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输工具座椅的颈部风扇及其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070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用于运输工具座椅的颈部风扇及其调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工具的颈部风扇和一种用于颈部风扇的调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实践中已经已知在头靠中的颈部风扇,所述颈部风扇可以产生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以便借助于所述有效空气流冷却或者加热位于头靠的区域中的人。为了对头部区域、肩膀和/或颈部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或者通风,头靠可以具有径向通风机或者轴向通风机。在窗户打开或者在火车上的情况下,可能的是,头部区域、肩膀区域和/或颈部区域的空气调节或者通风并不令人满意地进行,因为所述空气调节或者通风可能受到进入运输工具内部空间的迎面风影响。在运输工具封闭的情况下,遇到这类问题:例如设置用于运输工具内部空间的通风设备以高的功率运行。为了保持令人满意的、经由头靠的空气调节或者通风,在这种情况下空气调节或者通风必须被手动地调节。

从de102013012033a1已经已知一种根据类型的加热风扇,所述加热风扇可以作为颈部风扇使用。在德国公开文献中所公开的加热风扇具有空气输送装置和加热装置。这类的加热风扇可以手动地调节,以便提高有效空气流的量或者提高或降低加热风扇的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标是均匀和舒适地给乘客的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颈部区域调温。即使在运输工具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改进的空气调节和调温。此外,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实现这一点。此外,头靠和运输工具座椅应具有不复杂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应能够简单地实施。

因此,在这里提出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颈部风扇、运输工具座椅和调节方法。另外的有利的构型由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部风扇,以便根据愿望给乘客的颈部调温、通风和/或以便平衡在那里的迎面风和干扰的空气流。

颈部风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产生有效空气流或有用空气流的空气输送装置。

颈部风扇具有至少一个调温装置,通过所述调温装置可以给借助于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产生的有效空气流调温。优选调温装置为加热装置、尤其ptc加热装置。

因此,通过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可以产生有效空气流,其中,用有效空气流加载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以便给有效空气流调温。因此,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可以在有效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之后。

进一步地,颈部风扇具有优选一个调节装置,以便优选根据至少一个周围环境参数调节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和/或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的功率。

为此,优选调节装置与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和/或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电连接。适宜的是,可以向调节装置预先给定在头靠的区域中求得的和/或检测的干扰流的信息。例如可能的是,通过lin通信向调节装置预先给定信息。当在运输工具中打开窗户、车顶和/或另外的部件时,可以通过lin通信通知调节装置关于打开的部件的信息。然后,调节装置可以由此求取在头靠的区域中所构成的干扰流。或者调节装置可以从数据存储器调取对于给定的情况恰当的、用于颈部风扇的运行的参数。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建立在干扰流和在颈靠和/或背靠的区域中构成的有效空气流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为此,调节装置可以具有如下算法,所述算法分析评估传感式地检测到的、关于干扰流的信息和/或借助于lin通信提供的、关于干扰流的信息,并且在这里在需要情况下推导出关于头靠的颈部风扇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影响的结论。

可以在考虑所建立的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来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量和/或方向。在这里,尤其可以这样调节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使得在颈部支撑部的区域中或者在头靠的颈部风扇的附近区域中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动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近似均匀地构成。因此,可以这样调节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使得调节装置通过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量和/或方向基本上平衡干扰流。由此,在头靠的区域中或者在头靠的颈部风扇的附近区域中实现至少近似恒定的流动状态。与此相伴随的是乘客的颈部区域和/或肩部区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近似恒定的通风和冷却。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能的是,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孔板,可以通过调节装置调整所述孔板的开口横截面以便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量。至少一个孔板可以具有导流元件、例如呈栅格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彼此邻近地布置的薄片形式的导流元件或者由其构成。优选其取向可以改变,以便实现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量的适配。在这里,可以设置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与调节装置处于连接中并且耦合在孔板上以便调整开口横截面。

也可能的是,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通风机,可以通过调节装置使所述通风机摆动以便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方向。至少一个通风机可以构造为轴向通风机和/或径向通风机。通风机的摆动轴线与叶轮的旋转轴线对齐地或者平行地定向。

