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4387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车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洗车方法需要工作人员参与,一般不具有污水循环再利用功能,浪费水资源,对环境污染较大。此外,现有的洗车机需要现场安装,涉及土木工程,对现场安装工人水平要求较高,工程质量可控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针对可搬迁洗车装置的洗车方法十分重要。而可搬迁洗车装置应当尽可能减少对场地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污水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污水循环利用,在工厂完成组装的洗车机。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包括控制系统、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和洗车系统。

所述的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包括外框架、车轮定位器、行进导轨、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第四定位组件、密封舱罩、水管导杆、水管摆杆、污水板支撑架、污水槽板、净水板支撑架、净水动板、净水定板、净水板支撑梁、污水盖板、坡道板、密封板、净水泵、隔断梁、导轨支撑梁、污水泵、车轮支撑梁组和底板。

所述的外框架呈长方体状,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外框架的底部框架包括底部侧梁和底部端梁。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底部端梁与两个坡道板的内侧分别通过合页连接。两个坡道板均向下倾斜,且外侧均与地面接触。外框架底部固定有底板。控制系统设置在外框架的入口端。

所述的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均包括一对定位传感器和两根固定杆,一对定位传感器分别为定位发射器和定位接收器,两根固定杆的下端与两根底部侧梁分别固定,上端与定位发射器、定位接收器分别固定,定位发射器的发射点及定位接收器的接收点与底板的距离均为0.4~0.6m。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沿入口至出口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三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为4.5~8m。洗车系统设置在第三定位组件与第四定位组件之间。

所述隔断梁的两端与两根底部侧梁的中部分别固定。两根底部端梁的一端与一块污水槽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并与一根导轨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两根底部端梁的另一端与另一块污水槽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并与另一根导轨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的污水槽板与对应侧的导轨支撑梁间隔设置,且污水槽板设置在导轨支撑梁的外侧。污水槽板设置在对应侧底部侧梁的内侧100~150mm处。底板、两根底部侧梁、两根底部端梁、两块污水槽板合围成两个污水槽。底板、隔断梁、位于出口端的底部端梁和两块污水槽板合围成污水箱;底板、隔断梁、位于入口端的底部端梁和两块污水槽板合围成净水箱。污水箱内设置污水过滤组件。污水箱与污水槽通过污水槽板上的通孔连通,污水槽板上的通孔比底板上侧面高15~30mm。

所述的隔断梁与两根底部端梁之间各固定有一个车轮支撑梁组,车轮支撑梁组由对中设置的两根车轮支撑梁组成。同一车轮支撑梁组内两根车轮支撑梁的间距为1.5~1.7m。所述密封板的两端与污水槽板及一根车轮支撑梁分别固定。密封板、污水槽板、隔断梁、车轮支撑梁和底板合围成水泵密封舱。水泵密封舱位于净水箱内。水泵密封舱内部固定有净水泵和污水泵。污水泵的入水口与污水过滤组件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与净水箱连通。净水泵的入水口与净水箱连通,出水口通过固定在外框架上的水管导杆及水管摆杆与洗车系统的各出水点连通。

一根底部侧梁的两端及中部与三根人字形支撑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另一根底部侧梁的两端及中部与三根人字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位于入口端的人字形支撑架与位于入口端的底部端梁内侧贴紧,位于中部的人字形支撑架与隔断梁一侧贴紧,位于出口端的人字形支撑架与位于出口端的底部端梁内侧贴紧。所述的人字形支撑架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175~179°角的支撑面组成。

所述污水板支撑架的两端与两根导轨支撑梁分别固定,污水板支撑架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175~179°角的污水板支撑面组成。

所述净水板支撑架的两端与两根车轮支撑梁分别固定,净水板支撑架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175~179°角的净水板支撑面组成。净水板支撑架共有两块。净水板支撑梁的两端与两根净水板支撑架分别固定,净水板支撑梁共有两根。

所述的污水箱上方可拆卸固定有污水盖板;污水盖板的下侧面与人字形支撑架顶面贴合。净水箱上方固定有净水定板;净水定板的下侧面与人字形支撑架顶面贴合。净水定板中部的矩形通槽内可拆卸固定有净水动板。净水定板上水泵密封舱对应的位置挖空且固定有密封舱罩。净水动板、净水定板和污水盖板共同组成停车板。所述停车板的上侧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人字形。

所述的停车板上侧面固定有两根对中设置的行进导轨,行进导轨设置在导轨支撑梁的正上方。停车板上侧面对中固定有七对车轮定位器,每对中的两个车轮定位器间距均为1.8~2.3m。相邻两对车轮定位器间隔布置。最靠近外框架入口端的那对车轮定位器向外倾斜。其余各对车轮定位器均平行设置。

所述的洗车系统包括门形框架、立小刷机构、立刷机构、横刷机构和风干机构。所述的横刷机构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出口端;所述的风干机构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入口端;所述的立刷机构设置在横刷机构与风干机构之间。所述的立小刷机构设置在横刷机构的下方。

