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855发布日期:2019-01-16 06:44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碳滑板装置用于安装在列车或者地铁的导电轨上,碳滑板装置与集电靴连接为列车或者地铁提供电流。

相关技术中,碳滑板上设有铝托和碳条,碳条通过粘性连接层粘合固定在铝托的上表面上,通过碳条与导电轨接触实现碳滑板的受流。但是由于碳滑板与导电轨之间采用单面接触,在极端路况下,碳滑板易于脱轨,当碳滑板与导电轨脱离时会发生拉弧现象,无法保证碳滑板与集电靴之间的受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具有能够保证碳滑板装置与集电靴之间的受流率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设有上述碳滑板装置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包括:金属支撑件;三个碳滑块组,所述三个碳滑块组分别可拆卸设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外周壁上,其中两个所述碳滑块组相对设置且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碳滑块组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通过设置三个碳滑块组,可以增大碳滑板装置与导电轨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了碳滑板装置与集电靴之间的稳定的受流率。三个碳滑块组可拆卸的安装在金属支撑架上,使碳滑板装置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支撑件上设有三个容纳槽,所述三个碳滑块组分别与所述三个容纳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碳滑块组的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容纳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件包括两个侧板和底板,所述两个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两个侧板相连,每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容纳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板的侧边朝外弯折以限定出环形的第一翻边,每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翻边限定出所述相应的所述容纳槽,每个所述第一翻边与相应的所述碳滑块组接触配合以定位所述碳滑块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滑块组的与所述第一翻边接触的部分的顶壁形成为向外向下延伸的斜面,所述碳滑块组的与所述第一翻边接触的部分的底壁形成为向外向上延伸的斜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底板的侧边向外弯折以限定出环形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容纳槽,每个所述第二翻边与相应的所述碳滑块组接触配合以定位所述碳滑块组。

具体地,所述碳滑块组的与所述第二翻边接触的部分的相对侧壁在向下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碳滑块组分别与位于下方的碳滑块组接触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碳滑块组的顶表面位于所述金属支撑件的顶表面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导电轨,所述导电轨内限定出滑动槽;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碳滑板装置,所述金属支撑件和所述三个碳滑块组设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三个碳滑块组分别与所述滑动槽的侧壁滑动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碳滑板装置,碳滑板装置上设置三个碳滑块组,增大了碳滑板装置与导电轨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了碳滑板装置与集电靴之间的稳定的受流率。三个碳滑块组可拆卸的安装在金属支撑架上,使碳滑板装置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更换。碳滑板装置可以与导电轨内的滑动槽四面接触,保证了碳滑板装置与导电轨的配合牢固,可以防止在极端路况下碳滑板装置脱离导电轨,由此可以保证碳滑板装置与集电靴之间稳定受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与导电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碳滑板装置100,

碳滑块组10,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

金属支撑件20,容纳槽210,侧板220,第一翻边2210,底板230,第二翻边2310,连接杆240,穿线孔250,

导电轨200,滑动槽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碳滑板装置100,该碳滑板装置100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中,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包括轨道交通车辆、轨道和导电轨200,轨道交通车辆行驶在轨道上,集电靴和碳滑块装置100设置在列车上,集电靴一端与列车相连,集电靴另一端与碳滑块装置100相连,碳滑块装置100的下端与导电轨200装配在一起。集电靴通过碳滑块装置100从导电轨200上取电并从设置在集电靴上的导线将电流传递到列车内,为列车提供电力支持。其中轨道交通车辆可以为跨座式单轨列车。

如图1、图3-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100包括金属支撑件20和三个碳滑块组10。其中,金属支撑件20用于集成三个碳滑块组10。优选地,将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设置成一体连接件,在金属支撑架20和集电靴之间设置连接杆240,连接杆240将金属支撑架20和集电靴连接成一体,从而可以提升碳滑板装置100的装配效率。金属支撑件20的侧壁和底壁上设有穿线孔250,金属支撑件20与集电靴之间的导线从穿线孔250中穿过,导线使集电靴和碳滑板装置100之间形成通路,可以将导电轨200中的电流导入列车中。

