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子产品重力自动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971发布日期:2018-08-14 19:2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子产品重力自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目前大部分的智能电子产品都具有导航功能,在人们驾驶汽车或骑行自行车时,经常会利用电子产品来进行导航,以使驾驶线路更加准确,人们在利用电子产品导航时,一般会在汽车仪表板上或自行车架上设置一电子产品夹持装置,然后将电子产品固定在电子产品夹持装置上,现在的车载电子产品夹持装置安装不稳,有部分车载电子产品夹持装置的左右两侧固定的部分需要双手手动夹紧,且取用电子产品时也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取下电子产品,对于需要使用车载电子产品支撑装置的朋友来讲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有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另外,部分车载电子产品支撑装置的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使用齿轮等来实现传动,不仅在制作上不方便,且极为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产品重力自动夹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子产品重力自动夹持装置,它包括壳体和内端侧分别插套设置于壳体内的重力托臂、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使重力托臂沿壳体的上下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纵向滑槽;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使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分别沿壳体的左右方向作直线运动的横向滑槽,所述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分别设置于横向滑槽的左端和右端;

所述重力托臂的上端部设置有两个相对于重力托臂的纵向中心线呈倾斜设置且呈镜像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台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导向台阶结构与重力托臂的纵向中心线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的内端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向台阶结构对位配合叠置的第二导向台阶结构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设置于重力托臂上的第一压簧,所述重力托臂上开设有一纵向行程槽,所述重力托臂上且位于纵向行程槽的上端侧设置有一凸柱,所述壳体内侧且位于纵向行程槽轮廓范围内设置有一挡板,所述第一压簧的上端套接于凸柱上、下端与挡板相抵接。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设置于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左侧夹臂右端侧设置有一用于供第二压簧的左端固定的左套柱,所述右侧夹臂的左端侧设置有一用于供第二压簧的右端固定的右套柱。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横向滑槽和纵向滑槽均开设于前壳与后壳之间,所述后壳上且位于横向滑槽两端侧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呈“L”型结构的第一卡扣;所述后壳上且位于横向滑槽两端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呈“L”型结构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前端部设置有一斜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横向分布第一行程导向槽和第二行程导向槽,所述后壳上分别设置有对位插套于第一行程导向槽和第二行程导向槽内分布的第一行程导向柱和第二行程导向柱。

优选地,所述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的外端分别设置为第一U型夹口部和第二U型夹口部,所述第一U型夹口部和第二U型夹口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

优选地,所述重力托臂的下端部设置为双U型夹口部,所述双U型夹口部设置有第三缓冲块。

优选地,所述后壳内或前壳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后壳的前后方向延伸分布的锁孔,所述前壳或后壳内设置有与锁孔对位插套连接的锁柱。

优选地,所述前壳的前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层防滑垫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纵向滑槽使重力托臂沿纵向滑槽作直线运动;利用横向滑槽使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分别沿横向滑槽作直线运动;利用重力托臂上的第一导向台阶结构与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上的第二导向台阶结构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的滑动配合,使重力托臂在沿纵向滑槽的作直线运动的同时带动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分别沿横向滑槽作直线运动,以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自动夹持效果。基于此,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快捷,且利用电子产品的重力进行夹持取放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装配重力托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装配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装配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力托臂、左侧夹臂以及右侧夹臂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力托臂、左侧夹臂以及右侧夹臂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重力托臂、左侧夹臂以及右侧夹臂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重力托臂、左侧夹臂以及右侧夹臂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子产品重力自动夹持装置,它包括壳体10和内端侧分别插套设置于壳体10内的重力托臂20、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在壳体10内设置有一使重力托臂20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纵向滑槽a;在壳体10内还设置有一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壳体10的左右方向作直线运动的横向滑槽b,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设置于横向滑槽b的左端和右端;重力托臂20上端部设置有两个相对于重力托臂20的纵向中心线呈倾斜设置且呈镜像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的内侧设置为“L”型的台阶面每个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与重力托臂20的纵向中心线的夹角均为锐角;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内端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对位配合叠置的第二导向台阶结构31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41。

由此,可利用纵向滑槽a对重力托臂20进行限位,使重力托臂20沿纵向滑槽a的方向作上下直线运动;可利用横向滑槽b对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进行限位,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横向滑槽b的方向作左右直线运动;利用重力托臂20上倾斜设置的两个呈镜像分布的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分别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上的第二导向台阶结构31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41滑动配合,使重力托臂20在沿纵向滑槽a的方向作上下直线运动的同时带动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横向滑槽b方向作左右直线运动。当将电子产品(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放置于重力托臂20上时,重力托臂20在电子产品的重力作用下沿纵向滑槽a向下运动,可以带动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横向滑槽b向壳体10的内侧运动,从而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外端部可以分别夹持电子产品的左右侧壁,最终实现夹持效果。利用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与重力托臂20的纵向中心线呈倾斜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有效地实现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分别与第二导向台阶结构31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41的滑动配合和联动效果。同时当向上拿起、取出电子产品时,由于重力托臂20没有受到向下的压力,则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外端对电子产品的左侧和右侧夹紧力也会随之消失,从而可方便的取出电子产品。此外,重力托臂20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通过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第二导向台阶结构31以及第三导向台阶结构41进行对位叠置;作为第一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重力托臂20叠置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前侧面上,两个第一导向台阶结构21设置于重力托臂20的后侧面上,第二导向台阶结构31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41对位设置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前侧面上;作为第二实施例,(如图9和图10所示)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叠置于重力托臂20的前侧面上,第二导向台阶结构31和第三导向台阶结构41对位设置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后侧面上。

