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43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厢,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能够对电缆轴盘进行自动装卸的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在现在的电力行业中电缆是必不可少的输电设备之一,从而能够利用电缆对电力进行远距离的输送,从而进一步的能够将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其中在电缆的铺设过程中大多都是将电缆缠绕在线缆轴盘上,从而能够通过线缆轴盘进一步的方便对电缆的运输,当电缆缠绕在线缆轴盘上后由于重量的增加,所以在装运线缆轴盘的过程中大多都需要利用吊车进行装运,并且在卸载线缆轴盘的过程中轴也同时需要利用吊车进行卸载,虽然能够利用吊车对线缆轴盘进行装卸,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其中在线缆铺设的过程中由于铺设的地点大多都是由线缆的走向所定,并且大多线缆铺设都是在野外完成铺设,由于对于线缆轴盘的运输大多都是利用大型的运输车厢完成运输,并且运输车厢只能起到运输的作用,所以当在装卸线缆轴盘的过程中都需要由一台吊车完成装卸,所以对于线缆轴盘的装卸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线缆铺设的成本。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所述车厢底板上连接有一车厢接板,在所述车厢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盘槽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链条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的滑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车厢底板上,在所述车厢底板上设置有两条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一轴盘滑动定位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的滑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滚动到所述轴盘固定块上,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的在所述车厢底板上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线缆轴盘输送到车厢底板上,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线缆轴盘的装卸,避免了利用吊车装卸所述线缆轴盘造成的条件限制,进一步降低线缆铺设的成本。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包括有一线缆轴盘、车厢底板,所述车厢底板上设有滚轮,所述车厢底板的端部设有一第七凹槽,所述车厢底板内设有两条与所述第七凹槽相对应连通的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七凹槽内设有一轴盘滑动定位器,所述车厢底板内还设有一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的第一滑槽;

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包括有两个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轴盘固定块,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还包括有一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的滑动定位块,两个所述轴盘固定块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转轴,两个所述第三转轴分别连接在所述滑动定位块上,所述轴盘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线缆轴盘相对应的第一轴盘槽,能够将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通过所述第七凹槽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轴盘固定块,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轴盘固定块在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滑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在所述车厢底板上的滑动。

所述车厢底板上还设有一电机驱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转动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还设有一转动的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四链轮之间设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上连接有一排相对应的连接轴,所述滑动定位块上设有一与所述连接轴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一第二磁盘,所述连接轴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磁盘相对应磁吸连接的第一磁盘,能够在所述电机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链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链条的在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滑动,在所述第二链条上连接有一排相对应的连接轴,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轴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磁盘磁盘与所述第二磁盘的相对应磁吸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轴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定位块的滑动,从而达到带动所述线缆轴盘在所述车厢底板上滑动。

所述车厢底板的端部还连接有一车厢接板,所述车厢接板上设有两条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上分别连接有一排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的轴盘固定块,所述轴盘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线缆轴盘相对应的第二轴盘槽,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链条转动,能够在所述车厢底板上连接一车厢接板,从而能够在装卸所述线缆轴盘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滚动到所述第二轴盘槽内,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轴盘固定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在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滑动,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车厢底板上,从而实现了对所述线缆轴盘的装卸,避免了利用吊车装卸所述线缆轴盘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降低线缆的铺设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底板内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槽,两条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与所述第三滑槽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转轴分别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

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一在所述车厢底板所设转孔内转动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四链轮在所述第八转轴上转动,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一排呈T型的连接轴内槽,所述第一磁盘呈T型设置,且所述第一磁盘分别在所述连接轴内槽内滑动,所述滑动定位块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四凹槽,所述滑动定位块内还设有一第一内腔,所述滑动定位块内还设有一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内腔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转孔内设有一滑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二磁盘连接在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磁盘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所述第五转轴的另一端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滑动,所述第五转轴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内腔内滑动的第一压盘,所述第一内腔内还设有一弹压所述第一压盘的第一弹簧,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进一步对所述第一压盘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五转轴进行弹压,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磁盘收缩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轴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磁盘在所述连接轴内槽内滑动,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磁盘与所述第二磁盘相对应磁吸连接后使所述第一磁盘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利用所述第二链条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定位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缆轴盘在所述车厢底板上的滑动。

