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中央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3867发布日期:2019-02-10 14:0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中央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前中央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扶手箱是一种安装在两个座椅中间的汽车配件,隶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而汽车前扶手箱则是位于两个前排座椅之间的扶手箱,其下方为箱体,用于储物,箱盖能够开启一定角度,而汽车后扶手箱则是铰接在后排座椅靠背的中间,能够向下翻出,但是其位置固定,只能够位于两个后排乘客之间,因此当后排乘客需要书写、放置笔记本电脑等操作时后扶手箱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后排乘客的乘坐便利性和舒适性降低,为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710513713.1)公开了汽车座椅,包括座部、与座部连接的背部、设置于所述背部上的安装座、设置于安装座上且用于放置多媒体设备的桌板、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座上且用于对桌板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杆、可旋转的设置于桌板上的托板、可旋转的设置于托板上且用于对托板提供支撑的第二支撑杆,托板和桌板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桌板上设置多个让第二支撑杆嵌入的卡槽,该汽车座椅通过在背部后侧设置桌板和托板用于放置不同大小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当该桌板不使用时需要向上收拢并贴靠在前排座椅靠背后侧面上,由于桌板为刚性面板,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后排乘客容易与该刚性桌板发生撞击,使得乘客失去前排座椅靠背的缓冲和保护,危险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前中央扶手,本汽车前中央扶手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和便利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中央扶手,包括箱体和后端边沿与箱体相铰接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中央扶手还包括两支撑杆,所述箱体的两侧均铰接有一组连杆,同一组的连杆相平行设置,在箱体后部的两侧边沿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条状的避让凹口,两组连杆的后端分别伸入两避让凹口内,两所述支撑杆分别与两组连杆的后端相铰接,且支撑杆呈竖直设置,当所述箱盖盖合在箱体上时两支撑杆分别位于两避让凹口内,所述箱盖能够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且箱盖与两组连杆之间设有当箱盖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能够带动支撑杆向后移出避让凹口并使支撑杆的上端抵靠支撑在箱盖下部的传动件,所述箱盖内具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分别贯穿箱盖的两侧侧面,所述安装腔内沿横向滑动连接有两支撑面板,该两支撑面板水平设置,在安装腔内还设有能够使两支撑面板分别向两侧伸出安装腔的顶推弹簧,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当支撑面板缩入安装腔时能够将支撑面板定位住的定位机构。

当后排乘客不需要使用支撑面板时箱盖盖合在箱体的上端端口,此时支撑杆位于避让凹口内,不会对后排乘客的乘坐产生干涉,安全性较高,当后排乘客需要使用支撑面板时开启箱盖并将箱盖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在此过程中传动件能够带动支撑杆伸出避让凹口,且在箱盖处于水平状态时支撑杆的上端能够抵靠支撑在箱盖的下部,从而对箱盖进行支撑,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后排乘客能够接触定位机构对支撑面板的锁定,从而使得支撑面板在顶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安装腔,以扩大箱盖的支撑范围,提高操作便利性和舒适性。