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校车折叠门的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3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校车折叠门的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校车折叠门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客车市场中,已相继开发多款校车类产品,基本涵盖5m至11m长度的产品。其中,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车型选择上,更倾向选择安全性能更好,舒适性更好的校车产品。虽然更多的校车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但产品功能仍然不完善,比如:上车扶手的使用局限性大,扶手功能单一,没有针对各类人群使用的扶手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校车折叠门的扶手装置,该扶手装置在折叠门打开时可以当扶手使用,在折叠门关闭时可以当防护杆使用,结构简单,功能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扶手本体,所述的扶手本体包括供儿童抓扶的第一抓扶杆、第二抓扶杆、第三抓扶杆以及供成人抓扶的第四抓扶杆,所述的第一抓扶杆、第二抓扶杆、第三抓扶杆及第四抓扶杆为整体结构且位于同一铅垂面内,所述的扶手本体通过其侧部设置的固定座与折叠门的从动门固定,扶手本体与折叠门同时动作,当折叠门打开时,扶手本体起抓扶作用,当折叠门关闭时,扶手本体起防护作用。

所述的第一抓扶杆与第二抓扶杆呈竖直方向布置,且第二抓扶杆的位置高于第一抓扶杆,第一抓扶杆与第二抓扶杆的顶端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四抓扶杆,第四抓扶杆与第二抓扶杆的顶端形成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三抓扶杆的一端与第二抓扶杆的底端相连,第三抓扶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抓扶杆的中间部位相连。

所述的第一抓扶杆上设有两个固定座,所述的第四抓扶杆上设有一个固定座,所述的第三抓扶杆上设有一个固定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设有供儿童使用的抓扶杆及供成人使用的抓扶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同时扶手本体采用侧部固定的方式,有效缩短了扶手固定点与扶手安装最高点的距离,提高了扶手使用的稳定性;通过将扶手本体固定在折叠门的从动门上并随从动门一起动作,使得折叠门在打开时,扶手本体可以当扶手使用,折叠门在关闭时,扶手本体可以当防护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门关闭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门打开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校车折叠门的扶手装置,包括扶手本体1,扶手本体1包括供儿童抓扶的第一抓扶杆11、第二抓扶杆12、第三抓扶杆13以及供成人抓扶的第四抓扶杆14,第一抓扶杆11、第二抓扶杆12、第三抓扶杆13及第四抓扶杆14为整体结构且位于同一铅垂面内,多种抓扶杆的组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扶手本体1通过其侧部设置的固定座2与折叠门3的从动门固定,扶手本体1与折叠门3同时动作,如图4所示,当折叠门3打开时,扶手本体1起抓扶作用,如图3所示,当折叠门3关闭时,扶手本体1起防护作用。采用这种侧面固定的方式,有效缩短了扶手固定点与扶手安装最高点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以减少受力点与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提高扶手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抓扶杆11与第二抓扶杆12呈竖直方向布置,且第二抓扶杆12的位置高于第一抓扶杆11,第一抓扶杆11与第二抓扶杆12的顶端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四抓扶杆14,第四抓扶杆14与第二抓扶杆12的顶端形成圆弧过渡连接,第三抓扶杆13的一端与第二抓扶杆12的底端相连,第三抓扶杆13的另一端与第一抓扶杆11的中间部位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抓扶杆1上设有两个固定座2,第四抓扶杆14上设有一个固定座2,第三抓扶杆13上设有一个固定座2。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折叠门校车上车扶手的特殊设计,有效形成不同人群不同抓扶点的收集,并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形成扶手本体;通过扶手本体侧部固定的方式,有效缩短了扶手固定点与扶手安装最高点的距离,减小杠杆力,提高了扶手在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并根据折叠门开关门的特性,如图4所示,在开门状态作为上车扶手,如图3所示,在关门状态作为折叠门防护扶手,有效提高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