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换热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386发布日期:2019-06-21 23:3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水箱、换热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动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箱、换热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为一个循环回路,在该回路中,由水泵提供动力使得冷却液可以在该循环回路中循环,并联在循环回路上的膨胀水箱用于容纳循环回路中冷却液的膨胀量,同时还起到排气定压作用和为电池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冷却液在循环过程中都会经过并联在循环回路中的膨胀水箱,因此循环回路中的气体无法被彻底地分离并排出,造成冷却系统的换热性能降低、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箱、换热系统和车辆,该水箱能够改善换热液体循环回路中的气体分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水箱,用于换热系统,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该箱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水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中且位于所述进液口处的缓流结构,该缓流结构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箱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箱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缓流结构包括从所述进液口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面延伸的弧形板。

可选地,所述缓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液口处的缓流板,所述缓流板构造为螺旋状结构,所述螺旋状结构的螺旋轴线与所述箱体的底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水箱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部的开口和可移除地连接在所述开口处的封盖,所述开口用作所述排气口和注液口,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水箱与外界连通的泄压管。

可选地,所述封盖中设置有控压装置,所述控压装置限定所述箱体内的临界压力值,以在所述箱体内的压力值超过所述临界压力值时打开所述泄压管泄压。

可选地,所述进液口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以防止换热液体从所述箱体中经所述进液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出液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以防止换热液体经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箱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液体循环回路,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箱,所述水箱串联或者并联在所述换热液体循环回路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水箱具有设置在箱体内进液口处的缓流结构,该缓流结构朝向箱体的底面延伸,以在换热液体经进液口进入箱体中时增加换热液体从进液口流动至出液口的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从而使换热液体中的气体有充分的时间被分离出,此外,该缓流结构能够缓解快速流动的换热液体对于箱体内壁的冲击,从而减少因冲击产生的气泡和噪音。本公开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水箱,因此具有与该水箱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外,该换热系统中的水箱串联在换热液体循环回路中时,换热循环回路中的所有换热液体均能够流经该水箱,因此能够改善换热液体循环回路中的气体分离效果。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系统,具有与该换热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水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换热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箱,11-箱体,12-进液口,13-出液口,14-缓流板,15-开口,16-封盖,161-泄压管,17-第一单向阀,18-第二单向阀,2-换热液体循环管路,3-动力电池,4-水泵,5-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正常使用时的上、下,“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箱1,用于换热系统,例如动力电池换热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等。所述水箱1包括箱体11以及设置在该箱体11上的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水箱1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1上的排气口和设置在箱体11中且位于进液口12处的缓流结构,该缓流结构朝向箱体11的底面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水箱1具有设置在箱体11内进液口12处的缓流结构,该缓流结构朝向箱体11的底面延伸,以在换热液体经进液口12进入箱体11中时增加换热液体从进液口12流动至出液口13的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从而使换热液体中的气体有充分的时间被分离出,此外,该缓流结构能够缓解快速流动的换热液体对于箱体11内壁的冲击,从而减少因冲击产生的气泡和噪音。

为了防止箱体11中换热液体过多而溢出,进液口12与箱体1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出液口13与箱体1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参考图1所示。在安装使用时,箱体11的上面为顶面,下面为底面,进液口12的位置高于出液口13的位置,以使得换热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进液口12顺畅地流向出液口13,避免箱体11中积累过多的换热液体导致的液体溢出。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缓流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作为一种选择,缓流结构可以包括从进液口12朝向箱体11的底面延伸的弧形板。换热液体从进液口12进入箱体11后,能够减速地沿着弧形板滑入,从而能够缓解换热液体从进液口12进入并下落造成的冲击,并减少因冲击产生的气泡和噪音,此外,朝向箱体11底面延伸的弧形板使得换热液体在箱体11中流动的距离变长且换热液体停留在箱体11中的时间增加,从而使得换热液体中的气体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被分离出。