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具有向内凹入的安装凹口,所述安装凹口与避让凹口之间形成隔断部,在隔断部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连杆通过销轴铰接在安装凹口内,且连杆的后端穿过贯穿孔伸入避让凹口内,同一组的连杆前端铰接有传动杆,该传动杆竖直设置,当所述支撑杆位于避让凹口内时连杆倾斜设置,且连杆的前端高于后端,当所述箱盖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传动件能够向前顶推传动杆并使连杆摆动至水平状态。在安装凹口处固定有盖板,从而将传动杆等部件封盖住,当向后翻转箱盖时,传动件向前顶推传动杆,由于连杆倾斜,且前端较高,因此连杆的后端能够向上摆动,使得支撑杆向后移出避让凹口并向上移动,抵靠支撑的箱盖的下部。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盘,所述箱盖上固连有转轴,该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上端的后部,且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两安装凹口内,两所述传动盘分别固连在转轴的两端,且两传动盘与转轴具有相同的中心线,所述传动盘的外周面上具有顶推凸部,该顶推凸部上分别具有倾斜的顶推面和平直的支撑面,所述顶推面较低的一端与传动盘的外周面相连接,顶推面较高的一端与支撑面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杆的边沿具有顶推板,上述传动盘位于顶推板的后侧,且当箱盖向后翻转角度小于120°时传动盘的外周面与顶推板后侧面相抵靠,当箱盖向后翻转的角度大于120°且小于180°时顶推面与顶推板后侧面相抵靠,当箱盖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支撑面与顶推板后侧面相贴靠,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当顶推板与传动盘外周面相抵靠时能够使支撑杆复位移动至避让凹口内的复位扭簧。在后排乘客不需要使用支撑面板时,箱盖正常的开启和闭合转动过程中,顶推板均与传动盘的外周面相抵靠,在此过程中支撑杆不会移动,始终位于避让凹口内,而当需要只用支撑面板时,箱盖需要翻转至水平,即箱盖的翻转角度大于120°,因此传动盘上的顶推部能够作用于顶推板,其顶推面能够将顶推杆逐渐向前顶推,即支撑杆逐渐移出避让凹口并向上移动,当箱盖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支撑杆与箱盖相抵靠支撑,此时顶推部通过平直的支撑面与顶推板相抵靠,支撑面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杆保持稳定。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安装腔内还固连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具有弧形的限位凹面,所述限位块位于传动盘的侧部,且传动盘的外周面与限位凹面相贴合,所述限位凹面上沿径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定位弹簧和定位珠,所述传动盘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安装孔底面上,另一端抵压在定位珠上,在定位弹簧的作用下定位珠能够抵压在定位孔内。当定位珠在定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压在定位孔内时能够对传动盘进行限位,即对箱盖进行限位,使得箱盖在开启设定角度后保持住,而若干个定位孔的设置使得箱盖能够处于多个开启角度,使用更加方便。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箱盖的上部还固连有两刚性的支撑块,当所述箱盖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两支撑杆的上端分别抵靠支撑在两支撑块上。由于箱盖上包裹有海绵等弹性层,因此设置刚性的支撑块,从而使得支撑杆能够稳定的对箱盖进行支撑。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两所述支撑面板上下分布,在支撑面板的两侧边沿均沿长度方向具有导向凸沿,所述安装腔内具有两沿横向设置的长条状导向部,两所述支撑面板位于两导向部之间,所述导向部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凸沿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每一支撑面板均对应设置两根顶推弹簧,且顶推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支撑面板的内端边沿,另一端抵靠在安装腔内壁上,在顶推弹簧的作用下支撑面板具有伸出安装腔的趋势,所述支撑面板与箱盖之间还设有当支撑面板伸出安装腔时对支撑面板产生阻尼的缓冲件。