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066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的便携式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政府大力倡导人们改变出行习惯,优先使用如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其座位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的乘客都需要长时间站立,使得经常会碰到没有座位供老人、小孩、孕妇等行动不太方便的人群使用的问题。为此,有部分人会随身携带一些便携式的座椅,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使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16236.3,发明名称为便携座椅,包括前脚架、后脚架、靠背架、布座面和布椅面,前脚架由后弯脚架、两闷塞和两脚套构成,后脚架由前弯脚架、两双连耳、两闷塞和两脚套构成,靠背架由一圆管的两端部向下弯曲后制成,前弯脚架中部两边横向的穿孔通过两半空心铆钉与后弯脚架中部两边横向的穿孔转动连接,后脚架的两双连耳通过两半空心铆钉与靠背架两下端的一对横向的穿孔转动连接,布座面的前后两边的套管与后弯脚架的中部和前弯脚架的中部套接,布椅面的左右两边的套管与靠背架两向下弯曲的上部套接,布椅面上边连接于靠背架的上边。这类座椅虽然携带方便,但缺点是直接放置于车厢内,倘若碰到急刹车的时候,很容易会将坐在便携座椅上的人甩到地上,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设计合理的便携式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座椅主体及其上设置的支撑固定机构,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座椅主体后部的立柱夹套,立柱夹套设置有开口,可装夹于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立柱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立柱夹套包括上管夹、下管夹和连接于上、下管夹之间的连接板件,座椅主体连接固定于连接板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管夹、下管夹内分别设置有防滑胶层,使立柱夹套能够牢牢的固定在立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座位板,座位板与连接板件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座位板与连接板件固定为一体,或是,座位板与连接板件铰接,并在座位板的下方设置支撑脚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座椅主体后部设置立柱夹套,用于装夹于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立柱上,便于老弱病残的乘客暂歇,合拢后,就能携带,使用方便,也有效解决了普通便携座椅容易在车厢内滑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椅主体 2、立柱夹套 2-1、开口 2-2、上管夹 2-3、下管夹 2-4、连接板件 3、支撑脚件 4、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座椅,它包括座椅主体1及其上设置的支撑固定机构,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座椅主体后部的立柱夹套2,立柱夹套设置有开口2-1,可装夹于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立柱4上。立柱夹套包括上管夹2-2、下管夹2-3和连接于上、下管夹之间的连接板件2-4,座椅主体连接固定于连接板件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管夹、下管夹内分别设置有防滑胶层,使立柱夹套能够牢牢的固定在立柱上。本实施例中,座椅主体包括座位板,座位板与连接板件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座位板与连接板件固定为一体。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座位板与连接板件铰接,并在座位板的下方设置支撑脚件3,通过支撑脚为座位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在座椅主体后部设置立柱夹套,用于装夹于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立柱上,便于老弱病残的乘客暂歇,合拢后,就能携带,使用方便,也有效解决了普通便携座椅容易在车厢内滑移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