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车、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及其组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10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气垫车、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及其组装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运输装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垫车、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及其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常规车辆以车轮或履带等作为行走机构以实现货物或人员的运输,一般而言,常规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阻力,因此所能运输的货物重量有限,特别是难以应用于大型交通运输设备的运输中。气垫车又称为气垫悬浮搬运车,是利用气体薄膜技术的功效托起并且移动载荷,它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精密或超重仪器搬运,比如飞船搬运到发射架;当气垫充气到达一定压力后,该装置的运行与地面完全没有摩擦,进而具备防震防摩擦静电的性能。

现有的气垫车的气垫片一般为固定式安装于气垫车车体的下方,当气垫片损坏时不方便维修或更换,并且一辆气垫车大多只具有一个固定的气垫盘,当运输重量较大或较小时,气垫盘的承托力不够或者气垫盘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即气垫盘只能单独使用。现有的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存在系统繁杂以及待组装的装备的运输不便的缺点。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垫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垫片不方便维修或更换以及气垫盘不能组合使用的缺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装系统繁杂以及待组装的装备的运输不便的缺点。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装备的组装工艺,该组装工艺具有组装简便易行的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车,包括气垫车主体,所述气垫车主体下方设置有轨道轮、无负载轮、至少一个气垫盘和驱动单元;所述气垫盘包括气垫片和连接组件,所述气垫片活动安装于所述气垫车主体下方;

所述气垫车主体上还设置有供气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气垫片和所述驱动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与所述气垫片相连的风管和风管卷轴,所述风管卷绕于所述风管卷轴上;

所述气垫车主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轨道轮相连的液压系统和电机,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液压系统和所述轨道轮相连。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垫车主体上还设置有安全部件和报警器;

所述安全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气垫车主体周围的缓冲器和可活动的保护刷;

所述报警器包括喇叭和警示灯。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垫车主体内还设置有遥控单元和电源,所述遥控单元分别与所述供气系统、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遥控单元、所述安全部件和所述报警器相连。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组装单元和利用上述的气垫车运输待组装车体的气垫车运输通道,所述组装单元包括组装台位和至少设置于所述组装台位一侧的组装高架平台。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组装单元为两个并列排布的第一组装单元和/或第二组装单元,所述第一组装单元或所述第二组装单元的一侧设置为所述气垫车运输通道;

所述第一组装单元和所述第二组装单元之间留有物料运输通道,

或者,两个所述第一组装单元之间或两个所述第二组装单元之间留有物料运输通道;

其中:

所述第一组装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组装高架平台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高架平台两侧的两个组装台位,所述第一组装高架平台的横截面为T字形;

所述第二组装单元包括一个第二组装高架平台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高架平台两侧的四个组装台位,第二组装高架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组装台位,所述第二组装高架平台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组装单元为两个并列排布的第三组装单元或第四组装单元,两个所述第三组装单元之间或两个所述第四组装单元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组装单元或第四组装单元的至少一侧留有气垫车运输通道,其中:

所述第三组装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组装高架平台和设置于所述第三组装高架平台之间的组装台位,所述第三组装高架平台的横截面为一字形;

所述第四组装单元为两个所述第三组装单元的串联,两个所述第三组装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组装高架平台相连。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组装单元为第三组装单元和第四组装单元的并列排布,所述第三组装单元和所述第四组装单元之间、所述第三组装单元的至少一侧以及所述第四组装单元的至少一侧留有气垫车运输通道;

所述第三组装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组装高架平台和设置于所述第三组装高架平台之间的组装台位,所述第三组装高架平台的横截面为一字形;

所述第四组装单元为两个所述第三组装单元的串联,两个所述第三组装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组装高架平台相连。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组装单元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组装单元,两个所述第五组装单元之间为气垫车运输通道;

