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9646发布日期:2018-08-29 00:36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最早的轮胎是由木头制造的,这从中国古代的战车上和国外的绅士马车上都能看出。后来,当探险家哥伦布在1493-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陆到达西印度群岛中的海地岛时,发现了当地小孩所玩的橡胶硬块,这使他大吃一惊。后来他把这个奇妙的东西带回了祖国,若干年以后,橡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车轮也逐渐由木制变成了硬橡胶制造。但这时的橡胶轮胎却还是实心的,走起来还很不舒服,而且噪声也很大。直到184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w·汤姆生发明了充气轮胎,并以《马车和其他车辆的车轮改良》为题,获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同年12月10日第一条充气轮胎诞生。第一个买充气轮胎的人叫罗列,是个贵族,四个轮胎的价钱合计为四十四磅二先令。1847年《科学·美国》杂志介绍了汤姆生的充气轮胎,称其为划时代的改良。但是,当时的英国,过于注重传统的绅士化,为了保护马车,限制蒸汽车的发展,汽车的速度在市区被限定为时速2mile(约3.2km),郊区为4mile(约6.4km)。这样,汤姆生的发明便没有了市场,因此,慢慢地也就被人们遗忘了。也就是说,汤姆生的第一次轮胎革命,并未给人类带来太阳一样的光明,因为人类所应经受的黑暗似乎还没有到头。但是太阳总是要出来的,因为人类以及万物都需要它,40多年以后的1888年,在爱尔兰当兽医的英格兰人J·B·邓禄普先生取得了充气轮胎的专利。当时,J·B·邓禄普先生10岁的儿子强尼买了一辆三轮自行车,但是因为当时的轮胎还都是用硬橡胶做的实心轮胎,因此,在满是石头的路上行走时很不舒服,儿子的抱怨激发了邓禄普先生的灵感,因此,被遗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气轮胎再次问世。随着时代的进步,邓禄普先生发明的充气轮胎很快在自行车上得到了应用,并迅速迈向了汽车领域,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轮胎的生产国、消费国。2002年至2012年,我国汽车轮胎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2年,我国轮胎行业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3.7%。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轮胎出口国。2002年至2012年,我国汽车轮胎出口量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我国轮胎进口国,其进口轮胎约占我国出口轮胎总量的1/3。

复合轮胎的耐磨性能更好,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复合轮胎承载力不理想,在强大的压力下容易变形或者爆胎,现缺少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包括轮毂以及设置于轮毂上的胎体,所述胎体为复合结构,所述胎体包括加厚层、氟橡胶层、第一钢板层、硅橡胶层、第二钢板层、氟醚橡胶、钢丝带层、尼龙层和聚硫橡胶,所述加厚层、氟橡胶层、第一钢板层、硅橡胶层、第二钢板层、氟醚橡胶、钢丝带层、尼龙层和聚硫橡胶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所述胎体的胎侧贯穿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加厚层位于胎体的胎面,所述加厚层为氟硅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加厚层的外表面上均匀的分布有纵横交错的防滑沟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靠近胎体的胎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靠近胎体的胎圈设计,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层和第二钢板层均为间隔设置的圆弧形板,所述第一钢板层和第二钢板层交错分布,所述第一钢板层和第二钢板层的两侧面上均匀的设有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结构新颖,改变传统的复合轮胎结构,内部不需要充气,胎体为复合结构,不会出现爆胎的危险,胎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加厚层、氟橡胶层、第一钢板层、硅橡胶层、第二钢板层、氟醚橡胶、钢丝带层、尼龙层和聚硫橡胶,改善轮胎材料组成,利用特种橡胶来改良轮胎自身的性能,通过第一钢板层、第二钢板层和钢丝带层的设计,结构强度高,有效减少被刺穿的可能性,使用寿命长,提高安全性能,胎体的胎侧贯穿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提高减震性能,并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的胎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的凸起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2胎体、3加厚层、4氟橡胶层、5第一钢板层、6硅橡胶层、7第二钢板层、8氟醚橡胶、9钢丝带层、10尼龙层、11聚硫橡胶、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 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包括轮毂1以及设置于轮毂1上的胎体2,所述胎体2为复合结构,所述胎体2包括加厚层3、氟橡胶层4、第一钢板层5、硅橡胶层6、第二钢板层7、氟醚橡胶8、钢丝带层9、尼龙层10和聚硫橡胶11,所述加厚层3、氟橡胶层4、第一钢板层5、硅橡胶层6、第二钢板层7、氟醚橡胶8、钢丝带层9、尼龙层10和聚硫橡胶11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所述胎体2的胎侧贯穿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

具体的,所述加厚层3位于胎体2的胎面,所述加厚层3为氟硅橡胶层,利用特种橡胶来改良轮胎的耐磨性能。

具体的,所述加厚层3的外表面上均匀的分布有纵横交错的防滑沟槽,防滑性能好。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均为圆孔,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12靠近胎体2的胎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13靠近胎体2的胎圈设计,且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交错分布。

具体的,所述第一钢板层5和第二钢板层7均为间隔设置的圆弧形板,所述第一钢板层5和第二钢板层7交错分布,有效减少被刺穿的可能性,所述第一钢板层5和第二钢板层7的两侧面上均匀的设有凸起14,提高第一钢板层5和第二钢板层7的贴合能力。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力强的复合轮胎,使用时,改变传统的复合轮胎结构,内部不需要充气,胎体2为复合结构,胎体2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加厚层3、氟橡胶层4、第一钢板层5、硅橡胶层6、第二钢板层7、氟醚橡胶8、钢丝带层9、尼龙层10和聚硫橡胶11,改善轮胎材料组成,利用特种橡胶来改良轮胎自身的性能,通过第一钢板层5、第二钢板层7和钢丝带层9的设计,结构强度高,有效减少被刺穿的可能性,胎体2的胎侧贯穿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提高减震性能,并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