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956发布日期:2018-09-18 22:2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电动车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电动车辆中,电机作为整车的动力源为车辆运动提供动力,其设置位置对整车的动力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电动车辆中,电机一般参照普通车辆中发动机的位置设置,即放在驾驶室的下面,该设置方式中,驾驶室下方弹簧所受的压力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震效果差;而且电机与驾驶室距离较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传到驾驶室时会大大降低,提高提高驾驶员开车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处减震效果好、较为平稳的电动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架,车架的前端安装有驾驶室,车架上在驾驶室和后桥之间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机以及变速箱,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的输出端与车架后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将电机和变速箱设置在驾驶室和后桥之间,即将电机和变速箱设置在车体的中部,使整车重心趋于中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更加平稳;减轻了驾驶室下方弹簧所受的压力,使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更好的减震效果;电机与驾驶室距离相对较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传到驾驶室时会大大降低,提高提高驾驶员开车时的舒适性;节省驾驶室下面大量空间,为散热器、高压配电箱等其它装置提供合理位置;此外,电机与后桥之间距离缩短,进而缩短了传动轴的长度,使传动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和变速箱均位于车架横向方向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和变速箱通过连接架与车架固定,所述连接架包括至少两个沿车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横向连接架,横向连接架中至少一个与电机连接,至少一个与变速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连接架包括沿车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水平段以及设置在水平段两端的竖直段,所述横向连接架通过两端竖直段的上端与车架两侧纵梁连接。横向连接架设置为下凹状,可以在横向连接架上方让出用于安装电机和变速箱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段的上端连接有沿车架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钢,所述槽钢与车架纵梁扣合后通过两侧槽壁与车架纵梁连接,槽钢可以增大竖直段上端与车架纵梁之间的接触面积,将横向连接架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应力平摊至多处,从而避免两者连接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损坏,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纵梁也为槽钢,竖直段上端连接的槽钢与车架纵梁开口相对扣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连接架与电机和变速箱之间设置有缓冲块。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块成对设置,每一对的两个缓冲块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与两个竖直段连接的拐角处。成对设置的两个缓冲块除了缓冲电机或变速箱竖直方向的震动外,还可在横向方向上夹紧电机或变速箱,并吸收电机或变速箱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块包括截面为U形的条形底板以及嵌装在条形底板槽内的弹性块。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块通过贯穿弹性块和条形底板的螺栓与横向连接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技术方案11是在技术方案3-10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连接架有三个,其中两个与电机连接,另一个与变速箱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中电机和变速箱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结构的左视图;

图中:1、车架纵梁;2、横向连接架;21、水平段;22、竖直段;23、槽钢;3、缓冲块;31、条形底板;32、弹性块;33、螺栓;4、电机;5、变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车架,车架驾驶室和后桥之间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机4以及变速箱5,电机4的输出端与变速箱5连接,变速箱5的输出端与车架后桥连接,电机4和变速箱5均位于车架横向方向的中部。

电机4和变速箱5通过连接架与车架固定,连接架包括三个沿车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横向连接架2,其中两个横向连接架2与电机4连接,一个横向连接架2与变速箱5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架2外形为U形,包括沿车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水平段21以及设置在水平段两端的竖直段22,竖直段22的上端连接有沿车架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钢23,车架纵梁也为槽钢,竖直段上端连接的槽钢23与车架纵梁1开口相对扣合后通过两侧槽壁与车架纵梁1连接。

此外,所述横向连接架2上设置有成对设置的缓冲块3,每一对的两个缓冲块3分别倾斜设置在横向连接架的水平段与两个竖直段连接的拐角处,每个缓冲块3包括截面为U形的条形底板31以及嵌装在条形底板31槽内的弹性块32,缓冲块通过贯穿弹性块32和条形底板31的螺栓33与横向连接架2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针对电机和变速箱结构和尺寸的不同,每个横向连接架的相应尺寸也做适应性调整,其基本结构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将电机和变速箱设置在驾驶室和后桥之间,即将电机和变速箱设置在车体的中部,使整车重心趋于中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更加平稳;减轻了驾驶室下方弹簧所受的压力,使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更好的减震效果;电机与驾驶室距离相对较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传到驾驶室时会大大降低,提高提高驾驶员开车时的舒适性;节省驾驶室下面大量空间,为散热器、高压配电箱等其它装置提供合理位置;此外,电机与后桥之间距离缩短,进而缩短了传动轴的长度,使传动更加平稳。

所述横向连接架设置为U形,包括水平段以及设置在水平段两端的竖直段,所述横向连接架通过竖直段的上端与车架两侧纵梁连接,可以在横向连接架上方让出用于安装电机和变速箱的安装空间。而竖直段通过其上端设置的槽钢与车架纵梁扣合连接,槽钢可以增大竖直段上端与车架纵梁之间的接触面积,将横向连接架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应力平摊至多处,从而避免两者连接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损坏,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

所述缓冲块成对设置,每一对的两个缓冲块倾斜设置在横向连接架的水平段与两个竖直段连接的拐角处,此时,两个缓冲块除了缓冲电机或变速箱竖直方向的震动外,还可在横向方向上夹紧电机或变速箱,并吸收电机或变速箱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电机和变速箱靠近车架横向方向的一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架设置为水平连接件,不向下凹陷,其安装平面与车架纵梁高度相同;或者,横向连接架的水平段和竖直段之间通过自内侧至外侧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段连接,此时,缓冲块就可以直接紧贴倾斜段设置;或者,横向连接架由分体式设置的左右两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均由竖直段以及倾斜段构成;或者,每一部分均由竖直段和水平段构成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4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架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设置两个、四个等,此外,用于连接电机或变速箱的横向连接架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设置一个、两个、三个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5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也可以不设置槽钢,竖直段的上端直接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固定。

另外,所述车架纵梁可以不设置为槽钢形式,而是设置为方钢或实心钢,此时,竖直段上端连接的槽钢扣设在车架纵梁的外侧与车架纵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具体实施例6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缓冲块也可以不倾斜设置,缓冲块设置在横向连接件的水平段上,主要用于吸收竖直方向上的震动,此时,缓冲块可以单个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