导流元件可以构造为之前已经说明的孔板的组成部分或者独立于孔板地构造。

进一步地,可能的是,可以在考虑所建立的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以便适配用于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加热功率。当干扰流在量上增大时,可以调控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以便用较大量的热能或者冷能加载有效空气流。当干扰流在量上减小时,可以调控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以便用较小量的热能或者冷能加载有效空气流。

此外,可以考虑,颈部风扇具有至少一个与调节装置处于连接中的传感器,可以用所述传感器直接和/或间接地求取在头靠的区域中的干扰流。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构造为流传感器和/或构造为温度传感器。

也可以设想,颈部风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空气输送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空气输送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空气输送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空气输送装置与调节装置处于连接中。在这里,能够在考虑所建立的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装置相互独立地调节至少一个第一空气输送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空气输送装置,以便相互独立地适配相应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相应的量和/或相应的方向。在这里,第一空气输送装置可以这样定位在头靠中或者颈部风扇中,使得第一空气输送装置构造用于用有效空气流加载乘客的右侧的颈部部分。第二空气输送装置这样定位在头靠中或者颈部风扇中,使得第二空气输送装置构造用于用有效空气流加载乘客的左侧的颈部部分。不仅第一空气输送装置而且第二空气输送装置可以分别包括至少一个通风机,所述通风机在需要情况下构造为轴向通风机和/或径向通风机。

当在运输工具内部空间中的干扰流不均匀地构成时,应在不同的区域中以不同的量和/或方向提供有效空气流。根据相应的干扰流,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一空气输送装置所产生的有效空气流相对于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二空气输送装置所产生的有效空气流可以在量上增大或者减小地构成。

进一步地,可能的是,给第一空气输送装置配置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装置,且给至少一个第二空气输送装置配置至少一个第二加热装置。可以相互独立地调节第一和第二加热装置以便适配其相应的加热功率。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工具座椅,所述运输工具座椅具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颈部风扇。其进一步具有为人设置的座椅面或者为人设置的座垫和具有头靠的背靠。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至少一个经调温的并且在运输工具座椅的头靠的区域中所构成的有效空气流的方法。在这里对头靠所说明的特征也可以设置用于方法的可考虑的实施方式并且因此没有冗余地提到。原则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

-求取和/或检测干扰流,所述干扰流作用于在乘客的颈部中的目标区域和/或在头靠/颈部风扇的区域中的有效空气流;

-建立在干扰流和至少一个在头靠/颈部风扇的区域中所构成的有效空气流的必要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在考虑所建立的、在干扰流和在头靠/颈部风扇的区域中所构成的至少一个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适配至少一个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和/或量值。

尤其可以设置,在求取和/或检测干扰流时至少近似实时地适配至少一个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和/或量值。

进一步地,可能的是,在考虑所建立的、在干扰流和在头靠的区域中所构成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温度水平。

在实践中,证明适合的是,有效空气流经过孔板并且改变孔板的开口横截面以便适配有效空气流,从而改变通流量或者通流速度。在此或者为此,也可以调整导流体的取向。

此外,可能的是,为了构成至少一个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至少一个通风机和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共同作用。在此,使通风机摆动以便适配流动方向和/或调节通风机的功率以便适配有效空气流的量值。

也可以设想,在考虑所建立的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的功率。

为了构成经调温的第一有效空气流,至少一个第一通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装置也可以共同作用。进一步地,为了构成经调温的第二有效空气流,至少一个第二通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装置可以共同作用,其中,在考虑关系的情况下相互独立地调节至少一个第一通风机的功率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风机的功率。

替代地或者补充地,可能的是,在考虑关系的情况下相互独立地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装置的功率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装置的功率。

用于运输工具座椅的、用于产生从颈部风扇朝向乘客排出的有效空气流的颈部风扇通常设有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以便在头靠或者座椅靠背的上端部的区域中产生有效空气流。当设置一个或多个平衡器件(借助于所述平衡器件可以平衡在乘客的周围环境中由干扰流引起的不对称的气候条件)时,并且当一个或者多个平衡器件不对称地作用于有效空气流或者至少在颈部风扇的口部的区域中给予有效空气流的横截面不对称性时,(其中,该不对称性涉及至少一个几何或者热力学的参数),改进气候的均匀性和对称性,乘客停留在所述气候中。