所述第五组装单元包括第一组装高架平台和组装台位,所述第一组装高架平台和所述组装台位相间分布,所述第一组装高架平台的横截面为T字形。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垫车运输通道的宽度为30m,所述组装高架平台为二层组装高架平台或三层组装高架平台。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装备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组装的车体坐落到架车支撑上,然后将上述的气垫车移动到架车支撑下面,然后气垫车开始工作将架车支撑和车体一起进行移动到上述的组装系统的组装台位处,然后组装车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车设置有活动安装于气垫车主体下方的气垫片,该气垫片的取出方便,当气垫片需要维修或更换时不需要将整个气垫车提升起来即可实现;另外,气垫盘上设置的连接组件能够将两个及以上的气垫盘连接到一起,即多个气垫盘能够组合到一起,共同驱动气垫车的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结构布局清晰简单合理,并且设置有气垫车运输通道,待组装的车体的运输非常方便,只需利用气垫车将待组装的车体通过气垫车运输通道运输到组装台位处,然后安装人员从组装高架平台上进入车下、车体内或车顶进行组装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运输装备的组装工艺充分利用了上述气垫车以及组装系统,具有组装简便易行以及组装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车的底部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气垫车主体;101-轨道轮;102-无负载轮;103-气垫片;2-气垫车运输通道;3-第一组装单元;301-组装台位;302-第一组装高架平台;4-第二组装单元;401-第二组装高架平台;5-物料运输通道;6-第三组装单元;601-第三组装高架平台;7-第四组装单元;8-第五组装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车,包括气垫车主体1,气垫车主体1下方设置有轨道轮101、无负载轮102、至少一个气垫盘和驱动单元;气垫盘包括气垫片103和连接组件,气垫片103活动安装于气垫车主体1下方;

气垫车主体1上还设置有供气系统以及分别与气垫片103和驱动单元相连的控制系统,供气系统包括与气垫片103相连的风管和风管卷轴,风管卷绕于风管卷轴上;

气垫车主体1内设置有与轨道轮101相连的液压系统和电机,电机分别与液压系统和轨道轮101相连。

在上述气垫车无负载的情况下,气垫车将在无负载轮102的带动下移动。在上述气垫车有负载的情况下,气垫车内的控制系统开始工作,外部的供气泵经供气系统的风管向气垫片103内不断充气,然后气垫片103内充满气体,由于气垫片103上有孔,因此该孔构成气垫片103内的气体向外排放的气道,继而气垫片103与地面之间也不断充满气体,当气垫片103与地面之间的气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该高气压将托起气垫车,使气垫车的最底端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气垫车与地面相脱离;与此同时,驱动单元开始工作,该驱动单元为气动驱动单元,它能够在±90度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整个气垫车实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以及曲线运动,甚至能够以气垫车主体1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将气垫车连同车上的负载一起输运到目标位置上;该气垫车还可实现气垫运输和轨道运输的转换,未使用轨道运输时轨道轮101处于折叠状态,当需要轨道运输时,电机将驱动轨道轮101转为非折叠状态,然后轨道轮101在电机的驱动下驶入轨道附近,同时电机向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产生向下的压力将轨道轮101压到轨道上,电机继续工作,该气垫车将沿轨道运动到目标位置上。

上述气垫车的气垫片103活动安装于气垫车主体1下方,该气垫片103的取出方便,当气垫片103需要维修或更换时不需要将整个气垫车提升起来即可实现;另外,气垫盘上设置的连接组件能够将两个及以上的气垫盘连接到一起,即多个气垫盘能够组合到一起,共同驱动气垫车的运行。上述连接组件为连接挂钩、连接卡环或软连接。

进一步地,气垫车主体1上还设置有安全部件和报警器;

安全部件包括设置于气垫车主体1周围的缓冲器和可活动的保护刷;

报警器包括喇叭和警示灯。

上述气垫车的安全部件和报警器是为了保护气垫车主体1而设,在气垫车运行过程中被其他物体击撞时,安全部件能够对其产生很好的保护,而当气垫车运行异常时,报警器将向工作人员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缓冲器为钢制缓冲器,缓冲器和保护刷能够用来防止其他物体的冲撞和防止散落的碎物进入到气垫车的下面。报警器能够在气垫车运行过程中发出声光警报。

