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辆的安全举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409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卸车辆的安全举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安全结构的自卸车液压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自卸车上液压控制系统中有采用气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二种。现在市场上手动控制液压系统中有采用手动四通旋转阀控制举升油缸的举升或下降,在整个液压系统中没有一个安全保护装置,存在使用安全隐患。该隐患主要体现在当操纵控制阀的外力消失时,使举升装置失去控制。该隐患同样存在于现有采用气动控制的举升装置中。如公开号为cn10299655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卸车翻斗油缸用换向控制阀。该设计去除了原有的液压控制方式,而采用自卸车自带的气动系统控制,简化了控制系统,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该阀的阀芯在气动力消失时,弹簧的作用不能进行中停复位,存在安全隐患。而公开号为cn10172558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与自卸车手动控制液压系统举升装置配套使用的多功能液压手动举升阀。该多功能液压手动举升阀包括限位阀芯在接受到外界顶压后卸压进行位置控制、举升阀芯通过手柄控制对液压举升装置举升或下降动作,阀体上有取压孔和安全阀溢流通道进行超压溢流。但该举升阀结构复杂,操作动作烦琐,生产成本高。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安全举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卸车辆的安全举升装置,其通过对齿轮泵控制阀进行改进设计,通过一双向回位弹簧,使举升装置在对自卸车辆进行举升或下降操作时,一旦外部操纵力消失即自动返回到中停状态,从而有效避免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存在失控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该双向回位弹簧的创新性结构,使举升装置既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卸车辆的安全举升装置,包括齿轮泵、控制阀和油缸,所述齿轮泵包括泵腔、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油缸连通;所述控制阀包括设有阀孔的阀体、可滑动设置在阀孔中的阀杆、控制所述泵腔向出油口方向单向导通的单向阀和一安全回位弹簧;所述阀孔中依次设有与所述单向阀出油口连通的第二内环槽、与所述泵腔连通的第三内环槽和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第四内环槽,所述阀杆上设有一控制环槽;所述阀杆在外力作用下设有使所述控制环槽与所述第四内环槽连通的第一位置、使所述控制环槽与所述第四内环槽和第三内环槽连通的第二位置和使所述控制环槽与所述第四内环槽、第三内环槽和第二内环槽连通的第三位置;所述回位弹簧的设置在所述外力消失时使所述阀杆返回到所述第二位置。通过对齿轮泵控制阀进行改进设计,通过一双向回位弹簧,使举升装置在对自卸车辆进行举升或下降操作时,一旦外部操纵力消失即自动返回到中停状态,从而有效避免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存在失控的安全隐患问题。

具体地,所述控制阀设有一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所述阀杆上设有第一作用端面和第二作用端面;所述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与第二限位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回位弹簧的力分别作用在所述第一作用端面与第二限位上;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回位弹簧的力分别作用在所述第二作用端面与第一限位上。通过该双向回位弹簧的创新性结构,使举升装置既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外力为压力气体;所述控制阀包括一气缸和设置在所述阀杆上并滑动连接在气缸中的活塞;在所述气缸上分别设有连通所述活塞两端的通气接头一和通气接头二。利用自卸车自带的气动系统提供压力气体,使操作更加省力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阀体处,所述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设置在靠近所述阀体处。该设置更加紧凑的结构,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阀杆靠近所述阀体处,所述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设置在远离所述阀体处。该设置使得该部分的安装和加工要求更低,维护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阀孔中还设有一第一内环槽;与所述齿轮泵的轴承孔连通。通过该第一内环槽将轴承孔中泄漏的工作油导入阀孔中对阀杆进行润滑,提高控制阀的可靠性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对齿轮泵控制阀进行改进设计,通过一双向回位弹簧,使举升装置在对自卸车辆进行举升或下降操作时,一旦外部操纵力消失即自动返回到中停状态,从而有效避免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存在失控的安全隐患问题。而通过该双向回位弹簧的创新性结构,使举升装置既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阀杆处于第二位置;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中显示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控制环槽与第二内环槽、第三内环槽和第四内环槽的通断状态;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图中显示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工作油液的流动路径;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图中显示实施例一中控制阀的控制部分结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环槽与第二内环槽、第三内环槽和第四内环槽的通断状态;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工作油液的流动路径;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控制环槽与第二内环槽、第三内环槽和第四内环槽的通断状态;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工作油液的流动路径;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控制阀中控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阀杆处于第二位置。