两支撑面板上下分布,尽可能的增大支撑面板横向的宽度,顶推弹簧限制在导向槽,从而保持稳定,而缓冲件能够在顶推弹簧向外顶推支撑面板时对支撑面板产生阻尼,从而使得支撑面板缓慢的伸出安装腔,避免撞击到后排乘客,也能够减少噪音。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旋转阻尼器和离合齿轮,所述旋转阻尼器固定在安装腔的端口位置,在旋转阻尼器的输出轴端部固连有阻尼齿轮,所述导向部上沿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缺口,所述条形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离合齿轮上固连有连接销,该离合齿轮设置在条形缺口内,且连接销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撑面板的边沿沿导向凸沿长度方向固连有齿条,所述离合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导向部上还转动连接有中间齿轮,该中间齿轮位于离合齿轮的外侧,所述阻尼齿轮与中间齿轮相啮合,当支撑面板向外滑动时齿条能够带动离合齿轮移动并使离合齿轮与中间齿轮相啮合,当支撑面板向内滑动时齿条能够带动离合齿轮移动并使离合齿轮与中间齿轮分离。旋转阻尼器是一种现有部件,其输出轴转动时能够产生阻尼,在专利文件(申请号:201680030070.9)中已经公开,而离合齿轮能够在支撑面板的伸缩方向上往复移动,因此当支撑面板伸出时齿条能够带着离合齿轮向外移动,使得离合齿轮与中间齿轮相啮合,而中间齿轮始终与旋转阻尼器上的阻尼齿轮相啮合,因此支撑面板伸出时会受到阻尼,从而缓慢的伸出,而需要收回支撑面板时手推支撑面板,支撑面板向内移动,能够通过齿条带着离合齿轮向内移动,离合齿轮能够与中间齿轮分离,因此离合齿轮处于空转,不会受到阻尼,从而使得支撑面板快速、省力的推回安装腔内,操作方便。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长条状的定位板,该两定位板均铰接在安装腔内,且两定位板的一端均位于安装腔的横向中部,两定位板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安装腔的两端端口位置,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侧面上具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呈三角形,且具有定位平面和导向斜面,所述定位平面与支撑面板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导向斜面位于定位平面的外侧,所述支撑面板一侧的导向凸沿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定位扭簧,在定位扭簧的作用下定位块能够卡接在定位槽内,所述箱盖上还设有能够带动定位板摆动并使定位块脱离定位槽的控制键。当支撑面板缩回安装腔或者完全伸出安装腔时定位块均能够卡接在定位槽内,定位平面能够钩住定位槽槽壁,从而对支撑面板进行定位,而向内推动支撑面板时定位槽槽壁能够直接顶推导向斜面,从而将定位块挤出定位槽,当然在需要支撑面板伸出安装腔时需要按压控制键,控制键能够使定位块脱离定位槽,操作方便快捷。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控制键呈柱状,包括两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外侧面上具有限位销,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具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两限位槽,两所述按压柱的一端均滑动插接在导向套内,且两限位销分别滑动连接在两限位槽内,两所述按压柱上均有传动块,在导向套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安装腔侧壁上,另一端抵压在两传动块上,所述箱盖内侧面上还开设有通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按压柱的另一端均伸入通孔,所述传动块上均具有传动斜面,且两传动块上的传动斜面分别与两定位板的端部相抵靠,当压下按压柱时传动块能够通过传动斜面顶推定位板的端部。下压按压柱,定位块上的传动斜面能够顶推定位板的一端,从而使得定位板摆动,定位块脱离定位槽,其中控制键由两个半柱状的按压柱构成,两个按压柱共用一个复位弹簧,因此可以根据需要下压一个按压柱或者同时下压两个按压柱,实现一个支撑面板的伸出或者两个支撑面板的同时伸出,使用方便快捷,且控制键的结构紧凑。