进一步地,气垫车主体1内还设置有遥控单元和电源,遥控单元分别与供气系统、驱动单元和电机相连,电源分别与遥控单元、安全部件和报警器相连。

遥控单元能够对气垫车的整体运行进行控制,工作人员使用遥控器即可控制供气系统、驱动单元以及电机的运行或停止。内置的电源为遥控单元、安全部件和报警器提供电力,该电源为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上述气垫车摩擦因数小、对承载地面的压力小和作业灵活性好,此外功能准确、可靠,可纵向、横向及360度移动旋转,具有起升平稳,精确同步,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气垫车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足够的静态、动态刚度,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在环境温度5℃-40℃范围内,连续工作24小时,能够保持气垫性能可靠、运行平稳、移动精度稳定。气垫车具有可靠的安全部件及报警器,以防止误操作或意外事故造成气垫车损害和人身伤亡。该气垫车技术先进、操作直观、简便,易于维护和修理。

第二方面,如图3-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至少一个组装单元和利用上述的气垫车运输待组装车体的气垫车运输通道2,组装单元包括组装台位301和至少设置于组装台位301一侧的组装高架平台。

上述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结构布局清晰简单合理,并且设置有气垫车运输通道2,待组装的车体的运输非常方便,只需利用气垫车将待组装的车体通过气垫车运输通道2运输到组装台位301处,然后安装人员从组装高架平台上进入车下、车体内或车顶进行组装即可。

进一步地,组装单元为两个并列排布的第一组装单元3和/或第二组装单元4,第一组装单元3或第二组装单元4的一侧设置为气垫车运输通道2;

第一组装单元3和第二组装单元4之间留有物料运输通道5,

或者,两个第一组装单元3之间或两个第二组装单元4之间留有物料运输通道5;

其中:

第一组装单元3包括一个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和设置于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两侧的两个组装台位301,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的横截面为T字形;

第二组装单元4包括一个第二组装高架平台401和设置于第二组装高架平台401两侧的四个组装台位301,第二组装高架平台401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组装台位301,第二组装高架平台401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上述组装单元的布置方式为横向布置,并且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或第二组装高架平台401设置于组装台位301的一侧,组装台位301的另一侧为气垫车运输通道2,即车辆可以从组装台位301的侧面进出组装台位301,物料在两个第一组装单元3或第二组装单元4之间的物料运输通道5内运输,该物料运输通道5设置为5m宽即可;上述布置方式的只需在车辆进出厂房时留有1个30m宽的气垫车转换通道即可;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车下较大零部件可以从无高架平台的一侧送入车体下面,然后进行安装。

如图3所示为上述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包括上下两个组装单元,该组装单元为第一组装单元3和第二组装单元4的并列排布,第一组装单元3和第二组装单元4的同一侧(或上下两个组装单元之间)设置有气垫车运输通道2,第一组装单元3和第二组装单元4之间留有物料运输通道5。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为上下两个组装单元,该组装单元为两个并列排布的第一组装单元3,两个第一组装单元3之间设置有物料运输通道5,两个上述组装单元之间为气垫车运输通道2。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为上下两个组装单元,该组装单元为两个并列排布的第二组装单元4,两个第二组装单元4之间设置有物料运输通道5,上下两个上述组装单元之间为气垫车运输通道2。

进一步地,组装单元为两个并列排布的第三组装单元6或第四组装单元7,两个第三组装单元6之间或两个第四组装单元7之间,以及第三组装单元6或第四组装单元7的至少一侧留有气垫车运输通道2,其中:

第三组装单元6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和设置于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之间的组装台位301,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的横截面为一字形;

第四组装单元7为两个第三组装单元6的串联,两个第三组装单元6之间通过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相连。

上述组装单元的布置方式为横向布置,并且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之间设置有组装台位301,即组装台位301的两侧均为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工作人员可以从组装台位301的两侧进入车体内部进行组装,同时组装用零部件存放在车体两侧,方便零部件的存取。

进一步地,组装单元为第三组装单元6和第四组装单元7的并列排布,第三组装单元6和第四组装单元7之间、第三组装单元6的至少一侧以及第四组装单元7的至少一侧留有气垫车运输通道2;

第三组装单元6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和设置于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之间的组装台位301,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的横截面为一字形;