所述的门形框架由上框架、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组成。所述的上框架、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竖直设置,上框架的两端与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的上端分别固定。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下端均固定有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的探测头朝下。门形框架上固定有一对立刷寻迹传感器、一对定车传感器和一对认车传感器。一对立刷寻迹传感器分别为立刷寻迹发射器和立刷寻迹接收器,一对定车传感器分别为定车发射器和定车接收器,一对认车传感器分别为认车发射器和认车接收器。立刷寻迹发射器、定车发射器和认车发射器均固定在第一侧框架上。立刷寻迹接收器、定车接收器和立刷寻迹接收器固定在第二侧框架上。立刷寻迹传感器设置在立刷机构与风干机构之间。立刷寻迹传感器及定车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均为0.4~0.6m。认车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为1.5~2m。定车传感器及认车传感器均设置在门形框架的入口端。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的下端均支承有两个行进轮,行进轮与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对应侧的行进导轨构成滚动副。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内均固定有行进减速器及行进电机,行进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一个行进轮固定,输入口与行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

所述的立小刷机构包括立小刷、立小刷连杆、立小刷减速器、立小刷电机和气缸。立小刷连杆的中部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一端与立小刷减速器固定。立小刷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立小刷固定,输入口与立小刷电机输出轴固定。立小刷机构共有两个,其中一个立小刷机构的立小刷连杆远离立小刷减速器那端及气缸缸体分别与第一侧框架铰接。另一个立小刷机构的立小刷连杆远离立小刷减速器那端及气缸缸体分别与第二侧框架铰接。

所述的立刷机构包括立刷组件、立刷上梁、立刷导轨、弹簧固定板、立刷下梁、立刷弹簧、立刷纵偏传感器和立刷限位传感器。所述的两根立刷上梁分别固定在上框架下侧面的两端,两根立刷下梁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两根立刷上梁分别位于两根立刷下梁的正上方。两根立刷下梁下侧均固定有立刷纵偏传感器。立刷导轨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两根立刷下梁上。立刷导轨的两端均固定有弹簧固定板。弹簧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弹簧孔,两个弹簧孔轴线的间距为18~30cm。每个弹簧孔均通过立刷弹簧与对应的立刷上梁连接。立刷导轨上沿轴线方向均布有四个立刷限位传感器。立刷导轨上设置有两个立刷组件。

所述的立刷组件包括立刷、立刷移动减速器、立刷移动电机、立刷下滚轮、立刷驱动减速器、立刷驱动电机、立刷偏转架、立刷上滚轮和立刷滑动架。所述的立刷上滚轮和两个立刷下滚轮均支承在立刷滑动架上。立刷上滚轮与立刷导轨的上侧面构成滚动副,立刷下滚轮与立刷导轨的下侧面构成滚动副。立刷移动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立刷上滚轮固定,输入口与立刷移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立刷滑动架底部与立刷偏转架铰接。立刷偏转架同一端固定有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和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和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均设置在立刷偏转架与立刷滑动架之间,且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与立刷滑动架的距离小于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与立刷滑动架的距离。立刷驱动减速器固定在立刷偏转架底部,输出轴与立刷固定,输入口与立刷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

所述的横刷机构包括横刷、横刷减速器、横刷驱动电机、横刷轮轴、横刷轮架、横刷滚轮、横刷升降电机、横刷导轨、横刷升降带、横刷换向带轮、导轨定位杆、横刷定位架、横刷上限传感器和横刷下限传感器。所述的横刷升降电机固定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出口端的一个角上,横刷轮轴的一端与横刷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出口端的另一个角上。横刷轮轴由一体成型的横刷轴和两个横刷带轮组成,两个横刷带轮分别设置在横刷轴的两端。两个横刷带轮与两根横刷升降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两根横刷升降带的另一端与两个横刷轮架分别固定。两根横刷升降带各自绕过一个横刷换向带轮。两个横刷换向带轮分别位于两个横刷轮架的正上方,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上。两个横刷轮架上均支承有横刷滚轮,两个横刷轮架上的横刷滚轮与两根横刷导轨分别构成滚动副。两根横刷导轨的上端与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分别铰接,下端的通孔内穿过一根导轨定位杆,导轨定位杆的两端与横刷定位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横刷定位架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每根导轨定位杆上均套有两个横刷弹簧,两个横刷弹簧的相对端分别抵在横刷导轨的两侧,相背端分别抵在横刷定位架的两端。横刷定位架上固定有横刷偏摆传感器,横刷偏摆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固定在横刷导轨下端的横刷检测片。横刷导轨的一侧设置有横刷上限传感器和横刷下限传感器。横刷上限传感器与横刷下限传感器的高度差为0.8~1.5m。横刷下限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为0.4~0.6m。两个横刷轮架中的一个与横刷减速器固定。横刷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横刷的一端固定,输入口与横刷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横刷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未固定横刷减速器的横刷轮架上。

