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保温隔热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69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汽车的保温隔热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外壳及内部保温隔热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代替步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在高温的室外区域停靠汽车,太阳光线通过照射车窗玻璃、顶棚、引擎盖,将热能辐射、传导到车体内部,使车体内部零件区域温度升高,影响车内零部件的运作;与此同时,在太阳光线的长时间照射下,汽车内供人乘坐的空间温度也随着升高,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乘车舒适感都是有影响的。在低温的环境中,汽车长时间停靠时,如果在汽车的外壳体上没有设置良好的保温层,也会给汽车内部零部件的运转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汽车发动机长时间熄火等故障。

现有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114171a),公开了一种汽车外遮阳装置,包括主支架、前遮阳板、后遮阳板、左遮阳布、右遮阳布;所述主支架下方安装有固定机构,四侧分别与所述前遮阳板、后遮阳板、左遮阳布、右遮阳布连接;所述前遮阳板和后遮阳板与所述主支架铰接;所述左遮阳布和所述右遮阳布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连接,另一端安装有固定钩;所述前遮阳板和后遮阳板以聚四氟乙烯为基板,在所述基板上从内往外依次层叠聚丙烯层、纤维层、第一隔热层、第一反射层和第一保护涂层。该发明使用方便,直接安装于汽车顶部,使用时将其展开即可,同时遮阳面积大,遮阳效果好,并且阻燃性能优异。

上述技术方案仅仅是在遮挡阳光上设置的一种遮阳装置,缺乏气密性的保护设计,并没有实际实现车内温度的保温效果,缺少低温条件下阻隔车内向车外的热辐射及热传导从而对车内环境起到的保温作用,结构粗糙简单,实际应用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供一种能减缓汽车内环境温度随外环境温度变化的保温层结构,本发明提供了汽车的保温隔热层。

本发明提出的汽车的保温隔热层,包括保温隔热层和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所述保温隔热层分为软性保温隔热层、硬质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贴层,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设置在车内靠玻璃窗处,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由车外向车内次序为:反射层、气囊层、反射层,所述气囊层内气囊与气囊之间的间隙部分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所述硬质保温隔热层由车外向车内次序为:太阳能电池膜、反射层、真空隔热层、反射层、隔热涂料,所述保温隔热贴层为覆盖或直接替换汽车顶盖和除汽车玻璃窗以外车身部位的隔热保护层,所述保温隔热贴层由车外向车内次序为:太阳能电池膜、反射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层。

本发明的汽车保温隔热层主要是通过在汽车外表面及车窗玻璃结构位置内表面设置,遮挡车外环境阳光或者热空气进入车内,同时也保证减缓低温条件下车内暖气向外流通。由保温隔热贴层作为主要保温隔热板块,通过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固定保温隔热层实现减缓车外环境远高于或者远低于车内环境温度时车内环境温度的变化。