碳滑板装置100上的三个碳滑块组10分别可拆卸地设在金属支撑件20的外周壁上,其中两个碳滑块组10相对设置且位于另外一个碳滑块组10的上方。具体而言,每个碳滑块组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碳滑块,多个碳滑块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碳滑块组10,金属支撑件20将三个碳滑块组10集成在一起组成了碳滑板装置100。由于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受流率与碳滑板装置100和导电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碳滑板装置100与导电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越能保证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受流率。在碳滑板装置100上设置三个碳滑块组10,可以增大碳滑板装置100与导电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稳定的受流率。其中碳滑块组10设置在金属支撑件20的外侧,碳滑块组10与金属支撑件20之间可以实现拆卸。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碳滑板装置100在工作时,三个碳滑块组10与导电轨200之间摩擦接触,碳滑块组10随着与导电轨200的摩擦自身厚度会越来越小,当碳滑块组10的厚度太薄时,会影响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受流,因此需要定期更换碳滑板装置100上的碳滑块组10。将碳滑块组10与金属支撑件20之间设置成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方便碳滑块组10的更换,提升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100,通过设置三个碳滑块组10,可以增大碳滑板装置100与导电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了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稳定的受流率。三个碳滑块组10可拆卸的安装在金属支撑架上,使碳滑块组10装置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更换。

如图4-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金属支撑件20上设有三个容纳槽210,三个碳滑块组10分别与三个容纳槽2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碳滑块组10的一部分定位在容纳槽210内。可以理解的是,容纳槽210的形状可以根据碳滑块组10的外部轮廓进行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碳滑块组10的外部轮廓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因此可以将容纳槽210设置成长方体的形状。从而通过将碳滑块组10嵌入到容纳槽210内,不仅使金属支撑件20与碳滑块组10之间装配简单,也可以使金属支撑件20与碳滑块组10之间配合牢固且便于拆卸碳滑块组1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金属支撑件20和碳滑板组10之间的装配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将碳滑板10可拆卸地设在金属支撑件20上,只要保证碳滑块组10可拆卸地设在金属支撑件20上即可。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支撑件20包括两个侧板220和底板230,两个侧板220间隔设置,底板230分别与两个侧板220相连,每个侧板220和底板230上设有容纳槽210,从而使得金属支撑件20的结构简单。具体而言,金属支撑件20包括左右两个侧板220和一个底板230,左右两个侧板220之间间隔设置,底板230位于两个侧板220的下端且分别与两个侧板220连接,连接杆240设置在左右两个侧板220之间并且与底板230相连。每个侧板220和底板230上均设有容纳槽210。

具体地,如图5所示,每个侧板220的侧边朝外弯折以限定出环形的第一翻边2210,每个侧板220的第一翻边2210限定出相应的容纳槽210,每个第一翻边2210与相应的碳滑块组10接触配合以定位碳滑块组10,从而使得金属支撑件20的制作方式简单。例如,如图5所示,每个侧板220的四个边均往外弯折,每条边的弯折长度和角度相同,进而形成一个环形的第一翻边2210。第一翻边2210限定出容纳槽210,当碳滑块与金属支撑件20的侧板220配合时,第一翻边2210与碳滑块组10内的碳滑块配合,将碳滑块组10固定在容纳槽210内。

进一步地,碳滑块组10的与第一翻边2210接触的部分的顶壁形成向外向下延伸的斜面,碳滑块组10的与第一翻边2210接触的部分的底壁形成为向外向上延伸的斜面,从而使得碳滑板10的与第一翻边2210接触的部分的内侧的尺寸大于外侧的尺寸,不仅便于碳滑板组10装配到容纳槽210内,还可以避免碳滑块从容纳槽210内掉落。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发明描述中提出的的“向外”指的是远离连接杆24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每个碳滑块组10包括一个碳滑块,碳滑块10组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设置在碳滑块组10靠近容纳槽210的侧壁上,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厚度从左往右逐渐增大,使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左右方向的竖直截面大致呈梯形。当碳滑块组10与容纳槽210装配时,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一翻边2210的上部接触,第二连接部120与第一翻边2210的下部接触,向上掰动第一翻边2210的上部使第一连接部110嵌入容纳槽210内,向下掰动第一翻边2210的下部使第二连接部120嵌入到容纳槽210内,由此可以使第一翻边2210卡紧碳滑块组10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使碳滑块组10与侧板220之间的装配更加牢固。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底板230的侧边向外弯折以限定出环形的第二翻边2310,第二翻边2310限定出相应的容纳槽210,每个第二翻边2310与相应的碳滑块接触配合以定位碳滑块组10,从而使得金属支撑件20的制作方式简单。例如,如图5所示,与底板230配合的碳滑块组10包括一个碳滑块,底板230的四条边均往下弯折,每条边的弯折长度和角度相同,形成第二翻边2310,第二翻边2310限定出容纳槽210。当碳滑块组10与金属支撑件20的底板230配合时,第二翻边2310与碳滑块10配合,将碳滑块组10固定在容纳槽210内。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碳滑块组10的与第二翻边2310接触的部分的相对侧壁在向下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例如碳滑块组10的与第二翻边2310接触的部分的左侧壁在向下的方向上向右延伸,碳滑块组10的与第二翻边2310接触的部分的右侧壁在向下的方向向左延伸,从而使得碳滑块组10的与第二翻边2310接触的部分的上部尺寸大于下部尺寸,从而不仅便于碳滑板组10装配到容纳槽210内,还可以避免碳滑块组10从容纳槽210内掉落。

