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前挡板内侧隔音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213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前挡板隔音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前挡板内侧隔音垫。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前挡板内侧隔音垫大多数EVA复合聚氨酯发泡成型结构,EVA板材吸附后闭合模具发泡,这个结构需要经过EVA烘箱加热、EVA在模具里面吸塑成型、聚氨酯发泡成型以及后期处理等诸多工艺,工艺繁琐,模具投资高,成本高,同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模具表面喷涂大量的脱模剂,容易使VOC超标;而且EVA层重量要达到3600g/m2~7500g/m2,聚氨酯发泡层40~100kg/m3,使得整个前挡板内侧隔音垫非常笨重,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的新型前挡板内侧隔音垫。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前挡板内侧隔音垫,包括与汽车防火墙内侧钣金形状相匹配的隔音垫本体,所述隔音垫本体包括烘烤后冷压成型且依次相连接的硬层PET成型毡层、PA/PE声学膜层和软层PET成型毡层,在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内设有隔音棉与碳纤维材料颗粒混合填充层。

所述硬层PET成型毡层为30%丙纶纤维与70%PET纤维混合层,且所述硬层PET成型毡层的面密度为1000g/m2

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为25~40%的混纺纤维和60%~75%的PET纤维 混合层,且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的面密度为1400g/m2

所述PA/PE声学膜层为挤压成型的聚酰胺和聚乙烯混合层。

所述硬层PET成型毡层的厚度为3mm,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的厚度为25mm。

所述PA/PE声学膜层的厚度为1.5mm且面密度为200g/m2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吸收和隔绝部件噪音效果,同时PA/PE声学膜层也具有一定的反射噪音的作用,并且采用烘烤后冷压成型,不需要脱模剂和胶,从而降低了产品的VOC;同时产品重量与EVA+聚氨酯发泡成型结构相比,降低了50~75%,大大满足了整车轻量化设计要求,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新型前挡板内侧隔音垫,包括与汽车防火墙内侧钣金形状相匹配的隔音垫本体,所述隔音垫本体包括烘烤后冷压成型且依次相连接的硬层PET成型毡层1、PA/PE声学膜层2和软层PET成型毡层3,在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3内设有隔音棉与碳纤维材料颗粒混合填充层4。

所述硬层PET成型毡层为30%丙纶纤维与70%PET纤维混合层,且所述硬层PET成型毡层的面密度为1000g/m2

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为25~40%的混纺纤维和60%~75%的PET纤维混合层,且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的面密度为1400g/m2

所述PA/PE声学膜层为挤压成型的聚酰胺和聚乙烯混合层。

所述硬层PET成型毡层的厚度为3mm,所述软层PET成型毡层的厚度为25mm。

所述PA/PE声学膜层的厚度为1.5mm且面密度为200g/m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吸收和隔绝部件噪音效果,同时PA/PE声学膜层也具有一定的反射噪音的作用,并且采用烘烤后冷压成型,不需要脱模剂和胶,从而降低了产品的VOC;同时产品重量与EVA+聚氨酯发泡成型结构相比,降低了50~75%,大大满足了整车轻量化设计要求,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