优选气候情况的不对称性涉及对尤其关于一平面的镜像对称的偏离,所述平面由乘客的纵轴线和其视线方向撑开。相同的情况可以适用于对有效空气流的作用的或者有效空气流本身的不对称性。但是,在需要情况下,这种不对称性也可能涉及有效空气流的纵轴线。所述纵轴线也可以与如下平面相关,所述平面由铅垂线和在口部横截面处或者口部开口横截面处、尤其在这样的横截面的面重心处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动方向撑开。

合适的平衡器件是例如导流元件、可调整的孔板、不对称地布置的或者可不对称地调节的调温装置、尤其加热装置或者冷却装置。但是,也可以考虑多个调温装置和/或空气输送装置,所述多个调温装置和/或空气输送装置以相互不同的功率运行,以便在其总体作用中产生不对称性。

为了最优地平衡干扰流,可能适宜的是,至少一个口部具有多个口部开口,所述口部开口彼此相邻或者相互间隔开地布置,以便共同作用地从颈部风扇朝向乘客喷出有效空气流。这尤其涉及在乘客的颈部左边的第一口部开口和在乘客的颈部右边的第二口部开口。

对此也有帮助的是,颈部风扇在至少一种运行模式下以一种方式调节,在该方式中,有效空气流的这种不对称性涉及其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在口部上的温度变化的分布、在口部上的流动速度的分布、在口部上的压力分布、在口部上的流出角度的分布和均匀地定向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出方向与运输工具的纵向方向的偏离的程度。

特别适用的是,在有效空气流中不对称地实现的参数的量值在水平的方向上从运输工具中轴线朝向运输工具外侧至少区段式地纵向于颈部风扇的口部增大或者朝向运输工具外侧定向。

在如下情况中产生一种特别有效率和快速的调整:

-为了平衡颈部区域中的不对称性,可以影响有效空气流的以下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其流动方向、其扩散锥的形状、其温度、其速度、其压力,和

-设置以下的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平衡器件:调温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空气输送装置和/或导流元件。

特别适用的是,颈部风扇具有所提到的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优选冗余的数量的功能部件、尤其两个调温装置、两个空气输送装置和/或两个导流元件。

对此,值得期待的是,颈部风扇具有所提到的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双重实施,优选两个调温装置和两个空气输送装置,或者两个空气输送装置和两个导流元件。

当颈部风扇具有调节装置时(所述调节装置在至少一种运行模式下、优选相对于有效空气流和/或运输工具的纵轴线不对称地、和优选根据在运输工具中求得的数据影响有效空气流),产生自动的调节。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特别有效率地控制颈部风扇: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具有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孔板,优选通过调节装置、可以调整所述孔板的开口横截面以便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量值。

-通风机,所述通风机可摆动地支承以便适配有效空气流的方向。

-导流元件,可以在所述导流元件的取向上调整所述导流元件以便适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方向。

为此,这样的颈部风扇是有利的,其具有

-至少两个空气输送装置(8’),它们的输送功率优选能够相互独立地调节,和

-至少两个加热装置,它们的加热功率优选能够相互独立地调节。

如果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仅仅配置给多个调温装置的部分量和/或当至少一个调温装置仅仅配置给多个空气输送装置的部分量,其中,部分量也可以包括一,得出一种具有特别的灵活性的颈部风扇。

具有这样的颈部风扇的运输工具座椅和具有这样的座椅的运输工具显然是气候宜人的。

适宜地,用于调节在运输工具座椅的头靠的区域中从颈部风扇的口部排出的至少一个有效空气流的调节方法设置以下的步骤:

-识别作用于有效空气流的干扰流,

-优选根据干扰流的类型和/或强度、确定用于适当地影响有效空气流的平衡反应的类型和/或强度,

-通过产生有效空气流实现求得的平衡反应,所述有效空气流在至少一个热力学参数方面相对于运输工具的和/或有效空气流的纵轴线不对称地从颈部风扇的口部排出。

这样的调节方法在以下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

-平衡反应包括流动方向、流出锥、速度、温度、压力和/或这些参数中至少一个水平地在有效空气流内部分布的适配,和

-优选调整反应的实施至少近似实时地进行。

可以设置一种简单的调节方法,在所述调节方法中,有效空气流经过孔板,其中,为了适配经调温的至少一个有效空气流的压力和/或体积流,增大或者减小孔板的开口横截面。

优选一种特别有效的热的调节方法,其中,为了构成有效空气流,至少一个通风机和至少一个调温装置共同作用,

-其中,调温装置优选为冷却装置或者加热装置或者具有冷却装置或者加热装置,

-其中,使至少一个通风机摆动以便适配流动方向,

-其中,调节至少一个通风机的功率以便适配有效空气流,和/或

-其中,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调温装置的功率。

为了自动地调节,如下调节方法是有意义的,在该调节方法中,传感式地检测作用于有效空气流的干扰流。

为了舒适地加热和通风,如下调节方法是值得期待的:

-其中,为了构成第一部分有效空气流,至少一个第一通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装置共同作用,

-其中,为了构成第二部分有效空气流,至少一个第二通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装置共同作用,

-其中,对第一通风机的功率和第二通风机的功率相互独立地调节以便实施所想要的平衡反应。

-其中,相互独立地调节第一加热装置的功率和第二加热装置的功率以便实现所想要的平衡反应。

在所有所说明的对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想要的是,将造成的有效空气流在其流动方向上和/或其流锥上和/或其温度上基本上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下面解释本发明的细节。这些实施形式应使本发明可理解。但它们仅仅具有示范的特征。当然,在本发明的由独立权利要求的定义的框架内也可以删去、变换或者补充单个或者多个所述的特征。当然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相互组合。决定性的是,本发明的方案基本上被实施。当一个特征至少部分地被满足时,则这包括,该特征也完全地或者基本上完全地被满足。“基本上”在此尤其是意味着,所述实施能够实现在可识别的程度内取得期望的利益。这可以尤其是意味着,相应的特征到至少50%、90%、95%或者99%地被满足。如果给出最小量,则当然也可以大于该最小量地应用。当构件的数量用至少一个给出时,则这尤其是也包括具有两个、三个或者其他多个构件的实施方式。对于一个物体所描述的,也可以应用到主要的部件或者所有其它类似的物体的全部上。只要没有给出其他说明,则区间包括它的边界点。“一”在下文指不定冠词并且可以表示“唯一一个”或者“至少一个”。

以下参照:

图1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颈部风扇的运输工具的示意性的视图;

图2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颈部风扇的运输工具的头靠的放大的详细视图;

图3在其它的运行模式下的、图2的具有颈部风扇的头靠;

图4加热装置,如所述加热装置使用于图2和3的颈部风扇;

图5图2和3的颈部风扇从侧前方的立体视图;

图6以分解图示出图5的颈部风扇从侧上方的立体视图;

图7以分解图从前上方示出颈部风扇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运输工具座椅8,8’和运输工具座椅的头靠2,2’的运输工具4的示意性的视图。当前,运输工具4构造为机动车、尤其构造为轿车,然而,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运输工具4也可以构造为水上运输工具、轨道运输工具或者空中运输工具。

各一个乘客6,6’在运输工具座椅8,8’上就座。两个头靠2,2’分别具有颈部风扇28,28’,通过所述颈部风扇可以给乘客6,6’的相应的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或颈部区域16,16’通风和调温。在以下的附图中说明颈部风扇28,28’的工作原理。

在图1中,运输工具4的驾驶员侧窗户10和副驾驶员侧窗户10’打开,从而相应的干扰流12或者12’在相应的窗户侧18,18’的区域中进入运输工具内部空间14中。在这里,干扰流12和12’分别作用于颈部区域16和16’的通风和调温并且在那里产生涡流,所述涡流在实践中是不想要的。在背离相应的窗户侧18或者18’的内部空间侧20或者20’的区域中,也可能出现干扰流22和22’。干扰流22和22’可以例如由定位在运输工具内部空间14中的通风设备24产生或者穿过分别离得更远的驾驶员侧窗户10或者副驾驶员窗户10’朝向相应的离得更远的乘客6或者6’的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或颈部区域16或者16’运动。

头靠2具有颈部风扇28,所述颈部风扇在图1至6的实施例中具有两个用于产生相应的有效空气流30或者30’的空气输送装置26和26’。在这里,空气输送装置由通风机27和27’构成。