本发明的汽车的保温隔热层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层隔热或者保温材料结合为保温隔热层与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实现减缓外环境远高于或者远低于车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时通过保温隔热贴层为汽车内部零部件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保证汽车停靠在高温或者寒冷的环境中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影响汽车内部零部件的运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手动卷轴式,所述手动卷轴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前侧左端a柱的挂钩,挂钩通过圆环和线连接卷轴筒两端,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收裹在卷轴筒内,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收卷在卷轴筒的一端,另一端两侧通过线与圆环固定在副驾驶前侧右端a柱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嵌柱式,所述嵌柱式结构包括安装于驾驶室a柱的卷轴筒,安装在副驾驶一侧a柱内嵌的挂钩,所述卷轴筒剖面直径为上端小于下端,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连接卷轴筒的下端的长度大于上端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手动卷轴悬挂式,所述手动卷轴悬挂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两旁a柱内的挂钩,挂钩通过线和圆环连接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的一端,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的另一端与卷轴筒连接,再由固定在卷轴筒内的软性保温隔热层拉伸到驾驶室的另一端与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连接,所述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底端与仪表台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便携式,所述便携式结构包括手提箱、卷轴筒、平衡杆,所述手提箱外侧两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杆和挂钩,驾驶室内仪表台上设有与手提箱的挂钩配合固定的底座,所述底座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挂钩连接固定整个便携式结构,所述手提箱内设有夹持软性保温隔热层的平衡杆和收裹软性保温隔热层的卷轴筒,所述伸缩支撑杆与手提箱外侧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转动连接的另一端与设有凹槽的平衡杆配合固定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电动滑轮雨刮式,所述电动滑轮雨刮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仪表台内的卷轴筒,与固定在仪表台上的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与仪表台的固定部位设有控制伸缩支撑杆转动和延伸的电机及液压装置,还包括与仪表台内卷轴筒通过软性保温隔热层连接的平衡杆;所述伸缩支撑杆固定在仪表台的一端与仪表台转动连接,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变向滑轮和滑轮,并设有与平衡杆两端通过细钢丝连接的凸嘴;所述平衡杆与卷轴筒通过软性保温隔热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嵌入升帆式,所述嵌入升帆式结构包括安装在仪表台内的卷轴筒、平衡杆、伸缩支撑杆和软性保温隔热层;所述卷轴筒和平衡杆通过软性保温隔热层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为多段式伸缩杆,伸缩支撑杆的顶端与平衡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采用一个或者多个支撑平衡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简易悬挂式,所述简易悬挂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两旁a柱内的挂钩,挂钩通过线和圆环连接由多块软性保温隔热层组合拼接而成的软性保温隔热层,所述拼接多块软性保温隔热层的为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软性保温隔热层的拼接端设有连接的拉链。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窗帘式,所述窗帘式结构包括固定软性保温隔热层的上下宽度的固定滑竿,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上下两端通过多个圆环固定在滑竿上,软性保温隔热层的外形与车窗的外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置顶履带式,所述置顶履带式结构包括汽车顶棚两端的导轨,导轨两端通过活塞式伸缩套杆连接,所述活塞式伸缩套杆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固定部采用硬质保温隔热层,所述真空隔热层包括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所述隔热材料设置在两层超薄真空层之间,所述活塞式伸缩套杆伸缩部采用的保温隔热层包括反光镀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反光镀层,所述活塞式伸缩套杆与导轨连接端设有卡笋和卡槽,活塞式伸缩套杆在导轨内的卡笋通过细钢丝串接,所述置顶履带式的传动机构采用电机带动,所述汽车顶棚表面贴有保温隔热贴层。

进一步地,所述置顶履带式的传动机构设有双向式棘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百叶窗收折式,所述百叶窗收折式结构包括设置驾驶室前端的两侧a柱上的滑轨,安装在滑轨内侧的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固定部采用硬质保温隔热层,所述真空隔热层包括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所述隔热材料设置在两层超薄真空层之间,所述伸缩套杆伸缩部采用的保温隔热层包括反光镀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反光镀层,所述伸缩套杆为扁平状,伸缩套杆与滑轨连接点所设的卡笋通过牵引带连接,所述牵引带采用刚性和柔韧性的带状材料,所述伸缩套杆中部设有套环和向下牵引钢丝,向下牵引钢丝穿过套环,一端固定于顶端第一个伸缩套杆中部,牵引伸缩套杆向下收折,所述百叶窗收折式向上或者向上牵引的方式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机构,所述百叶窗收折式相邻的伸缩套杆采用表链式铰链连接,所述滑轨底端设有收折容纳伸缩套杆的叶片容纳器。

本发明汽车的保温隔热层的有益效果:通过多层隔热或者保温材料结合为保温隔热贴层与不同的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实现减缓车外环境远高于或者远低于车内环境温度时的车内环境温度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手动卷轴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嵌柱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手动卷轴悬挂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便携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电动滑轮雨刮式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电动滑轮雨刮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嵌入升帆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简易悬挂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窗帘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置顶履带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置顶履带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百叶窗收折式的主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百叶窗收折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百叶窗收折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汽车的隔热保温层百叶窗收折式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软性保温隔热层;2.卷轴筒;3.a柱;4.挂钩;5.圆环;6.铰链;7.手提箱;8.凹槽;9.平衡杆;10.伸缩支撑杆;11.底座;12.仪表台;13.电机;14.前挡风玻璃;15.变向滑轮;16.滑轮;17.连接支架;18.拉链;19.滑竿;20.导轨;21.活塞式伸缩套杆;22.细钢丝;23.保温隔热贴层;24.硬质保温隔热层;25.双向式棘轮;26.伸缩部;27.固定部;28.牵引带;29复位弹簧;30.叶片容纳器;31.滑轨;32.伸缩套杆;33向下牵引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汽车的隔热保温层作进一步的说明。

汽车的隔热保温层,包括保温隔热层和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保温隔热层分为软性保温隔热层1、硬质保温隔热层24、保温隔热贴层23,软性保温隔热层1设置在车内靠玻璃窗处,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1由车外向车内次序为:反射层、气囊层、反射层,气囊层内气囊与气囊之间的间隙部分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反射层反射大部分由车外向车内或车内向车外的光线及热辐射,气囊层形成密闭空气的隔热层,气囊层间隙部分设有保温隔热材料保证了整个气囊层保温隔热性,进而使得整个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达到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硬质保温隔热层24由车外向车内次序为:太阳能电池膜、反射层、真空隔热层、反射层、隔热涂料,太阳能电池膜作为最外层吸收热量转化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的电机13供能所用,隔热涂料防止内部热量的流失,同时反射层反射大部分由车外向车内或车内向车外的光线及热辐射,反射层采用铝箔材料。