所述车厢底板内还设有一与所述滑动定位块相对应的第三凹槽,所述车厢底板内还分别设有一排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孔,所述车厢底板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三转孔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二内腔内滑动的第二压盘,所述第二内腔内还分别设有一弹压所述第二压盘的第二弹簧,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对应的顶压块,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拉绳。

能够在对所述线缆轴盘进行装卸的过程中,能够首先的拉紧所述拉绳,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四转轴进行拉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转轴的滑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顶压块的滑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线缆轴盘滑动的预定位置后,能够松动所述拉绳,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压盘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四转轴进行弹压,能够使所述顶压块进一步顶压在所述第四凹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顶压块对所述第五转轴进行顶压,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二磁盘顶压出所述第二凹槽,能够进一步保证到所述连接轴的正常滑动,并且能够利用所述顶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滑动滑动定位块进行定位,从而防止所述滑动定位块的随意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盘槽呈半圆形设置,能够利用半圆形设置的第一轴盘槽,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线缆轴盘的随意晃动,从而防止所述线缆轴盘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接板两端分别设有一与两条所述第四滑槽相对应连通的第四转孔,两端所述第四转孔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六转轴上,一端所述第六转轴上连接有一第一齿轮,所述车厢接板一端还设有一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还连接有一连接转盘,所述车厢底板内设有一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转孔内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一与所述连接转盘相对应连接的连接头。

能够在所述电机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头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连接转盘的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相对因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六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链轮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链条的转动,能够使所述线缆轴盘进一步输送到所述车厢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转盘内设有一呈方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头呈方形设置,且所述连接转盘上还设有一与所述连接头相对应的接头进槽,所述车厢底板的一端连接有一呈L型的卡接轴,所述车厢接板设有与所述卡接轴相对应的卡接槽,能够在安装所述车厢接板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所述卡接槽进一步的卡接在所述卡接轴上,并且能够使所述连接转盘上所设的连接槽进一步的卡接在所述连接头上,从而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头带动所述连接转盘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盘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轴盘固定块上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轴盘固定块上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定位支架,所述线缆轴盘与两侧所述定位支架相对应,所述定位支架呈L型设置,且所述第六凹槽内分别设有一拉动所述定位支架的第三弹簧,所述定位支架上分别设有一定位端头,所述线缆轴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圈与所述定位端头相对应的固定槽,能够在装卸所述线缆轴盘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滚动到所述第二轴盘槽内以后,能够使所述线缆轴盘进一步的与所述定位支架进行相对应的卡接,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定位端头卡接在所述固定槽内,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卡接在所述轴盘固定块上,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的滑动。