此外,颈部风扇28具有两个调温装置31,在这里两个加热装置32和32’。在此,给每个空气输送装置26和26’分别配置一个自己的加热装置32或者32’。通过加热装置32和32’可以加热相应的有效空气流30或者30’。如果这样的调温装置包含冷却装置或者由这样的冷却装置构成,则也可以冷却空气或者对空气相应地调温。

进一步地,设置调节装置38。调节装置38与空气输送装置26和26’以及与加热装置32和32’处于连接中。例如可以设置串行总线通信系统、尤其lin系统,通过所述串行总线通信系统,调节装置38已知,驾驶员侧窗户10和/或副驾驶员侧窗户10’是否打开和/或通风设备24是否在运行。然后,调节装置38可以在这上面推断出相应的干扰流12或者22。也可能的是,至少一个未示出的传感器定位在头靠2的区域中或者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或颈部区域16的区域中,通过所述未示出的传感器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检测干扰流12和22。调节装置38可以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处于连接中。在这里,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构造为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或构造为温度传感器。在实践中,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被证明是合适的,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或多个ntc传感器,所述ntc传感器检测在孔板36的表面上的表面温度并且向调节装置38传送关于此的信息。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用于确定或者检测乘客6的皮肤温度。调节装置38可以与至少一个红外传感器处于连接中。通过由红外传感器所确定的皮肤温度,调节装置38可以求取关于干扰流12和22的信息并且确定用于适当地影响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34和34’的措施。

调节装置38优选通过如下方式求取干扰流的类型和强度:调节装置分析评估一个或多个状态参数,例如窗户的打开程度、运输工具空调设备的功率数据、温度、日射和/或压力情况和/或这样的值在时间上的改变。调节装置通过在乘客的颈部区域中的传感器和/或通过中央运输工具控制单元获得这些数据。基于求得的关于干扰流的数据,调节装置确定用于对干扰流作出反应的适当的措施来平衡干扰流。调节装置38也可以构造用于,建立在干扰流和头靠2的区域中构成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34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例如在考虑所建立的关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装置38对空气输送装置26和26’优选相互独立地调节以便调整相应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的量和/或方向。图2在窗户侧18的区域中示出强的干扰流12,相反在内部空间侧20的区域中构成仅仅很小的干扰流22。因此,配属于窗户侧18的空气输送装置26被调控为以提高的功率运行,从而有效空气流30由于强的干扰流12而在量上增大。相反地,配属于内部空间侧20的空气输送装置26被调控为以减小或者保持不变的功率运行,其中,有效空气流30由于仅仅小的干扰流而在量上不增大或者仅仅微不足道地增大。通过有效空气流30的增大、即所输送的空气的质量和/或体积的提高可以对抗干扰流12,从而在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或颈部区域16中的对乘客6的通风和调温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受影响。

在图2的运行状态下,视需求而定通过调节装置38提高或者减小空气输送装置26,26’的输送功率用于调整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34,34’的质量和/或体积。但是,替代地或者附加地可能的是,孔板36具有开口横截面,可以增大和减小所述开口横截面以便在量上调整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34,34’。为此,孔板36尤其可以具有多个薄片,所述薄片的取向可以调整。由此可以调整有效空气流34,34’的通流量和/或流动速度。由此,有效空气流尤其可以被抑制,或者在流动方向、涡旋或者其扩大的程度方面调整。

图3示出一种另外的运行状态,在所述另外的运行状态下可以运行根据本发明的颈部风扇。为了适配有效空气流34,34’,优选可以附加地或者替代地设置,可以改变有效空气流从口部的流出方向。为此,可以使空气输送装置26,26’摆动一转动角以便适配有效空气流30,30’,34,34’的方向。优选通过调节装置38根据干扰流12,22确定转动角。通风机27,27’分别具有叶轮29,29’。在这里,用于通风机27,27’的摆动轴线沿着用于相应的叶轮29,29’的旋转轴线延伸。如在图3中可看到,在窗户侧18的区域中的干扰流12相对于在内部空间侧20的区域中的干扰流22增大地构成。在这样的状况下,使配属于窗户侧18的通风机27比配属于内部空间侧20的通风机27’摆动更大的转动角。由此可以至少近似平衡干扰流12和22,从而在乘客6的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或颈部区域16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近似保持不变的流动状态占主导或者可以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近似保持不变的调温。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可以考虑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步骤中检测干扰流12,12’,22,22’,所述干扰流作用于乘客和/或在头靠2或者2’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有效空气流34或者34’。