保温隔热贴层23为覆盖或直接替换汽车顶盖和除汽车玻璃窗以外车身部位的隔热保护层,所述保温隔热贴层23由车外向车内次序为:太阳能电池膜、反射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层。太阳能电池膜可以由热反射隔热涂料替换,由反射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组成的隔热保温结构层保证更好的减缓车外环境远高于或者远低于车内环境温度时车内环境温度的变化。

如图1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手动卷轴式,所述手动卷轴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前侧左端a柱3的挂钩4,挂钩4通过圆环5和线连接卷轴筒2两端,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1收裹在卷轴筒2内,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1收卷在卷轴筒2的一端,另一端两侧通过线与圆环5固定在副驾驶前侧右端a柱3的挂钩4。通过手动卷轴式与软性保温隔热层1配合组成的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达到减缓车外环境远高于或者远低于车内环境温度时车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时本结构简单便于收折。

如图2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嵌柱式,所述嵌柱式结构包括安装于驾驶室a柱3的卷轴筒2,安装在副驾驶一侧a柱3内嵌的挂钩4,所述卷轴筒2剖面直径为上端小于下端,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1连接卷轴筒2的下端的长度大于上端长度。通过图1的结构衍生为图2结构是为了更好的配合驾驶室前挡风玻璃14的形状,形成更完整的隔热保温效果。

如图3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手动卷轴悬挂式,手动卷轴悬挂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两旁a柱3内的挂钩4,挂钩4通过线和圆环5连接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一端,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另一端与卷轴筒2连接,再由固定在卷轴筒2内的软性保温隔热层1拉伸到驾驶室的另一端与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1连接,部分软性保温隔热层1底端与仪表台12铰链6连接。由手动卷轴式结构所知,为了遮挡前挡风玻璃14照射到车内的阳光设计的另一种方式,使得软性保温隔热层1更完整的遮挡前挡风玻璃14照射入车内的阳光,隔热保温效果更好,铰链6的连接也使软性保温隔热层1与仪表台12的接触部分,增加的气密性设置。

如图4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便携式,所述便携式结构包括手提箱7、卷轴筒2、平衡杆9,所述手提箱7外侧两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杆10和挂钩4,驾驶室内仪表台12上端设有与手提箱7的挂钩4配合固定的底座11,所述底座11外侧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与挂钩4连接固定整个便携式结构,所述手提箱7内设有夹持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平衡杆9和收裹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卷轴筒2,所述伸缩支撑杆10与手提箱7外侧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10转动连接的另一端与设有凹槽8的平衡杆9配合固定支撑。便携式结构的设计目的,主要为了便于在车内设置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固定软性保温隔热层1时,便于保温隔热层机构和软性保温隔热层1在车内的收折性,在伸缩支撑杆10与手提箱7固定部位设计动力机构,会进一步得到自动收折和展开便捷式汽车保温隔热层。

如图5、6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电动滑轮16雨刮式,所述电动滑轮16雨刮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仪表台12内的卷轴筒2,与固定在仪表台12上的伸缩支撑杆10,所述伸缩支撑杆10与仪表台12的固定部位设有控制伸缩支撑杆10转动和延伸的电机13及液压装置,还包括与仪表台12内卷轴筒2通过软性保温隔热层1连接的平衡杆9;所述伸缩支撑杆10固定在仪表台12的一端与仪表台12转动连接,伸缩支撑杆10的另一端设有变向滑轮15和滑轮16,并设有与平衡杆9两端连接的凸嘴;所述平衡杆9两端分别与两个凸嘴通过细钢丝22连接;所述平衡杆9与卷轴筒2通过软性保温隔热层1连接。电动滑轮雨刮式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保温隔热层与汽车一体,并且保证了保温隔热层的展开或者收折时候的便捷性,本结构设计的特点在于变向滑轮15和滑轮16的巧妙设计,减少了手动操作电动滑轮雨刮式结构收折和展开,在使用时更加方便。

