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4078阅读:1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设备,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具体适用于增强隔热效果,减小重量。



背景技术:

传统的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为复合板构成的实心板,实心卧铺隔热板重量较重,卧铺隔热板直接放置在驾驶室后部地板上,从发动机传递的热量通过卧铺隔热板直接传递到卧铺上,导致卧铺温度过高,休息舒适性差。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11174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9月2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越野车驾驶室的卧铺,包括卧铺框架以及设置在卧铺框架上方且与卧铺框架上端相抵接的垫板一、垫板二和垫板三,垫板一、垫板二和垫板三拼接构成卧铺垫;卧铺框架的内部空间通过隔板一和隔板二分割为储物空间一、储物空间二和储物空间三;垫板一的下表面设置至少两个与储物空间一内侧壁相配合且用于限制垫板一水平移动的限位条一;垫板二的下表面设置至少两个与储物空间二内侧壁相配合且用于限制垫板二水平移动的限位条二;垫板三的下表面设置至少两个与储物空间三内侧壁相配合且用于限制垫板三水平移动的限位条三。虽然该实用新型方便了卧铺垫的打开和闭合,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设计中由垫板一、垫板二、垫板三拼接构成的卧铺垫与其下方的卧铺框架构成一个封闭的结构,不利于散热,易降低隔热效果;

其次,该设计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制造成本较高,而且零部件数量较多,重量较大,不符合车辆轻量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热效果较差、重量较大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隔热效果较好、重量较小的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包括上板与下板,所述上板、下板均为平面结构,且上板、下板相互平行;

所述卧铺隔热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上板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柱的底端与下板的顶面相连接,支撑柱在上板、下板之间分散设置,且在相邻的支撑柱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隙。

所述上板的底面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壁与支撑柱的外壁相连接。

所述上板、下板、支撑柱的制造材料都为PE,且卧铺隔热板的制造工艺为整体吹塑成型。

所述上板的厚度大于下板的厚度。

所述上板的厚度为5-10mm,下板的厚度为3-6mm,上板、下板之间的距离为100-120mm。

所述支撑柱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其内径为20-35mm,外径为25-45mm。

所述支撑柱为中空的腰型体结构,包括柱顶端、柱中部与柱底端,柱顶端的直径小于柱底端的直径,柱中部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柱顶端的直径,柱中部的最大直径小于等于柱底端的直径,且柱中部的直径由上至下渐扩设置。

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九个,横排、竖列的数量均为三个,每一横排、每一竖列所包含的支撑柱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十九个,以正中部位设置的一个支撑柱为核心,其余支撑柱由内至外依次在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的各个端角处一一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中,卧铺隔热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下板,及在两者之间分散设置的多个支撑柱,且在相邻的支撑柱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隙,使用时,下板接近热源,上板与下板之间隔着支撑柱,避免热源直接传递给上板,同时,散热空隙还能对下板散发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进一步避免热能传递到上板,提高上板睡卧的舒适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效果较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中,卧铺隔热板只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下板,及两者之间分散设置的多个支撑柱而已,不仅零部件数量较少,而且布局清晰,属于非封闭式结构,与现有技术采用的封闭式的盒型结构相比,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因此,本实用新型重量较小,结构简单。

3、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中,卧铺隔热板所包括的上板、下板、支撑柱的制造材料都为PE,卧铺隔热板的制造工艺为整体吹塑成型,该设计对制造材料进行统一,利于一体式成型,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效率较高、制造成本较低。

4、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中,支撑柱可为中空的腰型体结构,其中,柱顶端的直径小于柱底端的直径,柱中部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柱顶端的直径,柱中部的最大直径小于等于柱底端的直径,柱中部的直径由上至下渐扩设置,该设计既能确保上板、下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又能使支撑柱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在上板承压时起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性较强,安全性较高。

5、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中,支撑柱的数量为十九个时,其排布方式为大环套小环,由内至外依次为单个支撑柱、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该设计能取得同等数量下的最大散热效果,同时,能保证上板、下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兼具强散热性与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板与支撑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支撑柱为腰型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的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中:上板1、下板2、支撑柱3、柱顶端31、柱中部32、柱底端33、散热空隙4、通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包括上板1与下板2,所述上板1、下板2均为平面结构,且上板1、下板2相互平行;

所述卧铺隔热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与上板1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柱3的底端与下板2的顶面相连接,支撑柱3在上板1、下板2之间分散设置,且在相邻的支撑柱3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隙4。

所述上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通孔5,该通孔5的内壁与支撑柱3的外壁相连接。

所述上板1、下板2、支撑柱3的制造材料都为PE,且卧铺隔热板的制造工艺为整体吹塑成型。

所述上板1的厚度大于下板2的厚度。

所述上板1的厚度为5-10mm,下板2的厚度为3-6mm,上板1、下板2之间的距离为100-120mm。

所述支撑柱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其内径为20-35mm,外径为25-45mm。

所述支撑柱3为中空的腰型体结构,包括柱顶端31、柱中部32与柱底端33,柱顶端31的直径小于柱底端33的直径,柱中部32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柱顶端31的直径,柱中部32的最大直径小于等于柱底端33的直径,且柱中部32的直径由上至下渐扩设置。

所述支撑柱3的数量为九个,横排、竖列的数量均为三个,每一横排、每一竖列所包含的支撑柱3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支撑柱3的数量为十九个,以正中部位设置的一个支撑柱3为核心,其余支撑柱3由内至外依次在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的各个端角处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板1、下板2、支撑柱3构成,上板1、下板2通过支撑柱3连接,支撑柱3分散设置,其数量根据上板1、下板2的大小,以及使用的要求而定,相邻的支撑柱3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隙4,以利于空气流动,增强隔热效果,提高上板1使用时的舒适性,同时降低整体设备的重量。上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通孔5以与支撑柱3的顶端镶嵌配合,下板2上不开孔以免热量随孔传递到上板1。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隔热板,包括上板1、下板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个支撑柱3,所述上板1、下板2均为平面结构,上板1、下板2相互平行,支撑柱3的顶端与上板1的底面相连接,上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通孔5,该通孔5的内壁与支撑柱3的外壁相连接,支撑柱3的底端与下板2的顶面相连接,支撑柱3在上板1、下板2之间分散设置,且在相邻的支撑柱3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隙4。所述上板1、下板2、支撑柱3的制造材料都为PE,且卧铺隔热板的制造工艺为整体吹塑成型。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板1的厚度大于下板2的厚度。所述上板1的厚度为5-10mm,下板2的厚度为3-6mm,上板1、下板2之间的距离为100-120mm。

当支撑柱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时,其内径为20-35mm,外径为25-45mm。

当支撑柱3为中空的腰型体结构时,其包括柱顶端31、柱中部32与柱底端33,柱顶端31的直径小于柱底端33的直径,柱中部32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柱顶端31的直径,柱中部32的最大直径小于等于柱底端33的直径,且柱中部32的直径由上至下渐扩设置。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支撑柱3的数量为九个,横排、竖列的数量均为三个,每一横排、每一竖列所包含的支撑柱3的数量为三个。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支撑柱3的数量为十九个,以正中部位设置的一个支撑柱3为核心,其余支撑柱3由内至外依次在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的各个端角处一一对应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