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074发布日期:2018-10-19 23:43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驻车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驻车制动系统包括手刹、脚刹和电子刹,其中手刹最为常用,其包括驻车手柄、驻车拉线及驻车制动器等部分。需要驻车时,驾驶员握住驻车手柄,使其沿安装轴旋转,旋转的同时拖动驻车拉线,驻车拉线促发驻车制动器工作,对车轮进行制动,释放驻车手柄后,驻车制动器解除制动。

现有的驻车拉线通常设置在驻车手柄上,驻车手柄通过支架安装在副仪表台所在位置的车架上,在新车出厂和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均需要对手刹进行调整,即调节驻车拉线的松紧度,但是现有技术中驻车拉线的调节位置位于车体内,需要拆卸手刹装饰盖后使用工具进行调整,非常不便于操作;由于驻车拉线的出线方向无法固定,受安装位置空间的影响,经常与其它部件干涉,造成出线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便于调节驻车拉线的松紧度,有效降低调节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包括驻车手柄、驻车拉线和驻车底座,所述驻车底座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驻车手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驻车底座上,所述驻车手柄与所述驻车底座连接的一端设有拉线固定座,所述拉线固定座上具有至少两个调节槽,所述驻车拉线的一端与驻车制动器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槽卡接连接。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还包括导向盘,所述导向盘通过铆钉固定安装在所述驻车底座上,所述驻车拉线绕在所述导向盘上。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导向盘包括半圆形导向部和直线导向部,所述直线导向部沿所述半圆形导向部的切线方向布置,且所述直线导向部位于靠近所述驻车手柄的一侧。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直线导向部和所述半圆形导向部上具有连通的线槽,所述驻车拉线容置在所述线槽内。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直线导向部和所述半圆形导向部上均具有挡板。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拉线固定座包括座体和限位凸起,所述座体具有容纳槽,所述限位凸起两个为一对,等间距布置,沿所述驻车手柄的长度方向,将所述容纳槽分隔成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槽。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朝所述驻车制动器所在的一侧倾斜布置。

前述的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中,优选地,还包括拉线支架,所述拉线支架上设有松紧度调节旋钮,所述驻车拉线的出线端穿过所述松紧度调节旋钮和所述拉线支架后与所述驻车制动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驻车手柄上设置了具有多个调节槽的拉线固定座,当需要调节驻车拉线的松紧度时,无需使用工具伸入车体内部旋转调节螺栓,只需打开驻车手柄盖罩,将驻车拉线的端头调整到合适的调节槽即可,非常便于调节,降低了驻车拉线松紧度调节的难度。

进一步,通过在驻车底座上设置导向盘,使驻车拉线按照固定的方向出线,有效解决驻车拉线因空间问题与车体其它部件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导向盘的轴测图;

图4是拉线固定座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1-驻车手柄,2-驻车拉线,3-驻车底座,4-拉线固定座,41-座体,42-限位凸起,5-调节槽,6-导向盘,61-半圆形导向部,62-直线导向部,63-线槽,64-挡板,7-拉线支架,8-松紧度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手刹装置,包括驻车手柄1、驻车拉线2和驻车底座3,驻车底座3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驻车手柄1可转动地安装在驻车底座3上,驻车手柄1与驻车底座3连接的一端还设有拉线固定座4,拉线固定座4上具有至少两个调节槽5,驻车拉线2的一端与驻车制动器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调节槽5卡接连接。

当需要驻车时,驾驶员向上拉动驻车手柄1,驻车手柄1相对于驻车底座3旋转的同时其上拉线固定座4拉动驻车拉线2的一端,驻车拉线2的另一端拉动驻车制动器,使驻车制动器对车轮进行制动。相应地,当驾驶员释放驻车手柄1时,驻车制动器解除对车轮的制动。

当新车出厂时,或是车辆长时间使用后,为了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都需要对手刹的灵敏度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式就是调节驻车拉线2的松紧度,打开驻车手柄盖罩(图中未示出),将驻车拉线2的端头调节至合适位置的调节槽5即可,具体地,向靠近所述驻车手柄1与驻车底座3的连接位置的方向调节是松,相反方向是紧。由于本实用新型拉线固定座4的位置比较靠上,非常便于调节,极大地降低了调节难度。请参考图2,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范围,还包括拉线支架7,拉线支架7上设有松紧度调节旋钮8,驻车拉线2的出线端穿过松紧度调节旋钮8和拉线支架7后与驻车制动器连接。在通过拉线固定座4调节驻车拉线2松紧度的同时,还支持通过调节松紧度调节旋钮8来调节驻车拉线2的松紧度,极大地扩大了可调范围。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2和图3,还包括导向盘6,导向盘6通过铆钉固定安装在驻车底座3上,驻车拉线2的出线端绕过导向盘6上后与驻车制动器连接。为了防止导向盘6旋转而影响驻车拉线2的出线角度,还可以在导向盘6上设置定位孔,在驻车底座3上设置定位销,来保证导向盘6的安装角度。通过导向盘6的设置,可以使驻车拉线2沿需要的角度出线,以解决因空间位置造成的出线不畅的问题。

进一步,导向盘6包括半圆形导向部61和直线导向部62,直线导向部62沿半圆形导向部61的切线方向布置,且直线导向部62位于靠近驻车手柄1的一侧。直线导向部62和半圆形导向部61上具有连通的线槽63,驻车拉线2容置在线槽63内。直线导向部62和半圆形导向部61上均具有挡板64。

导向盘6由半圆形导向部61和直线导向部62构成,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直线导向部62的设置是为了保护驻车拉线2,当驻车手柄1处于释放状态下,驻车拉线2与直线导向部分62相贴合,如果没有直线导向部62,则驻车拉线2会直接与半圆形导向部61的端部产生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当然,将半圆形导向部61设计为四分之三圆也能结构磨损问题,但是制造成本高于本方案,经济性能较差。

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拉线固定座4包括座体41和限位凸起42,座体41具有容纳槽,限位凸起42两个为一对,等间距布置,沿所述驻车手柄1的长度方向,限位凸起42将容纳槽分隔成至少两个调节槽5。限位凸起42朝驻车制动器所在的一侧倾斜布置。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