所述的风干机构包括风刀导轨、保险环、保险盒、横风刀、风刀轮架、风刀滚轮、风刀升降带、风刀轮轴、立风刀、风机、风刀升降电机、风刀换向带轮、风刀上限传感器、风刀下限传感器、风刀仿形板和风刀仿形传感器。所述的风刀升降电机固定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入口端的一个角上,风刀轮轴的一端与风刀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入口端的另一个角上。风刀轮轴由一体成型的风刀轴和两个风刀带轮组成,两个风刀带轮分别设置在风刀轴的两端。两个风刀带轮与两根风刀升降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两根风刀升降带的另一端与两个风刀轮架分别固定。两根风刀升降带各自绕过一个风刀换向带轮。两个风刀换向带轮分别位于两个风刀轮架的正上方,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上。两个风刀轮架上均支承有风刀滚轮,两个风刀滚轮与两根风刀导轨分别构成滚动副,两根风刀导轨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风刀导轨的一侧设置有风刀上限传感器和风刀下限传感器。风刀上限传感器与风刀下限传感器的高度差为0.8~1.5m。风刀下限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为0.4~0.6m。两个风刀轮架与横风刀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风刀轮架的下端与两个立风刀的上端分别固定,且均固定有风刀仿形板。风刀仿形板上开有三个仿形孔,三个仿形孔轴心的连线构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一块风刀仿形板的三个仿形孔内均固定有风刀仿形传感器的发射器,另一块风刀仿形板的三个仿形孔内均固定有风刀仿形传感器的接收器。横风刀和立风刀的出风口均呈长条状。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均固定有风机。立风刀的入风口与对应侧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横风刀的两个入风口与固定在门形框架上两个风机的出风口分别连通。横风刀上侧正中位置固定有保险盒,保险盒上的防撞槽内放置有保险环,横风刀穿过保险环。保险盒内固定有防碰车传感器。防碰车传感器的检测头朝上且正对保险环环体。

本发明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待清洗车辆从外框架的入口驶入,第一定位组件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后,控制系统持续语言播报“请继续驶入”。直至第三定位组件检测到待清洗车辆,语言播报一次“请停止驶入”。若此时定车传感器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则持续语言播报“请后退一些”。直至第三定位组件检测到待清洗车辆,且定车传感器检测不到待清洗车辆。此时,若第二定位组件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则语言播报一次“车辆超长,无法清洗,请驶离”。不进行洗车。若第二定位组件检测不到待清洗车辆,则语言播报一次“请付款”,用户下车并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支付后,语言播报一次“开始洗车,注意安全”。洗车开始。

步骤二、行进电机正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的入口端移动。立刷驱动电机转动,立刷开始转动。净水泵及污水泵启动,洗车系统的各出水点开始出水。两个立刷移动电机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两个立刷组件相向移动,位于立刷导轨中间的两个立刷限位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停转。

步骤三、立刷纵偏传感器检测不到立刷导轨后,行进电机停转,门形框架停止运动。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四、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均反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反向移动。

步骤五、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六、步骤四和五重复执行n次,2≤n≤6。车头部分清洗完成。两个立刷移动电机一个反转一个正转,两个立刷组件相背移动。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检测到立刷组件后,对应的立刷移动电机停转。

步骤七、行进电机正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的入口端移动。气缸推出,两个立小刷向内翻出。横刷驱动电机及立小刷电机转动,横刷及立小刷转动。横刷升降电机正转,横刷下降。横刷偏摆传感器检测不到固定在横刷导轨下端的横刷检测片后,横刷升降电机反转,横刷上升。横刷偏摆传感器检测到固定在横刷导轨下端的横刷检测片,则横刷升降电机正转,横刷下降。横刷升降电机转向依此循环往复。两个立刷移动电机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两个立刷组件相向移动。直至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检测到立刷滑动架且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检测不到立刷滑动架。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停转。开始清洗待清洗车辆的两侧及上部。

步骤八、立刷寻迹传感器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后,待清洗车辆的两侧及上部清洗完成。行进电机停转,门形框架停止运动。两个立刷移动电机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两个立刷组件相向移动。位于立刷导轨中间的两个立刷限位传感器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九、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均反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反向移动。

步骤十、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十一、步骤九和十重复执行n次。车尾部分清洗完成。两个立刷移动电机一个反转一个正转。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检测到立刷组件后,对应的立刷移动电机停转。净水泵及污水泵关闭,洗车系统的各出水点停止出水。

步骤十二、立刷驱动电机、横刷驱动电机及立小刷电机停转,立刷、横刷及立小刷停转;气缸复位,两个立小刷复位。行进电机反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的出口端移动。两个风机均启动,横风刀和立风刀开始出风。

步骤十三、风刀升降电机正转,横风刀及立风刀下降。三对风刀仿形传感器中有一对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则风刀升降电机反转,横风刀及立风刀上升。三对风刀仿形传感器均检测不到待清洗车辆,则风刀升降电机正转,横风刀及立风刀下降。风刀升降电机转向依此循环往复。