如图7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嵌入升帆式,所述嵌入升帆式结构包括安装在仪表台12内的卷轴筒2、平衡杆9、伸缩支撑杆10和软性保温隔热层1;所述卷轴筒2和平衡杆9通过软性保温隔热层1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10为多段式伸缩杆,伸缩支撑杆10的顶端与平衡杆9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支撑杆10采用一个或者多个支撑平衡杆9。嵌入升帆式的结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并且与驾驶室仪表台12设计为一个整体,减少不必要的手动操作过程,使得隔热保温层的展开和收折更加便捷,多段式的伸缩支撑杆10也为嵌入仪表台12的嵌入升帆式结构,使得伸缩支撑杆10的高度便于固定在仪表台12内。

如图8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简易悬挂式,所述简易悬挂式结构包括嵌固在驾驶室两旁a柱3内的挂钩4,挂钩4通过线和圆环5连接由多块软性保温隔热层1组合拼接而成的软性保温隔热层1,所述拼接多块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为连接支架17,连接支架17与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拼接端设有连接的拉链18。简易悬挂式结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并且适合于大型和结构特异的车窗玻璃,或者建筑物的外玻璃也同样适用,多块软性保温隔热层1组合拼接而成的软性保温隔热层1便于收折,也可任意组合使用,减少因为不同窗户使用而无法移接的问题。

如图9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窗帘式,所述窗帘式结构包括固定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上下宽度的固定滑竿19,所述软性保温隔热层1上下两端通过多个圆环5固定在滑竿19上,软性保温隔热层1的外形与车窗的外形相匹配。窗帘式为所有保温隔热层结构中最简单的结构,与此同时,实现也十分简单,只需要在不同的车窗处裁剪不同形状的软性保温隔热层1通过拉接的方式,实现隔热保温的效果。

如图10、11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置顶履带式,所述置顶履带式结构包括汽车顶棚两端的导轨20,导轨20两端通过活塞式伸缩套杆21连接,所述活塞式伸缩套杆21包括固定部27和伸缩部26,固定部27采用硬质保温隔热层24,所述真空隔热层包括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所述隔热材料设置在两层超薄真空层之间,所述活塞式伸缩套杆21伸缩部26采用的保温隔热层包括反光镀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反光镀层,所述活塞式伸缩套杆21与导轨20连接端设有卡笋和卡槽,活塞式伸缩套杆21在导轨20内的卡笋通过细钢丝22串接,所述置顶履带式的传动机构采用电机13带动,所述汽车顶棚表面贴有保温隔热贴层23。置顶履带式结构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车外设置遮挡光热的固定硬质隔热保温层的结构,同时实现遮挡车窗或者转移遮挡车窗部分自动控制切换的便捷效果。

如图11所示,置顶履带式的传动机构设有双向式棘轮25。双向式棘轮25的设计也是为了置顶履带式结构更好的实现遮挡车窗阳光部分的自由切换移动,是实现便捷的功能。

如图12、13、14、15所示,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采用百叶窗收折式,所述百叶窗收折式结构包括设置驾驶室前端的两侧a柱3上的滑轨31,安装在滑轨31内侧的伸缩套杆32,所述伸缩套杆32包括固定部27和伸缩部26,固定部27采用硬质保温隔热层24,所述真空隔热层包括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所述隔热材料设置在两层超薄真空层之间,所述伸缩套杆32伸缩部26采用的保温隔热层包括反光镀层、超薄真空层、隔热材料、超薄真空层、反光镀层,所述伸缩套杆32为扁平状,伸缩套杆32与滑轨31连接点所设的卡笋通过牵引带28连接,所述牵引带28采用刚性和柔韧性的带状材料,所述伸缩套杆32中部设有套环和向下牵引钢丝33,向下牵引钢丝33穿过套环,一端固定于顶端第一个伸缩套杆32中部,牵引伸缩套杆32向下收折,所述百叶窗收折式向上或者向下牵引的方式采用电机13作为动力机构,所述百叶窗收折式相邻的伸缩套杆32采用表链式铰链连接,所述滑轨31底端设有收折容纳伸缩套杆32的叶片容纳器30。百叶窗收折式的结构特点在于展开时采用电机13牵引牵引带28展开,收折时采用电机13牵引向下牵引钢丝33收折,实现了在车内使用硬质保温隔热层24对车内环境实现保温隔热的效果的同时,便于收折,展开的特性。

为了保证保温隔热层和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在汽车上能实现保温隔热效果,本发明的汽车的隔热保温层,通过多层隔热或者保温材料结合为保温隔热贴层与不同的固定保温隔热层机构,实现减缓车外环境远高于或者远低于车内环境温度时车内环境温度的变化。

本发明中提及的卷轴筒2内轴心部分均设置复位弹簧29,便于保温隔热层的自动收折,所提及到的悬挂式挂钩4和圆环5结构均可以改为按扣式或粘扣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