在上述的汽车前中央扶手中,所述支撑面板的外端边沿铰接有扩展面板,且当扩展面板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支撑面板齐平,所述扩展面板的边沿铰接有环形的杯架,在扩展面板的侧面上具有让位凹部,当杯架向内翻转时能够位于让位凹部内。扩展面板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能够进一步扩大支撑面积,杯架用于后排乘客放置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前中央扶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箱盖能够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支撑杆的上端能够抵靠支撑在箱盖的下部,从而对箱盖进行支撑,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后排乘客能够接触定位机构对支撑面板的锁定,从而使得支撑面板在顶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安装腔,以扩大箱盖的支撑范围,提高操作便利性和舒适性。

2、由于箱盖正常的开启和闭合转动过程中,顶推板均与传动盘的外周面相抵靠,在此过程中支撑杆不会移动,始终位于避让凹口内,从而避免在不使用支撑面板时对后排乘客产生影响。

3、由于当支撑面板伸出时离合齿轮能够与中间齿轮相啮合,因此支撑面板伸出时会受到阻尼,从而缓慢的伸出,而需要收回支撑面板时,离合齿轮能够与中间齿轮分离,因此离合齿轮处于空转,不会受到阻尼,从而使得支撑面板快速、省力的推回安装腔内,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前中央扶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中央扶手的箱盖局部剖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中央扶手的箱盖局部剖开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传动盘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是箱盖的结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c-c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是按压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按压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7中d-d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箱体;11、避让凹口;12、安装凹口;13、隔断部;14、限位块;141、限位凹面;142、安装孔;143、定位弹簧;144、定位珠;15、盖板;2、箱盖;21、安装腔;22、转轴;23、支撑块;24、导向部;241、导向槽;242、条形缺口;243、滑槽;25、顶推弹簧;26、导向套;261、限位槽;27、通孔;3、支撑杆;31、连杆;4、传动件;41、传动杆;411、顶推板;42、传动盘;421、顶推凸部;422、顶推面;423、支撑面;424、定位孔;5、支撑面板;51、导向凸沿;52、定位槽;53、扩展面板;531、让位凹部;54、杯架;6、定位机构;61、定位板;62、定位块;621、定位平面;622、导向斜面;63、定位扭簧;7、缓冲件;71、旋转阻尼器;711、阻尼齿轮;72、离合齿轮;721、连接销;73、齿条;74、中间齿轮;8、控制键;81、按压柱;811、限位销;82、传动块;821、传动斜面;8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前中央扶手,包括箱体1和后端边沿与箱体1相铰接的箱盖2,汽车前中央扶手还包括两支撑杆3,箱体1的两侧均铰接有一组连杆31,同一组的连杆31相平行设置,在箱体1后部的两侧边沿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条状的避让凹口11,两组连杆31的后端分别伸入两避让凹口11内,两支撑杆3分别与两组连杆31的后端相铰接,且支撑杆3呈竖直设置,当箱盖2盖合在箱体1上时两支撑杆3分别位于两避让凹口11内,箱盖2能够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且箱盖2与两组连杆31之间设有当箱盖2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能够带动支撑杆3向后移出避让凹口11并使支撑杆3的上端抵靠支撑在箱盖2下部的传动件4,箱盖2内具有安装腔21,该安装腔21分别贯穿箱盖2的两侧侧面,安装腔21内沿横向滑动连接有两支撑面板5,该两支撑面板5水平设置,在安装腔21内还设有能够使两支撑面板5分别向两侧伸出安装腔21的顶推弹簧25,安装腔21内还设有当支撑面板5缩入安装腔21时能够将支撑面板5定位住的定位机构6。支撑面板5的外端边沿铰接有扩展面板53,且当扩展面板53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支撑面板5齐平,扩展面板53的边沿铰接有环形的杯架54,在扩展面板53的侧面上具有让位凹部531,当杯架54向内翻转时能够位于让位凹部531内,扩展面板53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能够进一步扩大支撑面423积,杯架54用于后排乘客放置杯子。