进一步的,第四滑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车厢接板上的第五凹槽,所述轴盘固定块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五凹槽内滑动的支撑滑块,能够在所述轴盘固定块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滑块在所述第五凹槽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轴盘固定块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到所述轴盘固定块的正常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轴盘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线缆轴盘相对应的捆绑绳,能够利用捆绑绳对所述线缆轴盘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从而保证到所述线缆轴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包括有一排设在所述车厢底板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车厢底板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轴盘固定块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轮上滑动,能够在所述轴盘固定块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使所述轴盘固定块在所述第一转轮上滑动,能够进一步保证到所述轴盘固定块的正常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所述车厢底板上连接有一车厢接板,能够在所述车厢底板上连接有一车厢接板,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线缆轴盘的装卸作业,在所述车厢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盘槽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链条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的滑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车厢底板上,在所述车厢底板上设置有两条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一轴盘滑动定位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的滑动,所述滑动定位器包括有两个轴盘固定块,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滚动到所述轴盘固定块上,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的在所述车厢底板上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线缆轴盘输送到车厢底板上,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线缆轴盘的装卸,避免了利用吊车装卸所述线缆轴盘造成的条件限制,进一步降低线缆铺设的成本,并且也能够进一步方便对所述线缆轴盘的运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车厢底板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定位块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车厢接板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车厢接板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转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轴盘固定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厢底板、2滚轮、3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滑动块、6车厢接板、7卡接轴、8卡接槽、9第一链轮、10第一链条、11第三链轮、12第四链轮、13第二链条、14连接轴、15第三滑槽、16电机、17第一转轴、18第一转孔、19第二链轮、20连接头、21线缆轴盘、22第一凹槽、23第二转轴、24第一转轮、25第一轴盘槽、26轴盘固定块、27滑动定位块、28第三转轴、29连接轴内槽、30第一磁盘、31第二凹槽、32固定槽、33第二磁盘、34第四转轴、35顶压块、36第三凹槽、37第一内腔、38第二转孔、39第四凹槽、40第五转轴、41第一压盘、42第一弹簧、43第二内腔、44第三转孔、45第二压盘、46第二弹簧、47拉绳、48第四转孔、49第六转轴、50第一齿轮、51第七转轴、52第二齿轮、53连接转盘、54连接槽、55接头进槽、56第五凹槽、57轴盘固定块、58支撑滑块、59第二轴盘槽、60第六凹槽、61定位支架、62定位端头、63第三弹簧、64第七凹槽、65第四滑槽、66第八转轴、67第九转轴、68固定支架、69轴盘滑动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力设备电缆轴盘自动装卸车厢,包括有一线缆轴盘21、车厢底板1,所述车厢底板1上设有滚轮2,所述车厢底板1的端部设有一第七凹槽64,所述车厢底板1内设有两条与所述第七凹槽64相对应连通的的第二滑槽4,所述第七凹槽4内设有一轴盘滑动定位器69,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设有一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4相对应的第一滑槽3,在所述车厢底板1的端部设置有一呈凹形的第七凹槽64,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还设有两条相平行的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呈凹形设置,且两条所述第二滑槽4与所述第七凹槽64相对应连通,在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设有一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与两条所述第二滑槽4相对应,在所述第七凹槽64内设有一轴盘滑动定位器6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七凹槽4将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6放入,所述第一滑槽3与所述第二滑槽4的长度分别与所述车厢底板1的长度相对应。

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69包括有两个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的轴盘固定块26,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69还包括有一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滑动的滑动定位块27,两个所述轴盘固定块26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转轴28,两个所述第三转轴28分别连接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上,所述轴盘固定块26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线缆轴盘21相对应的第一轴盘槽25,所述轴盘滑动定位器69包括有两个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的轴盘固定块26,从而能够将所述轴盘滑动定位69从所述第七凹槽4内放入后,能够使所述滑动定位块27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滑动,在所述轴盘固定块26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转轴28,从而能够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转轴28进一步带动所述轴盘固定块26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在所述轴盘固定块26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轴盘槽25,从而能够将所述线缆轴盘21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盘槽25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线缆轴盘21进行固定,防止所述线缆轴盘21发生晃动的现象,保证到正常的运输。

所述车厢底板1上还设有一电机16驱动的第一转轴17,所述第一转轴17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转动的第三链轮11,所述第一滑槽3的内还设有一转动的第四链轮12,所述第三链轮11与所述第四链轮12之间设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13,所述第二链条13上连接有一排相对应的连接轴14,所述滑动定位块27上设有一与所述连接轴14相对应的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内设有一第二磁盘33,所述连接轴14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磁盘33相对应磁吸连接的第一磁盘30,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还设有一电机16驱动的第一转轴17,并且所述第一转轴17上连接有一第三链轮11,所述第三链轮11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转动,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还设有一转动的第四链轮12,并且在所述第三链轮11与所述第四链轮12上设有一第二链条13,从而能够在电机16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链轮11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链条13的转动,在所述第二链条13上连接有一排连接轴14,所述连接轴14并排设在所述第二链条13上,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上设有一第二凹槽31,所述连接轴14与所述第二凹槽31相对应,并且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设有一第二磁盘33,在所述连接轴14上连接有一第一磁盘30,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13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轴14的滑动,所述连接轴14滑动到所述第二凹槽31处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磁盘30与所述第二磁盘33的相对应磁吸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轴14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13继续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定位块27的滑动,从而能够达到带动所述轴盘固定块26滑动的目的,进一步的达到带动所述线缆轴盘21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滑动的目的。

