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054阅读:1469来源:国知局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铁路电气化接触网中,在铁路道轨的上方要架设一条与道轨平行的铜合金接触线,而架设这条铜合金接触线离不开路两旁架设的腕臂支持结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安装在斜腕臂上,起到承载定位装置、固定接触性位置的作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应具有在最大工作荷重组合受力条件下结构稳定、摆动灵活等性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铁路的不断提速,对接触网零部件在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定位管与斜腕臂的连接结构使得定位管只能沿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当天气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温度的变温,线缆由于热胀冷缩从而使得长度发生伸展或回缩变化,而定位管无法左右转动以满足线缆的长度变换,从而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的受力大,在力的反复作用下易发生变形,从而缩短定位管的使用寿命,且定位管与斜腕臂进行连接时,在斜腕臂上通常才用单耳进行抱箍,其承受的作用力小,即便采用双耳抱箍,其螺栓设置的方向也相同,在不同角度力的作用下,螺栓易发生松动。并且在现有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质、定位管连接结构中,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多带来的影响,通过在定位管上设置定位钩、在斜腕臂上设置定位环,定位管和斜腕臂通过钩环形式的开式连接方式。但定位管定位钩易从定位环脱钩,且在定位管处于受压状态时定位钩易与定位环顶死而无法灵活转动,从而容易导致定位钩或定位环出现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使用寿命高、连接安全可靠、稳定性能好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包括斜腕臂、平腕臂和定位管,斜腕臂倾斜设置且其下端固定在固定杆上,斜腕臂的上端固定在水平设置的平腕臂上,定位管水平设置且定位管的一端固定在斜腕臂的下部,定位管还通过支撑A与斜腕臂的上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管的端头为单耳A,定位管和斜腕臂之间通过套管双耳、旋转单双耳相连,套管双耳包括左耳和右耳,左耳和右耳抱箍在斜腕臂的下部,左耳和右耳在抱箍斜腕臂时会形成一个U型槽,在该U型槽处的左耳和右耳上开有相对应的连接孔A,旋转单双耳的一端为单耳B,旋转单双耳的另一端设有与单耳B相垂直的U型双耳,该U型双耳上开有与单耳B相垂直的连接孔B,旋转单双耳的单耳B放置在左耳和右耳之间的U型槽中且通过在连接孔A中放置螺栓铰接,定位管的单耳B放置在U型双耳中且通过在连接孔B中放置螺栓铰接。

所述的左耳和右耳的一个端头均开有通孔A、通孔B,左耳和右耳的另一端头均开有通孔C、通孔D,通孔A和通孔C同侧,通孔B和通孔D同侧,左耳和右耳抱箍在斜弯臂上后通过在通孔A、通孔B、通孔C和通孔D中放置螺栓固定,其中通孔A和通孔D中的螺栓方向相同,通孔B和通孔C中的螺栓方向相同,通孔A和通孔B总螺栓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斜腕臂和平腕臂之间还设置有支撑B。

所述的支撑A通过定位环与定位管和斜腕臂相连,支撑B通过定位环与斜腕臂和平腕臂相连。

所述的定位管远离套管双耳的一端通过吊线吊挂在平腕臂上,吊线通过定位卡子固定在平腕臂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旋转单双耳,旋转单双耳一端为单耳B而另一端为与单耳B相垂直的U型头,使定位管不仅能够上下转动而且能够左右转动,满足了线缆由于热胀冷缩所导致的长度变化,减小定位管在左右方向上所受的剪切力,从而提高定位管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套管双耳,且在套管双耳上设置通孔A、通孔B、通孔C和通孔D,并在这些通孔中放置方向不同的螺栓来抵挡不同方向的力,不易脱落,其稳定性能好;(3)套管双耳、旋转单双耳和定位管单耳A之间的连接位闭式铰接,避免了传统结构中定位环与定位钩之间的开式铰接所带来的定位钩与定位环脱落的风险或定位钩和定位环之间顶死导致的定位钩或定位环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A-A的放大图;