步骤十四、风刀下限传感器检测到风刀轮架后,行进电机停转。风刀升降电机反转,风干机构复位。

步骤十五、行进电机正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的入口端移动。重复步骤十三和十四。

步骤十六、行进电机反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的出口端移动。重复步骤十三和十四。

步骤十七、步骤十五和十六重复执行m次,1≤m≤3。

步骤十八、行进电机反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复位。

步骤十九、控制系统持续语言播报“洗车完成,请驶离”。第四定位组件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后,语言播报“谢谢光临,请注意安全”。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还包括皮带断裂保险机构。所述的横刷升降带及风刀升降带的上方均设置有皮带断裂保险机构,皮带断裂保险机构包括保险支架、传感器固定板、防断传感器、保险弹簧、保险杆、滚子和挡块。所述的保险支架固定在上框架上,传感器固定板固定在保险支架下侧,传感器固定板上固定有防断传感器。保险杆的一端与保险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滚子构成转动副。滚子紧贴横刷升降带或风刀升降带的上侧面。保险杆上固定有挡块,挡块位置与防断传感器对应。保险杆的中部与保险支架通过保险弹簧相连。保险弹簧为压缩弹簧。在洗车过程中,若有一根横刷升降带或风刀升降带断裂。则断裂的横刷升降带或风刀升降带上方的保险杆在保险弹簧的弹力下,向下翻转。防断传感器检测不到保险杆上的挡块,洗车过程停止,且风刀升降电机及横刷升降电机停转。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还包括防撞安全门机构。所述的防撞安全门机构包括防撞门、直线轴承、防撞光轴、第一防撞固定板、第二防撞固定板、防撞弹簧、防撞合叶、锁芯、门锁和防撞传感器。所述的直线轴承共有四个,分别固定在第二防撞固定板的两端及两块第一防撞固定板上。每个直线轴承上均支承有一根防撞光轴,两根第一防撞固定板上防撞光轴的外端与两个防撞合叶的一片叶片分别固定。两个防撞合叶的另一片叶片均固定在防撞门内侧面的一侧。防撞门内侧面的另一侧固定有锁芯。第二防撞固定板上两根防撞光轴的外端与门锁内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四根防撞光轴上均套有防撞弹簧。防撞传感器共有四个,且与四根防撞光轴的内端分别间隔设置。防撞安全门机构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的入口端。设置在第一侧框架上防撞安全门机构的两块第一防撞固定板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入口端的外侧,第二防撞固定板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入口端的内侧,锁芯和门锁位置对应。设置在第二侧框架上防撞安全门机构的两块第一防撞固定板固定在第二侧框架入口端的外侧,第二防撞固定板固定在第二侧框架入口端的内侧,锁芯和门锁位置对应。在洗车过程中,若防撞安全门机构受到冲撞,则防撞弹簧收缩,防撞光轴向内滑动,有一个防撞传感器检测到防撞光轴后,切断电源。

所述的定位传感器、立刷寻迹传感器、定车传感器、认车传感器和风刀仿形传感器均为红外对射传感器。所述的限位传感器、立刷纵偏传感器、立刷限位传感器、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横刷偏摆传感器、横刷上限传感器、横刷下限传感器、风刀上限传感器、风刀下限传感器、防碰车传感器、防断传感器和防撞传感器均采用电磁传感器。

所述的水泵密封舱、污水箱及净水箱内均涂有防水材料。

所述的污水板支撑架设置在位于出口端人字形支撑架与位于中部人字形支撑架的正中位置。

两块所述净水板支撑架的对称面在位于入口端人字形支撑架与位于中部人字形支撑架的正中位置。

所述立小刷的底端向内侧倾斜。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支付,且完全自动控制,能够完全无人化运行,无需专人值守和收费。

2、在本发明中,若遇到意外冲撞立刻停机,有效防止误伤人员和车辆,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3、在本发明中,当升降带发生突然断裂时立刻停机,能够有效防止横刷和风刀意外下落伤害汽车和人员。

4、本发明能够实现污水循环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框架及水循环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框架及水循环系统拆去停车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洗车系统的正侧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洗车系统的背侧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第一侧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立小刷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立刷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立刷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横刷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风干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皮带断裂保险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中防撞安全门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洗车方法采用的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包括控制系统、框架及水循环系统1和洗车系统2。

如图2和3所示,框架及水循环系统1包括外框架24、车轮定位器3、行进导轨4、第一定位组件5、第二定位组件6、第三定位组件7、第四定位组件8、密封舱罩9、水管导杆10、水管摆杆11、污水板支撑架13、污水槽板14、净水板支撑架15、净水动板16、净水定板17、净水板支撑梁18、污水盖板19、坡道板20、密封板21、净水泵22、隔断梁23、导轨支撑梁25、污水泵26、车轮支撑梁组和底板。

如图2和3所示,外框架24呈长方体状,一端为入口24-1,另一端为出口24-2;外框架24的底部框架包括底部侧梁24-3和底部端梁24-4。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底部端梁24-4与两个坡道板20的内侧分别通过合页连接。两个坡道板20均向下倾斜,且外侧均与地面接触。外框架24底部固定有底板。控制系统设置在外框架24的入口端。

如图2和3所示,第一定位组件5、第二定位组件6、第三定位组件7和第四定位组件8均包括一对定位传感器和两根固定杆,一对定位传感器分别为定位发射器和定位接收器,两根固定杆的下端与两根底部侧梁24-3分别固定,上端与定位发射器、定位接收器分别固定,定位发射器的发射点及定位接收器的接收点与底板的距离均为0.5m。第一定位组件5、第二定位组件6、第三定位组件7和第四定位组件8沿入口至出口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定位组件6与第三定位组件7之间的距离为5m。洗车系统2设置在第三定位组件7与第四定位组件8之间。