其中:齿轮泵1、泵体11、泵腔111、进油口112、出油口113、控制阀2、阀孔21、第一内环槽211、第二内环槽212、第三内环槽213、第四内环槽214、阀杆22、控制环槽221、单向阀23、气缸24、第一限位241、第二限位242、活塞25、顶套26、第一作用端面261、第二作用端面262、回位弹簧27、弹簧座一28、弹簧座二29、通气接头一30、通气接头二31、端盖内套32、锁紧螺母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一种自卸车辆的安全举升装置,包括提供高压油的齿轮泵1、控制齿轮泵1出油状态的控制阀2和推动自卸车斗升降的油缸(图上未示)。该齿轮泵1的泵体11设有进油口112和出油口113。齿轮泵1工作时进油口112将油从油箱吸入泵腔111产生高压油从出油口113输出到油缸。参见图4、图5和图6,该控制阀2包括设有阀孔21的阀体、设置在出油口113处的单向阀23、滑动连接在阀孔中的阀杆22、回位弹簧27、第一限位241和第二限位242,阀杆22上设有作用于回位弹簧27的第一作用端面261和第二作用端面262。在本实施例中,该阀体与齿轮泵1的泵体11呈一体结构。在阀孔21中设有第一内环槽211、第二内环槽212、第三内环槽213和第四内环槽214,在阀杆22上设有一控制环槽221。该阀杆22设有一在阀孔21中滑动作用的工作部和一接受外力操纵的尾部。该阀孔21中的第一内环槽211与齿轮泵1的轴承孔连通,第二内环槽212与单向阀23外端的出油口113连通,第三内环槽213与泵腔111连通,第四内环槽214与进油口112连通。该阀杆22在外力操纵下设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参见图5和图6,在第一位置时,控制环槽221与第四内环槽214连通,与第三内环槽213、第二内环槽212关闭,使工作油液从油箱中吸入经第四内环槽214进入齿轮泵1产生高压油后经泵腔111、单向阀23从出油口113处向油缸输出高压工作油液,装置处于举升状态。参见图2和图4,在第二位置时,控制环槽221与第四内环槽214和第三内环槽213连通,与第二内环槽212关闭,高压工作油液直接经第三内环槽213和第四内环槽214返回到油箱,油缸中保持原有压力,装置处于中停状态。参见图7和图8,在第三位置时,控制环槽221与第四环槽214、第三环槽213和第二环槽212连通,油缸中的压力油经第二环槽212返回到油箱,装置处于下降状态。参见图3,该回位弹簧27设置在第一限位241和第二限位242之间,并可选择地作用在第一限位241和第二作用端面262上或第二限位242和第一作用端面261上,当外力消失时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装置处于中停状态,有效防止自卸车在举升和下降过程中因外力消失而造成的安全问题。

该操纵外力为压力气体。控制阀2还包括气缸24、活塞25、通气接头一30和通气接头二3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241和第二限位242靠近阀体11处,活塞25设置在阀杆22上远离阀体11处。该第一限位241为阀体11的端面,该第二限位242为气缸24上的一挡肩。回位弹簧27通过弹簧座一28和弹簧座二29设置在第一限位241和第二限位242之间。该第一作用端面261为阀杆22上相对第二限位242的一轴肩,该第二作用端面262为套设在活塞25与弹簧座二29之间阀杆22上的顶套26的端面。该第一作用端面261通过弹簧座一28作用在回位弹簧27上。通气接头一30和通气接头二31设置在气缸24上并分别与活塞25两端的气缸24内腔连通。

需要对自卸车进行举升操作时,在通气接头一30中通入压力气体,使活塞25带动阀杆22并由阀杆22上的第一作用端面261通过弹簧座一28和弹簧座二29相对第二限位242克服回位弹簧27的弹力向第一位置移动。此时,如失去压力气体的压力作用,回位弹簧27通过弹簧座二29在第二限位242支撑下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即中停状态。同样,当需要对自卸车进行下降操作时,在通气接头二31中通入压力气体,使活塞25带动阀杆22并由顶套26上的第二作用端面262通过弹簧座二29和弹簧座一28相对第一限位241克服回位弹簧27的弹力向第三位置移动。此时,如失去压力气体的压力作用,回位弹簧27通过弹簧座一28在第一限位241支撑下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即中停状态。因此,无论是装置在举升状态或下降状态,一旦外力消失,回位弹簧27均可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从而有效避免自卸车辆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发生失控的安全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样采用压力气体为外力源,除控制阀控制部分结构中的活塞25、回位弹簧27、第一限位241、第二限位242、第一作用端面261和第二作用端面262的结构设置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241和第二限位242远离阀体11处,活塞25设置在阀杆22上靠近阀体11处。该第一限位241为气缸24的一个挡肩,该第二限位242为端盖内套32的一端面。回位弹簧27通过弹簧座一28和弹簧座二29设置在第一限位241和第二限位242之间。该第一作用端面261为设置在活塞25与弹簧座一28之间的一顶套26的一端面,该第二作用端面262为阀杆22尾端的锁紧螺母33的端面。通气接头一30和通气接头二31设置在气缸11上并分别与活塞25两端的气缸24内腔连通。

需要对自卸车进行举升操作时,在通气接头一30中通入压力气体,使活塞25带动阀杆22并由顶套26上的第一作用端面261通过弹簧座一28和弹簧座二29相对第二限位242克服回位弹簧27的弹力向第一位置移动。此时,如失去压力气体的压力作用,回位弹簧27在第二限位242支撑下通过第一作用端面261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即中停状态。同样,当需要对自卸车进行下降操作时,在通气接头二31中通入压力气体,使活塞25带动阀杆22并由尾端上的第二作用端面262通过弹簧座二29和弹簧座一28相对第一限位241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向第三位置移动。此时,如失去压力气体的压力作用,回位弹簧27在第一限位241支撑下通过弹簧座一28和弹簧座二29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即中停状态。因此,无论是装置在举升状态或下降状态,一旦外力消失,回位弹簧27均可使阀杆22返回到第二位置,从而有效避免自卸车辆在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发生失控的安全问题。

具体实施例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权利的一种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所有这些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