具体而言,与底板230配合的碳滑块组10可以包括一个碳滑块,该碳滑块组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厚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使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左右方向的竖直截面大致呈梯形。当碳滑块组10与底板230装配时,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翻边2310的左侧接触,第二连接部120与第二翻边2310的右侧接触,向左掰动第二翻边2310的左侧使第一连接部110嵌入容纳槽210内,向右掰动第二翻边2310的右侧使第二连接部120嵌入到容纳槽210内,由此可以使第二翻边2310卡紧碳滑块组10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使碳滑块组10与侧板220之间的装配更加牢固。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对设置的两个碳滑块组10分别与位于下方的碳滑块组10接触配合。具体而言,当碳滑板装置100进行装配时,左右两个侧板220上的碳滑块组10与底板230上的碳滑块组10连接配合,金属支撑件20将三个碳滑块组10集成在一起。进一步地,相对设置的两个碳滑块组10的顶表面位于金属支撑件20的顶表面的上方。可以理解的是,左右两个侧板220上的碳滑块组10的顶表面位于金属支撑件20的第一翻边2210的顶表面的上方,使金属支撑件20不与导电轨200直接接触,防止金属支撑件20摩擦产生的高温电弧将碳滑板装置100击穿,进一步确保了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稳定的受流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导电轨200和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碳滑板装置100。其中导电轨200内限定出滑动槽212,碳滑板装置100的金属支撑件20和三个碳滑块组10设在滑动槽212内,三个碳滑块组10分别与滑动槽212的侧壁滑动接触。具体而言,碳滑板装置100的三个碳滑块组10分别与滑动槽212的内壁接触,使得碳滑板装置100在运动时在左、右及下三个方向上能保证与导电轨200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受流率稳定。正常状态下,碳滑板装置100的上部与滑动槽21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当遇到极端路况时,碳滑板装置100的上部可以与滑动槽212接触,防止碳滑板装置100脱离导电轨200而产生拉弧现象,进一步保证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受流率稳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碳滑板装置100,碳滑板装置100包括三个碳滑块组10,增大了碳滑板装置100与导电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了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受流率。三个碳滑块组10可拆卸的安装在金属支撑架上,使碳滑板装置100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更换。碳滑板装置100可以与导电轨200内的滑动槽212四面接触,保证了碳滑板装置100与导电轨200的配合牢固,可以防止在极端路况下碳滑板装置100脱离导电轨200,由此可以保证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稳定受流。

下面参考图4-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滑板装置100,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图4所示,碳滑板装置100包括三个碳滑块组10、金属支撑件20和连接杆240。其中每个碳滑块组10包括一个碳滑块,每个碳滑块组10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金属支撑件20包括左右两个侧板220和底板230,两个侧板220间隔设置,侧板220的侧边向外弯折限定出环形的第一翻边2210,第一翻边2210限定出容纳槽210。底板230的侧边向下弯折限定出环形的第二翻边2310,第二翻边2310限定出容纳槽210。连接杆240的下端固定在底板230上,连接杆240的上端与导电轨200的集电靴相连。穿线孔250设置在侧板220和底板230上,用于布置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电路。

具体而言,当进行碳滑板装置100的装配时,首先将碳滑板装置100与集电靴之间的电路通过穿线孔250进行布置,然后将三个碳滑块组10与容纳槽210进行装配,向上掰动第一翻边2210的上部使第一连接部110嵌入容纳槽210内,向下掰动第一翻边2210的下部使第二连接部120嵌入到容纳槽210内,完成碳滑块组10与左右侧板220上的容纳槽210的装配。向左掰动第二翻边2310的左侧使第一连接部110嵌入容纳槽210内,向右掰动第二翻边2310的右侧使第二连接部120嵌入到容纳槽210内,完成碳滑块组10与底板230上的容纳槽210的装配。最后将碳滑板装置100从导电轨200的一侧进入滑动槽212内,使三个碳滑块组10分别与滑动槽212的侧壁滑动接触,将连接杆240的上端固定在导电轨200的集电靴上,将穿线孔250内的导线连接在集电靴上形成通路,完成碳滑板装置100与导电轨200的装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