第四组装单元7为两个第三组装单元6的串联,两个第三组装单元6之间通过第三组装高架平台601相连。

如图4所示为上述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包括一个组装单元,该组装单元为第三组装单元6和第四组装单元7的并列排布,第三组装单元6和第四组装单元7之间、第三组装单元6的一侧以及第四组装单元7的一侧留有气垫车运输通道2。

进一步地,组装单元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组装单元8,两个第五组装单元8之间为气垫车运输通道2;

第五组装单元8包括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和组装台位301,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和组装台位301相间分布,第一组装高架平台302的横截面为T字形。

如图5所示为上述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该运输装备的组装系统包括两个组装单元,该组装单元包括第五组装单元8,两个第五组装单元8之间为气垫车运输通道2。

上述组装单元的布置方式为纵向布置,上下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组装单元8,两个第五组装单元8之间为30m宽的气垫车运输通道2,该布置方式结构整齐、整体视觉效果好,并且组装生产非常方便。该实施方式综合了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优点,车下较大零部件可以从无组装高架平台的一侧送入车体下面,然后进行安装;工作人员还可以从组装台位301的两侧进入车体内部进行组装,同时组装用零部件存放在车体两侧,方便零部件的存取。

进一步地,气垫车运输通道2的宽度为30m,组装高架平台为二层组装高架平台或三层组装高架平台。

组装高架平台设有上平台楼梯,楼梯设置在平台内部,不占用平台以外的空间,这样使组装高架平台可以占用最小面积,以便为车间布置留有更大空间。

二层高架平台主要作为车下件组装和车内件组装的工装设备。车下件组装时操作工人应能方便、高效快捷的进行工作,因此组装平台的下平面最低高度设计为1.8m左右,按操作工平均身高1.7m,然后操作面为1.8m左右(架车支撑高约1.8m),正好适合人员操作。车下件如车下垃圾箱、污物处理器、逆变器、制动管件、水管件、车下机器接线等零部件的安装。车内件组装时,操作工人可以从高架平台的二层直接进入车内进行组装工作。组装高架平台二层设计高度与车体的车门高度一致,这样操作工人可以直接由平台进入车内,进行组装。车内件如墙板、顶板、卫生间、座椅、行李架、车内线缆等零部件安装。

三层高架平台是在二层高架平台的基础上再加一层平台,平台顶部与车顶基本一致,高约为4.4m。因为车体地板到车顶的高度约为2.6m(不含受电弓,CRH2型车高2600mm,CRH3型车高2630mm),架车支撑高度为1.8m,因此车顶高度为4.4m。一层、二层平台仍然为车下件组装和车内件组装,三层平台主要为车顶设备件的组装。车顶设备件如空调、受电弓、高压绝缘端子、车顶配线、管连接等零部件的安装。

组装高架平台的宽度一般确定为3m及以上,因为典型的动车组车体宽度CRH2型车为3380mm,CRH3型车为3265mm。因此车下件宽度均在3m以内。由于高速动车组组装用零部件可以在高架平台的下面临时存放,因此平台宽度要大于等于其最宽件尺寸。综合以上因素,组装高架平台宽度为3m或3m以上。又因为各种厂房的具体跨度及台位布置不尽相同,所以平台宽度也会随之改变。例如,紧邻墙边的高架平台宽度一般会小于3m,此处平台仅具有方便上下车功能,无组装零部件存放功能,零部件的存放放在车体的另一侧。假如组装高架平台的上部或下部需要存放较多的组装用零部件,而且在台位数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平台的宽度,从而增加零部件的存放面积,以便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运输的次数。这样可以使车间更加整洁、安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装备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组装的车体坐落到架车支撑上,然后将上述的气垫车移动到架车支撑下面,然后气垫车开始工作将架车支撑和车体一起进行移动到上述的组装系统的组装台位处,然后组装车体。

该架车支撑高约1.8m左右,将需组装的车体坐落在其上面;气垫车移动到该工装下面,然后气垫车开始工作将该架车支撑连同待组装的车体一起进行移动,移到所需组装台位处进行组装或者将组装完成后的车辆移动到下一道工序继续进行其他工作。上述运输装备的组装工艺充分利用了上述气垫车以及组装系统,具有组装简便易行以及组装速度快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