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节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全面交通能源转型期,国际电动汽车发展开始加速。全球汽车工业为破解能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努力推动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电动汽车成为国际取得高度共识的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技术路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销量持续增长,有力带动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步伐,充电站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为了使充电站消耗的功耗更少,节约使用成本,技术人员不断朝小功耗方向研发,但是对线路和软件等都需要很严苛的技术和原材管控,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节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利用太阳能,可有效减少对其他电源的消耗,太阳能电池板角度可跟随阳光而动,利用效率高,满足设备的低功耗要求,节约使用成本,符合市场的需求,适用于进行推广和运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节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底座、支撑柱、箱体、太阳能发电设备、标准电源供应模块、电能缓冲模块和电源输出模块,所述的底座与地面接触并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多条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上表面设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所述的箱体上部设有太阳能发电设备,箱体左侧与标准电源供应模块连接,箱体内部设有电能缓冲模块,箱体右侧设有电源输出模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天阳能发电设备包括设于箱体上部呈折角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活动端与箱体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中部与箱体之间设有伸缩控制柱,所述的伸缩控制柱侧面设有为其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上部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的光敏传感器与液压马达连接并保证太阳能电池板与光照保持垂直状态。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下行与箱体内的太阳能发电机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电能缓冲模块之间设有整流逆变模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能缓冲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之间设有自动断开装置,当电池充满电时所述的自动断开装置开始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利用太阳能,可有效减少对其他电源的消耗,太阳能电池板角度可跟随阳光而动,利用效率高,满足设备的低功耗要求,节约使用成本,符合市场的需求,适用于进行推广和运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底座,2、支撑柱,3、箱体,4、标准电源供应模块,5、电能缓冲模块,6、电源输出模块,7、太阳能电池板,8、活动端,9、伸缩控制柱,10、液压马达,11、光敏传感器,13、太阳能发电机,13、整流逆变模块,14、自动断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节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利用太阳能,可有效减少对其他电源的消耗,太阳能电池板角度可跟随阳光而动,利用效率高,满足设备的低功耗要求,节约使用成本,符合市场的需求,适用于进行推广和运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节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底座1、支撑柱2、箱体3、太阳能发电设备、标准电源供应模块4、电能缓冲模块5和电源输出模块6,所述的底座1与地面接触并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多条均匀分布的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上表面设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3,所述的箱体3上部设有太阳能发电设备,箱体3左侧与标准电源供应模块4连接,箱体3内部设有电能缓冲模块5,箱体3右侧设有电源输出模块6。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天阳能发电设备包括设于箱体3上部呈折角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板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通过活动端8与箱体3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中部与箱体3之间设有伸缩控制柱9,所述的伸缩控制柱9侧面设有为其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10。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上部设有光敏传感器11,所述的光敏传感器11与液压马达10连接并保证太阳能电池板7与光照保持垂直状态。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下行与箱体3内的太阳能发电机13连接,太阳能电池板7与电能缓冲模块5之间设有整流逆变模块13。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电能缓冲模块5与电源输出模块6之间设有自动断开装置14,当电池充满电时所述的自动断开装置14开始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