所述车厢底板1的端部还连接有一车厢接板6,所述车厢接板6上设有两条与所述第二滑槽4相对应的第四滑槽65,所述第四滑槽65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10,所述第一链条10上分别连接有一排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滑动的轴盘固定块57,所述轴盘固定块57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线缆轴盘21相对应的第二轴盘槽59,所述第一转轴17带动所述第一链条10转动,在所述车厢底板1的端部还连接有一车厢接板6,从而能够使所述车厢接板6对应连接在所述车厢底板1的端部,能够使所述车厢接板6与所述车厢底板1呈倾斜状态,从而能够方便所述线缆轴盘21的装卸,在所述车厢接板6上设有两条第四滑槽65,两条所述第四滑槽65分别与所述第二滑槽4相对应,并且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10,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1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轴盘固定块57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的滑动,在所述轴盘固定块57上设有第二轴盘槽59,所述轴盘固定块57并排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链条10上,从而能够使所述线缆轴盘21对应卡接在所述第二轴盘槽59内,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1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21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车厢接板6进一步的将所述线缆轴盘21输送到所述车厢底板1上,并且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线缆轴盘21滚入到所述第一轴盘槽25上,从而能够进一步达到装卸所述线缆轴盘21的目的,能够避免了装卸所述线缆轴盘21通过吊车造成的麻烦,并且能够利用车厢运输能够实现在野外的作业,进一步提高运输线缆轴盘21的效率,并且不受吊车吊装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方便对所述线缆轴盘21的装卸,进一步减少了铺设线缆的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滑槽3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槽15,两条所述第二滑槽4分别与所述第三滑槽15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转轴28分别在所述第三滑槽15内滑动,在所述车厢底板1内设有一第三滑槽15,所述第三滑槽15分别与所述第二滑槽4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滑槽15为一个空腔,并且所述第三滑槽15与所述第二滑槽4的长度相对应,所述第三转轴28能够在所述第三滑槽15内滑动。

所述第一滑槽3内设有一在所述车厢底板1所设转孔内转动的第八转轴66,所述第四链轮12在所述第八转轴66上转动,所述连接轴14上设有一排呈T型的连接轴内槽29,所述第一磁盘30呈T型设置,且所述第一磁盘30分别在所述连接轴内槽29内滑动,所述滑动定位块27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凹槽31相对应的第四凹槽39,所述滑动定位块27内还设有一第一内腔37,所述滑动定位块27内还设有一第二转孔38,所述第二转孔38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31和所述第四凹槽39以及与所述第一内腔37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转孔38内设有一滑动的第五转轴40,所述第二磁盘33连接在所述第五转轴40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磁盘33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滑动,所述第五转轴40的另一端在所述第四凹槽39内滑动,所述第五转轴40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内腔37内滑动的第一压盘41,所述第一内腔37内还设有一弹压所述第一压盘41的第一弹簧42,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还设有一第八转轴66,所述第八转轴66设在所述第一滑槽3的一端,所述第八转轴66在所述车厢底板1所设的转孔内转动,所述第四链轮12能够在所述第八转轴66上转动,在所述连接轴14上分别设置有一连接轴内槽29,并且所述连接轴内槽29分别呈T型设置,所述第一磁盘30分别呈T型设置,且与所述连接轴内槽29相对应,所述第一磁盘30能够在所述连接轴内槽29内滑动,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上设有一第四凹槽39,所述第四凹槽39与所述第二凹槽31相对应,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上设有一第二转孔38,所述第二转孔38内设有一滑动的第五转轴40,并且在所述第五转轴40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内腔37内滑动的第一压盘41,并且在所述第一内腔37内设有一第一弹簧42,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弹簧42对所述第一压盘41进行相对应的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五转轴40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磁盘33进行弹压,能够使所述第二磁盘33收缩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13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轴14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轴14在转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磁盘30与所述第二磁盘33进行相对应的磁吸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二磁盘33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定位块27的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线缆轴盘21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滑动。

