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869发布日期:2018-07-04 07:2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



背景技术:

卡车驾驶室普遍高度较大,特别是自卸车等工程车辆,驾驶员和成员需要通过单独的登车踏步装置才能进入到驾驶室内。

现有技术中,登车踏步装置主要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竖板、一级踏步和二级踏步;所述一级踏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板的下端连接,所述二级踏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板的中部连接。一级踏步的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不便于登车。为方便驾乘人员上车,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踏步装置在一级踏步的下方增加踏步,但是增加踏步之后又会降低车辆的通过性。

如何既方便驾乘人员登车,又不会降低车辆的通过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它能够既方便驾乘人员登车,又不会降低车辆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包括两个竖板、一级踏步和二级踏步;两所述竖板平行地安装在驾驶室上;所述一级踏步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所述竖板的下端,所述二级踏步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所述竖板的中部;其中,还包括:

与两所述竖板一一对应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竖板下端;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卡扣;

与两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的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板的上端铰接;

下级踏步,所述下级踏步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下板的下端铰接;所述下级踏步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簧。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的尺寸相同。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扣和所述卡簧均为两个,两所述卡扣分别安装在两所述固定板的外侧;两所述卡簧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级踏步的两端。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两支座,两所述支座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级踏步的两端,所述卡簧安装在对应的支座上。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扣上设有卡槽,所述卡簧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向内弯折。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扣的底部为柱面结构。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顺次连接形成“Z”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段安装在所述下级踏步的底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折叠板的外侧,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第三段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竖板的下方分别设置两折叠板,两折叠板的底部设有下级踏步,由于折叠板通过相互铰接的上板和下板铰接形成。当驾乘人员需要登车时,打开折叠板,下级踏步下移,折叠板打开。由于在一级踏步之下增加了下级踏步,便于驾乘人员登车。登车完成后,将折叠板折叠,一级踏步上移,从而将下级踏步上移,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过性。如此,能够在不降低车辆通过性的下便于驾乘人员登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级踏步与支座的安装结构的轴测图;

图6为固定板与卡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卡簧的轴测图;

图8为上板的轴测图;

图9为下板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竖板,2-一级踏步,3-二级踏步,4-固定板,5-卡扣,6-折叠板,7- 下级踏步,8-卡簧,9-上板,10-下板,11-支座,12-卡槽,13-第一段,14- 第二段,15-第三段,16-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包括两个竖板1、一级踏步2和二级踏步3;两所述竖板1平行地安装在驾驶室上;所述一级踏步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所述竖板1的下端,所述二级踏步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所述竖板1的中部;其中,还包括:与两所述竖板1一一对应的固定板4、与两所述固定板4一一对应的折叠板6和下级踏步7,

所述固定板4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竖板1下端;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卡扣5;所述折叠板6包括上板9和下板10,所述上板9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板4铰接,所述上板9的下端与所述下板10的上端铰接;所述下级踏步7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下板10的下端铰接;所述下级踏步7上设有与所述卡扣5匹配的卡簧8。

请参照图1到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时,将两固定板4安装在对应竖板 1的下端,然后将折叠板6的上端与对应的固定板4的下端铰接,将下级踏步7的两端分别与两折叠板6的下端铰接,当需要踩踏下级踏步7时,将两折叠板6伸展,下级踏步7下移,便于踩踏,当不需要踩踏下级踏步 7时,将两折叠板6折叠,使折叠式卡车踏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下级踏步7上移,卡扣5与卡簧8卡接,便于在行车时提高整个踏步装置的位置高度,有利于提高整车的通过性。如此,能够即保证上车的方便性,又不会影响整车的通过性。具体地,折叠板6在折叠时,所述下板9与所述下板10向内弯折。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4,所述上板9与所述下板10的尺寸相同。如此,能够保证在折叠时,上板9和下板10能够叠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提高下级踏步7的高度,保证在折叠状态时,车辆的通过性不会受到影响。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卡扣5和所述卡簧8均为两个,两所述卡扣5分别安装在两所述固定板4的外侧;两所述卡簧8 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级踏步7的两端,具体地,请参照图5,图5为下级踏步与支座的安装结构的轴测图,还进一步包括两支座11,两所述支座11 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级踏步7的两端,所述卡簧8安装在对应的支座11上。更具体地,请参照图6和图7,图6为固定板与卡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卡簧的轴测图;所述卡扣5上设有卡槽12,所述卡簧8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向内弯折。如此,能够保证卡扣5与卡簧8的牢固卡接,具体实施时,卡簧8的开口处卡接在所述卡扣5上的卡槽12内。更具体地,所述卡扣5的底部为柱面结构。如此,请参照图3,在卡接时,卡簧8上移,卡簧8的开口处最先和卡扣5的底部接触,由于卡扣5的底部为柱面结构,在卡簧8与卡扣5卡接的时候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卡簧8与卡扣5的卡接。更具体地,所述支座11包括第一段 13、第二段14和第三段15,所述第一段13、所述第二段14和所述第三段 15顺次连接形成“Z”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段13安装在所述下级踏步7的底部,所述第二段14和所述第三段15位于所述折叠板6的外侧,所述卡簧8安装在所述第三段15上。如此,能够保证卡簧8和卡扣5均位于折叠板6的外侧,具体实施时,卡扣5位于固定板4的外侧,能够保证卡扣5 与卡簧8的卡接点均位于整个踏步装置的外侧,在折叠状态下,有利于提高整个车辆的通过性。

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自动折叠,在折叠板6的上板9与下板10的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请参照图8和图9,图8为上板的轴测图,图9为下板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板9和所述下板10上均设有减重孔16。如此,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