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21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升降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乘用车中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例如升降屏在给用户提供视听娱乐享受的同时,独有的升降更提升了科技感。为了确保乘用人员的安全,需要在这些地方增加一些防护措施来保护人员及物品在误操作下的安全,以避免出现升降机构在下降过程中出现夹伤人或夹坏物品的情况。

然而,升降机构在开发过程中受诸多条件限制,最终空间有限,且软件方面实现不了防夹功能。相关技术中,有采用按键形式的防夹结构,但这种防夹结构的结构复杂,而且需要根据周边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可能出现因空间不足而导致卡死等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以保证人员及物品在误操作下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升降机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本体,所述升降机构本体包括主板;防夹装置,所述防夹装置设在所述升降机构本体上,所述防夹装置包括与所述主板相连的至少一个触发开关、相对于所述升降机构本体可运动且位于所述触发开关的远离所述升降机构本体的一侧的弹片,当所述弹片受到朝向所述升降机构本体的方向的作用力时所述弹片触动所述触发开关以使所述升降机构本体朝向背离所述防夹装置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通过在升降机构本体上设置包括与主板相连的触发开关和适于触动触发开关的弹片的防夹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防夹功能,保证了人员及物品在误操作下的安全。而且,整个防夹装置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升降机构本体周围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例如升降机构本体与周边间隙仅剩2mm的条件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夹装置依然适用,且不易出现因空间不足而导致卡死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片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本体上,所述弹片的另一端绕所述弹片的所述一端可转动,当所述弹片的所述另一端绕所述弹片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升降机构本体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弹片触动所述触发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片的所述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升降机构本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弹片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扣,所述升降机构本体具有与所述限位扣扣合的扣合部,所述限位扣位于所述扣合部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片的所述另一端上设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筋为形成在所述弹片的所述另一端的外周缘的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片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弹片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片部,所述第一弹片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在所述升降机构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片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设在所述升降机构本体的后侧,所述第二弹片部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机构本体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夹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设在所述升降机构本体和所述弹片的所述另一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片的所述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定位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片与所述触发开关常接触且所述弹片对所述触发开关施加预定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本体为升降屏或升降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后视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升降机构的另一个后视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沿图3中C-C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仰视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升降机构的再一个后视图,其中未示出第二弹片部;

图9是图8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升降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弹片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弹片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弹片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1中所示的弹片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0:升降机构;

1:升降机构本体;

21:触发开关;22:弹片;221:第一弹片部;222:第二弹片部;

23:转轴;24:限位扣;25:定位件;

26:翻边;27: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

如图1-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包括升降机构本体1和防夹装置。

具体而言,升降机构本体1包括主板(图未示出)。防夹装置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上,防夹装置包括与主板相连的至少一个触发开关21、相对于升降机构本体1可运动且位于触发开关21的远离升降机构本体1的一侧的弹片22,当弹片22受到朝向升降机构本体1的方向的作用力时弹片22触动触发开关21以使升降机构本体1朝向背离防夹装置的方向运动。

其中,如图1-图10所示,升降机构本体1可以为升降屏。在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升降机构本体1为升降屏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升降机构本体1还可以为升降窗(图未示出)等。

由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在上下方向上实现升降,为了实现防夹的功能,例如,在图1-图10的示例中,防夹装置优选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当然,防夹装置还可以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的其它部位,例如升降屏的顶部(图未示出)。

当防夹装置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时,如图1-图10所示,防夹装置的弹片22和触发开关21均位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由于弹片22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弹片22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片22相对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可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一定的位移,由于触发开关21位于弹片22的上侧,从而当弹片22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时,弹片22向上运动,且当该作用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带动弹片22向上触动触发开关21,主板发出信号,从而控制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向上运动,实现防夹功能。其中,可以在主板上设计一个常闭电路,通过弹片22和触发开关21的机械式运动导通该常闭电路,以发出使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向上运动的信号。

具体地,例如,可以在升降机构100的下方放置一个物品,在升降机构100下降的过程中,当升降机构100下降到与该物品接触后,此时由于防夹装置的弹片22位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弹片22可以与该物品直接接触,该物品对弹片22具有一个向上(即朝向升降机构本体1方向)的作用力,当升降机构100继续下降时,弹片22可以继续向上运动以触动触发开关21,使主板发出信号,从而控制升降机构100向上运动,实现防夹功能。当升降机构100应用于车辆(图未示出)时,可以很好地实现防夹功能,保证了人员及物品在误操作下的安全。

其中,触发开关2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触发开关21为多个时,多个触发开关21优选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对应弹片22的位置(例如,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处均匀间隔分布。例如,参照图9并结合图10,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后侧的邻近底面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四个触发开关21,四个触发开关21中的其中两个位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左侧,另外两个位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右侧,且这四个触发开关21大致关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纵向中心平面左右对称,由此,无论按压弹片22底部的任意位置处均能触动触发开关21,从而有效保证了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的可靠性。

