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前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384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前保险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汽车前杠体。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bumper),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但是现有的一些汽车前杠体,只是具有简单的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作用,没有报警防撞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汽车前杠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前杠体,包括:前杠体、侧杠体、固定块、固定螺母孔、横梁杠体、报警装置,其中,所述前杠体两侧设置相对的侧杠体、侧杠体下方设置固定块,前杠体上方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固定螺母孔,用于固定保险杠,前杠体中部设置横梁杠体,横梁杠体上方设置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距离传感器、蓄电池、控制器、充电接口,其中,报警装置表面设置蜂鸣报警器,蜂鸣报警器一侧设置距离传感器,报警装置内部设置蓄电池,蓄电池上方设置控制器,报警装置内部一侧设置充电接口,控制器与蜂鸣报警器、距离传感器、蓄电池及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杠体中部底端设置牌照安装架。

优选地,所述距离传感器共设置两个,安装在报警装置前表面。

优选地,牌照安装架表面设置固定螺母。

优选地,固定螺母下方设置螺丝垫。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母共设置两个,且两个固定螺母均匀安装在牌照安装架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蜂鸣报警器和控制器,当车头离前方障碍物距离超过安全距离时,距离传感器会立刻将信息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就会控制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使得驾车更安全,通过设置前杠体、左侧杠体和右侧杠体,碰撞的时候能够全方位保护住车头,防护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动汽车前杠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动汽车前杠体报警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杠体,2、左侧杠体,3、固定螺母孔,4、左固定块,5、牌照安装架,6、横梁杠体,7、固定螺母,8、螺丝垫,9、右固定块,10、右侧杠体,11、报警装置,12、上固定块,13、蜂鸣报警器,14、距离传感器,15、充电接口,16、蓄电池,1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汽车前杠体,包括前杠体1、左侧杠体2、右侧杠体10、横梁杠体6、左固定块4、右固定块9、上固定块12、固定螺母孔3、牌照安装架5和报警装置11,前杠体1左侧设置左侧杠体2,左保险杠2下方设置左固定块4,前杠体1右侧设置右侧杠体10,右侧杠体10下方设置右固定块9,前杠体1上方设置上固定块12,固定块上设置固定螺母孔3,可以将保险杠固定在汽车前部,前杠体1中部底端设置牌照安装架5,牌照安装架5表面设置固定螺母7,固定螺母7下方设置螺丝垫8,固定螺母7共设置两个,两个固定螺母7均匀安装在牌照安装架5前表面,牌照安装架5上方设置横梁杠体6,横梁杠体6与前杠体1连接,横梁杠体6上方设置报警装置11,报警装置11表面设置蜂鸣报警器13,蜂鸣报警器13一侧设置距离传感器14,距离传感器14将感应到信息传输到控制器17内,当距离低于安全距离,控制器17就会控制蜂鸣报警器13进行报警,蜂鸣报警器13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报警装置11内部设置蓄电池16,蓄电池16上方设置控制器17,报警装置11内部一侧设置充电接口15,距离传感器14共设置两个,两个距离传感器14均匀安装在报警装置11前表面,蓄电池16和控制器17与充电接口15电性连接。

所述左侧杠体2、右侧杠体10是表示技术体征“侧杠体”的左右区分,所述左固定块4、右固定块9、上固定块12是表示技术特征“固定块”的方位区分。

当使用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汽车前杠体时,首先通过左固定块4、右固定块9和上固定块12,将该电动汽车前杠体安装好,通过左侧杠体2、前杠体1和右侧杠体10保护好车头,使用的时候,首先距离传感器14会开始工作,当车头离前方障碍物距离超过安全距离时,距离传感器14会立刻将信息传输到控制器17,控制器17就会控制蜂鸣报警器13进行报警,提醒司机注意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