图3 为套管双耳夹持斜腕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套管双耳夹持斜腕臂的左视图;

图5 为旋转单双耳与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定位管上单耳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斜腕臂,2—平腕臂,3—定位管,4—支撑A,5—套管双耳,6—旋转单双耳,7—左耳,8—右耳,9—连接孔A,10—连接孔B,11—支撑B,12—吊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6所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包括斜腕臂1、平腕臂2和定位管3,斜腕臂1倾斜设置,斜腕臂1的下端通过底座和绝缘卡子固定在固定杆上,平腕臂2水平设置,斜腕臂1的上端固定在平腕臂2上,固定杆和平腕臂2为斜腕臂1提供拉力,定位管3的一端固定在斜腕臂2的下部,定位管3的端头为单耳A,定位管3和斜腕臂1之间通过套管双耳5、旋转单双耳6相连。套管双耳5包括左耳7和右耳8,左耳7和右耳8抱箍在斜腕臂1的下部,左耳7和右耳8在抱箍斜腕臂1时会形成一个U型槽,在该U型槽处的左耳7和右耳8上开有相对应的连接孔A9,旋转单双耳6的一端为单耳B,旋转单双耳6的另一端设有与单耳B相垂直的U型双耳,该U型双耳上开有与单耳B相垂直的连接孔B10,旋转单双耳6的单耳B放置在左耳7和右耳8之间且通过在连接孔A9中放置螺栓铰接,定位管3的单耳B放置在U型双耳中且通过在连接孔B10中放置螺栓铰接。接触线缆安装时固定在定位管3的中部,由于安装时需要拉动接触线缆,会对定位管3产生巨大的力,通过设置套管双耳5和旋转单双耳6上的单耳B,将拉动产生的剪应力变为拉应力,防止定位管3产生变形。在天气发生变化时,温度也会发生变化,接触线缆会发生热胀冷缩,会对定位管3产生水平方向的剪切力,通过旋转单双耳6的U型头和定位管3上的单耳A,使定位管3能够水平转动,从而避免了对定位管3的剪切力,防止定位管3发生变形,提高定位管3的使用寿命。

在热胀冷缩或在风吹动时,当定位管3在承受水平方向的力时,定位管3上的单耳A绕旋转单双耳6的U型头水平转动,当定位管3在承受竖直方向的力时,定位管3与旋转单双耳6一起通过旋转单双耳6的单耳B绕套管双耳5中的U型槽沿竖直方向转动,定位管3的单耳A和旋转单双耳6的U型双耳之间为封闭式连接,旋转单双耳6的单耳B套管双耳5的U型槽之间同样为封闭式连接,不会出现脱落或由于转动不灵活所导致的断裂的风险。

优选地,所述的左耳7和右耳8的一个端头均开有通孔A、通孔B,左耳7和右耳8的另一端头均开有通孔C、通孔D,通孔A和通孔C同侧,通孔B和通孔D同侧,左耳7和右耳8抱箍在斜弯臂1上后通过在通孔A、通孔B、通孔C和通孔D中放置螺栓固定,其中通孔A和通孔D中的螺栓方向相同,通孔B和通孔C中的螺栓方向相同,通孔A和通孔B总螺栓的方向相反。当接触线缆进行安装或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多角度的力时,这些相反螺栓的设置能够阻挡来着不同方向的力,使其不易松动,连接牢靠,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的斜腕臂1和平腕臂2之间还设置有支撑B11。所述的支撑A4通过定位环与定位管3和斜腕臂1相连,支撑B11通过定位环与斜腕臂1和平腕臂2相连。所述的定位管3远离套管双耳5的一端通过吊线12吊挂在平腕臂2上,吊线12通过定位卡子固定在平腕臂2上。支撑B11和吊线12的设置均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管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