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缓流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液口12处的缓流板14,缓流板14构造为螺旋状结构,所述螺旋状结构的螺旋轴线与箱体11的底面垂直,参考图1所示。构造为螺旋状结构的缓流板14能够显著增加换热液体在箱体11中的停留时间,使得气体被更加充分地分离出,此外,螺旋状结构不仅具有弧形板的缓流作用,还能够将成股流入的换热液体打散,从而更好地缓解换热液体的冲击并减弱冲击产生的气泡和噪音。

所述水箱1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1的上部的开口15和可移除地连接在开口15处的封盖16,其中,开口15可以同时用作排气口和注液口,封盖16上设置有用于使水箱1与外界连通的泄压管161,参考图1所示。封盖16可以防止箱体11内的液体溅出,同时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杂物落入箱体11内,箱体11内多余的气体和液体可以通过开口15和泄压管161排出,当需要向箱体11内加入换热液体时,可以打开封盖16并通过开口15加入换热液体。当然,箱体11上可以设置两个开口,其中一个用于向箱体11内注入液体,另一个用于排气。

为了进一步提高封盖16的密封效果同时稳定箱体11内的压力,封盖16中设置有控压装置,控压装置限定箱体11内的临界压力值,以在箱体11内的压力值超过所述临界压力值时打开泄压管161泄压。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压装置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控压装置可以为由弹簧控制的柱塞部,该弹簧限定所述临界压力值,当箱体11内的压力超过所述临界压力值时,由弹簧控制的柱塞部被顶开,箱体11通过开口15与泄压管161连通,箱体11中多余的气体和液体被排出,当箱体11内的压力恢复至低于所述临界压力值时,柱塞部能够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切断箱体11与泄压管161的连通。

为了防止箱体11中的液体逆流,进液口12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7,以防止换热液体从箱体11中经进液口12流出,参考图1所示。第一单向阀17在一定的压力下才会打开,当换热液体停止循环时,第一单向阀17关闭以防止打开封盖16时,水箱1中的液体流出。

为了防止箱体11中的液体逆流,出液口13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8,以防止换热液体经进液口12流入所述箱体11中,参考图1所示。第二单向阀18在一定的压力下才会打开,当换热液体停止循环时,第二单向阀18关闭以消除水锤对于水箱1的冲击。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中的一者或两者。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水箱1串联或者并联在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上。所述换热系统可以用于动力电池换热系统,作为一种选择,该换热系统包括通过换热液体循环管路2串联连接的动力电池3、水泵4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箱1,水泵4连接于出液口13,以将所述换热液体泵送至动力电池3,动力电池3连接于进液口12,以使得所述换热液体流回所述水箱1中,参考图2所示。作为另一种选择,水箱1可以并联在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水箱1,因此具有与该水箱1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外,该换热系统中的水箱1串联在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中时,换热循环回路2中的所有换热液体均能够流经该水箱1,因此能够改善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中的气体分离效果。

为了使换热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从水箱1中流到水泵中,水箱1的安装位置高于水泵4的安装位置,参考图2所示。水泵4启动时,就能够把换热液体沿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输送,避免出现气缚现象和由此导致的换热液体无法循环。此外,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水箱1的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由于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在一定的水压之下才会开启,因此当水泵4停止时,换热液体保持一定的压力而停留在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中,即使打开封盖16,水箱1中的液体也不会因水箱1处于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的较低位置而溢出;当水泵4在工作时,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能够保证水箱1中的液体不会因水箱1处于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的较低位置而溢出,因此,不论何时打开封盖16,水箱1中的液体都不会溢出,水箱1可以安装在任何方便维修和检测的地方,以降低设计难度。

为了使换热液体能够换热,换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换热液体循环回路2中的换热器5,可选地,换热器5设置在动力电池3和水箱1之间,参考图2所示,以及时冷却换热液体,防止进入水箱1内的换热液体过热导致的水箱1变形损坏。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系统,具有与该换热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