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水粘附的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668发布日期:2018-12-28 18:5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水粘附的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用后视镜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雨水粘附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上的后视镜暴露在交通工具外面,非常容易粘附雨滴、灰尘,造成后视镜的视线不清楚,尤其是在雨天给驾驶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已经有很多技术、产品或小窍门来提升雨天行车后视镜看不清楚的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1、用香皂、洗洁精涂布在后视镜镜片的表面,但是这种方法持续时间很短,通常经过一场雨就没有效果了。

2、在后视镜上安装塑料雨眉,通过雨眉遮挡雨滴,但是雨眉影响后视镜的整体美观,下大雨时后视镜的镜片上也还是会粘附雨滴。

3、涂覆氟硅烷类型的疏水涂层,虽然疏水涂层能够使得雨滴变成半球状,但是视线清晰度提升幅度很小,只有在下大雨时才能体现其优势。

另外,现在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车型设置了后视镜电加热装置,对低温除霜、除冰和除雾很有效,但通过加热的方式蒸发雨滴来增强防雨水粘附的效果并不好。为加快水珠蒸发速度,已设置电加热装置的后视镜一般在镜片表面还涂覆了亲水涂层,使雨滴以更小的接触角在镜片上平展开,利于增加雨滴的蒸发面积,加快除水速度。

上述技术均不能避免后视镜挂雨滴。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类喷涂镀膜技术和产品,把包含疏水纳米粒子的有机溶剂喷在镜片上干燥形成透明的超疏水涂层。这种超疏水涂层在普通镜片上确实可以实现滴雨不沾的荷叶效果,但是在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在下大雨时雨滴撞击涂层容易破坏涂层,导致局部挂雨滴;第二,在亲水性的后视镜镜片上,例如包含电加热和亲水涂层的镜片和某些新出厂车辆的后视镜上,这种超疏水涂层很容易挂雨滴或者耐久性大大降低。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雨水粘附的后视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防雨水粘附的后视镜包括:具有后视镜的镜片,所述镜片的正面的至少部分表面涂覆有疏水涂层,疏水涂层包含有第一疏水层和第二疏水层,镜镜片正面表面到空气的方向上,依次涂覆了第一疏水层和第二疏水层。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疏水层对纯水的接触角不低于20°,厚度为0.5nm-10u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疏水层对纯水的接触角为30°-80°。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疏水层对纯水的接触角不低于150°。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疏水层是由疏水纳米粒子组成,且粒子的粒径小于100n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疏水层和第二疏水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均不低于8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用于交通工具后视镜后,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疏水涂层含有双层疏水涂层,将该具有双层的疏水层涂布到交通工具后视镜上后,雨滴落在后视镜镜片上不会粘附,做到滴雨不沾。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具有双层疏水层的结构,超疏水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现有后视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例如汽车、摩托车等)上的后视镜,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后视镜的镜片1和疏水涂层2,其中疏水涂层2包括:第一疏水层21和第二疏水层22。

所述的后视镜的镜片1的表面性质决定了雨水在后视镜镜片上的粘附状况。一般用液体在镜片表面的接触角来评估镜片表面的疏水和亲水性质。对于常规的玻璃材质后视镜镜片,由于玻璃表面已经被腐蚀,纯水接触角在30-40°之间。对于某些新出厂的车辆,后视镜玻璃表面还未被充分腐蚀,还处于良好的亲水状态,纯水接触角低于30°,甚至低于10°。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量产车型上安装有电加热后视镜,其基本结构是:在后视镜镜片背面贴合电加热装置,在后视镜镜片正面表面至少部分表面上涂覆亲水涂层,亲水涂层与空气接触的表层为具有亲水甚至超亲水能力的原子或基团(纯水接触角小于10°)。其工作原理是:电加热装置通电后产生热量对镜片进行加热,蒸发除去附着于镜片正面的冰、霜、雾和水滴;亲水涂层涂覆在镜片的正面表面(可以局部涂覆,也可以完全涂覆),使得雨滴落在镜片的表面上容易扩展成为大面积的水滴,在电加热装置工作的情况下水滴可以以较快的速度挥发。不过,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通电加热蒸发雨滴的速度赶不上雨滴粘附的速度,还是会挂雨滴和影响视线,所以这种电加热附加亲水涂层的技术方案是不足以彻底解决雨天行车后视镜视线不清楚的难题的。