然后,在第二步骤中,求取有效空气流34,34’的合适的新的流动方向或者其旧的流动方向的合适的适配。此外,确定,到目前为止的体积流需要适配到何种程度,和/或规定新的输送量或者输送功率。也可以建立在干扰流12,12’,22,22’和至少一个在头靠2或者2’的区域中所构成的经调温的有效空气流34或者34’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第三步骤中,适配有效空气流34,34’的流动方向和/或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26,26’的输送功率。由此可以有利地实现相应的乘客6或者6’的头部区域、肩部区域和/或颈部区域16,16’的至少近似保持不变的调温。

在运输工具中,可能由于不同的运行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车顶打开或者封闭;窗户打开或者封闭;敞篷车具有或者没有挡风板;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周围环境温度)而出现在方向和强度上不同的涡流。

因此,适宜的是,颈部风扇不对称地并且最好自动地重调由其输送的空气体积和其加热功率。

为此,优选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的输送功率可以独立于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的至少一个加热功率调节。

如果颈部风扇具有多个空气输送装置,则所述多个空气输送装置可以优选相互独立地被调节。如果设置多个加热装置,则可以对所述多个加热装置优选相互独立地调节。这能够实现与相应的运行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最优地适配。在此,分别多个在空间上相互分开并且间隔开的、由空气输送装置、调温装置和/或孔板组成的模块可以作为颈部风扇共同作用。通过脱耦的调节也能够实现相同的颈部风扇在不同类型的安装位置上(即例如不仅在驾驶员侧上而且在副驾驶员侧上)的使用。

流出方向的附加的自动的影响在没有使用者干预的情况下得出与相应的运行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最优的适配。例如可以通过lin通信提供在各个状态和条件时(例如速度、外部温度、车顶开着或者关着等等)所需的数据用于模块的调节。通过任何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例如在颈部上的皮肤温度或者衣服或排气口孔板的表面温度的红外温度计;具有推断口部或者排气口孔板的不同位置上的表面温度改变的两个或多个ntc传感器;反作用压力传感器等等)对数据的单独的检测也是可能的,所述传感器被放置在调温模块或者加热模块中或者周围的构件中的一个中。调节算法适配待产生的体积流和/或加热模块所需要的加热功率。

可以在考虑在运输工具侧求得的或者提供的数据的情况下调节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的功率。由此可以平衡由于运输工具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而出现的不对称的逆流和作用区域的与之相关联的、不同的流动并且实现在作用区域中的对称的热空气分布。

可能适宜的是,如在图4中这样,多个加热装置联合为一个加热装置。为此,优选多个加热装置不仅仅简单地电式地串行地或者并行地联接。相反,所述多个加热装置更具有至少一个共同地使用的机械式地承载的构件。此外,所述多个加热装置各具有优选至少一个功能相同、但是分别不可被其它的加热装置使用的、导电的承载构件。在图4中设置两个扁平的ptc加热薄板41,41’。所述加热薄板中每个加热薄板在其两个表面上承载波纹状的导热板42,42’,42”,42”’,所述导热板帮助将热从ptc加热薄板41,41’传递到流经导热板的空气上。ptc加热薄板中每个ptc加热薄板各通过一个导热板在其一个表面上分别配置自己的位势接头43,44,所述自己的位势接头以接触板形式构成承载结构的一部分。此外,所述ptc加热薄板中每个ptc加热薄板各通过一个导热板在其另外的表面上配置它们共同的电势接头45,所述它们共同的电势接头以共同的接触板的形式构成承载结构的另外的部分。

在这样的加热装置中,可以对至少两个、优选所有的ptc加热薄板相互独立地在其自己的电势接头上加载电势。因为这不同于在共同的接触板上的电势,相应的加热装置获得暂时在那里所需要的用于加热的能量。

所述电势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突出的接触区域46,46’,46”,所述接触区域使电势接头例如通过焊接连接或者插拔连接进行的接触变得容易。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样的接触区域作为板突出部凸出超过相应的加热装置所需要的区段。但是,至少一个接触区域也可以一次或多次地折弯或者弯曲,以便可以通过唯一的运动同时安装所有的接触区域,例如通过将加热装置插入或者推入到多极的插接板中。