如图2和3所示,隔断梁23的两端与两根底部侧梁24-3的中部分别固定。两根底部端梁24-4的一端与一块污水槽板14的两端分别固定,并与一根导轨支撑梁25的两端分别固定。两根底部端梁24-4的另一端与另一块污水槽板14的两端分别固定,并与另一根导轨支撑梁25的两端分别固定。污水槽板14与对应侧的导轨支撑梁25间隔设置,且污水槽板14设置在导轨支撑梁25的外侧。污水槽板14设置在对应侧底部侧梁24-3的内侧120mm处。底板、两根底部侧梁24-3、两根底部端梁24-4、两块污水槽板14合围成两个污水槽,污水槽位于底板上侧面的两侧,且槽宽为120mm。底板、隔断梁23、位于出口端的底部端梁24-4和两块污水槽板14合围成污水箱12;底板、隔断梁23、位于入口端的底部端梁24-4和两块污水槽板14合围成净水箱28。污水箱12及净水箱28内均涂有防水材料。污水箱12内设置污水过滤组件。污水箱12与污水槽通过污水槽板14上的通孔连通,污水槽板14上的通孔比底板上侧面高20mm。

如图2、3所示,隔断梁23与两根底部端梁24-4之间各固定有一个车轮支撑梁组,车轮支撑梁组由对中设置的两根车轮支撑梁27组成。同一车轮支撑梁组内两根车轮支撑梁27的间距为1.6m。密封板21的两端与污水槽板14及一根车轮支撑梁27分别固定。密封板21、污水槽板14、隔断梁23、车轮支撑梁27和底板合围成水泵密封舱。水泵密封舱位于净水箱28内,水泵密封舱内涂有防水材料。水泵密封舱内部固定有净水泵22和污水泵26。污水泵26的入水口与污水过滤组件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与净水箱28连通。净水泵22的入水口与净水箱28连通,出水口通过固定在外框架24上的水管导杆10及水管摆杆11与洗车系统2的各出水点连通。

如图2、3所示,一根底部侧梁24-3的两端及中部与三根人字形支撑架29的一端分别固定,另一根底部侧梁24-3的两端及中部与三根人字形支撑架2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位于入口端的人字形支撑架29与位于入口端的底部端梁24-4内侧贴紧,位于中部的人字形支撑架29与隔断梁23一侧贴紧,位于出口端的人字形支撑架29与位于出口端的底部端梁24-4内侧贴紧。人字形支撑架29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177°角的支撑面组成。

污水板支撑架13的两端与两根导轨支撑梁25分别固定,污水板支撑架13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177°角的污水板支撑面组成。污水板支撑架13设置在位于出口端人字形支撑架29与位于中部人字形支撑架29的正中位置。

净水板支撑架15的两端与两根车轮支撑梁27分别固定,净水板支撑架15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177°角的净水板支撑面组成。净水板支撑架15共有两块。两块净水板支撑架15的对称面在位于入口端人字形支撑架29与位于中部人字形支撑架29的正中位置。净水板支撑梁18的两端与两根净水板支撑架15分别固定,净水板支撑梁18共有两根。

污水箱12上方可拆卸固定有污水盖板19;污水盖板19的下侧面与人字形支撑架29顶面贴合。净水箱28上方固定有净水定板17;净水定板17的下侧面与人字形支撑架29顶面贴合。净水定板17中部的矩形通槽内可拆卸固定有净水动板16。净水定板17上水泵密封舱对应的位置挖空且固定有密封舱罩9。净水动板16、净水定板17和污水盖板19共同组成停车板。停车板上侧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人字形。

停车板上侧面固定有两根对中设置的行进导轨4,行进导轨4设置在导轨支撑梁25的正上方。停车板上侧面对中固定有七对车轮定位器3,每对中的两个车轮定位器3间距均为2m。相邻两对车轮定位器3间隔布置。最靠近外框架24入口端的那对车轮定位器3向外倾斜。其余各对车轮定位器3均平行设置。

如图1、4和5所示,洗车系统2包括门形框架、立小刷机构30、立刷机构31、横刷机构32、皮带断裂保险机构33、防撞安全门机构34和风干机构35。横刷机构32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出口端,风干机构35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入口端,立刷机构31设置在横刷机构32与风干机构35之间。立小刷机构30设置在横刷机构32的下方。

如图1、4、5和6所示,门形框架由上框架36、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组成。上框架36、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均为矩形框架。第一侧框架37及第二侧框架38竖直设置,上框架36的两端与第一侧框架37及第二侧框架38的上端分别固定。第一侧框架37及第二侧框架38下端均固定有限位传感器39,限位传感器39的探测头朝下。门形框架上固定有一对立刷寻迹传感器40、一对定车传感器41和一对认车传感器42。一对立刷寻迹传感器40分别为立刷寻迹发射器和立刷寻迹接收器,一对定车传感器41分别为定车发射器和定车接收器,一对认车传感器42分别为认车发射器和认车接收器。立刷寻迹发射器、定车发射器和认车发射器均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7上。立刷寻迹接收器、定车接收器和立刷寻迹接收器固定在第二侧框架38上。立刷寻迹传感器40设置在立刷机构31与风干机构35之间。立刷寻迹传感器40与停车板的距离均为0.6m,定车传感器41与停车板的距离均为0.4m。认车传感器42与停车板的距离为1.7m。定车传感器41及认车传感器42均设置在门形框架的入口端。第一侧框架37及第二侧框架38的下端均支承有两个行进轮,行进轮与框架及水循环系统1对应侧的行进导轨4构成滚动副。第一侧框架37及第二侧框架38内均固定有行进减速器及行进电机,行进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一个行进轮固定,输入口与行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

