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064阅读:2137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正面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为了限制乘员向前运动,汽车上都设计有安全带或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系统)。一般汽车后排中间座椅的安全带插孔是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因此克服乘员向前运动的拉力也会作用在后排座椅靠背上。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是通过靠背安装支座上的一圈翻边与车身后轮毂包内板进行点焊连接,达到将后排座椅与车身连接的效果,但是这圈焊点在受到巨大拉力的时候容易出现焊点断裂的情况,甚至连同车身后轮毂包内板一起被撕裂,从而导致座椅与车身分离,对后排乘客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CN 2012202712200.2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骨架支撑结构以及汽车,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支撑结构包括:用于与后排座椅骨架左侧连接的左支撑结构件,位于后排座椅骨架的左侧,并搭接于左后轮罩和左侧围内板上;以及,用于与后排座椅骨架右侧连接的右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后排座椅骨架右侧,并搭接于右后轮罩和右侧围内板上。该对比文献通过左、右支撑结构件结构来增强了后排座椅骨架的横向稳定性,当发生侧面碰撞时可对后排乘客的安全起保护作用。可见该对比文献并没有解决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后排座椅靠背安装支座焊点失效带给乘客的伤害。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能增强座椅与车身连接性的后排靠背安装支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其能够解决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止座椅与车身分离,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包括靠背安装支座,还包括连接在后轮毂包内板上的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靠背安装支座包括凸起的安装部,安装部周围设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与后轮毂包内板连接,第一翻边前边上设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相对于第一翻边向左弯折,并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的下部连接。

为了减小焊点失效风险,第二翻边垂直于第一翻边向左弯折。

为了便于对产品进行加工,第一翻边上设有多个避让槽和一个电泳漏液孔。

为了便于将后排座椅安装在本发明上,安装部上设有两个定位孔和两个安装孔,定位孔和安装孔分别开设在安装部的上部和下部,且相对于安装部的中心呈点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靠背安装支座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增强了后轮毂包结构的强度,减小了后轮毂包内板被撕裂可能性;另外通过第二翻边的设计,增加了一层与受力方向垂直的焊点,降低了汽车在正面高速碰撞中后排座椅靠背安装支座与车身后轮毂包内板焊点失效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小后排乘员的位移量,使乘员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变小,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靠背安装支座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靠背安装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轮毂包内板;2-靠背安装支座;21-安装部;22-第一翻边;23-第二翻边;24-避让槽;25-电泳漏液孔;26-定位孔;27-安装孔;3-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包括靠背安装支座2,还包括连接在后轮毂包内板1上的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3,靠背安装支座2包括凸起的安装部21,安装部21前端周围设有第一翻边22,第一翻边22与后轮毂包内板1连接,第一翻边22前边上设有第二翻边23,第二翻边23相对于第一翻边22向左弯折,并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3的下部连接。

第二翻边23设置于第一翻边22的前边段,以便于第二翻边23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3的下部连接,第二翻边23垂直于第一翻边22向左弯折,从而增加了一层与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靠背安装支座受拉力方向垂直的焊接点,降低第一翻边22与后轮毂包内板1焊点断裂的风险。

第一翻边22上设有多个避让槽24和一个电泳漏液孔25,以便于后期对产品进行电泳加工;安装部21上设有两个定位孔26和两个安装孔27和一个夹具孔28,定位孔26和安装孔27分别开设在安装部21的上部和下部,且相对于安装部21的中心呈点对称,使得后面安装座椅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时,先将靠背安装支座2的第二翻边23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3的下段焊接成一体并形成第一焊点层,再将该整体结构焊接到后轮毂包内板1上,同时第一翻边22与后轮毂包内板1形成第二焊点层,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就形成了互相垂直的两层焊点,而汽车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靠背安装支座2受到的向前的拉力,该拉力方向与第二焊点层在同一平面内,与第一焊点层方向相互垂直,因此第一焊点层就可以降低第二焊接层失效的风险,另外由于后轮毂包内板加强件3焊接于后轮毂包内板1上,使得后轮毂包内板1的强度增加,降低了后轮毂包内板1被撕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组装时,在安装孔26内焊上凸焊螺母,再配合定位孔将座椅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上。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申请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