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后视镜护盖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0065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内后视镜护盖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后视镜护盖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消费者对车的品质要求逐渐升高,不只是局限于性能的满足,对汽车内饰的精细化要求也更高,汽车内饰的配合外观和精细化设计对消费者购车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内后视镜护盖与前风挡玻璃、顶棚的配合效果占据了驾驶员感官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一般将传感器布置在内后视镜处,然后通过内后视镜护盖来遮蔽这些传感器,以实现整车功能的需求。由于内镜护盖的上端与内镜安装点之间的距离较长,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或是使用内后视镜的过程中,内镜护盖的上端会产生轻微晃动,不仅顾客感官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汽车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即便是内镜护盖轻微晃动,也会对内镜护盖与安装架的连接强度产生影响,导致内镜护盖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后视镜护盖的限位装置,保证护盖与安装架连接稳定可靠,提高汽车自身的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后视镜护盖的限位装置,内后视镜的安装架上盖设有护盖,前挡风玻璃上固定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侧壁且两侧壁外壁面之间的间距与护盖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吻合,所述两侧壁分别与护盖的内壁面贴靠构成护盖在前挡风玻璃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抵挡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前挡风玻璃上固定限位单元,其中限位单元两侧壁分别与护盖的内壁面贴靠构成护盖在前挡风玻璃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抵挡配合,这样在汽车行驶或是使用内后视镜的过程中,防止护盖的上端产生晃动以导致护盖与前挡风玻璃的玻面擦碰产生异响,确保护盖与安装架连接稳定可靠,不仅提高了顾客驾驶感受,而且提升了汽车自身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护镜安装架上盖设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单元与护盖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M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N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单元与护盖配合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内后视镜护盖的限位装置,内后视镜的安装架上盖设有护盖20,前挡风玻璃1上固定有限位单元10,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侧壁11且两侧壁11外壁面之间的间距与护盖20的内壁面21之间的间距吻合,所述两侧壁11分别与护盖20的内壁面21贴靠构成护盖20在前挡风玻璃1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抵挡配合。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前挡风玻璃1上固定限位单元10,其中限位单元10两侧壁11分别与护盖20的内壁面21贴靠构成护盖20在前挡风玻璃1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抵挡配合,这样在汽车行驶或是使用内后视镜的过程中,防止护盖20的上端产生晃动以导致护盖20与前挡风玻璃1的玻面擦碰产生异响,确保护盖20与安装架连接稳定可靠,不仅提高了顾客驾驶感受,而且提升了汽车自身的品质。

所述限位单元10还包括呈槽状的支架12,两侧壁11分置于支架12的槽壁121外侧,槽壁121与侧壁11之间由顶壁123相连。作为限位单元10的具体实施方案,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适用范围广。

所述支架12的槽底122背面贴附有胶垫30,所述支架12通过槽底122背面的胶垫30固定在前挡风玻璃1的玻面上。直接将槽底122背面上的胶垫30与前挡风玻璃1的玻面贴合即可,限位单元10安装极为方便快捷。

所述支架11的槽底122上有沿槽长方向凸伸的伸延段124,所述胶垫30贴附在槽底122以及伸延段124的背面。由于伸延段124在槽底122上凸伸布置,能够增大支架11与前挡风玻璃1的玻面的贴合面积,在保证限位单元10能够稳定可靠固定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支架11材料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