如图4、5和7所示,立小刷机构30包括立小刷30-1、立小刷连杆30-2、立小刷减速器30-3、立小刷电机30-4和气缸30-5。立小刷连杆30-2的中部与气缸30-5的活塞杆铰接,一端与立小刷减速器30-3固定。立小刷减速器30-3的输出轴与立小刷30-1固定,输入口与立小刷电机30-4输出轴固定。立小刷机构30共有两个,其中一个立小刷机构30的立小刷连杆30-2远离立小刷减速器30-3那端及气缸30-5缸体分别与第一侧框架37铰接。另一个立小刷机构的立小刷连杆30-2远离立小刷减速器30-3那端及气缸30-5缸体分别与第二侧框架38铰接。两个立小刷30-1的底端均向内侧倾斜。

如图4、5和8所示,立刷机构31包括立刷组件、立刷上梁31-2、立刷导轨31-3、弹簧固定板31-4、立刷下梁31-5、立刷弹簧31-6、立刷纵偏传感器31-7和立刷限位传感器31-8。两根立刷上梁31-2分别固定在上框架36下侧面的两端,两根立刷下梁31-5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上。两根立刷上梁31-2分别位于两根立刷下梁31-5的正上方。两根立刷下梁31-5下侧均固定有立刷纵偏传感器31-7。立刷导轨31-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两根立刷下梁31-5上。立刷导轨31-3的两端均固定有弹簧固定板31-4。弹簧固定板31-4的两端均开设有弹簧孔,两个弹簧孔轴线的间距为20cm。每个弹簧孔均通过立刷弹簧31-6与对应的立刷上梁31-2连接。立刷导轨31-3上沿轴线方向均布有四个立刷限位传感器31-8。立刷导轨31-3上设置有两个立刷组件。

如图9所示,立刷组件包括立刷31-1、立刷移动减速器31-9、立刷移动电机31-10、立刷下滚轮31-11、立刷驱动减速器31-12、立刷驱动电机31-13、立刷偏转架31-14、立刷上滚轮31-15和立刷滑动架31-16。立刷上滚轮31-15和两个立刷下滚轮31-11均支承在立刷滑动架31-16上。立刷上滚轮31-15与立刷导轨31-3的上侧面构成滚动副,立刷下滚轮31-11与立刷导轨31-3的下侧面构成滚动副。立刷移动减速器31-9的输出轴与立刷上滚轮31-15固定,输入口与立刷移动电机31-10的输出轴固定。立刷滑动架31-16底部与立刷偏转架31-14铰接。立刷偏转架31-14同一端固定有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和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和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均设置在立刷偏转架31-14与立刷滑动架31-16之间,且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与立刷滑动架31-16的距离小于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与立刷滑动架31-16的距离。立刷驱动减速器31-12固定在立刷偏转架31-14底部,输出轴与立刷31-1固定,输入口与立刷驱动电机31-13的输出轴固定。

如图4、5和10所示,横刷机构32包括横刷32-1、横刷减速器32-2、横刷驱动电机32-3、横刷轮轴32-4、横刷轮架32-5、横刷滚轮32-6、横刷升降电机32-7、横刷导轨32-8、横刷升降带32-9、横刷换向带轮32-10、导轨定位杆32-11、横刷定位架32-12、横刷上限传感器32-13和横刷下限传感器32-14。横刷升降电机32-7固定在上框架36靠近外框架24出口端的一个角上,横刷轮轴32-4的一端与横刷升降电机32-7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36靠近外框架24出口端的另一个角上。横刷轮轴32-4由一体成型的横刷轴和两个横刷带轮组成,两个横刷带轮分别设置在横刷轴的两端。两个横刷带轮与两根横刷升降带32-9的一端分别固定;两根横刷升降带32-9的另一端与两个横刷轮架32-5分别固定。两根横刷升降带32-9各自绕过一个横刷换向带轮32-10。两个横刷换向带轮32-10分别位于两个横刷轮架32-5的正上方,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36上。两个横刷轮架32-5上均支承有横刷滚轮32-6,两个横刷轮架上的横刷滚轮32-6与两根横刷导轨32-8分别构成滚动副。两根横刷导轨32-8的上端与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分别铰接,下端的通孔内穿过一根导轨定位杆32-11,导轨定位杆32-11的两端与横刷定位架32-12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横刷定位架32-12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上。每根导轨定位杆32-11上均套有两个横刷弹簧,两个横刷弹簧的相对端分别抵在横刷导轨32-8的两侧,相背端分别抵在横刷定位架32-12的两端。横刷定位架32-12上固定有横刷偏摆传感器,横刷偏摆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固定在横刷导轨32-8下端的横刷检测片。横刷导轨32-8的一侧设置有横刷上限传感器32-13和横刷下限传感器32-14。横刷上限传感器32-13与横刷下限传感器32-14的高度差为1m。横刷下限传感器32-14与停车板的距离为0.5m。两个横刷轮架32-5中的一个与横刷减速器32-2固定。横刷减速器32-2的输出轴与横刷32-1的一端固定,输入口与横刷驱动电机32-3的输出轴固定。横刷32-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未固定横刷减速器32-2的横刷轮架32-5上。

