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0335发布日期:2018-06-05 18:3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内饰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和使用者的舒适度。在汽车设计过程中,车身设计和内饰设计是最主要的两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汽车内饰件的功能性与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在长途旅行过程中,人们需要在车内饮食或摆放物品,但是为了乘车过程的舒适感,汽车内多为曲线弧度设计,没有可供摆放物品的位置。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挂式多功能置物袋,参考申请号为201520411443.X的专利文件,适用于挂在汽车内壁上,放置杂物、纸巾等物品,方便放置,闲置时不占用空间。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餐桌,参考申请号为201320437016.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适合副驾驶位置使用的餐桌,此餐桌方便折叠,闲置时不占用空间。

现有的汽车内饰有适合置物的挂式多功能置物袋,也有适合置物吃饭的汽车餐桌,但是没有既有置物功能又有支撑平面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方便置物的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

第一方面,一种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包括平行于汽车椅背的固定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下端的置物盘,置物盘上设有置物槽,固定板远离与置物盘转动连接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板靠近置物盘的侧面设有稳固带,稳固带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靠近汽车椅背的侧面设有固定绑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绑带固定在椅背上,翻转置物盘放置物品,能够解决物品无处摆放的问题。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通过稳固带和置物槽的配合,还能解决物品摆放不稳固的问题,获得稳定和保护物品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固定板;11、固定块;12、固定绑带;121、卡固孔;13、稳固带;14、置物兜;15、平面镜;2、置物盘;21、置物槽;22、固定条;23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提出的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汽车内饰多用途置物架,包括平行于汽车椅背的固定板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下端的置物盘2,置物盘2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上,置物盘2能够翻转成垂直于固定板1的状态和扣合在固定板1内的状态。

固定板1远离与置物盘2转动连接的一侧设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转动固定在固定板1内,转动固定块11能实现固定置物盘2和翻转置物盘2的功能。

固定板1靠近置物盘2的侧面设有稳固带13,稳固带13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上,稳固带13卡固在固定板1。置物盘2上设有置物槽21,置物槽21与稳固带13同轴设置,在使用时,翻转稳固带13至平行于置物盘2的位置,置物槽21与稳固带13共同作用固定物品,双重作用更稳固,防止物品晃动。置物槽21分为置物盘2上的固定槽和插接在固定槽内的固定条22,固定条22插接在置物盘2上,方便拆卸,并且拆卸后,方便置物盘2平面摆放果盘、书籍等物品。置物盘2上开设有条形槽23,取下固定条22时,固定条22放置在条形槽23内,防止固定条22因无处安放而丢失,且能保持置物盘2表面平整。

固定板1靠近汽车椅背的侧面设有固定绑带12,固定绑带12包括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第一固定绑带上开设有卡固孔121,第二固定绑带上设有相适配的卡固凸块。固定板1通过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缠绕在汽车椅背上后相互卡扣实现固定。

稳固带13的长度可调节,根据摆放物品的外形特点,适时地调节稳固带13的长度,更加牢固的固定物品。稳固带13可以为条形粘扣带、塑料扎带或可调节直径的环。

固定板1靠近置物盘2的侧面上嵌设有平面镜15,平面镜15嵌设在固定板1上,不占用空间,方便汽车后排的乘客整理妆容。

固定板1靠近置物盘2的侧面设有置物兜14,置物兜14为固定在固定板1上的网兜,网兜的伸缩性好,盛放物品的体积变化区间大,占用空间小。置物兜14内可以放置手机,纸巾等小件常用物品。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