在窗户侧提高的加热功率的一部分由于提高的反向风而转向运输工具的内侧。在加热装置如在图4中这样由多个加热装置组成的情况下,在窗户降下时,可能适宜的是,以相互不同的加热功率运行不同的子加热装置。在此,例如加热装置的布置在运输工具中间的部件的加热功率可以比加热装置的设置在运输工具外侧的部件的加热功率更小。尽管如此,在此实现均匀的分布。类似地,当设置多个通风机时,同样的情况适用于空气输送功率。可以通过提高或者降低部件(空气输送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功率和通过独立地或者相互协调的功率调整来实现。

同样地,可以通过模块部件的定位角的自动机械式的适配在尽管逆流不对称的情况下实现作用区域的对称的流动。

为了实现最优的作用,可以考虑具有不同的角度的可变的转动方向。这对于单个加热装置或者空气输送装置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多个加热装置或者空气输送装置也是可能的。

同样地,自动的孔板调整或者阀门调整可以在尽管逆流不对称的情况下实现作用区域的对称的流动。

可能适宜的是,颈部风扇具有至少一个目标空间传感器,所述目标空间传感器与调节装置38处于连接中并且所述目标空间传感器直接和/或间接地求取在头靠2,2’的区域中的干扰流12,12’,22,22’。在此,例如是流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优选颈部风扇集成在座椅靠背的上方的区域中、头靠中和/或车顶中或者安装在其上。

在现有技术中的颈部风扇和调节装置为独立的结构单元。因此,它们仅仅被装设在专门为此设计的头靠中。

因此,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颈部风扇28,其具有

-至少一个用于输送有效空气流的空气输送装置26,

-至少一个用于给有效空气流调温的调温装置31,

-至少一个用于调节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26和/或至少一个调温装置31的调节装置38。

在此,调节装置38、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26和至少一个调温装置31为模块化的结构单元。这样的颈部风扇小并且紧凑。

所述颈部风扇小于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颈部风扇的一半尺寸。因此,其可以集成在不同的、常见的头靠和整体座椅中。

如果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承载件50,所述承载件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则得出特别适宜的颈部风扇:

-在所述承载件上安装调节装置的电功能部件;

-承载件和两个叶轮的旋转平面彼此纵向布置;

-承载件为板;

-承载件至少基本上具有矩形的形状;

-矩形具有宽度,该宽度大致相当于具有连接在上游的调温装置的叶轮的直径;

-矩形具有长度,所述长度大致相当于两个叶轮的直径。

在这里,“大致”指的是具有最大为所给出的值的双倍和最小为所给出的值的一半的容差。

也有用的是,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承载件50,在所述承载件上安装调节装置的电功能部件,并且在所述承载件上固定至少一个调温装置和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优选承载件具有以下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件为电路板(印制电路板);

-承载件为调温装置的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并且承载用于调节调温装置的功率的电路;

-优选附加地,承载件为空气输送装置的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并且承载用于调节空气输送装置的功率的电路;

-承载件承载至少一个叶轮或者至少一个径向通风机(较好地两个径向通风机)的定子5;

-承载件承载至少两个径向通风机。

即,这样的调节装置调节至少一个通风机和/或至少一个调温装置。

优选调节装置调节所有设置在颈部风扇中的调温装置和所有通风机。

优选ptc加热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板插入和焊接到电路板中。最好是ptc加热元件的所有电接触的接触板以相同的插入方向插入到电路板中并且在电路板的与ptc加热元件对置的侧上与电路板焊接。这样的装配进行得很快并且节省电缆。

优选两个叶轮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两个叶轮的旋转轴线彼此平行地布置;

-叶轮在同一旋转平面内旋转。

-叶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从相应的空气输送装置喷出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动方向成角度地布置;在此,成角度地尤其意味着垂直地;

-叶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从相应的空气输送装置喷出的有效空气流的流动方向成角度地布置;在此,成角度地尤其意味着垂直地;

-叶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由颈部风扇喷出的有效空气流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

-叶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颈部风扇的纵轴线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

-叶轮为径向通风机的组成部分;

-叶轮的两个旋转轴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叶轮的半径之和;