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设有一与所述滑动定位块27相对应的第三凹槽36,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分别设有一排与所述第三凹槽36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孔44,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孔44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内腔43,所述第三转孔44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第四转轴34,所述第四转轴34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二内腔43内滑动的第二压盘45,所述第二内腔43内还分别设有一弹压所述第二压盘45的第二弹簧46,所述第四转轴3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四凹槽39相对应的顶压块35,所述第四转轴3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拉绳47,在所述车厢底板内设有一第三凹槽36,从而能够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凹槽36内滑动,并且在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设有一第三转孔44,所述第三转孔44设置有一排,且所述第三转孔44与所述第三凹槽36相对应连通,在所述车厢底板1内还设有一第二内腔43,所述第三转孔44与所述第二内腔43相对应连通,在所述第三转孔44内设有一滑动的第四转轴34,并且在所述第四转轴34上连接有一第二压盘45,所述第二压盘45能够在所述第二内腔43内滑动,并且在所述第二内腔43内分别设有一第二弹簧46,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弹簧46分别对所述第二压盘45进行相对应的弹压,并且在所述第四转轴34上分别连接有一拉绳47,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13转动的过程中,首先分别拉紧所述拉绳47,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第四转轴34,能够在所述第四转轴34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顶压块35,从而能够使所述滑动定位块27在所述第三凹槽36内正常的滑动,避免了所述顶压块35与所述滑动定位块27发生硬性的碰撞,从而阻止所述滑动定位块27的滑动,能够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7滑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线缆轴盘21滑动到限定的位置后,能够通过松动所述拉绳47,能够在所述第二弹簧46的弹压力下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压盘45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四转轴34进行弹压,从而能够使所述顶压块35顶压在所述第四凹槽39内,能够通过所述第四凹槽39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五转轴40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二磁盘33弹压出所述第二凹槽31,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磁盘30脱离所述第二凹槽31,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链条13进行进一步的转动,并且能够在松动所述拉绳47以后,能够使所述顶压块35顶压在所述第四凹槽39内,从而进一步限制所述滑动定位块27的继续滑动,从而进一步的将所述线缆轴盘21固定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从而防止所述线缆轴盘21发生晃动的问题,从而保证到对所述线缆轴盘21的正常运输,能够在卸载所述线缆轴盘21的过程中能够依次的拉紧所述拉绳47,从而利用所述第二链条13的翻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磁盘30与所述第二磁盘33的相对应磁吸,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定位块27的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对所述线缆轴盘21的装卸。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轴盘槽25呈半圆形设置,能够将所述第一轴盘槽25设置呈半圆形,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线缆轴盘21发生晃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到所述线缆轴盘21的正常运输。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车厢接板6两端分别设有一与两条所述第四滑槽65相对应连通的第四转孔48,两端所述第四转孔48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六转轴49,所述第一链轮9与所述第二链轮19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六转轴49上,一端所述第六转轴49上连接有一第一齿轮50,所述车厢接板6一端还设有一转动的第七转轴51,所述第七转轴51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50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52,所述第二齿轮52上还连接有一连接转盘53,所述车厢底板1内设有一第一转孔18,所述第一转轴17在所述第一转孔18内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7的一端连接有一与所述连接转盘53相对应连接的连接头20,在所述车厢接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四转孔48,并且所述第四转孔48分别与所述第四滑槽65相对应连通,在两端所述第四转孔48内分别设有一第六转轴49,所述第一链轮9与所述第二链轮19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六转轴49上,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链轮9与所述第二链轮19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转动,在一端所述第六转轴49上连接有一第一齿轮50,在所述车厢接板6的一端还设有一转孔,在转孔内设有滚动轴承,在滚动轴承内设有一第七转轴51,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七转轴51在滚动轴承内转动,在所述第七转轴51上连接有一第二齿轮52,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52与所述第一齿轮50进行相对应的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52上还连接有一连接转盘53,在所述车厢底板1内设有一第一转孔18,所述第一转轴17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孔18内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电机16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头20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头20与所述连接转盘53的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转盘53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齿轮52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52与所述第一齿轮50进行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六转轴49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链轮9的转动,在所述第一链轮9与所述第二链轮19上设有一第一链条10,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链条10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滑动,从而能够达到带动所述轴盘固定块5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21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所述线缆轴盘21的装卸。