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车辆的手动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2987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救援车辆的手动吊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警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援车辆的手动吊机。



背景技术:

前述的救援车辆主要指武警和公安系统的处警车辆,在这种车辆上通常配备有供救援使用的小型发电机、空气压缩机、照明设施、机动液压泵、破拆器材、攀登器材、医疗急救器材、消防器材乃至个人防护用品,等等。当接警并抵达救援目的地实施救援时,需针对性地将前述设备从车厢取出并且搬运至救援现场。但是由于有些设备相对笨重,例如机动液压泵的重量达100公斤左右,因而在自车厢转移至地坪的过程中,至少需要两人协同操作,不仅动作缓慢,而且操作人员的体能消耗大。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在普通车辆上设置吊运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205930437u推荐有“一种车载起吊装置”,又如cn206033060u介绍有“一种安装在箱式卡车上的吊装系统”和cn203754293u提供有“滚动架及车载吊装机构”,等等。典型的如cn203391669u公开的“一种车载吊装机”,其是将一立柱的下端通过支架与车厢的底板连接,在立柱的上端枢转连接一吊轨的一端,吊轨的另一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在吊轨上通过滑轮配设有一具有吊钩的吊葫芦(详见说明书第0019段)。该cn203391669u虽然能够体现说明书第0013段归纳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需将作为吊轨载体的立柱通过支架与车辆的车厢底板固定,因而整个结构表现为落地式,而落地式结构会挤占车厢底板的面积;其二,由于只能将被吊物品吊移至车厢厢口而不能将被吊物品展出厢口,因而在使用中十分不便;其三,由于吊轨是水平悬臂式的,因而在吊运重物后吊轨的水平悬臂端容易出现下坠变形现象。

