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062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既有电气化铁路更新改造、大中修、事故抢险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



背景技术:

1961年我国第一条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铁路的开通,标志着我国进入电气化铁路时代。随着国民经济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路里程也迅猛增长。截止2013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0.31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达5.58万公里,电化率54.1%。随着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行时间的推移,设备逐步进入大修期,加之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铁路货物运输量逐年攀升,为提高运量,保证接触网载流,接触网悬挂设备进行了多次升级,使得大量接触网支柱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造成近年来接触网支柱出现破损、开裂、锈蚀甚至折断的情况,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为了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养护资金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设备进行养护维修。对出现病害的接触网支柱一般采用近位或原位更换的方法,在更换支柱的同时还需保证铁路正常的运营安全。普通路基地段或普通桥梁上的接触网支柱更换一般采用永临结合方式,按既有线技术标准在需更换支柱附近组立一根接触网支柱,并安装相应的悬挂支撑,安装完成后拆除需要更换的支柱;如果需更换支柱附近没有组立支柱条件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抢修支柱过渡的方式,在原支柱位置更换有病害的接触网支柱。

近位更换方法对周围条件要求较高,周围需要有能够组立支柱的条件,若没有组立条件、或具备条件的位置距离较远则无法满足近位更换要求;抢修支柱过渡更换方法则要求抢修柱下端必需要有可靠的支撑条件,对抢修支柱根部进行支撑固定,若抢修支柱在组立期间底部固定位置发生倒塌、滑坡、下陷等情况,将造成支柱侵倒,直接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因此这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新型结构,既能满足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技术要求,又能满足在各种复杂苛刻条件下使用的能力,具备全国铁路通用使用标准,同时还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装后的铁路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用于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时的过渡使用,既没有使用条件的限制,可满足铁路通用使用标准,又能满足技术标准和铁路安全运输的需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柱轨固定底座、接触网钢支柱、轨下锚钢基础和对向下锚拉线套件;

柱轨固定底座位于相邻两枕木之间,通过钢轨固定扣板与两根钢轨固定;接触网钢支柱固定于柱轨固定底座之上;

轨下锚钢基础位于柱轨固定底座纵向前后两侧,均设置于相邻两枕木之间,通过钢轨固定扣板与两根钢轨固定;

接触网钢支柱上部与纵向前后两侧轨下锚钢基础之间均设置有对向下锚拉线套件。

接触网钢支柱与其两侧的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位于垂直于轨面的同一立面。

对向下锚拉线套件包括对向下锚角钢、钢绞线、耐张线夹和UT线夹;

钢绞线上端为对向下锚角钢、耐张线夹,下端为UT线夹。

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上端通过对向下锚角钢固定于接触网钢支柱,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下端连接于轨下锚钢基础上设置的下锚拉线挂板。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轻型美观,安装便捷。

2、解决以往支柱更换过渡方法的有限条件使用及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发明不受任何周围环境因素限制,具有全铁路通用使用标准。

3、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结构主示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结构侧示图。

图3是本发明柱轨固定底座结构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轨下锚钢基础结构图示意图。

图中:

1-柱轨固定底座,2-轨下锚钢基础,3-钢绞线,4-下锚拉线挂板,5-钢轨固定扣板,6-对向下锚角钢,7-耐张线夹,8-UT线夹,9-钢轨,10-枕木,11-接触网钢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当需要更换既有接触网支柱时,需采取过渡施工方法。目前的施工实践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永临结合方式:在需更换的支柱附近组立支柱,然后倒换悬挂支撑,最后拆除需更换的支柱;另外一种为采用抢修柱方式:在需更换的支柱附近组立抢修柱,然后倒换悬挂支撑,拆除需更换的支柱后,在原拆除支柱位置组立支柱,再将悬挂支撑倒换回去,最后拆除抢修柱。

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方法需要需更换的支柱附近有组立支柱的地形条件,如果没有则无法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需要对抢修柱底部进行支持加固,因此也对周围地形条件有要求,若地形或地质条件不好,将造成抢修柱底部支撑部分发生松动或垮塌,势必造成支柱倾倒,直接危及铁路运行安全。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应用于既有接触网支柱更换时的过渡,采用的柱轨固定底座1和轨下锚钢基础2能直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满足铁路技术要求。

本发明包括柱轨固定底座1、接触网钢支柱11、轨下锚钢基础2和对向下锚拉线套件。柱轨固定底座1位于相邻两枕木10之间,通过钢轨固定扣板5与两根钢轨9固定;接触网钢支柱11固定于柱轨固定底座1之上。轨下锚钢基础2位于柱轨固定底座1纵向前后两侧,均设置于相邻两枕木10之间,通过钢轨固定扣板5与两根钢轨9固定。接触网钢支柱11上部与纵向前后两侧轨下锚钢基础2之间均设置有对向下锚拉线套件。

接触网钢支柱11与其两侧的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位于垂直于轨面的同一立面。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上端通过对向下锚角钢6固定于接触网钢支柱11,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下端固定于轨下锚钢基础2上设置的下锚拉线挂板4。对向下锚拉线套件包括对向下锚角钢6、钢绞线3、耐张线夹7和UT线夹8,钢绞线3上端为对向下锚角钢6、耐张线夹7,下端为UT线夹8。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将安装位置旁边的两个枕木10之间清理出安装空间。

2、分别插入柱轨固定底座1、轨下锚钢基础2,然后通过钢轨固定扣板5分别与两根钢轨固定。

3、组立接触网钢支柱11,与柱轨固定底座1固定。

4、在接触网钢支柱11上安装对向下锚角钢6,并通过耐张线夹7、钢绞线3、UT线夹8、下锚拉线挂板4与轨下锚钢基础2连接。

5、在接触网钢支柱11上安装需要的过渡用接触网设备。

6、拆除既有需要更换的接触网设备。

7、在需要的位置组立新的接触网支柱,并安装需要的接触网设备。

8、拆除接触网钢支柱11上过渡用的接触网设备。

9、拆除接触网钢支柱11及其它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

本过渡设备通过以上工序和组合式结构解决了接触网支柱在更换过渡时对周围地形等条件的要求限制问题,具有全铁路通用使用标准,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