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散热器及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981发布日期:2019-07-13 08:4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散热器及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及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是作为冷却系统中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保证发热元件在正常温度下工作。目前,纯电动汽车中电机和电池通常分别使用两个散热器,形成两套独立运行的冷却回路。这种设计不仅增加汽车重量、增加成本,而且两个散热器在前舱中布置增加风阻,不利于冷却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阻小、质量轻且散热器效果好的汽车散热器及冷却系统。

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和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芯体两侧的水室,所述水室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把所述水室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上下腔室,且在所述水室上形成有两个分别连通所述上下腔室的进/出水管;

在其中一侧所述水室中形成第一侧上腔室和第一侧下腔室,在另一侧所述水室中形成第二侧上腔室和第二侧下腔室,且所述第二侧上腔室经所述散热器芯体仅与所述第一侧上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侧下腔室经所述散热器芯体仅与所述第一侧下腔室相连通。

所述的汽车散热器,优选的,所述水室呈一侧开口的U型槽式结构。

所述的汽车散热器,优选的,所述水室的开口侧通过安装主板与所述散热器芯体连接。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包含上述的汽车散热器。

所述的汽车冷却系统,优选的,所述汽车散热器的所述第一侧上腔室依次连接第一循环泵、电机和所述第二侧上腔室以形成电机冷却回路,第一侧下腔室依次连接第二循环泵、电池包和所述第二侧下腔室以形成电池冷却回路。

所述的汽车冷却系统,优选的,在所述电机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侧上腔室中的低温冷却液经所述第一循环泵流经所述电机内部,对所述电机进行冷却后温度升高并流入所述第二侧上腔室,然后经所述散热器芯体散热后温度降低并重新流回所述第一侧上腔室。

所述的汽车冷却系统,优选的,在所述电池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侧下腔室中的低温冷却液经所述第二循环泵流经所述电池包内部,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冷却后温度升高并流入所述第二侧下腔室,然后经所述散热器芯体散热后温度降低并重新流回所述第一侧下腔室。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水室内部设置隔板,该隔板把水室分割成两个互不连通腔体,该隔板不仅阻挡水流,起分割作用,并且类似加强筋,可以增加水室强度,可靠性高。2、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的水室结构,可以仅使用一个散热器芯体,组成上下两个散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前后布置的两个散热器个,厚度减小一半,降低风阻,散热器效果好;同时,在安装空间不增加的情况下,重量相当于减少一半。3、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合用一个散热器,并分别形成电机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从而两套将散热系统集成在一起,布置更方便、高效。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开发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都相应降低,可大幅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室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室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室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1和设置在散热器芯体1两侧的水室2。水室2内部设置有隔板3,该隔板3把水室2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上下腔室,且在水室2上形成有两个分别连通上下腔室的进/出水管4。

由此,在其中一侧水室2中形成第一侧上腔室21和第一侧下腔室23,在另一侧水室2中形成第二侧上腔室22和第二侧下腔室24,且第二侧上腔室22经散热器芯体1仅与第一侧上腔室21相连通,第二侧下腔室24经散热器芯体1仅与第一侧下腔室 23相连通。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水室2呈一侧开口的U型槽式结构。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水室2的开口侧通过安装主板5与散热器芯体1连接。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冷却系统,该汽车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汽车散热器;其中,第一侧上腔室21依次连接第一循环泵6、电机7和第二侧上腔室22以形成电机冷却回路,第一侧下腔室23依次连接第二循环泵8、电池包9和第二侧下腔室24以形成电池冷却回路。

由此,在电机冷却回路中,第一侧上腔室21中的低温冷却液经第一循环泵6流经电机7内部,对电机7进行冷却后温度升高并流入第二侧上腔室22,然后经散热器芯体1散热后温度降低并重新流回第一侧上腔室21;同理,在电池冷却回路中,第一侧下腔体23中的低温冷却液经第二循环泵8流经电池包9内部,对电池包9进行冷却后温度升高并流入第二侧下腔室24,然后经散热器芯体1散热后温度降低并重新流回第一侧下腔室23。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