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03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技术的发展,自动头灯在各车型上广泛使用,当汽车行驶中光线变暗时,头灯会自动亮起,当光线变亮时会自动熄灭,这减少了用户操作,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值得一提的是,在车辆过隧道的时候,进隧道后在隧道口环境亮度仍然较高,依赖环境光传感器的自动头灯往往存在3s左右的延迟,如果按照40km/h的速度行驶,从进入隧道到头灯开启,车辆已经行驶了超过30m,这对行车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根据交通规则,车辆在进隧道之前必须提前开启头灯,所以在穿越隧道时仍需要手动提前将头灯打开。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能实现在隧道口提前自动开启头灯,以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包括:

头灯;

环境光传感器,以获取当前车辆所处环境的亮度信息,并基于该亮度信息发出第一开灯信号或关灯信号;

车载导航仪,以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并在车载地图判断出车辆会进入隧道时发出第二开灯信号;

车身控制器,基于第二开灯信号在车辆进入隧道前开启车辆的头灯,并在头灯开启后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开灯信号时关闭车辆的头灯,以及在收到关灯信号后关闭车辆的头灯,该车身控制器分别与环境光传感器、车载导航仪和头灯连接。

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安装在仪表台板上方或后视镜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车载地图可以准确判断车辆与隧道口的距离,通过车载导航仪控制车辆在进入隧道前提前开启头灯,避免了用户在进入隧道前手动开启头灯或忘记开启头灯,提高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在头灯开启后增加了校验环节,能够有效避免信号误发,或者车辆在隧道口改变路线不再经过隧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光控制流程图;

其中:1、环境光传感器,2、车身控制器,3、头灯,4、车载导航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基于车载导航辅助实现车辆自动头灯调节系统,包括头灯3、环境光传感器1、车载导航仪4和车身控制器2。车身控制器2分别与环境光传感器1、车载导航仪4和头灯3连接。

环境光传感器1安装在仪表台板上方或后视镜上,用于获取当前车辆所处环境的亮度信息,并基于该亮度信息发出第一开灯信号或关灯信号。

车载导航仪4用于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车载导航仪4内的车载地图判断前方是否将进入隧道,若是,则向车身控制器2发送第二开灯信号。

车身控制器2基于第二开灯信号在车辆进入隧道前开启车辆的头灯3,并在头灯3开启后在预设时间内(比如1分钟内)未接收到第一开灯信号时关闭车辆的头灯3(即在头灯3开启后增加了校验环节),以及在收到关灯信号后关闭车辆的头灯3。如果在头灯3开启后1分钟内车身控制器2没有接收到来源于环境光传感器1发出的第一开灯信号,则视为车辆没有经过隧道,此时车身控制器2发出关灯指令,控制头灯3熄灭;如果在头灯3开启后1分钟内,车身控制器2有接收到来源于环境光传感器1发出的第一开灯信号,则视为车辆经过了隧道,头灯3持续亮起,直到车身控制器2在接收到来源于环境光传感器1发出的关灯信号后,车身控制器2发出关灯指令,控制头灯3熄灭。

关于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根据整车设计不同,采取硬线点对点连接或采取用总线方式等传输,属于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头灯3的点亮方式,可以根据整车设计不同,采取独立继电器驱动或车身控制器2等控制单元直接控制等方式,属于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