如图4、5和11所示,风干机构35包括风刀导轨35-1、保险环35-2、保险盒35-3、横风刀35-4、风刀轮架35-5、风刀滚轮35-6、风刀升降带35-7、风刀轮轴35-8、立风刀35-9、风机35-10、风刀升降电机35-11、风刀换向带轮35-12、风刀上限传感器35-13、风刀下限传感器35-14、风刀仿形板35-15和风刀仿形传感器35-16。风刀升降电机35-11固定在上框架36靠近外框架24入口端的一个角上,风刀轮轴35-8的一端与风刀升降电机35-11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36靠近外框架24入口端的另一个角上。风刀轮轴35-8由一体成型的风刀轴和两个风刀带轮组成,两个风刀带轮分别设置在风刀轴的两端。两个风刀带轮与两根风刀升降带35-7的一端分别固定,两根风刀升降带35-7的另一端与两个风刀轮架35-5分别固定。两根风刀升降带35-7各自绕过一个风刀换向带轮35-12。两个风刀换向带轮35-12分别位于两个风刀轮架35-5的正上方,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36上。两个风刀轮架35-5上均支承有风刀滚轮35-6,两个风刀滚轮35-6与两根风刀导轨35-1分别构成滚动副,两根风刀导轨35-1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上。风刀导轨35-1的一侧设置有风刀上限传感器35-13和风刀下限传感器35-14。风刀上限传感器35-13与风刀下限传感器35-14的高度差为1m。风刀下限传感器35-14与停车板的距离为0.5m。两个风刀轮架35-5与横风刀35-4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风刀轮架35-5的下端与两个立风刀35-9的上端分别固定,且均固定有风刀仿形板35-15。风刀仿形板35-15上开有三个仿形孔,三个仿形孔轴心的连线构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一块风刀仿形板35-15的三个仿形孔内均固定有风刀仿形传感器35-16的发射器,另一块风刀仿形板35-15的三个仿形孔内均固定有风刀仿形传感器35-16的接收器。横风刀35-4和立风刀35-9的出风口均呈长条状。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上均固定有风机35-10。立风刀35-9的入风口与对应侧风机35-10的出风口连通。横风刀35-4的两个入风口与固定在门形框架上两个风机35-10的出风口分别连通。横风刀35-4上侧正中位置固定有保险盒35-3,保险盒35-3上的防撞槽内放置有保险环35-2,横风刀35-4穿过保险环35-2。保险盒35-3内固定有防碰车传感器。防碰车传感器的检测头朝上且正对保险环35-2环体。

如图4、5和12所示,横刷升降带32-9及风刀升降带35-7的上方均设置有皮带断裂保险机构33,皮带断裂保险机构33包括保险支架33-1、传感器固定板33-2、防断传感器33-3、保险弹簧33-4、保险杆33-5、滚子33-6和挡块。保险支架33-1固定在上框架上,传感器固定板33-2固定在保险支架33-1下侧,传感器固定板33-2上固定有防断传感器33-3。保险杆33-5的一端与保险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滚子33-6构成转动副。滚子33-6紧贴横刷升降带32-9或风刀升降带35-7的上侧面。保险杆33-5上固定有挡块,挡块位置与防断传感器33-3对齐。保险杆33-5的中部与保险支架33-1通过保险弹簧33-4相连。保险弹簧33-4为压缩弹簧。

如图4、5和13所示,防撞安全门机构34包括防撞门34-1、直线轴承34-2、防撞光轴34-3、第一防撞固定板34-4、第二防撞固定板34-5、防撞弹簧34-6、防撞合叶34-7、锁芯34-8、门锁34-9和防撞传感器。直线轴承34-2共有四个,分别固定在第二防撞固定板34-5的两端及两块第一防撞固定板34-4上。每个直线轴承34-2上支承有一根防撞光轴34-3,两根第一防撞固定板34-4上防撞光轴34-3的外端与两个防撞合叶34-7的一片叶片分别固定。两个防撞合叶34-7的另一片叶片均固定在防撞门34-1内侧面的一侧。防撞门34-1内侧面的另一侧固定有锁芯34-8。第二防撞固定板34-5上两根防撞光轴34-3的外端与门锁34-9内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四根防撞光轴34-3上均套有防撞弹簧34-6。防撞传感器共有四个,且与四根防撞光轴34-3的内端分别间隔。防撞安全门机构34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框架37和第二侧框架38的入口端。设置在第一侧框架37上防撞安全门机构34的两块第一防撞固定板34-4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7入口端的外侧,第二防撞固定板34-5固定在第一侧框架37入口端的内侧,锁芯34-8和门锁34-9位置对应。设置在第二侧框架38上防撞安全门机构34的两块第一防撞固定板34-4固定在第二侧框架38入口端的外侧,第二防撞固定板34-5固定在第二侧框架38入口端的内侧,锁芯34-8和门锁34-9位置对应。

