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709发布日期:2018-12-28 18:53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中控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汽车内饰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汽车内饰外观的同时也对汽车内饰的人性化功能产生了需求。

在夏天很多家庭都喜欢户外自驾游,驾乘人员都希望能够对放置在储物盒内的饮料进行降温冷藏,以便饮用时清凉解暑,因此,目前,车载冰箱就问世了,但现有的车载冰箱都是带有压缩机,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对乘车人员产生噪音影响,并且,在乘坐空间内再放置一个车载冰箱,无疑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另外,车载冰箱也单单只有冷藏功能,在冬天的时候极少用到,使用极其不方便,适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采用该中控箱能够解决适用性能低、占用面积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包括中控箱本体和通风管道,中控箱本体开设有通风孔,通风管道的一端与通风孔密封连通,通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汽车的空调管路密封连通;中控箱本体的通风孔卡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通风孔的通风面积。

其中,通风孔呈圆形状设置。

其中,调节机构包括公圆盘和母圆盘,公圆盘和母圆盘均开设有通孔,公圆盘盖设于母圆盘并可绕母圆盘的轴线转动。

其中,公圆盘设置有卡爪,母圆盘设置有卡槽,装配状态下,卡爪插入卡槽中。

其中,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通孔以圆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在公圆盘和母圆盘。

其中,通孔成花瓣状。

其中,母圆盘远离公圆盘的一面朝外竖直延伸出卡持件,装配状态下,卡持件卡紧通风孔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通过中控箱开设通风孔并通过通风通道与汽车的空调管道连通,当启动汽车空调开关的时候,调节空调控制器输出为热风或冷风,通过中控箱内部的通风管道和风口调节器到达储物盒内部,以达到储物冷藏或热藏的效果,结构简单,适用性强,而且还能够通过调节机构自由调节进风口面积尺寸大小和开闭功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的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附图说明:控箱本体1、通风孔11、通风管道2、公圆盘3、卡爪31、母圆盘4、卡槽41、卡持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汽车中控箱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中控箱本体1和通风管道2,中控箱本体1开设有通风孔11,通风管道2的一端与通风孔11密封连通,通风管道2的另一端与汽车的空调管路(图中未画出)密封连通;中控箱本体1的通风孔11卡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通风孔的通风面积,通过中控箱本体1开设通风孔11并通过通风通道2与汽车的空调管道连通,当启动汽车空调开关的时候,调节空调控制器输出为热风或冷风,通过中控箱内部的通风管道和风口调节器到达储物盒内部,以达到储物冷藏或热藏的效果,结构简单,适用性强,而且还能够自由调节进风口面积尺寸大小和开闭功能,可以有效的解决终端客户在储物盒内放置需冷藏或热藏的物品功能,制造成本低廉、安装简单、使用操作便捷等。

作为优选的方案,通风孔11呈圆形状设置,圆形状设置有利于对进风量进行控制,更便于操作,具体如下,调节机构包括公圆盘3和母圆盘4,公圆盘3和母圆盘4均开设有通孔,应当说明的是,公圆盘3和母圆盘4上的通孔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具体根据其需求来进行选择即可,公圆盘3盖设于母圆盘4并可绕母圆盘4的轴线转动,具体的,可以在公圆盘3的中部设置转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插入到母圆盘4中即可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动。

为了便于调节机构的装拆以及维修,调节机构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制备,公圆盘3设置有卡爪31,母圆盘4设置有卡槽41,装配状态下,卡爪31插入卡槽41中,这样的结构使操控调节更为方便,维修更为容易。

进一步美化外观以及使进风量更为稳定,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通孔以圆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在公圆盘3和母圆盘4,作为优选的,通孔成花瓣状设置。

作为优选的,母圆盘4远离公圆盘3的一面朝外竖直延伸出卡持件42,装配状态下,卡持件42卡紧通风孔11的边缘,以实现更为方便的拆装和维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