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汽车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71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式汽车地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分离式汽车地毯。



背景技术:

汽车地毯是为了提升车内装饰的美观性,同时能够保持车内环境卫生,便于打扫由外部带入车内的尘土而设置的。车内铺设地毯后,用户的脚部与地毯接触,鞋子上的泥土掉落在地毯上,而不会污染车内其他位置。现有的汽车地毯由PVC材料、PET材料、簇绒材料等,或者多种材料复合制成。但是,现有技术的汽车地毯为了使脚感更好,所以材质较厚实,导致在需要清洁地毯时,沉重的地毯较难取放和清理;同时,汽车地毯的颜色和图案一旦定型,难以更换,用户只能通过更换所有地毯,从而改变颜色和图案,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脚踏层可拆卸更换,便于清理且防滑效果较好的分离式汽车地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离式汽车地毯,包括脚踏层和防滑层,脚踏层设置在防滑层上表面,所述脚踏层底部设有多块连接片,连接片底部设有弯钩部,所述防滑层上表面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上表面设有线圈部,线圈部与弯钩部对应连接,所述脚踏层上表面设有凹陷部,凹陷部呈蜂窝状排列,所述防滑层底部设有防滑凸起。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片设置在脚踏层的边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滑凸起上设有多个延伸角。

作为优选方案,汽车地毯还包括中间层,中间层的上表面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线圈部,中间层的下表面设有连接片,连接片底部设有弯钩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层由PVC材料制成,所述防滑层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汽车地毯能够便于脚踏层和防滑层分离和连接,从而在清理时只需要清洁脚踏层,使用户更容易对汽车地垫进行清理;同时,只需对脚踏层进行更换,即可改变地毯表面的图案和颜色,无需整个地毯更换;此外,防滑层与汽车地垫的连接更稳固,防止地毯在车厢内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离式汽车地毯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离式汽车地毯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踏层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滑层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滑凸起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分离式汽车地毯100包括脚踏层1和防滑层2,脚踏层1设置在防滑层2上表面,用户使用时将汽车地毯放置在汽车地垫(车辆出厂自带的地板绒布层)上,脚部接触脚踏层,防滑层2与汽车地垫接触。所述脚踏层1底部设有多块连接片3,连接片3底部设有弯钩部31。所述防滑层2上表面设有定位部4,定位部4上表面设有线圈部41,线圈部41与弯钩部31对应连接。所述脚踏层1上表面设有凹陷部11,凹陷部11呈蜂窝状排列,通过蜂窝状凹陷部,能够提升表面防滑效果,同时,能够容纳更多尘土,防止尘土被带向车厢其他位置。所述防滑层2底部设有防滑凸起21,防滑凸起21能够与汽车地垫的绒布接触,从而防止汽车地毯滑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脚踏层底部的弯钩部31与防滑层上表面的线圈部41连接(魔术贴粘结原理),使得脚踏层和防滑层能够方便得分离与连接,从而在清洁汽车地毯时,只需要清洗脚踏层;同时,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更换不同款式和造型的脚踏层。通过弯钩部通过连接片3与脚踏层连接,便于在生产加工,提升生产效率。

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3设置在脚踏层1的边缘,本实施例的汽车地毯为矩形,则连接片设置在矩形四边处。从而采用较少的连接片,实现较好的安装牢固性;同时,能够便于用户拆卸脚踏层。所述防滑凸起21上设有多个延伸角211,汽车地垫的绒布可进一步缠绕延伸角211,从而增强防滑层与汽车地垫的连接牢固性。汽车地毯100还包括中间层5,中间层5的上表面设有定位部51,定位部51上设有线圈部511,中间层5的下表面设有连接片52,连接片52底部设有弯钩部521。通过增加中间层5,可增强汽车地毯的厚实度,使脚感更好,中间层可采用EVA材料制成。上述定位部51、线圈部511、连接片52、弯钩部521与定位部4、线圈部41、连接片3、弯钩部31相同。所述脚踏层1由PVC材料制成,所述防滑层2由橡胶材料制成,PVC材质韧性、延展性较好,不易滋生霉菌,橡胶材料能够增强防滑性能。

本实施例的分离式汽车地毯能够便于脚踏层和防滑层分离和连接,从而在清理时只需要清洁脚踏层,使用户更容易对汽车地垫进行清理;同时,只需对脚踏层进行更换,即可改变地毯表面的图案和颜色,无需整个地毯更换;此外,防滑层与汽车地垫的连接更稳固,防止地毯在车厢内滑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