定位传感器、立刷寻迹传感器40、定车传感器41、认车传感器42和风刀仿形传感器35-16均为红外对射传感器。限位传感器39、立刷纵偏传感器31-7、立刷限位传感器31-8、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横刷偏摆传感器、横刷上限传感器32-13、横刷下限传感器32-14、风刀上限传感器35-13、风刀下限传感器35-14、防碰车传感器、防断传感器33-3和防撞传感器均采用电磁传感器。

一种洗车方法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待清洗车辆从外框架24的入口驶入,第一定位组件5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后,控制系统持续语言播报“请继续驶入”。直至第三定位组件7检测到待清洗车辆,语言播报一次“请停止驶入”。若此时定车传感器41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则持续语言播报“请后退一些”。直至第三定位组件7检测到待清洗车辆,且定车传感器41检测不到待清洗车辆。此时,若第二定位组件7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则语言播报一次“车辆超长,无法清洗,请驶离”。不进行洗车。若第二定位组件7检测不到待清洗车辆,则语言播报一次“请付款”,用户下车并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支付后,语言播报一次“开始洗车,注意安全”。洗车开始,在洗车过程中,若防撞安全门机构34受到冲撞,则防撞弹簧34-6收缩,防撞光轴34-3向内滑动,有一个防撞传感器检测到防撞光轴34-3后,切断电源;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若有一根横刷升降带32-9或风刀升降带35-7断裂。则断裂的横刷升降带32-9或风刀升降带35-7上方的保险杆33-5在保险弹簧33-4的弹力下,向下翻转。防断传感器33-3检测不到保险杆33-5上的挡块,洗车过程停止,且风刀升降电机35-11及横刷升降电机32-7停转,防止砸伤待清洗车辆。

步骤二、行进电机正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24的入口端移动。立刷驱动电机31-13转动,立刷开始转动。净水泵及污水泵启动,洗车系统2的各出水点开始出水。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两个立刷组件相向移动,位于立刷导轨中间的两个立刷限位传感器31-8检测到对应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停转。

步骤三、立刷纵偏传感器31-7检测不到立刷导轨底部的立刷检测片后,表明立刷的下端向外框架24的出口端倾斜,且倾斜角适中。行进电机停转,门形框架停止运动。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四、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31-8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均反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反向移动。

步骤五、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31-8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六、步骤四和五重复执行四次。车头部分清洗完成。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一个反转一个正转,两个立刷组件相背移动。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31-8检测到立刷组件后,对应的立刷移动电机31-10停转。

步骤七、行进电机正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24的入口端移动。气缸推出,两个立小刷向内翻出。横刷驱动电机32-3及立小刷电机30-4转动,横刷及立小刷转动。横刷升降电机32-7正转,横刷下降。横刷偏摆传感器检测不到固定在横刷导轨32-8下端的横刷检测片,则横刷与待清洗车辆已经接触,且横刷导轨32-8发生偏转。此时横刷升降电机32-7反转,横刷上升。横刷偏摆传感器检测到固定在横刷导轨32-8下端的横刷检测片,则横刷升降电机32-7正转,横刷下降。横刷升降电机32-7转向依此循环往复。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两个立刷组件相向移动。直至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检测到立刷滑动架31-16且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检测不到立刷滑动架31-16。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停转。开始清洗待清洗车辆的两侧及上部。

步骤八、立刷寻迹传感器40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后,待清洗车辆的两侧及上部清洗完成。行进电机停转,门形框架停止运动。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两个立刷组件相向移动。位于立刷导轨中间的两个立刷限位传感器31-8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九、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31-8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均反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反向移动。

步骤十、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31-8中有一个检测到立刷组件后,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均正转。两个立刷组件同时正向移动。

步骤十一、步骤九和十重复执行四次。车尾部分清洗完成。两个立刷移动电机31-10一个反转一个正转。立刷导轨两端的立刷限位传感器31-8检测到立刷组件后,对应的立刷移动电机31-10停转。净水泵及污水泵关闭,洗车系统2的各出水点停止出水。

步骤十二、立刷驱动电机31-13、横刷驱动电机32-3及立小刷电机30-4停转,立刷、横刷及立小刷停转;气缸复位,两个立小刷复位。行进电机反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24的出口端移动。两个风机35-10均启动,横风刀和立风刀开始出风。

步骤十三、风刀升降电机35-11正转,横风刀及立风刀下降。三对风刀仿形传感器35-16中有一对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则风刀升降电机35-11反转,横风刀及立风刀上升。三对风刀仿形传感器35-16均检测不到待清洗车辆,则风刀升降电机35-11正转,横风刀及立风刀下降。风刀升降电机35-11转向依此循环往复。

步骤十四、风刀下限传感器35-14检测到风刀轮架35-5后,行进电机停转。风刀升降电机35-11反转,风干机构35复位。

步骤十五、行进电机正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24的入口端移动。重复步骤十三和十四。

步骤十六、行进电机反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24的出口端移动。重复步骤十三和十四。

步骤十七、步骤十五和十六重复执行两次。

步骤十八、行进电机反转,门形框架向外框架24复位。

步骤十九、控制系统持续语言播报“洗车完成,请驶离”。第四定位组件8检测到待清洗车辆后,语言播报“谢谢光临,请注意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