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19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车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系统,特别是涉及工程车洗车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车一般是指用于水泥、沙土等工程材料运输的重型车辆,此类车辆在城市建设和行驶中由于扬尘较为严重,许多市区施工工地均需要建设项目承建单位对此类车辆进行冲洗和喷淋处理后,才能在城市道路行驶和运输作业。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普遍采用人工通过水管对车辆进行人工冲洗,水资源未重复利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工作效率低冲洗效果差,与现行国家倡导的绿色施工、降本增效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车辆冲洗的安全文明及节能减排施工是当前建筑施工领域急需解决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情况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高质且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工程车洗车系统。

一种工程车清洗系统,包括水泵和支撑台,所述水泵连接水管,所述支撑台设置有凹槽,所述水管包括设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一喷水管和高于支撑台的第二喷水管,所述水管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贯通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的连接水管,所述第二喷水管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设置有贯通管内外的喷水孔,所述喷水孔为所述水管唯一出水口,所述支撑台下部及四周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凹槽和排水沟倾斜坡道设置且坡底延伸到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有溢水口贯通清水池。

上述的工程车清洗系统,优选的,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为两堵且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水泵和水管为两套且并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水管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为三级沉淀池且通过设置溢水口相通。

优选的,还包括水篦子,所述水篦子通过固定角钢连接支撑台设置于排水沟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渣土车等工程车辆带泥上路和扬尘污染问题,保护了城区环境,也大大节约了水资源。随着建筑行业对绿色施工及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其必定将成为建筑工程主流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水篦子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工程车清洗系统,包括水泵1和支撑台2,所述水泵1优选为7.5千瓦高 压水泵1,所述支撑台2优选为混凝土。所述水泵1连接水管3,所述支撑台2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凹槽21,所述水管3分为第一喷水管31、第二喷水管33和连接水管32,所述凹槽21口内设置有第一喷水管31和连接水管32,所述第二喷水管33为两个相对设置且高于支撑台2平面,高度优选为0.5M-1M,所述连接水管32贯通第一喷水管31和第二喷水管33,所述第一喷水管31和第二喷水管33设置有贯通管内外的若干个喷水孔,所述若干个喷水孔为所述水管3唯一出水口。为方便排水,所述支撑台2四周设置有排水沟4,所述凹槽21和排水沟4倾斜坡道设置且坡底延伸到所述沉淀池5,坡度优选为2%,所述沉淀池5设有溢水口100贯通清水池6。使用时,高压水泵1置于清水池6底部,抽水后经若干个喷水孔立体冲洗,冲洗后的水经过倾斜设置的凹槽21和排水沟4流入沉淀池5,沉淀后的干净水经溢水口100流入清水池6,重复循环使用。

为争取清洗环境更加清洁,进一步的,还包括挡墙8,所述挡墙8为两堵且相对设置在支撑台2两侧。两侧的挡墙8净间距优选为3500mm,确保能够满足一辆渣土车等车辆的顺利通过,并保持有安全距离。

优选的,为保证全面立体清洗的效果,所述水泵1和水管3为两套且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喷水管31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5为三级沉淀池5且通过设置溢水口100相通。所述溢水口100设置于沉淀池5上部边缘交错设置确保循环水的流通和质量,三级沉淀池5可进一步保证清水池6水的清洁度。

请参考图2,优选的,还包括水篦子7,所述水篦子7通过固定角钢9连接支撑台2,设置于排水沟4上端。水篦子7可防止大型渣土掉入排水沟4从而堵住水循环通道,预埋角钢9有效地确保了车辆行驶过程中水篦子7的稳定性和耐久 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渣土车等工程车辆带泥上路和扬尘污染问题,保护了城区环境,也大大节约了水资源。随着建筑行业对绿色施工及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其必定将成为建筑工程主流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