为了使电子产品能够轻松取出,本实施例的自动夹持装置它还包括一设置于重力托臂20上的第一压簧(图中未示出),重力托臂20上开设有一纵向行程槽c,重力托臂20上且位于纵向行程槽c的上端侧设置有一凸柱22,壳体10内侧且位于纵向行程槽c轮廓范围内设置有一挡板13,第一压簧的上端套接于凸柱22上、下端与挡板13相抵接。由此,当将电子产品(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放置于重力托臂20上时,重力托臂20在电子产品的重力作用下沿纵向滑槽a向下运动,同时第一压簧被压缩;当向上拿起、取出电子产品时,被压缩的第一压簧会为重力托臂20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重力托臂20沿纵向滑槽a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横向滑槽b向壳体10的外侧运动,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外端部松开电子产品的左右侧壁,从而用户可以方便的取出电子产品。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它自动夹持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之间的第二压簧(图中未示出),左侧夹臂30右端侧设置有一用于供第二压簧的左端固定的左套柱32,右侧夹臂40的左端侧设置有一用于供第二压簧的右端固定的右套柱42。由此,当将电子产品(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放置于重力托臂20上时,重力托臂20在电子产品的重力作用下沿纵向滑槽a向下运动,同时带动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横向滑槽b向壳体10的内侧运动,第二压簧被压缩;当向上拿起、取出电子产品时,被压缩的第二压簧会为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提供向外端运动弹力,从而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外端部松开电子产品的左右侧壁,从而用户可以方便的取出电子产品。

为了便于自动夹持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进行装配,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横向滑槽b和纵向滑槽a均开设于前壳11与后壳12之间,后壳12上且位于横向滑槽b两端侧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呈“L”型结构的第一卡扣121;后壳12上且位于横向滑槽a两端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呈“L”型结构的第二卡扣122,第一卡扣121和第二卡扣122的前端部设置有一斜面结构d。由此,利用第一卡扣121和第二卡扣122的“L”型结构设置将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限位于横向滑槽b内,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斜面结构d的设置,使各部件的装配过程简单化,具体过程如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过程):首先,将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分别沿斜面结构d对位压合于横向滑槽b内,并将第二压簧装配于左套柱32和右套柱42上;其次,将重力托臂20对位装配于后壳12上的纵向滑槽a内并对位叠置于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前侧面上;再次,将第一压簧对位装配于凸柱22和挡板13之间,最后将前壳11与后壳12装配为一体,即可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了提高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运动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横向分布第一行程导向槽33和第二行程导向槽43,后壳12上分别设置有对位插套于第一行程导向槽33和第二行程导向槽43内分布的第一行程导向柱14和第二行程导向柱15。由此,可利用第一行程导向槽33和第二行程导向槽43以及第一行程导向柱14和第二行程导向柱15的设置,对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直线运动行程进行限定,从而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在其直线运动行程内对电子产品进行夹持,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利用第一行程导向槽32和第二行程导向槽42以及第一行程导向柱14和第二行程导向柱15的配合为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直线运动作的方向作进一步导向,即配合横向滑槽b作进一步地导向,以提高其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的外端分别设置为第一U型夹口部34和第二U型夹口部44,第一U型夹口部34和第二U型夹口部4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块35和第二缓冲块45。由此,利用第一缓冲块35和第二缓冲块45的结构设置可使左侧夹臂30和右侧夹臂40与电子产品之间避免硬性接触,从而避免硬性刮擦造成电子产品的表面损坏,从而提高装置的夹持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重力托臂20的下端部设置为双U型夹口部23,双U型夹口部23设置有第三缓冲块24。由此,利用第三缓冲块24的设置可使重力托臂20与电子产品之间避免硬性接触,从而避免硬性刮擦造成电子产品的表面损坏,从而提高装置的夹持效果。同时利用双U型夹口部23的结构设置,提高重力托臂20对电子产品支撑的稳定性。

为了装置的整体美观性以及便于前壳11与后壳12的装配,本实施例的后壳12内或前壳1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后壳12的前后方向延伸分布的锁孔16,前壳11或后壳12内设置有与锁孔16对位插套连接的锁柱17。由此,在将前壳11与后壳12装配为一体时,只需将锁柱17对于插套于锁孔16内即可,而无需用螺钉、螺丝等进行装配,简化了装配的难度,同时从外观上看不出螺口,提高了装置的整体美观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对电子产品夹持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前壳11的前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层防滑垫圈18。由此,利用防滑垫圈18提高前壳11与电子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装置颠簸运动过程中,防止电子产品从装置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