另外,在镜片的正面表面涂覆某些可以改变镜片表面性质的涂层,从而改变雨滴在镜片表面的粘附行为。例如涂覆含氟烷基硅烷偶联剂可增加镜片表面纯水接触角可高达90°-108°,此时雨滴呈现半球状粘附在镜片表面,不能自动滚落;例如涂覆含有一层超疏水纳米粒子的涂层可使得镜片表面纯水接触角高达150°,雨滴自动滚落,滴雨不沾。然而,这种单一的超疏水纳米粒子涂层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表现在:第一,在普通后视镜镜片上,在大雨中容易被雨滴撞击破坏涂层,局部挂雨滴;第二,完全不适用于上述亲水性后视镜镜片表面。

所以,基于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后视镜的镜片1表面涂覆双层的疏水涂层2,这样可以令普通的镜片1能承受大雨雨滴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在亲水性的镜片1表面也能不粘附雨滴,滴雨不沾。

所述的疏水涂层2包括:第一疏水层21和第二疏水层22。所述的第一疏水层21对纯水的接触角不低于2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疏水层21对纯水的接触角为30°-80°。第一疏水层21的厚度为0.5nm-10um。所述的第二疏水层22对纯水的接触角不低于150°。第二疏水层22是由疏水纳米粒子组成,且粒子的粒径小于100nm。所述的第一疏水层21和第二疏水层22的可见光透过率均不低于85%。

下面具体说明第一疏水层21和第二疏水层22的涂覆方式。

第一疏水涂层21的材料选择及涂覆方法。

第一疏水层21材料选择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疏水能力。具有中等疏水能力,用纯水接触角这一参数衡量时要求接触角在20°-80°之间,优选30°-60°之间。接触角太低则无法阻止水滴从第二疏水层22的缺陷处扩展;接触角太高则无法让第二疏水层22中的疏水纳米粒子镀膜液在第一疏水层21表面铺展并均匀镀膜。

2、可见光透明。必须选用无可见光吸收的透明材料,以确保不影响视线,要求可见光透过率不低于80%,更优选的可见光透射比高于90%。

3、材料的稳定性,优选持续1个月到6个月之间有效的材料。

4、其他因素,包括人体安全性、操作简便性、价格等。

第一疏水层21的涂覆方法的选择主要考虑操作简便性。涂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喷涂、淋涂、浸涂、擦拭等,优选喷涂和擦拭。把上述第一疏水层21材料或其溶液涂覆在后视镜镜片1上,等待一定时间使溶液干燥并发生固化反应,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优选不超过5分钟。最后用干毛巾或纸巾把多余的涂层材料擦拭除去,使后视镜镜片完全透亮。

第一疏水层21的厚度主要由涂覆方法决定。例如把镀膜液体擦拭在后视镜片1正面表面上,干燥固化数分钟后,再用纸巾把多余的涂层材料擦拭除去仅能留下不到100纳米厚的涂层材料,例如数十纳米,甚至理论厚度仅数个纳米的单分子层。而如果采用喷涂、干燥固化的方法,把有机硅溶胶涂覆后视镜片1上形成含有Si、C、H、O等原子的有机硅涂层,其厚度可以到达数微米甚至数十微米。

考虑上述要求后,可以作为第一疏水涂层21的材料候选对象较多,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候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液体石蜡、棕榈油、大豆油、羟基硅油、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铝酸三苄酯、硬脂酸等及其混合物在镜片1正面表面上形成的纳米涂层(优选厚度不超过100nm),或者硅烷溶胶在镜片1的正面表面上形成的包含Si、C、H、O等原子的硅烷涂层(平均厚度达到数微米)。

第一疏水层21在镜片1上涂覆后,能使得镜片1表面整体转变为足够疏水性的表面,从而提升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第二疏水层22的稳定性。

