所述碳罐通气管硫化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碳罐通气管的通气端不会被水或污染物堵塞,外界的空气可以自由进入到碳罐中,避免了碳罐由于碳罐通气管的通气端被堵塞而失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碳罐安装固定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3为图2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通气塞与碳罐通气管配合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碳罐支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

110-第一车身部,120-第二车身部,

130-碳罐,131-碳罐通气管,131a-通气端,

140-通气塞,103-通气微孔,

150-防护装置,151-第一防护管,152-第二防护管,153-第三防护管,

160-碳罐固定支架,161-加强筋,101-减重孔,102-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1至附图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包括第一车身部110和第二车身部120、碳罐130和通气塞140。

其中,第一车身部110安装在第二车身部120上,第一车身部110与第二车身部120之间限定出封闭空腔。

碳罐130具有碳罐通气管131,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碳罐通气管131进入到碳罐130中,并与碳罐130中的汽油蒸汽进行混合以便进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中。

碳罐通气管131具有通气端131a,通气端131a插入到封闭空腔中。通气塞140套设在碳罐通气管131中,且通气塞140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封闭空腔与外部空间的通气微孔103。空气可以通过通气微孔103进入到封闭空腔中,然后通过通气端131a和碳罐通气管131进入到碳罐130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气微孔103的孔径非常小,因此既能保证空气可以正常进入到封闭空腔中,又可以对水和污染物进行隔绝。进而碳罐通气管131的通气端131a不会被堵死,保证了碳罐130可以吸入足够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将碳罐通气管131的通气端131a伸入到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且封闭空腔通过通气塞140上的通气微孔103与外界的空间连通,进而碳罐通气管131的通气端131a不会被水或污染物堵塞,外界的空气可以自由进入到碳罐130中,避免了碳罐130由于碳罐通气管131的通气端131a被堵塞而失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车身部110件为传动轴安装支架,第二车身部120件为地板,其中传动轴安装支架为中空件。第一车身部110件与第二车身部120件之间限定出封闭空腔,碳罐通气管131的通气端131a可以伸入到封闭空腔中。

进一步地,碳罐通气管131穿过传动轴安装支架的侧壁,通气塞140设置在碳罐通气管131与传动轴安装支架之间。由此,通气塞140有效密封了碳罐通气管131与传动轴安装支架之间的间隙,确保了封闭空腔的密闭性。

优选地,通气塞140为橡胶塞,所述通气塞140与所述碳罐通气管131硫化固定。由此通过将通气塞140固定在碳罐通气管131与第一车身部110件之间,可以将碳罐通气管131固定在第一车身部110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通气微孔103为多个且环绕碳罐通气管131设置。由此,确保了外界的空气可以顺畅快速地进入到封闭空腔中,使得碳罐130能够快速获取足够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碳罐通气管131的通气端131a向上弯折以形成上弯折部。由此,在有部分的水进入到封闭空腔中,进入到封闭空腔中的水也不容易淹没碳罐130通气孔的通气端131a,进一步确保碳罐130通气顺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塞1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径向尺寸渐变的圆台形导向面。由此,可以方便通气塞140插入到碳罐通气管131与第一车身安装部之间,有效提高了通气塞140的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车辆100还包括防护装置150,防护装置150环绕碳罐130设置。防护装置150可以有效保护碳罐130,减少碳罐130受到冲击损伤的风险。

进一步地,防护装置150包括第一防护管151、第二防护管152和第三防护管153,第一防护管151、第二防护管152和第三防护管153分别相连且在第一防护管151、第二防护管152和第三防护管153之间限定出碳罐安装空间。

防护装置15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上,从下到上依次为防护装置150、碳罐130和地板,也就是说,碳罐130设置在防护装置150与地板之间。由此,可以充分保护碳罐130不受损伤。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还包括碳罐固定支架160,碳罐固定支架160固定在车身上,碳罐130固定在碳罐固定支架160上,碳罐固定支架160上设置有减重孔101和避让孔102,减重孔101可以降低碳罐固定支架160的重量和制造成本,避让孔102可以容纳碳罐130的突出部分,进而可以使碳罐130与碳罐固定支架16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碳罐130固定更加可靠。

优选地,碳罐固定支架160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61,加强筋161可以提高碳罐固定支架160的强度,确保碳罐130安装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