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衬套重新布置的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851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后衬套重新布置的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后衬套重新布置的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是现代汽车上重要一个系统,它将车架(车身)和车轴(车轮)弹性连接,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前支柱总成、前下摆臂总成、稳定杆装置总成。其主要任务传递车轴与车架支架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冲路面不平传给车架(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控制车轮的运动规律,以保证汽车具有需要的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前下摆臂总成是主要的导向杆件,承载着路面冲击力和力矩以控制车轮正常的行驶轨迹,并通过前下摆臂上的前后衬套变形,减缓冲击传递至车架。

常规麦弗逊悬架的前下摆臂总成在车辆行驶于粗糙或不平路面时,前下摆臂总成会同时产生上下跳动和前后方向运动,因前衬套、后衬套的布置关系,前下摆臂总成的上、下跳动产生的冲击被前衬套、后衬套的轴向扭转变形所吸收,但对于前、后方向运动所产生的冲击,前衬套、后衬套径向则不能充分变形吸收能量,从而使该方向的振动传递至车身,引起整车乘坐冲击质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重新布置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从而能提高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改善车辆乘坐平顺性的的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后衬套重新布置的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总成,由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前下摆臂本体、球头座总成、前金属套管组成,特征是:在前下摆臂本体的左上端通过3个螺丝设有球头座总成,在前下摆臂本体的右上端设有前衬套总成,在前下摆臂本体的右下端设有后衬套总成,其中:

前衬套总成由内金属保持架和前橡胶衬套组成,在管形的内金属保持架的外侧壁通过硫化工艺设有前橡胶衬套,在前橡胶衬套侧壁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条环形凹槽,前金属套管套在前橡胶衬套的外侧壁上且能完全压入到前橡胶衬套外侧壁两端的两条竖凸起之间,两条环形凹槽能防止前橡胶衬套在前下摆臂总成受轴向力的作用下从前金属套管中脱出,起到限位作用;

后衬套总成包括通过工艺硫化结合在一起的内金属保持架、后橡胶衬套、外金属保持架,在管形的内金属保持架的外壁依次套有后橡胶衬套和外金属保持架;

前衬套总成的轴线与后衬套总成的轴线互相垂直,且前衬套总成的轴线延长线过后衬套总成的轴中心。

后橡胶衬套由径向实心结构和径向空心结构两部分组成,并在径向空心结构的两侧中间的对称位置均设有起装配定位作用的定位导向凸台,便于径向空心结构在前下摆臂本体上的装配定位;后衬套总成的轴中心点与球头座总成的球心之间形成连线,连线与后衬套总成上的定位导向凸台的定位导向方向一致。

在橡胶衬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便于压入前金属套管的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实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前下摆臂本体、球头座总成、前金属套管组成,前下摆臂总成通过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与副车架弹性连接,车轮总成在受到路面冲击时前下摆臂本体分别参与了车轮的上下往复跳动和车轮的纵向冲击振动。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前衬套总成与后衬套总成在前下摆臂本体上的布置方案,即前衬套总成采用纵向布置,后衬套总成采用垂向布置,前衬套总成的纵向布置通过前衬套总成的扭转变形充分吸收车轮上下往复跳动时产生的冲击和通过摆臂传递到车架上的振动,后衬套总成的垂向布置且径向空心结构指向球头座总成的球心,这样可通过径向空心结构方向的充分变形来吸收摆臂球头的前、后方向运动产生的冲击,径向实心结构吸收了摆臂上、下跳动产生的冲击,也就是说,后衬套总成主要吸收车轮绕前衬套总成的轴中心往复高频小幅振动产生的能量,便于吸收车轮纵向冲击。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的布置能够对车轮在粗糙路面行驶时振动所产生能量在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上得到合理的分配及吸收,从而提高了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的耐久寿命以及改善了粗糙路面冲击乘坐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前衬套总成的示意图;

图4为前衬套总成与前金属套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后衬套总成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前后衬套重新布置的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总成,由前衬套总成1、后衬套总成2、前下摆臂本体3、球头座总成4、前金属套管5组成,特征是:在前下摆臂本体3的左上端通过3个螺丝设有球头座总成4,在前下摆臂本体3的右上端设有前衬套总成1,在前下摆臂本体3的右下端设有后衬套总成2,其中:

前衬套总成1由内金属保持架11和前橡胶衬套12组成,在管形的内金属保持架11的外侧壁通过硫化工艺设有前橡胶衬套12,在前橡胶衬套12侧壁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条环形凹槽14,前金属套管5套在前橡胶衬套12的外侧壁上且能完全压入到前橡胶衬套12外侧壁两端的两条竖凸起15之间,两条环形凹槽14能防止前橡胶衬套12在前下摆臂总成受轴向力的作用下从前金属套管5中脱出,起到限位作用;

后衬套总成2包括通过工艺硫化结合在一起的内金属保持架21、后橡胶衬套22、外金属保持架23,在管形的内金属保持架21的外壁依次套有后橡胶衬套22和外金属保持架23;

前衬套总成1的轴线与后衬套总成2的轴线互相垂直,且前衬套总成1的轴线延长线31过后衬套总成2的轴中心。

后橡胶衬套22由径向实心结构25和径向空心结构26两部分组成,并在径向空心结构26的两侧中间的对称位置均设有起装配定位作用的定位导向凸台24,便于径向空心结构26在前下摆臂本体3上的装配定位;后衬套总成2的轴中心点与球头座总成4的球心之间形成连线32,连线32与后衬套总成2上的定位导向凸台24的定位导向方向一致。

在橡胶衬套12的两端分别设有便于压入前金属套管5的倒角13。工作原理:当车轮在受到路面冲击时,前下摆臂总成分别以绕轴线43和绕支点41的方式参与了车轮上下往复跳动和车轮纵向冲击振动。前衬套总成1的纵向布置主要吸收由车轮上下往复跳动42时通过摆臂传递到车架的振动,后衬套总成2的垂向布置以及径向空心26、导向凸台24指向球头座总成4的球中心方向的布置主要吸收了车轮纵向冲击通过摆臂传递到车架的振动,径向实心25在布置上同时参与吸收由车轮上下往复跳动42时通过摆臂传递到车架的振动,前衬套总成1、后衬套总成2的布置能够对车轮在粗糙路面行驶时振动所产生能量在前衬套总成1、后衬套总成2上得到合理的分配及吸收,从而提高了前衬套总成1、后衬套总成2的耐久寿命以及改善了粗糙路面冲击乘坐的平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