第二疏水涂层22的材料选择及涂覆方法。

完成涂覆第一疏水层21后涂覆第二疏水层22。所述的第二疏水层22的主体是表面经过疏水化修饰的超细纳米粒子(粒径<100nm),优选的纳米粒子为表面经过氟碳基团或甲基修饰的氧化硅纳米粒子,原始粒径小于50nm;常用的分散溶剂包括醇类、醇醚类、酯类、烷烃类、醚类、酮类等及其混合物,优选的分散溶剂为乙醇、异丙醇;还可能包含其他助剂以形成透明和具有一定结合力的超疏水涂层;疏水纳米粒子在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是0.1%-10%,优选0.5%-3%。

下面提供一种具有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第二疏水层22的制作方法。首先是疏水SiO2纳米粒子的制备。采用赢创公司的气相氧化硅Aerosil 150 3g分散在50ml的甲基异丁基酮中,然后加入100ml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在氮气保护气体中搅拌50℃搅拌24小时,然后用乙醚清洗粒子并且在150℃干燥5分钟,得到甲基基团修饰的疏水SiO2纳米粒子,分散在甲基异丁基酮中。然后制备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溶胶。甲基三乙氧基硅烷15ml中加入3ml浓盐酸、4.86ml水、50ml无水乙醇,密封并在60℃下水解90分钟。然后这种溶胶中加入氨水调节pH值9.0左右,加入上述SiO2纳米粒子使得SiO2固含量在2%-3%之间,得到超疏水镀膜液,这种镀膜液就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疏水层22。将其喷涂在后视镜镜片1的第一疏水层21表面后,室温2小时后干燥完毕。这种第二疏水涂层的纯水接触角高达151°,可见光透射比高达90%。

所述的第二疏水层22的涂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喷涂、淋涂、浸涂和擦拭,把含有上述疏水纳米粒子及其分散溶剂的镀膜液覆盖在第一疏水层21表面,溶剂能够在第一疏水层21表面铺展开形成较均匀的液体层,待分散溶剂挥发干燥后留下疏水纳米粒子覆盖在第一疏水层31表面。优选的涂覆方法是喷涂。

结合图2、图3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工作原理进行对比,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3是一种现有采用单层疏水涂层的镀膜产品的工作原理图。图3中后视镜的镜片4的正面表面涂覆超疏水涂层41,其工作原理是表面经过疏水修饰的纳米粒子在镜片4表面排列形成超疏水纳米涂层(纯水接触角不低于150°,水滴直接滚落)。不过,后视镜镜片4表面为亲水状态时不能发挥超疏水特性或者很容易被雨滴撞击破坏,雨滴大量粘附。其破坏机理如图3所示。超疏水的纳米粒子疏水涂层41直接涂覆在镜片4表面上,当雨滴3落下、与疏水涂层41接触时,如果雨滴3与疏水涂层41接触的区域中,疏水涂层41中纳米粒子排列无缺陷、能够完全遮蔽下方的镜片4表面时,雨滴3外观是圆球状,可直接滚落;但如果雨滴3与疏水涂层41接触的区域中,疏水涂层41中纳米粒子排列有缺陷、不能完全遮蔽下方的镜片4表面时,水滴3可能与镜片表面4接触。如果此处镜片4表面是亲水的,水滴3容易被吸附并沿着镜片4表面和疏水涂层41的界面不断扩展,最终导致雨滴粘附和大面积的疏水涂层41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破坏机制,提出采用包含双层疏水层的涂层结构,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镜片1表面和第二疏水层22之间增加第一疏水层21,使得在第二疏水层22缺陷部位雨滴3即使渗透进来也不会扩展开,确保第二疏水层22不会挂雨滴和提高使用寿命。这种结构不仅可以提升普通后视镜上超疏水涂层的使用寿命,避免大雨冲刷下挂雨滴,也能够在亲水性的后视镜镜片上正常使用,滴雨不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后视镜的镜片上含有双层疏水涂层,雨滴落在后视镜镜片1上不会粘附雨滴,真正做到滴雨不沾。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