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中并未见诸在前述救援车辆上配备吊机的技术信息,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挤占车厢底板的面积而藉以防止对所需放置于车厢内的设备产生干涉、有利于将吊运的设备展出车厢而藉以体现使用中的便利性、有益于保障吊轨的坚固效果而藉以避免变形和有便于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地对现有服役中的车辆加装的救援车辆的手动吊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救援车辆的手动吊机,所述的救援车辆包括车体,在该车体的底盘上设置车厢,所述的手动吊机包括一吊轨,该吊轨位于车厢的车厢腔内并且该吊轨的左端与车厢腔的车厢腔左隔板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固定,而吊轨的右端与车厢腔的车厢腔尾门框的上部固定;一滑动吊杆、一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和一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在对应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的左侧的位置与所述吊轨构成滚动副,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同样与吊轨构成滚动副,滑动吊杆的左端与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固定,而滑动吊杆的中部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固定;一手拉葫芦,该手拉葫芦设置在所述滑动吊杆的右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吊轨的左端与一吊轨左托架固定,而该导轨左托架与一左托架加强板固定,该左托架加强板与所述车厢腔左隔板固定,吊轨的右端与一吊轨右托架固定,而该吊轨右托架与一右托架加强板固定,该右托架加强板与所述车厢腔尾门框的上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吊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构成有一吊轨前滚轮槽,而在吊轨的长度方向的后侧构成有一吊轨后滚轮槽,所述的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以及所述的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均与所述吊轨前滚轮槽以及吊轨后滚轮槽构成滚动副,所述滑动吊杆的横截面形状呈n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吊轨左托架朝向所述吊轨右托架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左缓冲垫,该对左缓冲垫分别对应于所述吊轨的左端的前后侧;在所述吊轨右托架朝向吊轨左托架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右缓冲垫,该对右缓冲垫分别对应于所述吊轨的右端的前后侧。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包括滑动吊杆左固定架、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后滚轮和滑动吊杆左固定架滚轮轴,滑动吊杆左架滚轮轴设置在滑动吊杆左固定架的上部,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以及滑动吊杆左架后滚轮在对应滑动吊杆左固定架的左固定架腔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滑动吊杆左固定架滚轮轴上,并且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与所述吊轨的吊轨前滚轮槽构成滚动副,而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后滚轮与所述吊轨的吊轨后滚轮槽构成滚动副,所述滑动吊杆的左端与滑动吊杆左固定架的底部固定或者在对应于所述左固定架腔的位置与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的滑动吊杆右固定机构上配设有一锁定装置,在所述吊轨的顶部固定有一锁扣板,所述锁定装置与该锁扣板锁定或解除锁定。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吊杆左固定架的形状呈u字形。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包括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滑轮和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滚轮轴,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滚轮轴设置在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的上部,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以及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滚轮在对应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的中间固定架腔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滚轮轴上,并且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与所述吊轨的吊轨前滚轮槽构成滚动副,而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滚轮与所述吊轨的吊轨后滚轮槽构成滚动副,所述滑动吊杆的中部在对应于所述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的中间固定架腔的位置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固定或者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的底部固定,与所述锁扣板锁定或解除锁定的所述锁定装置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的形状呈u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板的前端探出所述吊轨的前侧面并且开设有锁销孔,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销座、锁销和弹簧,锁销座与所述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的前侧固定,该锁销座具有一锁销座腔,锁销上下运动地设置在锁销座上,在该锁销座上并且在对应于锁销座腔的位置构成有一锁销弹簧座,弹簧在对应于锁销座腔的位置套置在锁销上,并且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锁销弹簧座上,而下端支承在锁销座腔的腔底壁上,其中,在锁销的下端构成有一捏手,当所述滑动吊杆移动并且移动到所述锁销对应于锁扣板的位置时,在操作者对所述捏手的操作下所述锁销插入或退出所述的锁销孔。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拉葫芦包括牵引绳上双滑轮、滑轮座、牵引绳下双滑轮、牵引绳和吊钩,牵引绳上双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上双滑轮轴上,该上双滑轮轴固定在所述滑动吊杆的右端,牵引绳下双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下双滑轮轴上,该下双滑轮轴固定在滑轮座的上部,牵引绳绕套在牵引绳上双滑轮以及牵引绳下双滑轮上,吊钩连接在滑轮座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吊轨悬空于车厢的底板固定在车厢腔左隔板的高度方向的上部与车厢腔尾门框的上部之间,因而不会占用车厢底板的面积,避免对所需放置于车厢内的设备产生干涉情形;之二,由于滑动吊杆能通过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以及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在吊轨上滑动,因而能将由手拉葫芦吊取的设备从车厢尾部展出车厢,体现使用中的便利性;之三,由于吊轨的两端被固定,因而不会出现变形;之四,由于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因而既可方便地在救援车辆上配置,又能对处于服役中的救援车辆加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正对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示出了救援车辆的结构体系的一车体1,在该车体1的底盘11上设有车厢12(图2示),示出了本发明的手动吊机的结构体系的一吊轨2,该吊轨2位于车厢12的车厢腔121内并且该吊轨2的左端与车厢腔121的车厢腔左隔板12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固定,而吊轨2的右端与车厢腔12的车厢腔尾门框1212的上部固定;一滑动吊杆3、一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4和一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5,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4在对应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5的左侧的位置与前述吊轨2构成滚动副,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5同样与吊轨2构成滚动副,滑动吊杆3的左端与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4固定,而滑动吊杆3的中部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5固定;一手拉葫芦7,该手拉葫芦7设置在前述滑动吊杆3的右端。

前述吊轨2的左端通过吊轨左固定螺钉26与形状呈[字形的一吊轨左托架21固定,而该导轨左托架21通过左托架螺钉213与一左托架加强板211固定,该左托架加强板211通过加强板左固定螺钉2111与前述车厢腔左隔板1211固定,吊轨2的右端通过吊轨右固定螺钉27与一吊轨右托架22固定,而该吊轨右托架22通过吊轨右固定螺钉与形状呈]一右托架加强板221固定,该右托架加强板221通过加强板右固定螺钉2211与前述车厢腔尾门框1212的上部固定。

在前述吊轨2的长度方向的前侧构成有一吊轨前滚轮槽23,而在吊轨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构成有一吊轨后滚轮槽24,由此可知,吊轨2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即用工字钢制作吊轨2。前述的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4以及前述的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5均与前述吊轨前滚轮槽23以及吊轨后滚轮槽24构成滚动副(也可称滑动副,以下同),前述滑动吊杆3的横截面形状呈n字形。

继续见图1,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吊轨左托架21朝向前述吊轨右托架22的一侧(即图示的右侧)设置有一对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左缓冲垫212,该对左缓冲垫212分别对应于前述吊轨2的左端的前后侧;在前述吊轨右托架22朝向吊轨左托架21的一侧(即图示的左侧)设置有一对同样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右缓冲垫222,该对右缓冲垫222分别对应于前述吊轨2的右端的前后侧。

