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46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两轮车或三轮车可以通过电子锁实现对两轮车或三轮车的方向盘进行加锁或解锁操作。当电子锁失效,可能会导致电子锁自动加锁,也可能导致电子锁无法加锁。特别是在行车过程中,如果电子锁自动加锁,会发生甩车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锁结构,它通过第一机械驱动机构加锁,通过电子驱动机构解锁,当电子驱动机构失效后,还可通过第二机械驱动机构解锁。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锁只具有解锁功能,避免电子锁失效后发生甩车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锁芯、第一机械驱动机构、限位件和电子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驱动锁芯加锁,所述限位件对锁芯进行限位,所述电子驱动机构驱动限位件以解除对锁芯的限位,所述电子驱动机构只具有解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机械驱动机构加锁,通过电子驱动机构解锁,当电子驱动机构失效后,还可通过第二机械驱动机构解锁,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锁只具有解锁功能,避免电子锁失效后发生意外事故。

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只具有解锁功能”用于两轮车或三轮车,将避免因电子锁失效而产生的甩车事故。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第一机械驱动机构加锁,通过电子驱动机构解锁,当电子驱动机构失效后,可通过第二机械驱动结构解锁,避免用户频繁使用钥匙,节省用于操作动作,提升用户体验。通常用户将摩托车钥匙与其他钥匙通过环扣集中成一串钥匙,使用钥匙进行解锁操作后的行车过程中,钥匙会一直插在钥匙孔内,钥匙串会出现钥匙的噪声。而本实用新型则解决了此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结构只能通过机械方式加锁,机械加锁的方式带有反馈感,这是电子加锁的方式不具有的。

进一步,所述锁结构还包括第二机械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机械驱动机构可驱动限位件以解除对锁芯的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和第二机械驱动机构集成为一个机械驱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锁结构还包括复位件,当限位件解除对锁芯的限位时,所述复位件使锁芯复位。

进一步,所述电子驱动机构为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锁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限位件和电子驱动机构均设于壳体,所述锁芯穿设于壳体。

进一步,所述锁芯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锁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内端和第三限位部抵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为推杆,所述推杆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推杆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推杆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推杆的壳体内端与锁芯的壳体内端抵接后,推杆继续向下移动,推杆驱动锁芯经第三通孔向壳体外移动。

进一步,所述推杆的壳体内端设有斜面或滑轮,所述锁芯的壳体内端设有与推杆的斜面或滑轮相配合的滑轮或斜面。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部,所述限位件与支撑部铰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它通过第一机械驱动机构加锁,通过电子驱动机构解锁,当电子驱动机构失效后,还可通过第二机械驱动机构解锁。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锁只具有解锁功能,避免电子锁失效后发生甩车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芯;2、第一机械驱动机构;3、限位件;4、电子驱动机构;5、第二机械驱动机构;6、复位件;7、电磁阀;8、壳体;9、第三限位部;10、弹簧;11、第一限位部;12、推杆;13、第二限位部;14、斜面;15、滑轮;16、支撑部;17、车钥匙;18、顶杆;19、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锁芯1、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限位件3和电子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驱动锁芯1加锁,所述限位件3对锁芯1进行限位,所述电子驱动机构4驱动限位件3以解除对锁芯1的限位,所述电子驱动机构4只具有解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加锁,通过电子驱动机构4解锁,当电子驱动机构4失效后,还可通过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解锁,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锁只具有解锁功能,避免电子锁失效后发生意外事故。

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只具有解锁功能”用于两轮车或三轮车,将避免因电子锁失效而产生的甩车事故。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加锁,通过电子驱动机构4解锁,当电子驱动机构4失效后,可通过第二机械驱动结构解锁,避免用户频繁使用钥匙,节省用于操作动作,提升用户体验。通常用户将摩托车钥匙17与其他钥匙通过环扣集中成一串钥匙,使用钥匙进行解锁操作后的行车过程中,钥匙会一直插在钥匙孔内,钥匙串会出现钥匙的噪声。而本实用新型则解决了此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结构只能通过机械方式加锁,机械加锁的方式带有反馈感,这是电子加锁的方式不具有的。

如图1所示,所述锁结构还包括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可驱动限位件3以解除对锁芯1的限位。

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为备用,当电子驱动机构4失效后,使用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解锁。

将本实用新型用于两轮车或三轮车时,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可以包括车钥匙17和旋转机构。具体的,插入车钥匙17,带动旋转机构旋转,旋转机构的末端设有滑轮15或斜面14,限位件3相应设有斜面14和滑轮15。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在电子驱动机构4失效后,才拿出车钥匙17解锁。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和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集成为一个机械驱动机构。集成后所得到的机械驱动机构具有加锁和解锁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1所示,所述锁结构还包括复位件6,当限位件3解除对锁芯1的限位时,所述复位件6使锁芯1复位。

复位件6可以是弹簧10。

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驱动机构4为电磁阀7。

电磁阀7包括线圈、磁铁和顶杆18,顶杆18驱动限位件3。当线圈接通电流,便产生了磁性,跟磁铁相互吸引,磁铁就会拉动顶杆18,顶杆18驱动限位件3。关闭电源,磁铁和顶杆18就复位了,这样电磁阀7就完成了做功过程。

如图1所示,所述锁结构还包括壳体8,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限位件3和电子驱动机构4均设于壳体8,所述锁芯1穿设于壳体8。

如图1所示,所述锁芯1设有第三限位部9,所述锁芯1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壳体8内端和第三限位部9抵接。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8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8内设有第一限位部11,所述第一限位部11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机械驱动机构2为推杆12,所述推杆12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推杆12设有第二限位部13,所述推杆12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3抵接,所述推杆12的壳体8内端与锁芯1的壳体8内端抵接后,推杆12继续向下移动,推杆12驱动锁芯1经第三通孔向壳体8外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推杆12的壳体8内端设有斜面14或滑轮15,所述锁芯1的壳体8内端设有与推杆12的斜面14或滑轮15相配合的滑轮15或斜面14。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8内设有支撑部16,所述限位件3与支撑部16铰接。锁芯1设有卡接口19。加锁完成后,限位件3与卡接口19配合,具体的,卡接口19与限位件3抵接,对锁芯1进行限位;电子解锁时,电子驱动机构4驱动限位件3,使限位件3脱离卡接口19。电子锁失效后,第二机械驱动机构5驱动限位件3,使限位件3脱离卡接口19。

如图1所示,加锁时,手动按压推杆12,推杆12的斜面14与锁芯1的滚轮配合抵接,随着按压推杆12的继续,锁芯1往壳体8外部移动,实现加锁。解锁时,电磁阀7拉动限位件3,使限位件3脱离卡接口19,套设于锁芯1的弹簧10使锁芯1回位,解除锁定。电子锁失效后,通过车钥匙17驱动限位件3,使限位件3脱离卡接口19,套设于锁芯1的弹簧10使锁芯1回位,解除锁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