可选地,弹片22可以为钣金件。钣金件在选型时可以选用一些较薄的不锈钢材料或马口铁材料制成。另外,钣金件可以冲压成型。进一步地,考虑到弹片22的运动空间有限,弹片22的厚度可以为0.6mm,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弹片22选用的具体材料、厚度以及成型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通过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设置包括与主板相连的触发开关21和适于触动触发开关21的弹片22的防夹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防夹功能,保证了人员及物品在误操作下的安全。而且,整个防夹装置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周围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例如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与周边间隙仅剩2mm的条件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夹装置依然适用,且不易出现因空间不足而导致卡死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图11-图14所示,弹片22的一端(例如,图1和图2中的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在升降机构本体1上,弹片22的另一端(例如,图1和图2中的下端)绕弹片22的上述一端可转动,当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绕弹片22的上述一端朝向升降机构本体1的方向转动时弹片22触动触发开关21。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弹片22的上述一端可以通过转轴23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可枢转地相连,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位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下方,从而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可以绕转轴23的中心轴线转动,使得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例如,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下降的过程中,人手或其它物品恰巧处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此时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受人手或其它物品的作用力将绕转轴23向上转动,从而触动触发开关21,主板上的常闭电路导通,发出信号,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将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防夹。其中,触发开关21可以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到主板上,从而形成上述常闭电路。由此,通过采用可枢转的方式实现弹片22相对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运动,弹片22转动较小的角度就可以使触发开关21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了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的灵敏度,进一步保证了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的可靠性,且方便了弹片22的装拆,提高了装拆效率,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如图2、图5和图6所示,防夹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弹性件27,复位弹性件27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和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之间。由此,当作用在弹片22上的外力消失后,弹片22可以在复位弹性件27的作用下复位,并起到保护触发开关21的作用。可选地,复位弹性件27为弹簧例如压簧,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可以均布三个压簧,并可以预留1N的压力,以使弹片22受力均匀。

更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图13和图14所示,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25,复位弹性件27套设在定位件25上。由此,通过设置定位件25,定位件25可以对复位弹性件27例如弹簧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从而使弹片22可以更好地在复位弹性件27的作用下复位。

其中,定位件25可以为铆接在弹片22上的铆钉柱(如图13和图14所示),也可以为一体成型在弹片22上的凸起结构(图未示出),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件25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置,只要能实现对复位弹性件27的定位即可。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并结合图11-图14,弹片22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扣24,升降机构本体1具有与限位扣24扣合的扣合部,限位扣24位于扣合部的远离转轴23的一侧。由此,通过限位扣24与扣合部的配合,可以有效对弹片22的运动进行限定,具体地,当弹片22不受外力作用时,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可以大致保持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正下方,从而更进一步保证了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的可靠性。而且,通过将限位扣24设置在扣合部的远离转轴23的一侧,从而使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仅能向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方向转动以触动触发开关21,而不会向远离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方向转动。此外,限位扣24的设置还可以保证触发开关21与弹片22之间的预压。

可选地,限位扣24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限位扣24为多个时,多个限位扣24可以沿弹片2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例如,多个限位扣24优选沿弹片2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这样可以限制弹片22在复位弹性件27例如弹簧的作用力下张开过大,且保证了受力的均匀性。图11-图13中显示了均匀间隔设置的三个限位扣24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以上限位扣24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片22与触发开关21常接触且弹片22对触发开关21施加预定压力。也就是说,弹片22与触发开关21在通常情况下是彼此接触的状态,但此时弹片22并没有触动触发开关21,即主板不会发出信号使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升,而且,弹片22与触发开关21之间的作用力不为零,例如,弹片22与触发开关21之间可以留有0.1mm的预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的灵敏度及可靠性。

可选地,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上设有加强筋。由此,通过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弹片22的强度,防止弹片22在复位弹性件27例如弹簧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同样可以保证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的灵敏度及可靠性。

进一步可选地,加强筋为形成在弹片22的上述另一端的外周缘的翻边26,如图5、图6和图14所示,翻边26不仅可以增加弹片22的强度,而且能够弥补弹片22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之间的间隙,以起到遮丑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升降机构100的外形美观。当然,加强筋还可以为形成在弹片22的上述一端的邻近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一侧表面上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筋(图未示出),由此,同样可以提高弹片22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弹片22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弹片部221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片部222,第一弹片部22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第二弹片部22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的后侧,第二弹片部222的上端与升降机构本体1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参照图1-图4并结合图11-图14,弹片22包括水平地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下方的第一弹片部221和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连接在第一弹片部221的后端的两个第二弹片部222,每个第二弹片部222的上端均通过转轴23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可枢转地相连,由此,弹片22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成型,而且,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弹片部222,保证了弹片22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之间连接和转动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弹片部221优选包覆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整个底部,以尽可能减少防夹功能的盲区,并达到更好的防夹效果。可选地,第一弹片部221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片部222优选一体成型,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可选地,触发开关21设在升降机构本体1上,触发开关21通过引线与主板相连。此时触发开关21可以直接安装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的塑胶部件上,由此,触发开关2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的任意位置。当然,如果空间允许,触发开关21也可以直接安装在主板上,此时触发开关21与主板直接电连接。

升降机构10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如下:触发开关21可以用螺钉固定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且与弹片22留0.1mm的预压,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设置可安装转轴23的挂耳,弹片22与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之间用转轴23可枢转地连接,弹片22的限位扣24勾在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扣合部上,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复位弹性件27例如弹簧的底座,弹片22的对应弹簧的位置处可以铆接铆钉柱,将弹簧安装在弹簧底座与铆钉柱之间。此外,触发开关21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到主板上,从而形成一常闭电路。

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在下降过程中,人手或其它物品恰处在升降屏的底部,弹片22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将绕转轴23向上转动,触动触发开关21,常闭式触发开关21导通,主板发出信号,升降屏反转上升,当外力消失后,弹簧将对弹片22进行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升降机构本体1例如升降屏的底部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能够触发信号实现升降机构100的反向运动,在其下降过程中可以防止夹伤人或夹坏物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升降机构100,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例如升降屏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