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距提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223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距提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距提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和机动车性能的提高、尤其是车速的提高,发生汽车追尾事件也越来越多,这不仅造成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追尾事件大多由于前车紧急刹车,后车没有及时得到报警信号,刹车不及时而导致。尤其在高速公路上,很容易造成连环追尾,降低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距提示方法及装置,通过对两车车距的提醒,以保证两车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距提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发送的所述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

根据所述第一车速及所述第二车速,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目标车距;

在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向所述第一车辆和/或所述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距提示装置,包括:

车速获取模块,用于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发送的所述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

车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车速及所述第二车速,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目标车距;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向所述第一车辆和/或所述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车辆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后,根据第一车速及第二车速确定两车之间的车距,当两车之间的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分别向两车发送警示信息。通过对两车车距的提醒,以保证两车保持安全距离,即使在急刹车时,也不会造成追尾,从而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行驶的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车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指示车辆行驶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距提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距提示装置的车距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距提示装置的车距确定模块中的车距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车距提示方法的执行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可运行于冯若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之上。该计算机程序可基于车距提示装置运行。该车距提示装置是具有监测、控制、处理等功能的车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发送的所述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

具体的,第一车辆通过车载单元采集自身的行车速度,将采集到的车速作为第一车速,同时,第二车辆通过自身的车载单元采集到的自身的行车速度发送给第一车辆,第一车辆接收到的第二车辆发送的车速作为第二车速。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同向行驶。

例如,如图2所示,A车与B车同向行驶,A车采集到自身的车速为V1,B车采集到自身的车速为V2,并将车速V2发送给A车。其中A车为第一车辆,B车为第二车辆,V1为第一车速,V2为第二车速。

步骤S102,根据所述第一车速及所述第二车速,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目标车距。

具体的,计算所述第一车速与所述第二车速的差值,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然后根据预设的车速范围与车距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相对速度所属的车速范围,从而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对应的目标车距。

例如,如图2所示,A车与B车的相对速度为|V1-V2|,根据表1所示的车速与车距的对应关系,查找|V1-V2|所属的相对车速范围,若|V1-V2|属于V11~V22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1,若|V1-V2|属于V22~V33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2,若|V1-V2|属于V33~V44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3。

表1

步骤S103,在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向所述第一车辆和/或所述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

具体的,将确定的目标车距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所述第一车辆展示警示信息,同时向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以提示两车辆距离不达标,以防追尾。

可选的,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展示警示信息的方式可以为播放音频或者视频,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车辆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后,根据第一车速及第二车速确定两车之间的车距,当两车之间的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分别向两车发送警示信息。通过对两车车距的提醒,以保证两车保持安全距离,即使在急刹车时,也不会造成追尾,从而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车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发送的所述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

具体的,第一车辆通过车载单元采集自身的行车速度,将采集到的车速作为第一车速,同时,第二车辆通过自身的车载单元采集到的自身的行车速度发送给第一车辆,第一车辆接收到的第二车辆发送的车速作为第二车速。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同向行驶。

例如,如图2所示,A车与B车同向行驶,A车采集到自身的车速为V1,B车采集到自身的车速为V2,并将车速V2发送给A车。其中A车为第一车辆,B车为第二车辆,V1为第一车速,V2为第二车速。

步骤S202,计算所述第一车速与所述第二车速的差值,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

例如,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为V1,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为V2,则相对速度为|V1-V2|。

步骤S203,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对应的目标车距。

具体的,遍历所述预设的至少一个速度范围,在所述预设的至少一个速度范围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相匹配的速度范围,若存在,则将查找到的速度范围作为所述相对速度所属的目标速度范围,确定所述相对速度所属的目标速度范围对应的目标车距。其中,所谓遍历,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树中每个结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在本实施例中,搜索路线为相对车速与车距的对应关系中按照相对速度范围先后顺序将所述至少一个车速范围连接而构成的线段,其中至少一个车速范围为节点。

例如,如图2所示,A车与B车的相对速度为|V1-V2|,根据表1所示的车速与车距的对应关系,查找|V1-V2|所属的相对车速范围,若|V1-V2|属于V11~V22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1,若|V1-V2|属于V22~V33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2,若|V1-V2|属于V33~V44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3。