当后排乘客不需要使用支撑面板5时箱盖2盖合在箱体1的上端端口,此时支撑杆3位于避让凹口11内,不会对后排乘客的乘坐产生干涉,当后排乘客需要使用支撑面板5时开启箱盖2并将箱盖2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在此过程中传动件4能够带动支撑杆3伸出避让凹口11,且在箱盖2处于水平状态时支撑杆3的上端能够抵靠支撑在箱盖2的下部,从而对箱盖2进行支撑,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后排乘客能够接触定位机构6对支撑面板5的锁定,从而使得支撑面板5在顶推弹簧25的作用下伸出安装腔21,以扩大箱盖2的支撑范围,提高操作便利性和舒适性。

具体来说,结合图3所示,箱体1的两侧均具有向内凹入的安装凹口12,安装凹口12与避让凹口11之间形成隔断部13,在隔断部13上开设有贯穿孔,连杆31通过销轴铰接在安装凹口12内,且连杆31的后端穿过贯穿孔伸入避让凹口11内,同一组的连杆31前端铰接有传动杆41,该传动杆41竖直设置,当支撑杆3位于避让凹口11内时连杆31倾斜设置,且连杆31的前端高于后端,当箱盖2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传动件4能够向前顶推传动杆41并使连杆31摆动至水平状态,在安装凹口12处固定有盖板15,从而将传动杆41等部件封盖住,当向后翻转箱盖2时,传动件4向前顶推传动杆41,由于连杆31倾斜,且前端较高,因此连杆31的后端能够向上摆动,使得支撑杆3向后移出避让凹口11并向上移动,抵靠支撑的箱盖2的下部。结合图4所示,传动件4包括传动盘42,箱盖2上固连有转轴22,该转轴22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端的后部,且转轴22的两端分别伸入两安装凹口12内,两传动盘42分别固连在转轴22的两端,且两传动盘42与转轴22具有相同的中心线,传动盘42的外周面上具有顶推凸部421,该顶推凸部421上分别具有倾斜的顶推面422和平直的支撑面423,顶推面422较低的一端与传动盘42的外周面相连接,顶推面422较高的一端与支撑面423的一端相连接,传动杆41的边沿具有顶推板411,传动盘42位于顶推板411的后侧,且当箱盖2向后翻转角度小于120°时传动盘42的外周面与顶推板411后侧面相抵靠,当箱盖2向后翻转的角度大于120°且小于180°时顶推面422与顶推板411后侧面相抵靠,当箱盖2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支撑面423与顶推板411后侧面相贴靠,销轴上套设有当顶推板411与传动盘42外周面相抵靠时能够使支撑杆3复位移动至避让凹口11内的复位扭簧,在后排乘客不需要使用支撑面板5时,箱盖2正常的开启和闭合转动过程中,顶推板411均与传动盘42的外周面相抵靠,在此过程中支撑杆3不会移动,始终位于避让凹口11内,而当需要只用支撑面板5时,箱盖2需要翻转至水平,即箱盖2的翻转角度大于120°,因此传动盘42上的顶推部能够作用于顶推板411,其顶推面422能够将顶推杆逐渐向前顶推,即支撑杆3逐渐移出避让凹口11并向上移动,当箱盖2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支撑杆3与箱盖2相抵靠支撑,此时顶推部通过平直的支撑面423与顶推板411相抵靠,支撑面423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杆3保持稳定。结合图5所示,安装腔21内还固连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上具有弧形的限位凹面141,限位块14位于传动盘42的侧部,且传动盘42的外周面与限位凹面141相贴合,限位凹面141上沿径向开设有安装孔142,安装孔142内设有定位弹簧143和定位珠144,传动盘42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定位孔424,定位弹簧143的一端抵压在安装孔142底面上,另一端抵压在定位珠144上,在定位弹簧143的作用下定位珠144能够抵压在定位孔424内,当定位珠144在定位弹簧143的作用下抵压在定位孔424内时能够对传动盘42进行限位,即对箱盖2进行限位,使得箱盖2在开启设定角度后保持住,而若干个定位孔424的设置使得箱盖2能够处于多个开启角度,使用更加方便。箱盖2的上部还固连有两刚性的支撑块23,当箱盖2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时两支撑杆3的上端分别抵靠支撑在两支撑块23上,由于箱盖2上包裹有海绵等弹性层,因此设置刚性的支撑块23,从而使得支撑杆3能够稳定的对箱盖2进行支撑。