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转盘53内设有一呈方形的连接槽54,所述连接头20呈方形设置,且所述连接转盘53上还设有一与所述连接头20相对应的接头进槽55,所述车厢底板6的一端连接有一呈L型的卡接轴7,所述车厢接板6设有与所述卡接轴7相对应的卡接槽8,在所述连接转盘53上设有一呈方形的连接槽54,所述连接头20呈方形设置,从而通过所述车厢接板6上所设的卡接槽8卡接在所述车厢底板1所设的卡接轴7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车厢接板6呈倾斜状设置,能够在所述车厢接板6卡接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转盘53所设的接头进槽55卡接在所述连接头20上,从而能够使所述连接转盘53与所述连接头20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头20带动诉讼连接转盘53的转动。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轴盘槽59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轴盘固定块57上的第六凹槽60,所述第六凹槽60内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轴盘固定块57上的第九转轴67,所述第九转轴67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定位支架61,所述线缆轴盘21与两侧所述定位支架61相对应,所述定位支架61呈L型设置,且所述第六凹槽60内分别设有一拉动所述定位支架61的第三弹簧63,所述定位支架61上分别设有一定位端头62,所述线缆轴盘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圈与所述定位端头62相对应的固定槽32,在所述第二轴盘槽59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六凹槽60,所述第六凹槽60分别设在所述轴盘固定块57上,并且在所述第六凹槽60内分别设有一第九转轴67,在所述第九转轴67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定位支架61,从而能够在所述线缆轴盘21卡接在所述第二轴盘槽59内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触动所述定位支架61的动作,从而能够使所述定位支架61上所设的定位端头62卡接在所述固定槽32内,所述定位端头62为一个呈锥形的凸起,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限制所述线缆轴盘21的滑动,能够使所述线缆轴盘21固定在所述第二轴盘槽59内,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1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线缆轴盘21在所述第四滑槽65内滑动,从而能够起到装卸所述线缆轴盘21的作用,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三弹簧63对所述定位支架61进行拉紧,从而能够使所述定位支架61复位。

如图6所示,所述第四滑槽65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车厢接板6上的第五凹槽56,所述轴盘固定块57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五凹槽56内滑动的支撑滑块58,能够在所述第四滑槽65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五凹槽56,所述第五凹槽56分别设在所述车厢接板6上,并且在所述轴盘固定块57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滑块58,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1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轴盘固定块57的滑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滑块58在所述第五凹槽56内滑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对所述轴盘固定块57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线缆轴盘21的正常滑动。

如图7所示,所述轴盘固定块26上分别设有一固定支架68,所述固定支架68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线缆轴盘21相对应的捆绑绳,能够在所述轴盘固定块2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支架68,能够在所述固定支架68上分别连接有一捆绑绳,从而能够利用捆绑绳对所述线缆轴盘21进行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到所述线缆轴盘21的稳定性,保证到运输的稳定。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滑槽4内分别包括有一排设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的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内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的第二转轴23,所述第二转轴23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轮24,所述轴盘固定块26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轮24上滑动,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排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分别设在所述车厢底板1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凹槽22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转轴23,从而能够在所述轴盘固定块26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转轮24上滑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轮24对所述轴盘固定块26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到所述轴盘固定块26的正常滑动。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