步骤S204,在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向所述第一车辆和/或所述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

具体的,将确定的目标车距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所述第一车辆展示警示信息,同时向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以提示两车辆距离不达标,以防追尾。

可选的,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展示警示信息的方式可以为播放音频或者视频,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205,指示所述第一车辆按照第一预设车速行驶,并指示所述第二车辆按照第二预设车速行驶。

具体的,根据所述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的相对车速,为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分别规划一个行车速度,以使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按照各自的规划车速行驶后,使得两车之间的车距大于安全距离。

例如,如图4所示,预设距离阈值为S0,在某一时刻测得A车与B车的车距为S1,此时S1小于S0,因此,指示A车以VA速度行驶,指示B车以VB速度行驶,再次测得A车与B车的车距为S2,且S2大于S0。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车辆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后,根据第一车速及第二车速确定两车之间的车距,当两车之间的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分别向两车发送警示信息。通过对两车车距的提醒,以保证两车保持安全距离,即使在急刹车时,也不会造成追尾,从而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距提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车速获取模块510,用于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发送的所述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

具体的,第一车辆通过车载单元采集自身的行车速度,将采集到的车速作为第一车速,同时,第二车辆通过自身的车载单元采集到的自身的行车速度发送给第一车辆,第一车辆接收到的第二车辆发送的车速作为第二车速。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同向行驶。

例如,如图2所示,A车与B车同向行驶,A车采集到自身的车速为V1,B车采集到自身的车速为V2,并将车速V2发送给A车。其中A车为第一车辆,B车为第二车辆,V1为第一车速,V2为第二车速。

车距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车速及所述第二车速,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目标车距。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车距确定模块520,包括:

相对速度计算单元521,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车速与所述第二车速的差值,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

车距确定单元52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对应的目标车距。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车距确定单元522,包括:

速度范围确定子单元5221,用于在预设的至少一个速度范围中确定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所属的目标速度范围。

具体的,所述速度范围确定子单元5221,用于:

遍历所述预设的至少一个速度范围;在所述预设的至少一个速度范围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相匹配的速度范围;若存在,则将查找到的速度范围作为所述相对速度所属的目标速度范围。

目标车距确定子单元5222,用于确定所述相对速度所属的目标速度范围对应的目标车距。

具体的,计算所述第一车速与所述第二车速的差值,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然后根据预设的车速范围与车距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相对速度所属的车速范围,从而确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对应的目标车距。其中,所谓遍历,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树中每个结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在本实施例中,搜索路线为相对车速与车距的对应关系中按照相对速度范围先后顺序将所述至少一个车速范围连接而构成的线段,其中至少一个车速范围为节点。

例如,如图2所示,A车与B车的相对速度为|V1-V2|,根据表1所示的车速与车距的对应关系,查找|V1-V2|所属的相对车速范围,若|V1-V2|属于V11~V22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1,若|V1-V2|属于V22~V33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2,若|V1-V2|属于V33~V44范围,则确定对应的目标车距为S3。

信息发送模块530,用于在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向所述第一车辆和/或及所述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

具体的,将确定的目标车距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目标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所述第一车辆展示警示信息,同时向第二车辆发送警示信息,以提示两车辆距离不达标,以防追尾。

可选的,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展示警示信息的方式可以为播放音频或者视频,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示模块540,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按照第一预设车速行驶,并指示所述第二车辆按照第二预设车速行驶。

具体的,根据所述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的相对车速,为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分别规划一个行车速度,以使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按照各自的规划车速行驶后,使得两车之间的车距大于安全距离。

例如,如图4所示,预设距离阈值为S0,在某一时刻测得A车与B车的车距为S1,此时S1小于S0,因此,指示A车以VA速度行驶,指示B车以VB速度行驶,再次测得A车与B车的车距为S2,且S2大于S0。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车辆采集第一车辆的第一车速,并接收第二车辆的第二车速后,根据第一车速及第二车速确定两车之间的车距,当两车之间的车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分别向两车发送警示信息。通过对两车车距的提醒,以保证两车保持安全距离,即使在急刹车时,也不会造成追尾,从而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