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070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当越野车或全地形车在颠簸路面以一定速度行进时,车身振动较为明显,此时,为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安全带一般会将驾乘人员勒紧固定在座位上,然而,这大大降低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因此,如何使安全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缓冲吸能装置,该装置可以使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带总成以及一种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

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固定片;

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

可伸缩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弹性带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

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弹性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带的端部对应固定连接并形成环状结构,所述连接带缓冲部卷绕布置在所述环状结构内侧。

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带和所述弹性带外周的装饰套。

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装饰套为可伸缩的橡胶装饰套。

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弹性带的两端缝纫固定在所述连接带上。

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导向环均为钣金件,所述连接带为高强涤纶织带。

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上固定片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身顶梁的螺栓和螺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总成,包括: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固定片;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弹性带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使用时,将该缓冲吸能装置的上固定片固定连接到车身顶梁,并且将安全带穿过导向环,当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即使安全带发生紧急锁止,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弹性带也能实现缓冲并伸长一定距离,直至连接带缓冲部完全伸展开,从而可以使驾乘人员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不会将人越勒越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带总成。该安全带总成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缓冲吸能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总成的车辆。该车辆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安全带总成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地,上述车辆为全地形车,具体的,可以为UTV(Utility Vehicle,农夫车)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沙滩车)等全地形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乘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驾驶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缓冲吸能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带与连接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

1-上固定片、2-连接带、3-装饰套、4-导向环、5-卷收器总成、6-乘员锁扣总成、7-螺母、8-垫圈、9-定距圈、10-上固定片螺栓、11-锁扣螺栓、12-卷收器螺栓、13-安全带、14-插销、15-驾驶员锁扣总成、21-连接带缓冲部、22-弹性带、23-缝纫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缓冲吸能装置,该装置可以使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乘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驾驶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缓冲吸能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带与连接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装置,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总成,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1;

连接带2,该连接带2的一端连接于上固定片1;

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13的导向环4,导向环4连接于连接带2的另一端;

可伸缩的弹性带22,弹性带22的两端均固定于连接带2上,连接带2位于弹性带22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21。

其中,上固定片1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用于为安全带13的拉力提供上部作用基础,上固定片1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车身顶梁,优选地,本方案中的上固定片1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于车身顶梁的螺栓和螺母,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的上固定片1具体通过螺母7、垫圈8、定距圈9以及上固定片螺栓10连接固定于车身顶梁的安装位置,上固定片1设有用于安装上述紧固件的安装孔,如图1和图2所示。当然,上述紧固件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如销轴、铆钉等紧固件来安装上固定片1,本文不再赘述。

其中,连接带2的一端连接于上固定片1,连接带2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向环4,连接带2和弹性带22共同作为缓冲吸能装置的缓冲拉伸部件,连接带缓冲部21卷绕布置在弹性带22的两端之间,如图4所示,在受到拉伸时,弹性带22可以弹性延伸,连接带缓冲部21随着弹性带22的延长可逐渐展开并且在完全展开的时候承受拉力。导向环4滑动套设在安全带13上,作为安全带13施加拉力的直接作用基础,导向环4设有供安全带13穿过的穿环,如图1和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连接强度,上述上固定片1和导向环4均优选采用钣金件,连接带2优选采用高强涤纶织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用如铸钢件或冲压钢件等来制作上固定片1和导向环4,还可以选用如尼龙或其他强度足够的复合材料通过编织、注塑等加工工艺来制作连接带2,本文不再赘述。

使用时,将该缓冲吸能装置的上固定片1固定连接到车身顶梁,并且将安全带13穿过导向环4,当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即使安全带13发生紧急锁止,例如在车辆加速和减速时,或者连接带2加速抽出时,或者卷收器的感应装置倾斜时等的情况下安全带13会发生紧急锁止,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弹性带22也能实现缓冲并伸长一定距离,直至连接带缓冲部21完全伸展开,从而可以使驾乘人员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不会将人越勒越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本方案中的弹性带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带22的端部对应固定连接并形成环状结构,连接带缓冲部21卷绕布置在该环状结构内侧,如图4所示,具体的,两个弹性带22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并与连接带2固定,且两个弹性带22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也与连接带2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则为连接带缓冲部21的环状布置空间,然后,连接带缓冲部21卷绕设置在该环状布置空间内,图4可见连接带缓冲部21为简单折叠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连接带缓冲部21在受到拉伸时能够顺利展开。本方案通过设置两个弹性带22,不仅可以提高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弹性拉力,而且还可以保证弹性带22在长时间反复拉伸过程中能够稳定工作,不易拉断,提高使用寿命,保证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弹性带22的端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于连接带2,例如缝纫固定、铆钉连接固定或一体加工成型固定等,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方案的弹性带22的两端均缝纫固定在连接带2上。如图4所示,弹性带22的两端为缝纫固定点23。本方案中的弹性带22可以选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作,例如橡皮筋、橡胶带等,也可以使用金属弹簧等。

优选地,本方案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套设于连接带2和弹性带22外周的装饰套3,如图1至3所示,如此设置,可以使缓冲吸能装置更美观。优选地,该装饰套3为可伸缩的橡胶装饰套,如此设置,可以使装饰套3随着弹性带22的伸缩而伸缩,从而可以用装饰套3始终包围住弹性带22,进一步改善了外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带总成。该安全带总成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缓冲吸能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的安全带总成分为驾驶员安全带总成和乘员安全带总成两种,具体的,乘员安全带总成具体包括卷收器总成5、乘员锁扣总成6、安全带13和插销14等结构,驾驶员安全带总成具体包括卷收器总成5、驾驶员锁扣总成15、安全带13和插销14等结构。其中,卷收器总成5通过螺母7和卷收器螺栓12等紧固件连接固定于车身,驾驶员锁扣总成15和乘员锁扣总成6均通过螺母7和锁扣螺栓11等紧固件连接固定于车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总成的车辆。该车辆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安全带总成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地,上述车辆为全地形车,具体的,可以为UTV或ATV等全地形车。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上述安全带总成应用于其他车辆中,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