-叶轮布置在蜗壳或者壳体区段65中,所述蜗壳或者壳体区段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

-两个叶轮以彼此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

在这样的布置中,两个叶轮也可以是彼此镜像对称的。但是,因为在此叶片必须彼此相反地布置,为此需要两种镜像对称的类型的叶轮。

因此,成本特别有利的是,使用相同形状的两个叶轮。因此,对于这种情况,这些叶轮中的一个“头朝下”或“倒置”安装。这意味着,两个叶轮的定子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在旋转平面的相互对置的侧上。由此,两个叶轮相对彼此以相反的转动方向旋转。然而,两个叶轮相对于其相应的定子以相同的转动方向旋转。

两个叶轮优选纵向于其旋转轴线轴向地吸入空气并且又将空气径向地喷出。在此,空气到叶轮中的轴向地进入从旋转平面的至少一侧进行,如在图7中这样。在此,所述进入尤其通过壳体60中的穿通开口70在背离调节装置60的侧上进行。

但是,空气到叶轮中的轴向地进入也可以从旋转平面的两侧进行。在此,所述进入尤其通过在壳体60中的穿通开口在背离调节装置60的侧上进行。附加地,空气进入通过在调节装置和叶轮之间的侧向的间隙74进行。这样的布置能够实现,在尽管结构尺寸小的情况下产生高的空气通过量。

根据图6的、具有在壳体60中的承载件50的颈部风扇是有利的,所述壳体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壳体60具有至少一个保持区段62,在所述保持区段上,颈部风扇可以与座椅连接。

-壳体60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外壳64,所述壳体外壳与支撑区段相对应并且接收在颈部风扇的功能部件上。

-在壳体外壳64上固定颈部风扇的所有需要固定的功能部件,并且保持区段62没有这样的连接,以便其能够仅仅用于将壳体外壳和蜗壳固定在其安装位置上。

由此可以制成具有壳体外壳的标准模块,所述标准模块可以利用视安装情况而定相匹配的保持区段简单地和成本低廉地与相应的安装位置相匹配。

根据图7的实施方式,颈部风扇优选具有壳体60中的承载件50,所述壳体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壳体60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区段69,在所述支撑区段上固定承载件50;

-壳体60具有至少一个罩盖68,所述罩盖与支撑区段69相对应并且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包围颈部风扇的功能部件;

-壳体具有两个蜗壳或者壳体区段65,叶轮分别被接收在所述蜗壳或者壳体区段中;

-罩盖68具有分隔装置66,以便将两个叶轮的工作空间相互隔开并且至少阻止空气从一个工作空间转移到另外的工作空间中;

-罩盖68具有至少一个、优选至少两个空气穿通开口、优选至少一个进入开口71和至少一个排出开口72;

-支撑区段69可以没有用于空气的穿通开口;

-支撑区段69没有分隔装置,因为两个叶轮的工作空间的相互隔开通过罩盖68和承载件68实现;

-承载件具有两个成圆形的或倒圆的区段51,所述区段的轮廓至少区段式地同心地跟随叶轮的外半径。

在需要时,工作空间的隔开还可以通过承载件(电路板)和罩盖68的界限66之间的密封来改善。即,在这里,通风机不再具有独立的壳体,而颈部风扇的壳体承担通风机壳体的功能并且包围通风机的叶轮。在此,目标是在通风功率和调温功率高的情况下最小化的空间需求。此外,降低成本,因为可以节省材料和如通风机壳体、通风机电路板和通风机连接管路这样的构件。造成的颈部风扇更牢固和更紧凑。由颈部风扇引起的噪声水平下降,因为调温装置、叶轮和流动路径更好地相互协调。

集成在颈部风扇的共同的壳体中的调节装置可以通过lin总线与运输工具通信。优选调节装置可以监测至少一个电部件的功能能力。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相关的部件暂时地或者持久地停止运行或者重新起动。

优选壳体完全由聚合物材料制成。支撑区段和配合件的连接优选仅仅通过卡锁连接在壳体材料中进行并且没有粘合剂、螺钉或者其它的锁合材料。颈部风扇的装配优选也仅仅借助于颈部风扇的卡锁连接进行。

优选至少一个定子被压入承载件50中。

此外,调节装置承担颈部风扇与运输工具、座椅或者其相应的调节装置的通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