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319发布日期:2018-08-04 14:1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舒适性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座椅的通风性便是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部分高档汽车已经具备通风功能,较为通用的有两种通风装置。一种如发明专利 CN103042960A公布了一种座椅通风装置的布置结构,在汽车座椅的海绵承载垫内设一个凹陷的风扇架构区,将多个轴流风机置于其中,达到通风的目的。另一种如发明专利ZL200720151433.2公布的一种汽车通风座椅结构,在汽车座椅坐垫和背靠部的泡绵上均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孔及沿进气孔辐射延伸的若干具有一定深度的空气流道,通过送风装置将车内环境空气经进气孔送入空气流道,再由空气流道通过各椅套的滤网层和带有若干透气孔的表面层与人体接触,实现热交换。这两种通风装置,都会对汽车座椅海绵垫造成较大的破坏,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造成坐垫表面的塌陷,且安装非常复杂,还有就是出风不均匀,影响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两大问题。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座椅本体和通风系统套件。所述的通风系统套件包括皮套层、3D连接层、泡绵层和通风装置。所述的皮套层需用专用的设备打出均匀的导风孔;所述的3D连接层与皮套层相缝合;所述的通风装置包括风机、接头和导管,分别在座椅的坐垫和靠背泡绵上开出一定尺寸的导风孔,风机与导管通过接头相连并插入导风孔中,驾驶舱内空气由风机吸入沿导风孔进入3D连接层,并在3D连接层中均匀分布,再从座椅皮套层渗出,起到通风的效果。

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可以是汽车座椅、高铁座椅、航空座椅、办公室座椅或沙发等。

所述的皮套层,其特征在于该座椅的坐垫和靠背皮套上,用专用的设备打出大小均匀的透气孔。

所述的皮套层,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该皮套的材质可以为真皮、人造皮革或者其他任何类似材料。

所述的3D连接层,其特征在于3D绵是与真皮层相缝合,3D绵可以是任意材质,其厚度为2mm-30mm,优选为5mm-15mm。

所述的泡绵层,其特征在于上面有贯穿于泡绵的导风孔,导风孔的直径为 1mm-50mm,优选为5mm-20mm;导风孔的数量可以为2个到10个,优选为3个到7个。

所述的贯穿于泡绵的导风孔,其特征在于可以是海绵发泡时预留的导风孔,也可以是用专用设备在泡绵上开出的导风孔。

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风装置包括风机、开关、多通接头和数根导管,风机与导管通过多通接头相连。导管数量可以为2根到10根,优选为 3根到7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适合于各类座椅使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出风量较大且分布均匀,并且能尽量避免破坏座椅泡绵结构,能有效防止泡绵长期使用后出现塌陷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插管式座椅通风装置

图2为通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具体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发明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包括:皮套层、3D 连接层、泡绵层和通风装置。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风装置又是由风机,扁管,多通接头和导管组成。

其中,皮套层用激光打孔设备在皮套表面打出了大小一致,排列均匀的小孔,这样能确保通风顺畅。3D连接层需要和皮套层直接缝合在一起,这样皮套层不容易起褶皱,安装完成后能保持座椅表面平整美观。

再进行座椅背部和座椅坐垫部位的布局,需要考虑到风机和管道的布局合理,并且风道最短,便于固定,免于干涉。

然后根据布局,确定后泡绵层上的出风孔位置,在泡绵层上开出风孔需用定制专用的空心钻头。

最后进行整个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的组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