结合图6所示,两支撑面板5上下分布,在支撑面板5的两侧边沿均沿长度方向具有导向凸沿51,安装腔21内具有两沿横向设置的长条状导向部24,两支撑面板5位于两导向部24之间,导向部24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41,导向凸沿51滑动连接在导向槽241内,每一支撑面板5均对应设置两根顶推弹簧25,且顶推弹簧25的一端抵靠在支撑面板5的内端边沿,另一端抵靠在安装腔21内壁上,在顶推弹簧25的作用下支撑面板5具有伸出安装腔21的趋势,两支撑面板5上下分布,尽可能的增大支撑面板5横向的宽度,顶推弹簧25限制在导向槽241,从而保持稳定,而缓冲件7能够在顶推弹簧25向外顶推支撑面板5时对支撑面板5产生阻尼,从而使得支撑面板5缓慢的伸出安装腔21,避免撞击到后排乘客,也能够减少噪音。结合图7、图8所示,定位机构6包括两长条状的定位板61,该两定位板61均铰接在安装腔21内,且两定位板61的一端均位于安装腔21的横向中部,两定位板61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安装腔21的两端端口位置,定位板61的另一端侧面上具有定位块62,定位块62呈三角形,且具有定位平面621和导向斜面622,定位平面621与支撑面板5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导向斜面622位于定位平面621的外侧,支撑面板5一侧的导向凸沿51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52,定位板61上还设有定位扭簧623,在定位扭簧623的作用下定位块62能够卡接在定位槽52内,结合图9、图10所示,箱盖2上还设有能够带动定位板61摆动并使定位块62脱离定位槽52的控制键8,当支撑面板5缩回安装腔21或者完全伸出安装腔21时定位块62均能够卡接在定位槽52内,定位平面621能够钩住定位槽52槽壁,从而对支撑面板5进行定位,而向内推动支撑面板5时定位槽52槽壁能够直接顶推导向斜面622,从而将定位块62挤出定位槽52,当然在需要支撑面板5伸出安装腔21时需要按压控制键8,控制键8能够使定位块62脱离定位槽52,操作方便快捷。控制键8呈柱状,包括两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按压柱81,按压柱81的外侧面上具有限位销811,安装腔21的内壁上具有导向套26,导向套26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两限位槽261,两按压柱81的一端均滑动插接在导向套26内,且两限位销811分别滑动连接在两限位槽261内,两按压柱81上均有传动块82,在导向套26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83,该复位弹簧83的一端抵压在安装腔21侧壁上,另一端抵压在两传动块82上,箱盖2内侧面上还开设有通孔27,在复位弹簧83的作用下两按压柱81的另一端均伸入通孔27,传动块82上均具有传动斜面821,且两传动块82上的传动斜面821分别与两定位板61的端部相抵靠,当压下按压柱81时传动块82能够通过传动斜面821顶推定位板61的端部,下压按压柱81,定位块62上的传动斜面821能够顶推定位板61的一端,从而使得定位板61摆动,定位块62脱离定位槽52,其中控制键8由两个半柱状的按压柱81构成,两个按压柱81共用一个复位弹簧83,因此可以根据需要下压一个按压柱81或者同时下压两个按压柱81,实现一个支撑面板5的伸出或者两个支撑面板5的同时伸出,使用方便快捷,且控制键8的结构紧凑。

结合图11所示,支撑面板5与箱盖2之间还设有当支撑面板5伸出安装腔21时对支撑面板5产生阻尼的缓冲件7,缓冲件7包括旋转阻尼器71和离合齿轮72,旋转阻尼器71固定在安装腔21的端口位置,在旋转阻尼器71的输出轴端部固连有阻尼齿轮711,导向部24上沿导向槽24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缺口242,条形缺口242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243,离合齿轮72上固连有连接销721,该离合齿轮72设置在条形缺口242内,且连接销721滑动连接在滑槽243内,支撑面板5的边沿沿导向凸沿51长度方向固连有齿条73,离合齿轮72与齿条73相啮合,导向部24上还转动连接有中间齿轮74,该中间齿轮74位于离合齿轮72的外侧,阻尼齿轮711与中间齿轮74相啮合,当支撑面板5向外滑动时齿条73能够带动离合齿轮72移动并使离合齿轮72与中间齿轮74相啮合,当支撑面板5向内滑动时齿条73能够带动离合齿轮72移动并使离合齿轮72与中间齿轮74分离,旋转阻尼器71是一种现有部件,其输出轴转动时能够产生阻尼,在专利文件(申请号:201680030070.9)中已经公开,而离合齿轮72能够在支撑面板5的伸缩方向上往复移动,因此当支撑面板5伸出时齿条73能够带着离合齿轮72向外移动,使得离合齿轮72与中间齿轮74相啮合,而中间齿轮74始终与旋转阻尼器71上的阻尼齿轮711相啮合,因此支撑面板5伸出时会受到阻尼,从而缓慢的伸出,而需要收回支撑面板5时手推支撑面板5,支撑面板5向内移动,能够通过齿条73带着离合齿轮72向内移动,离合齿轮72能够与中间齿轮74分离,因此离合齿轮72处于空转,不会受到阻尼,从而使得支撑面板5快速、省力的推回安装腔21内,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