继续见图1,前述滑动吊杆左固定机构4包括滑动吊杆左固定架41、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42、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后滚轮43和滑动吊杆左固定架滚轮轴44,滑动吊杆左架滚轮轴44设置在滑动吊杆左固定架41的上部,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42以及滑动吊杆左架后滚轮43在对应滑动吊杆左固定架41的左固定架腔411的位置转动地需有滑动吊杆左固定架滚轮轴44上,并且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42与前述吊轨2的吊轨前滚轮槽23构成滚动副,而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后滚轮43与前述吊轨2的吊轨后滚轮槽24构成滚动副,前述滑动吊杆3的左端与滑动吊杆左固定架41的底部固定,但也可以在对应于左固定架腔411的位置与滑动吊杆左固定架41固定,在前述的滑动吊杆右固定机构5上配设有一锁定装置6,在前述吊轨2的顶部优选用螺钉固定有一锁扣板25,前述锁定装置6与该锁扣板25锁定或解除锁定。

由图1所示,前述的滑动吊杆左固定架41的形状呈u字形。

继续见图1,前述的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机构5包括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52、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滑轮53和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滚轮轴54,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滚轮轴54设置在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的上部,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52以及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滚轮53在对应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的中间固定架腔511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滚轮轴54上,并且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52与前述吊轨2的吊轨前滚轮槽23构成滚动副,而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滚轮53与前述吊轨2的吊轨后滚轮槽24构成滚动副,前述滑动吊杆3的中部在对应于前述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的中间固定架腔511的位置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固定,但也可以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的底部固定,与前述锁扣板25锁定或解除锁定的前述锁定装置6与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固定。

由图1所示,前述的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的形状呈u字形。

继续见图1,前述锁扣板25的前端探出前述吊轨2的前侧面并且开设有锁销孔251,前述的锁定机构6包括锁销座61、锁销62和弹簧63,锁销座61优选采用焊接方式与前述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1的前侧固定,该锁销座61具有一锁销座腔611,锁销62上下运动地设置在锁销座61上,在该锁销座62上并且在对应于锁销座腔611的位置构成有一锁销弹簧座621,弹簧63在对应于锁销座腔611的位置套置在锁销62上,并且该弹簧63的上端支承在锁销弹簧座621上,而下端支承在锁销座腔611的腔底壁上。其中,在锁销62的下端构成有一球头状的捏手622,当前述滑动吊杆3移动并且移动到前述锁销62对应于锁扣板25的位置时,在操作者对前述捏手622的操作下前述锁销62插入或退出前述的锁销孔251(在下面的应用例中还要详细说明)。

继续见图1,前述的手拉葫芦7包括牵引绳上双滑轮71、滑轮座72、牵引绳下双滑轮73、牵引绳74和吊钩75,牵引绳上双滑轮71转动地设置在上双滑轮轴711上,该上双滑轮轴711固定在前述滑动吊杆3的右端,牵引绳下双滑轮73转动地设置在下双滑轮轴731上,该下双滑轮轴731固定在滑轮座72的上部,牵引绳74绕套在牵引绳上双滑轮71以及牵引绳下双滑轮73上,吊钩75连接在滑轮座72上。由图所示,滑动吊杆3的横断面形状呈n字形。

应用例: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图2中示出了放置在车厢12的车厢腔121内的设备8,当武警或公安部门接警并在救援车辆到达救援场所后,开启车厢12的车厢尾门122,由操作人员如武警或公安人员通过捏手622向下拉动锁销62,锁销62在克服弹簧63的反力作用下从锁扣板25的锁销孔251中脱出,并将滑动吊杆3移动,直至移动到手拉葫芦7的吊钩75对应到设备8的上方,将吊钩75挽入设备8上的吊钩耳81(也可称“吊钩挽耳”),再通过牵引绳74的拉环741拽拉牵引绳74,使设备离开车厢12的车厢底板并处于悬空状态。继续将滑动吊杆3向右拽引,使处于由吊钩75挽及状态的设备8移出车厢8(向车厢尾门122的方向),滑动吊杆3展出(探出)车厢腔121的极限以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5的右侧面与右缓冲垫222接触为限,再接着徐缓放松牵引绳74,也就是使牵引绳处于伸长状态,将设备8释放至地坪。在前述滑动吊杆3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前滚轮42、滑动吊杆左固定架后滚轮43、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前滚轮52以及滑动吊杆中间固定架后滚轮53分别循着吊轨前滚轮槽23和吊轨后滚轮槽24滚动。救援任务结束后,按前述相反过程将设备返回于车厢腔121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